以绵阳18日离开的外溢患者来说,疫情在南京隐秘传播至今已经至少7天了。
一城几十个阳性、2-3代传播链的蔓延时间、全球范围内大范围免疫逃逸的Delta毒株。
说一句不好听的话,长三角建成区连片绵延,大量的外来人口鱼龙混杂。要么南京拥有快速多次全民筛查+有效管控至少三代密接的动员能力,要么这个时间封城也不过分。
南京也是发达城市,发达城市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地方XX受本地利益集团影响很大。雷霆手段能轻松把山西东北的单个蛀虫连根拔了,对苏州则处处掣肘。
现在的情况,大概率是本地利益集团不敢强力防疫,想有限防疫保经济,但是左顾右盼又没有能力去搞大规模的精准防疫。
组织精神分裂,左手压热度不敢搞大动作,害怕引起周边地市恐慌,右手想倚赖大规模精准防疫,步子迈太大组织能力不足忙中出错,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混乱失调。
你南京再富再发达,医院就那么多人,社区就那么多工作人员,不战时模式,不放援宁队伍进去,资源客观上是饱和的,不论如何调度,核酸检测现场就是会人山人海,社区就是会焦头烂额甚至失控。最后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一周的隐秘传播、变异毒株、两位数的阳性且还在不断攀升,真的不是能继续犹豫的时候了。
工作人员非常辛苦,下大雨中。
德尔塔病毒就是这么厉害。
因为密接标准变了,呆过一个建筑物的都算。这个范围扩出去太大了。
南京这个讨厌在,发现的时候已经传播一段时间了。
德尔塔能两天一代,这已经不知道几代了。
各地已经开始排查7月6日后到过南京的了。
目前,各地的情况还在查,需要过段时间才知道南京这次传播的范围。
我还是以前的观点。
对德尔塔以及以后的高传染性病毒。
入境隔离要加强。
要单独给入境航班一个人员下机办手续的独立建筑物。
办完汽车直接拉到单独的隔离处,隔离处不能是普通酒店,要搞隔离病房设置。
机上消毒,货物消毒一定要做好防护。
德尔塔系列传播能力太厉害。入口防好了,后面能省很多成本。
你就说南京有多乱
黄码其实是抄广州的:
广州市加强了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人群的筛查,针对近期在市内重点地区停留过且暂未进行核酸检测(或核酸检测结果未出)的人群,自5月28日起,穗康码将变“黄码”。
但是广州搞黄码是有配套的:
首先,广州在各区统筹开设临时采样点,设置“持黄码市民核酸检测绿色通道”,方便持黄码市民前往接受核酸检测。有需要的市民可留意所在辖区的信息发布。
其次,广州将在相关医疗机构的“应检尽检”门诊开辟相对独立的区域,为持黄码市民采样。
此外,广州还将加快检测速度和效率,对持黄码市民的咽拭子标本单独标记、单独包装,第一时间检测,第一时间上传检测结果。
所以,虽然那段时间自己的码不黄都不好意思说是广州人,但是得益于每个街道至少有一个黄码通道,实际上的影响并没有南京这么大。南京这次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中山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那段时间是能撒尽撒,管你副高还是在读,医生还是医技,全部上街采样。这种撒币行为是玩转黄码的关键。
补几句:
这官僚主义,还不如武汉F4。
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连重点通道都不给留,把孕妇逼的上微博发帖。
为啥不下强制口罩命令,却把需要去医院的封锁在家里?没有应急预案,才会病急乱投医,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南京,要么不出事,出事就是惊天动地的。从彭宇到送锦旗到今天的疫情……
我不是针对谁,南京行政部门效率之低下,管理之混乱,作风之官僚,在全省都是有名的,散装江苏在外省看起来是一句玩笑话,本省才知道这话背后包含基层人员,尤其是苏锡常片区老百姓对省里包括南京本级机关系统多大的瞧不起:出台文件全可无操作性,遍地法律漏洞,错误百出,而且没有担当和作为,对基层反应上来的问题置若罔闻,束手无策。学习能力低下,不能吸收他人的经验教训,对突发情况反应滞后,非常猪队友。这种上级机关叫十三太保听命,就是痴人说梦
女朋友江宁的,江宁区吹了牛逼一天测完,然后只测一天,第二天想测都不给测,得去别的区测。
多说几句吧,女朋友教育机构,事情一出家长们都要求停课也就停了,后来改成网课,所以她白天可以去测,大太阳底下晒了几个小时。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工作日,下班之后还要去排队几个小时测核酸,就为了配合某个领导的一句牛皮,合适吗?晚上我们视频的时候他弟弟才刚测完回家,十一点多,医护人员会更惨吧?
最绝的是第二天整个江宁区的检测全部停止,还是为了那句牛皮。其实只到第一天我觉着顶多就是吹牛逼不打草稿,外加折腾人,但是第二天这个操作我是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了。按我的理解,核酸检测即使没有这次突发状况,也应该是一直存在的吧?结果突发状况了却因为吹了个牛逼反而停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离天下之大谱。
和事件无关。
我是江苏省某县级市乡镇机关干部,历年来饱受省级机关文件摧残。
下发文件几乎无操作性可言,一看就是没在乡下待过,坐办公室拍脑袋想出来的决策让我们怎么落实?可笑的是,许多乡镇领导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所谓的指标,明知该文件不符合事实规律,宁愿犯着巨大的逻辑错误,也要逼迫下属配合完成。
就拿这次的疫情防控疫苗注射统计工作来说,同样一份文件,分别要求内容完全相同,但是一份要求25号给反馈,一份要求26号给反馈。
更离奇的是,同样的这份文件,发给了三个部门,也就是说三个部门做着同样的事情,行政效率之低下令人咋舌。
如果上层建筑不能从顶端开始摒弃这种唯庸者上、唯关系户上的政治生态,继续保持这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空想主义,唯政绩论、唯检查论的官本位思想,那么自上而下就没有人干实事,敢干事。
就拿今年的两委换届来说,多少关系户卡着这样的时间节点,靠着关系上来了?虽然我们提倡干部年轻化,但是也不能为了年轻而年轻吧?某些副科职干部连说话都不利索,整天躲在办公室玩手机,你确定他有能力胜任自己的岗位。
对于我这种经历过黑龙江婚宴,沈阳溜达鸡,长春街溜子的人,刚到南京就疫情了,好在到达禄口机场的时间早了三天。本来我觉得没什么大事,疫情反扑下普通市民无非就是做好防护,配合防疫工作,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别人,政府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乖点大家挺挺就过去了。
结果南京这一系列操作让我懵逼了,这尼玛完全不一样啊,这种我真有点怕了。首先是机场一周一检,禄口机场只是我到的那天人就巨多,进进出出的排爆都是攒一堆放进去,消息说感染的都是工作人员,去哪里坐车或者找超市之类的地方估计问保洁和地勤工作人员是初到机场不迷路最方便的方式吧。就这,一周一检,境内境外服务工作人员混用,起码把这两种分开啊。
说48小时硬核排查就真的48小时硬核排查。尼玛,他超过48小时就马上把原来的检测点全部取消了。还能做核酸的检测点无论是公众号还是其他渠道没有任何地方获取。关于48小时核酸检测,对于我这种外地人,租住的小区没有任何通知,哪怕在单元门上贴张大字报也行啊。全靠自己上网搜,我就是那个过了48小时没检测的,原来网上报的检测点全取消了,去医院的路上路过地铁口,居然刷到了隐藏检测点做扫尾工作,正排着队刷着手机,前面吵起来了,就差把脸怼到对方脸上,都什么时候了不注意距离还有心情吵?此时志愿者出来开始维护秩序,然后志愿者加入了战局。工作人员开始维护秩序,工作人员加入了战局。算上我排队的一共才八个人,吵架原因是一位大姐说家里有个孩子马上要来做核酸,工作人员说马上要休息吃饭。吵了半个小时,孩子没来,她们也没吃饭,我们就等了半个小时等她们吵完,期间有一些“来都来了,就把核酸做了吧”的人排进来,依然是要休息吃饭,吵了一会,总归没有等孩子的大姐持久。
我居住的附近,依然有人不戴口罩到处遛弯,别问,问就是疫区在江宁,远着呢。地铁停运什么的,把基础打好啊,不是要听喊口号的乱七八糟的防疫。晚上碰到个人问我最近的检测点在哪,我说这个不确定,兄弟找这个靠运气。今天25号,21号的48小时全民核酸,依然有人漏检。我经历过几次疫情反扑,当时连瘫痪在床的病人都累计出来派出小队入户检测,所以你这个不算全民核酸,算加油挺住!
坐标南京栖霞区马群街道,社区擦着江宁区的边。
7月22日连夜做了第一次核酸检测,在社区排队排了两个小时。
25日开始第二次核酸检测
征用了社区附近的小学,检测范围包括周围三个社区的居民,年龄大的坐着轮椅来,年龄小的被大人抱着来。
上午去检测的时候看到好多红马甲的志愿者,就想着自己也应该出一份力。当即问了志愿者在哪里报名,回答让去找社区。又回到社区找社区干部,非常热情,连忙带我回到小学,穿上衣服就开始了。
上午站了两个小时,大家轮换着去吃饭。
十二点左右,天空飘着小雨,趴在小学的课桌上,吃着饭
突然想起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主要工作就是给年龄大的老人注册检测码。
没注册的提醒注册,不会注册的教他们注册,不愿意注册的帮他们注册,注册不了的想方设法给他们注册。
期间也遇到了各种情况,有些老人仗着自己的无理,无知,不愿意配合,妄想藉此获得便利,最终还是得回来找我。有些老人真的不懂,自己也着急,我就自己用手机给他弄好,便会对我一阵感谢。还有各种系统问题,实在解决不了,最后去找负责人。
原本这一天可能就看剧打游戏过去了,就是一刹那的一个想法,让我去做了一天的志愿者,也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
关于黄码的问题,家里父母、姐姐的单位有多人健康码变黄码,单位采取的措施都是隔离。不在江宁区以及没去过机场的人员基本没有变成黄码。至于我家附近居民的生活没有太大变化。路上行人都带着口罩,社区门口也都有测温的人员。
我坚信这波疫情会很快平息,大南京也会很快恢复喧闹、繁荣。
————8月5日中午更新一波—————
已经居家隔离七八天了,政府每天都有配菜,这点值得点赞。人间百态吧,有的供应商真是缺乏监管,有业主晒出带猪奶头的猪肉(后经反馈已经换了猪肉),鸡毛菜黄瓜看着都还好就是吃起来味道很差……不过作为P民我是不敢在群里发声的,我发现很多老人很极端,特别喜欢站队,不是全力支持政府反对一切提意见者,就是不顾任何政府提醒....
有个居家办公的业主买了水果给孩子吃,需要志愿者帮忙从大门处送到单元楼下,被警官通报呵斥,一些业主追着人家骂了两天...
先不说上层领导,我等P民接触不到。基层素质真的很重要,搞不好就激化矛盾,一些老年人还特别喜欢带节奏,不能听到别样的声音。
现在就是每天都有通报,哪户业主/租户点饮料啦扣一瓶给志愿者吧,哪个业主/租户又点水果啦……
我家宝宝一真念叨吃葡萄,我是不敢点....
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任重道远哪,很多老年人也是令人头秃
————7月29日晚上8点更新一波—————
中午社区开始供应盒饭了,就是有点乱,人手不够要自己去楼下领,慢慢步向正轨吧!隔离了觉得比不隔离安全 出事了有人管 总比没人管强
————7月29日早上11点40更新一波—————
新华日报都更新小区风险级别了,我们被封,被无人机喇叭告知去检测,还是任何通报都没有,笑死个人....
————7月29日早上8点更新一波—————
彻底无语了……我们小区昨天晚上6 7点就闹轰轰,有全副防护服人员进入了,警察也来了,小区的一栋楼被封了,物业说全小区只进不出了。
晚上群里有人说,楼下有人拿着喇叭喊去大门口检测,有人说有人拿着喇叭喊待在家别动别出来检测,那我这种在家啥也没听到的是去还是不去?
大家都在抗议,这么危险了,检测也不组织一下,群里业主说外面已经排了好长的队了。我是不打算出去了,没有任何通知,洗洗睡了,家里还有一个2岁多宝宝...
早上起来,看群消息,有业主说这次检测更仔细了,有业主说昨天检测人员的手碰到自己嘴唇了很害怕,有业主说没检测的还是要去检测,有业主说自己昨夜就被拉出去隔离了...
都这个时候,人心惶惶,我们还未收到社区任何安排!!!!
————————以下原回答————————-
身在南京建邺吉庆社区,总体感觉 民众意识不强,社区领导无力。
7月22日下午,我应公司要求在吉庆社区思园还没出事前进行第一轮检测时候,后面一个大姐虽然戴口罩,鼻孔全漏出来,我想提醒她,还未开口,人家自己直接跑我前面插队去了……我想维护人员会提醒吧,结果怎么着,维护的人员也是漏着鼻子....还不如不检测,10人混检,遇到这样的,万一出事怎么办……进去以后,交出身份证,手抄信息....现在我的第二轮还未进行,莫名担心,明天抽空找人少的地方去。
2. 我老公的第二次检测
7月23日晚,我老公出去进行第二轮检测,小区周边大排档烧烤店很多人。
3. 7月24思园出现阳性
思园在我们小区隔壁,同属吉庆社区。知晓此事,虽然紧张,但还是在家中等安排,同时网购一些食物。此时,关于我们小区被封的谣言已经在网上流传。
4. 7月25日未等到官方通知
早上起来看业主群消息,大家都很焦急,因为很多其他小区已经有条不紊的开始第二次检测,但我们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随后,建邺播报公众号发布二轮检测安排,未见吉庆社区(隶属南苑街道)。大家更加焦急。
各种猜测
随后,我也尝试打12345市长热线和南苑防控电话,多次无果。
后在群里找到一个社区联系人电话,遂尝试,多次拨打,终有人接听。态度很不好,“我在思园,你们小区很安全,有什么担心的?”,我问到有木有安排,说到没看到通报很焦急,她答:“到附近检测就是了”,我提到最好出个通报,社区不仅仅包含我们一个小区,大家很焦急,希望社区给个安排,否则场面可能很混乱。随后,她语气很不好,就说会和领导请示的...
接着那个高警官在群里希望大家站位高一点,给出了个人建议和附近检测点,他算唯一一个官方发声的了……
当然,现在发帖时间7月25日晚9点35分,仍未收到任何社区通知。
感恩政府和医护人员付出,但仍想说一句
凡事预则立,群众是希望听党指挥的!
根据民航局消息,引发疫情的是德尔塔突变株[1]
最可能的传染源是7月10日俄罗斯入境的CA910航班(已经至少有两例确诊),保洁人员初次暴露(7月10日)到核酸检测确诊(7月20日)有10天的时间。
机场保洁上次定期核酸是在7月13日,未发现阳性。随后确诊病例7、确诊病例2分别于7月16日、7月18日去社区医院就诊,由于未测核酸没有确诊,随后在7月20日的定期核酸中确诊。
(1)事发地在机场,旅客乘坐飞机、地铁、机场大巴前往外地,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前往外地的旅客多,疫情扩散会比较严重。
目前发现关联病例的其他城市有绵阳、沈阳、安徽和县、江苏宿、广东中山。
(2)大量病例去过商业中心、饭店、菜市场等地,接触人员复杂。
(1)基本传播数R0高
广州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在5月31日下午举行的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广州本地疫情的平均潜伏期为4天左右,反应传播速率的实时R0在26日达到5之后一直维持高位,直到5月29日达到最大值6.06,昨天(5月30日)第一次下降到4.19。”
(2)传播能力强,密切接触者标准有大幅改动
钟老说:因为德尔塔(Delta)毒株载量高,呼出来的气体毒性大,传染性很强。过去的提法,什么叫密切接触者,发病前两天跟病人的家人,家里的人还有同一个办公室的,或者一米之内有共同吃饭、开会等等,这叫密切接触者。但现在密接者这个概念要改变,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单位、同一座建筑、同一栋楼,发病前四天,跟这些病人相处的都是密切接触者。正因为有这个概念的改变,所以才会采用一些不同的管理模式,密封、封控、封禁等等。所以这个概念的改变是对我们重点密集人群的管控。[2]
去年的标准 [3] :
今年的标准 [4] :
(3)传播代际间隔短,病例追踪困难
疫情8天传了4代[5],而我国通常情况下寻找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次级密切接触者。这就要求我国病毒传两代时间内必须找齐密接和次密接,对流调速度有更高要求。
而原有的新冠肺炎病毒代际间隔为5.7天。[6]
而本次疫情由于发现较晚,一方面病毒可能传播了好几代,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回忆行程的困难,单靠流调很难找齐密切接触者,所以需要大范围的筛查。
这次我们面临的是传播能力强的德尔塔突变株,由于病例感染后10天才确诊,病毒扩散时间较长传代数量多,所以需要扩大筛查范围,将更多到过机场附近的人纳入监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