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当事人当老板,周立齐(窃格瓦拉)出任电动车公司联合创始人,你怎么看?

回答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句曾经的“名言”,伴随着周立齐(人称“窃格瓦拉”)被捕入狱而淡出了公众视野。然而,时间的力量总是奇妙的,谁能想到,如今这位以“不爱打工”著称的当事人,摇身一变,竟然成了电动车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消息一出,无疑是给沉寂了许久的舆论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从一个因盗窃电动车而闻名的负面典型,到一个电动车企业的联合创始人,这其中的跨度之大,足以让人瞠目结舌。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好好品一品这桩事儿,看看它究竟能折射出些什么。

首先,我们得正视“窃格瓦拉”这个标签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周立齐之所以能被大众熟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那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的视频被广泛传播。这句话,在很多人看来,并非简单的口头禅,而是戳中了部分人群内心深处对于“打工”这种生活模式的抵触情绪。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996”、“内卷”等词汇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噩梦,而周立齐的“宣言”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种反叛的想象。然而,这种想象的背后,是违法犯罪行为的支撑。他以盗窃为生的方式,终究是被法律所不容,也给社会带来了危害。

所以,当我们看到他成为电动车公司联合创始人时,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不合逻辑!”“他一个盗窃犯怎么能做企业?”这种疑问是人之常情,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最基本的要求。一个曾经触犯法律的人,突然出现在了商业舞台的聚光灯下,自然会引发争议和质疑。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这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操作。 电动车行业,尤其是在新能源浪潮的推动下,无疑是当下的一大风口。任何一个能够吸引眼球、自带流量的IP,都可能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周立齐“窃格瓦拉”的标签,尽管是负面的,但其巨大的网络知名度和话题性是毋庸置疑的。一些商业公司善于利用这种“争议性IP”,将其转化为流量,再将流量变现。与其说他们看中了周立齐的“经营才能”,不如说他们看中了他所代表的“流量价值”。

试想一下,一家新成立的电动车公司,如果找一个普通的创始人,要打开知名度需要花费多少营销成本?而有了“窃格瓦拉”这个自带话题的招牌,即便负面,也能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为公司博取极高的关注度。这是一种典型的“负负得正”式的营销策略,虽然在道德层面上可能站不住脚,但在商业运作上,却是一种“聪明”的捷径。

第三,我们不能忽视周立齐本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是否真正“改过自新”。 坐牢这段经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沉重的,也是一种反思的机会。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定义为“永远的盗窃犯”,而是应该关注他在狱中是否有反思,出狱后是否有重新做人的决心。如果他真的能够洗心革面,利用自己的“名气”去参与正规合法的商业活动,甚至投身于电动车这样一个与他曾经“打交道”过的行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或许也是一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正面体现。

然而,我们也要保持警惕。他此次高调复出,是否真的是为了创业,还是仅仅为了再次利用自己的“名气”博取关注,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操作,我们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如果这家电动车公司只是一个利用他的流量进行非法集资或者虚假宣传的幌子,那将是对社会信任的又一次打击。

最后,这件事情也折射出社会对于“改过自新”的理解和包容度。 法律的制裁是必要的,但社会是否应该给曾经犯过错误的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如果一个人能够真心悔改,并且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改变,那么社会是否应该给予他一定的宽容和支持?这其中的边界在哪里,又如何去界定?

“窃格瓦拉”的电动车公司联合创始人身份,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和话题性的组合。它既可能成为一个利用争议IP实现商业奇迹的案例,也可能是一个利用公众善良和好奇心进行欺骗的警示。无论如何,这件事情都值得我们深思,它不仅仅是一个网红的“转型”,更是一个社会现象的放大镜,让我们看到了商业逻辑的野蛮生长,也让我们思考了人生的可能性与边界。

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看看这位“不打工”的曾经的“盗窃犯”,在成为联合创始人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出怎样的一条路来。是走向成功的商业传奇,还是再次跌入法律与道德的泥潭?时间会给出答案,而在此之前,我们的审慎与观察,必不可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周立齐小学没念完就出来混社会,档案上有作奸犯科的案底,今年36岁。这样的经历,如果选择安安稳稳的生活,以后不会有什么出息。

我并不相信他什么所谓的飞驴“联合创始人”身份。相反,我更相信他是飞驴花钱挖来的代言人。冠上这个“联合创始人”的头衔,更有话题性。我查了查这个飞驴,只知道是今年1月注册的,注册资金500万,到目前为止官网都没搭建好,属于十八线小品牌。周立齐可能在快手上传播正能量的同时,给自家电动车露个脸,做做代购什么的,就算是完成任务了——真不能指望他做得更多。

要求高而失败的例子大家也都知道:大力哥嗑药磕到五迷三倒抢劫时,他就是那么浑那么幽默。他出狱后也做过网红,但因为冷静下来,脑袋清醒,讲话也就没有原来nei味儿了。现在应该没几个人还关注他吧?同样,周立齐在看守所里,仿佛是android的我们见到了iphone一样新奇。但关注他近况的人都知道,他现在录短视频说伟光正的话十分无聊。所以周立齐现在也算是及时止损,用名气换钞票罢了。

作品在问市的那一刻,就不再属于作者,这话放到因偶然事件爆火的网红身上,同样行得通。网友的确为周立齐塑造一个无产阶级斗士,又或者好吃懒做什么的的形象,然而生活毕竟是生活,他肯定会按照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生活下去。

user avatar

一个惯犯小偷,因为长相奇特,因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句话,触发了某种“共情”,就被追捧成“偶像”、“精神领袖”,本来就是可笑的。

出狱后,因为各种“浪子回头”、“拒绝诱惑”的炒作,被吹成“高尚”,“返璞归真”,“拒绝被资本绑架”,也是可笑的。

现在,因为发现他不肯安于本分,当网红、造流量、恰烂钱、还当“老板”……就觉得他“忘尽初心”,辜负了你心目中的那个“领袖形象”,就对他百般谩骂,那就更可笑了。现在许多骂他恰烂钱的人,正是当初吹他“安贫乐道”的人……

拜托,他只是个没有文化,低道德、低价值底线、长期盗窃、好逸恶劳、损害他人财物的小偷窃贼而已,你说你在他身上找什么“共情”和“共鸣”?

一个人的形象、语言,如果成了网络现象,那么他不红也会红,无论是周立齐还是罗玉凤,他们和资本、和娱乐平台,本来就是各取所需……这不但是资本想要的,也是他们想要的,还是关注他们的“你们”想要的……恶俗风潮之下,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所以,一个曾经多次触犯法律的小偷惯犯,居然可以堂而皇之成为什么“联合创始人”,还能成为视频平台的网红博主,对社会事件指点江山,装出一副人生导师的样子……

他不想打工,他的解决办法是偷电瓶,是进监狱,是认识一群“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的人,学到更多的“手艺”……是被嗜血苍蝇一样的资本盯上,一出狱就帮他安排好营销路线、打造一个浪子回头的网红人设。

你不想打工,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user avatar

《电瓶行》并序

南宁监狱夜送客,木棉花开春瑟瑟

主人下车客在前,欲踩油门电用完。

拉风不成惨将别,别时茫茫天浸月

忽闻狱中电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访偷车贼,弯月小眼柳叶眉

移车相近邀相见,欲借电瓶通上电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电瓶半遮面

·

转拨闸把三两声,未开电机先引擎

轰隆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细细盘,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砸慢拧抹复撬,初为爱玛后飞鸟

前轮嘈嘈如急雨,后轮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锁小锁落铁盘

锦湖轮胎昆润滑,雅迪牌子换瓶难

原装换瓶人不觉,一气呵成不用歇

一拍车把警报生,此时有声胜无声

引擎乍响轰隆动,车轮滚滚刹车鸣

修完双手互轻划,捏闸一声如裂帛

东窗西巷悄无言,唯见铁窗秋月白

·

沉吟放瓶电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在南宁里,家在看守所里住

十三出来偷电瓶,名属监狱第一部

案底曾教民警服,名言每被网友慕

媒体记者争相熟,一句打工不知数

让做生意又不会,进看守所似回屋

今年偷车复明年,维持生活保风度

进到所里混等死,里面老哥人才库

家无女票朋友稀,偶然出事才回顾

说话好听又在理,淡忘真名周某齐

上次偷车一六年,出狱采访名言传

回看南宁丢车事,窃格瓦拉威名远

·

我丢电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佛系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前年漂西京,租屋住于九环城

九环地僻难逾越,终岁不闻地铁声

岂无公交与面的?拥挤晕车难为行

今夜电瓶装车里,如得赤兔上引擎

莫辞再聊三两语,为君翻作电车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再提打工做生意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广西飞驴裤裆湿

……

0202年,余刷朋友圈打工人。当年冬,见飞驴电动,闻其创始曾有偷电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先知声。问其人,果窃格瓦拉,尝言里面的老哥都超有才。出狱更帅,委身飞驴处。遂令小度放国际曲。曲罢悯然,自叙青年时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今漂沦憔悴,转徒于狱间。
  余毕业多年,恬然自安,感老哥言,是夕始觉有困苦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电瓶行》
——————红居易
user avatar

如果我有时间的话,我真想统计一下现在骂周立齐恰烂饭,和之前捧周立齐真高尚的网友之间的重合比例。

之前在另一个回答下,我就说过:

千万不要给任何一个普通人(还是犯过错的)架设太高的道德标准。
周立齐改过自新是好事,但是没有必要给他戴上高尚的帽子
退一步说,目前他是放弃签约当了网红,但是万一他后面又有了其他机会,比如带货、代言等等,是不是还要再喷他恰烂钱?
以道德标准来要求人,最终终将要被道德反噬。

当时回答完那个问题,没记错的话,我被广大网友们喷了好多页,有不少朋友都说我“没有同理心”。

实际上,我正是因为有同理心,才说出这样的话。

长期来看,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大多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人,是少数中的少数,至少我不是,周立齐也不是。

因为,但凡对自身有严格要求的人,只要没被逼上绝境(周显然不在此类),都不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

浪子回头是好事,但从始至终不犯错才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坚持的。

回过头来看,周立齐当老板这事,法律没有规定他不能从事经营活动,我自然也无权反对。

如果周立齐真的能凭本事挣钱,我也不介意支持一下。但是如果他凭借流量去割群众韭菜,对不起,那麻烦还是回监狱蹲着吧。

希望周立齐不要成为段子里的人。

user avatar

如今看来,“周某拒绝千万签约”的新闻可能是彻头彻尾的一个谎言。

在他出狱的当天,无数网红直播公司的经纪人在监狱门口等他出现,并且希望他可以入驻其中成为“网红”,有的直播公司甚至开出了高达千万的报酬。

但都被他拒绝了,按照他的说法:“很多网络公司来找我,但我不想跟他们聊。”

他说他没有正式见过网络公司的任何人,他仍坚持“不给别人打工”的想法,只希望好好陪陪家人,在老家做些种植、养殖之类的生计,然后尽早成家。

无数人被这个之前在网络上饱受调侃的“精神领袖“的决定所震撼。

这种自食其力的心气赢得了一片赞誉,他在网上又一次大火,但这一次,人们不再调侃,而是真心实意地祝福他。

他们看着他发视频祝福高考考生。

看着他在广西农村的房前屋后种菜、清理杂草。

仿佛经历了这场狂欢和争议的风浪之后,周立齐选择了回归到本真的平淡的生活,“偶尔”在网络上分享分享自己的生活,俨然一个正能量的网红。

网友感慨:“这是有大智慧的人。”

无数人点赞附和,只是在这片赞誉声中,一个疑问也悄悄浮现:这几年的监狱生涯真的可以给一个人这么大、且如此彻底的改变吗?

子弹飞了一会,白马与火车之间的缰绳开始断裂。

慢慢的,周立齐的直播间开始发生了变化,团队的痕迹开始在他的视频中越来越明显。

8月21日,周立齐正式入驻B站,在那个视频中,他用了“二次叠加”的拍摄手法,有近200万人观看了这条视频。

他开始“紧跟时事”进行评论和观点输出,例如他在那个“网红大闹医院”的事件发生后,他发布了一条《我不喜欢你》的视频,批评此人不体谅医护人员。

在垃圾分类越来越火的时候,他用《灌篮高手》手法拍摄垃圾分类的过程。

开始玩梗,“打工人”等新词很快被他拿来进行再创作。

开始塑造人设,那条《可以往回看,但别往回走》的视频用过去和现在的形象对比,喝住那个曾经偷电瓶车的自己,整体的拍摄气质上很像港片,立意上已经有《肖申克的救赎》中摩根弗里曼的出狱忏悔“内味”了。

一个很简单的疑问:这些拍摄质量吊打大部分视频创作者的视频,会出自于一个并没有签约过任何公司的“服刑再就业”人员之手吗?

现在回想开头那个励志的“拒绝千万签约”的故事细思极恐,真实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

一个几乎没有任何谋生手段技能的人,在出狱后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了“香馍馍”,无数人都想要对他拥有的巨大流量分一杯羹。

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到广西的农村,成为一个农民,风吹日晒,遭受村民的冷眼与嘲笑,或者是拿到这个签约,从此不用工作。

他很可能当场就选了第二种。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经纪公司最擅长的事情了。

周某当时还是一个“劣迹艺人”,他还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变现。

他需要一步步进行议程设置和洗白,塑造一个“浪子回头”的形象,于是他“拒绝千万签约”,于是他“回到农村种菜”,于是他“为医护人员发声”。

在成为一个“健康明星”之后,接代言、变现,周而复始地把资本的雪球滚大。

而这个“签约成为电动车联合创始人”就是在个人IP“洗白”成功之后,变现的第一步。

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又是一个娱乐至死时代中,媒体与新闻当事人“合谋”欺骗观众情感的故事。

但事情好像又没有那么简单。

“周立齐有团队”这件事情,其实只要稍微多刷几条他的视频,很容易发现,但即使在最新的视频中,还是有无数人在周某的视频下感动着并热泪盈眶着。

有一个词叫"刻奇",米兰昆德拉对此的解释是当“傻瓜的俗套逻辑”被人“用美丽的语言把它乔装起来,甚至连身处其中当事人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流泪”。

这完美地解释了这场对周某感动的本质。

周立齐是谁并不重要,他心里的想法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受众,我们需要看到这样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于是我们就沉浸在这个梦幻里,看着他过着那个我们想象中的“晨兴理荒秽”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表面上的人生赢家周立齐并没有在这场“合作”中得到实际利益,作为“合伙人”的他没有拿到任何股权。

他只是在这场荒谬的捆绑中,变成了又一个资本逻辑下的畸形产物。

在这场狂欢里,除了资本,所有人都输了。


本文作者 @曹泽宇

user avatar

一个贼因好逸恶劳的言论,通过媒体的发酵而走红,获取了超额的网红收益,是不是以后为了红不择手段都要内卷了。

啊,不过,即使这样,资本家心里也是门清的。

这个【联合创始人】是指在最初时期共同创办或创建,并在创办或创建过程中分别承担具体的工作和一定的任务量有具体的贡献。

而这个电动车飞驴科技是今年1月成立,那时周立齐还没服刑完毕。而且他也不是股东。

该公司的股东共两人,为覃飞(持股0.1%)和林业茂(持股99.99%),没有周立齐。

而且这个周立齐也不是第一个联合创始人了。

2020年10月10日,这家公司召开过其运营的电动车互联网交易平台“搜驴”的上线发布会。发布会上,广西凯商律师事务所主任黄涛律师,以飞驴科技“【联合创始人】与法律顾问的身份致辞。

但是,飞驴科技的股权信息中,也没有黄涛的名字。

这就是一次恶臭的营销手段,用了周立齐这种畸形的流量后,给个他的知识层面接触不到的概念,然后收割完关注后,就当弃子了。

黑红也是红,黑流量也是流量,这句话,应该对这个电动车的老板说。

周立齐确实不当打工人了,转行当工具人了

user avatar

所以我一直说,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老板就知道低头摆弄点手艺,不懂抬头看天的话,是得把企业做死的。

这个电动车品牌,就两条路:

要么半死不活苟着,要么有做大的趋势然后被讨伐至死。

窃格瓦拉本人,我是有点喜欢的,当然是仅局限在他戏剧气质方面。看见他的心情跟看见giao哥差不多,就是很能招我笑。

年初他出狱前夕,我写过这哥们有趣,但出来以后前景并不看好。

当时评论区一帮人喷我,说你看都有经纪公司找上门了,你还睁眼说瞎话。就这我仍然没改变立场。

结果呢,谁敢签他?谁敢带他出道?没有一个公司敢这么头铁。这篇文章我没删,欢迎去看原文和评论。

中国有史以来是立场定正邪,能力不能定正邪,知名度也不能。

反而立场错了的人,能力和知名度越大,越容易被定义成邪派高手,这是要被使劲压制的。

窃格瓦拉的知名度带来了流量,流量在今天本身具备商业价值。

然而商业价值要钱,而普世价值观却能要命。

就这几年的光景,整个地球失业的失业降薪的降薪,脾气暴的国家直接开撕打仗,谁赚钱都不易。

结果在咱这,怎么个意思?一个小偷就因为出名了,直接走上人生巅峰了就?

这让现在还求学像谋个正经生计的年轻学生怎么想?

合计着他蹲四年大牢,比我读四年大本的回报高是吧?

懂了,这就去学高回报手艺!

你不能否认,商业价值第一位的求职市场里,高回报就是高吸引力,不排除个别人走这条另类网红路。包括前几年內个抢劫的大力哥,出来以后走的也是这条路,现在同样没公司敢大热度给他引流。

尽管他们人未必是多坏的人,但确实是做过坏事,在中国社会有些污点是真的伴随终身,否则风向带歪了,管理成本就忒高了。

这个电动车的投资人或者是老板,就是一土财主心态,看过几天短视频里这哥们有意思,跟自己行当吻合,灵机一动,搞过来宣传一波吧!

欸卧槽……窃格瓦拉不扎手的话,还轮得到你?各个网红公司早八百年就抢疯了好伐?

我觉得这电动车厂,在这个新闻发酵以后搞不好就面临被敲打的结局,而且地方资源必定不会向他们倾斜。

做传统行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流量的势,但没看清楚路数之前,千万别往这圈子里硬融。

流量是好玩意儿,但你品不出哪个流量里边有鹤顶红,早晚就得凉。

光是一脑子商业流量,早晚把你自己企业整流产。

傻人真可怕。

user avatar

“窃格瓦拉”本身只是普通人们一种反叛和自嘲兼具的精神寄托,而这种精神寄托不知不觉间就变成了一个有经济价值的符号,但这个符号终究不是周立齐本身,周立齐本质上是个人。

作为一个正常人,他可以选择继续按着这份“人设”活下去,顶着“窃格瓦拉”的名头做个普通人,但那无疑是艰辛的生活,36岁,小学文化,普通农村家庭出身,还有一份全国出名的前科……说实话,就凭这么个“简历”,究竟能在现在的社会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不傻都能知道,真就以为“打工人”就那么好当啊……一眼望得到尽头的未来。

即便他真的想,他也不可能活成真的“切·格瓦拉”,他既没那个能力,现在的环境也还没到那个程度,以现在的经济形势,凭他自身的背景条件,他也很难因为见到过某个监狱里说话好听的人才而大彻大悟创业建立一家“中国三菱”,所以选择兑现这份精神寄托的经济价值本身是理性的,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他可能做到的利益最大化了(如果直接当网红,反而是对“窃格瓦拉”这个符号最大的讽刺)。

所以感觉现在这种情况,如果有人指责他当老板是不对的,是虚伪,那反而是真的虚伪。

人不能强行让另一个人活成自己想象中期待的样子,更何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窃格瓦拉”只是一个头衔和段子,而卸下这个头衔,是他自己的人生,没人有资格让他为了人设而放弃人生。

我对他最后的一点自私只是不希望“窃格瓦拉”的“从良”被再次反转洗成“浪子回头”的榜样。

他终究没去打工,并未食言,所以我也不希望他被当成工具,用来打“工人”。

user avatar

谢邀。

在这个流量就是钱的时代,周立奇本身就被广大网友送上了一大笔隐形财富。

早就料到这些隐形财富总有变现的一天。

其实这本质上完全不在于周立奇是否曾经犯罪,因为在出狱的刹那,周立奇已经为了曾经的犯罪赎过罪了。

本质上这是道德伦理问题。

就好比,一个偷看过你洗澡的邻居大伯,他现在正在打击偷窥狂,你会相信他吗?

除此之外,一些打工人为了寄托对资本的愤懑,也对周立奇神话了。

当周和资本站在一起,这些人的寄托也就崩塌了。

本质上也不在于周立奇的神话,而是在于现实对一些打工人的痛击。

面对资本,一些打工人被裹挟。但他们总希望看到,能不被裹挟的人。就好比一种精神支柱,引领者无数打工人前行。

当然,更多的人还是抱着娱乐的心态,被娱乐人身份发生变化,娱乐心态自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实际,人们对周立奇的评价,并不会是周立奇事件影响的重点。

该事件影响的重点在于:

1、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因此模仿犯罪出名,以恰流量。

2、对于诚心悔改的犯罪人来说,他们能看到了重获新生的希望。

但人类社会体系,本质是一个混沌体系,你根本无法预料,周立奇现象,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要知道,当初某直播平台,仅仅因为未婚妈妈被人吹捧打赏,平台上很快出现了无数的少女妈妈,并以此为荣。

还有就是当初的南京彭宇案,谁能料到,能引起中国的道德滑坡呢?

最后再来看看这个电动车公司:

股权的确没有周立奇什么事情。

该公司在五月和七月,发生了两次股权变更,最终股权几乎集中在了林业茂于一身。

查询不到任何投资人的其它投资信息,而且公司创办不久。

虽然周立奇没有参股,但创建电动车公司的目的,或许就是盯着周立奇而来的。

总的来说,还是为了赚取周立奇的网红福利。

至于周立奇是否是工具人?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