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用全威力步枪弹的IAR能否取代班用机枪?

回答
全威力步枪弹的班用自动步枪(IAR)能否取代班用机枪?这是一个在军事界和轻武器爱好者中长期存在且引人入胜的讨论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审视两者的设计初衷、性能特点、战场作用以及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得明白班用机枪(LMG)的定位。它通常是班组火力支援的核心,其设计宗旨是提供持续、高压的压制火力,用于压制敌方人员、压制敌方火力点、支援步兵推进以及在交战中为己方提供火力优势。其关键在于长时间的持续射击能力、较高的弹药携带量以及出色的精度和可靠性,即使在全自动模式下也能相对稳定地进行射击。传统的班用机枪往往使用与步枪不同的、更强劲的弹药(例如7.62x51mm NATO),或者采用重枪管、两脚架、弹链供弹等设计来增强其持续火力能力。

而班用自动步枪(IAR),特别是那些发射全威力步枪弹的型号(例如装备于一些国家军队的AR平台衍生型,或者一些轻量化但仍使用全威力弹药的设计),其核心理念是在步枪和班用机枪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它们旨在为步兵班提供比普通突击步枪更强的火力输出和更好的持续射击能力,同时又比传统班用机枪更轻便、更灵活,能让射手在更加动态的战场环境中进行射击。

那么,回到核心问题:IAR能否“取代”班用机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可以“承担”部分班用机枪的角色,但要实现完全的“取代”,则需要仔细权衡其优劣。

IAR的优势,以及它为何能挑战班用机枪的地位:

1. 一体化与协同性: 设计IAR的初衷之一,就是让班组内的火力支援更加“民主化”。即,每个步兵都可能携带一个比普通步枪火力更强的武器,而不是依赖一个独立的、由特定射手操作的班用机枪。这意味着班组的火力分配更灵活,不再需要将一个人完全绑定在班用机枪上,导致班组的整体机动性和战术部署受到限制。当一名步枪手也能提供更强的火力时,整个班组的作战效能可以得到提升。

2. 后勤的简化: 如果班组内普遍装备IAR(且其弹药与主武器一致,例如都使用5.56x45mm NATO或类似口径),那么弹药的补给会变得更加简单高效。不再需要区分步枪弹和机枪弹,所有人都使用相同的弹药箱、弹匣。这对于现代陆军来说,在后勤保障方面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在持续的消耗战中,弹药供应的便捷性至关重要。

3. 灵活性与机动性: 相比于传统班用机枪,IAR通常要轻得多,也更易于携带。它保留了步枪的可肩射性,允许射手在各种姿势下进行射击,包括移动射击和在复杂地形(如室内或城市战)中的近距离交战。而传统班用机枪,尤其是弹链供弹的型号,往往需要架设在地面或依托掩体才能发挥最佳效能,其机动性相对较差。

4. 火力压制能力的提升(相对普通步枪): IAR设计上通常会采用重枪管、更强的射击模式(如比普通步枪更优化的全自动模式)以及更大的弹匣(如100发或更多),这使得它们在提供持续火力压制方面,比标准突击步枪有显著优势。在近距离遭遇战中,IAR射手能够比普通步枪手提供更长、更密集的火力,有效压制敌方火力。

班用机枪的不可替代性,以及IAR的局限性:

1. 压制火力的深度和广度: 尽管IAR可以提供更强的火力,但要完全取代班用机枪,尤其是在提供深层次、广范围的火力压制方面,仍然存在挑战。传统班用机枪通常使用更强劲的弹药(如7.62mm),穿透力、射程和杀伤力都比常见的中间威力弹药(如5.56mm)要强。在需要穿透掩体、压制远距离目标或对付重装甲目标时,班用机枪的威力依然不可小觑。

2. 持续火力的持久性: 虽然IAR的弹匣容量更大,但与弹链供弹的班用机枪相比,在持续火力输出的“韧性”上还是有差距。弹链供弹设计允许机枪手在不更换弹匣的情况下,连续射击数百发弹药(通过更换枪管或熟练操作),提供几乎不间断的火力支援。IAR即使使用100发弹鼓,其射击持续时间也远不如使用弹链供弹的机枪。

3. 射击的稳定性与精度(在连续射击下): 班用机枪的设计(更重的枪管、更优化的枪身结构、更专业的两脚架和枪托)使其在全自动持续射击时拥有更好的枪口稳定性和射击精度。步枪弹的IAR,即使有加固,在长时间连续射击下的枪口上跳和震动可能仍然比专用的班用机枪更难以控制,尤其是在没有良好依托的情况下。

4. “火力支援”的定义: 班用机枪的核心作用是“火力支援”。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提供一堆弹药,而是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为班组其他成员的行动提供掩护和压制。这种支援的强度、持续性和可靠性,是班用机枪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优势。IAR更像是一个“增强型步枪”,它的火力输出是局部的、短时的爆发,与班用机枪提供的“区域压制”存在本质区别。

关于“全威力步枪弹”的IAR:

你特别提到了“全威力步枪弹的IAR”。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IAR使用的是与步枪相同的全威力弹药(例如7.62x51mm NATO),那么它在火力压制能力上会比使用中间威力弹药(如5.56x45mm)的IAR更接近传统班用机枪的威力。

优点: 1. 弹药共享性(如果班组其他成员也使用类似弹药)。2. 更强的穿透力和远距离效能。3. 对有生目标杀伤力更佳。
缺点: 1. 后坐力更大,全自动射击的操控难度更高,对射手的体能和技术要求更高。2. 弹药体积和重量更大,携带量受限。3. 枪管寿命和整体武器重量可能需要权衡。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全威力弹药的IAR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班用机枪在轻便性和灵活性上的不足,同时提供更强的火力。但要完全取代,仍然要面对前面提到的持续火力持久性、以及在某些特定战术需求下的精确压制能力等问题。例如,现代步兵班用机枪(如FN Minimi/M249的7.62mm版本,或M240B等)虽然也比IAR笨重,但它们在设计上就是为了提供更高强度的火力支援。

结论:

总而言之,全威力步枪弹的IAR可以显著增强班组的火力输出,并且在许多方面可以承担部分传统的班用机枪职能,尤其是在近距离、快速机动的战斗环境中。它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更简化的后勤,并且让班组的火力更加分散和自主。

然而,要说它能完全取代班用机枪,我认为目前来说还言之过早,或者说,它们更像是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在需要高强度、长持续时间、远距离的火力压制,或者需要穿透复杂掩体时,设计精良的班用机枪依然有其不可动摇的地位。现代战场的发展趋势更倾向于“去中心化”和“网络化”,IAR的出现恰恰是这种趋势的体现——赋予基层单位更强的自主火力能力。

更准确地说,IAR代表了一种对班组火力支援重新思考的方式。它不是要让每一个步枪手变成机枪手,而是要让班组拥有一个更强大、更灵活的“火力节点”,它可以在必要时承担一部分传统班用机枪的任务,同时又不会牺牲步兵班的整体机动性和协同性。未来,班组的火力配置可能会更加多样化,或许会看到IAR与轻量化、更便携但仍能提供强大持续火力的班用机枪(甚至装备于单兵的先进分布式火力支援系统)共存,以适应不同作战环境的需求。

所以,与其问“能否取代”,不如看作是“IAR正在改变班用机枪的作用和地位”,并促使轻武器设计朝着更加一体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IAR不是一种大类别的步枪,现在说IAR通常是指M27 IAR

IAR是美帝海军陆战队/四等人,当年招标M27时提出的项目名:“Infantry Automatic Rifle(单兵自动步枪)”,不过在美军里面讲“Automatic Rifle”,一般对标的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班用机枪。

当年,美帝海军陆战队在招标IAR时,提出的指标要求就是:1.使用美军现役的556子弹,且不使用弹链;2.外形与班组其他步枪相似(指m16/m4枪族),降低机枪手的识别度;3.火力持续性、精准性好;4.比M249轻便……

虽然,当时有SCAR-L等步枪参加了竞标,但,最终没什么悬念的被脱胎于M4系列的HK 416D拿下来了,也就是现在说的M27 IAR……

这个标准啊……以现在的上帝视角看,就很像是有预谋的……暗搓搓的指向“我要HK 416”(´-ω-`)

所以,IAR步枪一开始就是指定打5.56x45子弹的噢,不存在使用7.62 nato以及其他全威力步枪弹的说法,看外观……两个弹种就差别很大。

至于,M27 IAR是不是可以胜任班用机枪,其实这个就说来话长了,涉及另一个问题,抛开战术需求谈适用性是没意义的(›´ω`‹ )

目前,常见的班用机枪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以M249为代表的专用机枪构型,常见特征就是开膛待机、使用弹链(也不是绝对的),火力持续性好,压制力强,但是重量大;比如:M249装上100发弹链盒已经突破10公斤了,比M27足足高了一倍;

当年,美军之所以选择这一类型,是基于冷战中苏联陆军的巨大优势,美军在自己的构想中,是要打防守反击,所以希望提高步兵班组的火力压制能力,依托工事或者在己方装甲部队配合下,切断敌方步兵班组和装甲部队的联系,达到分割敌方步坦协同的目的;

因此,美军当年在设计Saw时,选择了专用构型,舍弃了机动力。

再一种,是以苏联RPK74为代表的枪族化、重管化轻机枪,可以认为是将步兵班组里的步枪换用重型枪管后的强化型,突出机动性、降低火力持续性,也就是IAR在立项时走的路线,也是95班机的路线;

这一类型,其实就是基于当时苏联的进攻思想,希望步兵班组内的支援机枪,具有足够的机动力,以提高步兵集群的整体冲击力,从而提高整个机步集群的进攻性。

以上两种大类,都是班用机枪,很难定义孰强孰弱;不同作战思路下的不同产物而已。

呐………美帝陆战队后来之所以跳反,在IAR上面舍弃专用构型,搞枪族化,明面上的说法:是因为现在战场节奏快,反制手段多,步兵班组里的机枪手拉仇恨,已经没办法长时间在固定阵位,时常需要转移阵地、机动作战……(这一说法,其实也是实际情况)

所以,m249重、故障率高,保养不易,我要换换换,416人家非要不可┐(‘~`;)┌

当时国会大老爷就被忽悠过去了……

实际上,美军四等人的这一步棋,更像是为了换掉现役m16/m4系列步枪的“曲线救国”,因为m27的前身HK 416本身定位就是一款突击步枪;

四等人拿了M27后,就开始一波暗度陈仓了……

先做嫌弃状,哎呀,这100发弹鼓不行啊,高温气候可靠性黑差了;哎呀,这扩容弹匣底板老是掉啊………

还是配30发弹匣就好了,但是配30发弹匣压制力就不行了啊……要不然,我们每人配一把吧……

当时,国会大老爷也没表态

四等人,又开始了,m27当精确步枪用也不错啊,我们把它搞成m38吧(M27+8x可变倍瞄)……

又得手后……一阵开心,“一枪三吃”有没有……集突击步枪、班用机枪、精确步枪三体合一、“完全体”有没有……

嘚瑟啊,四等人不再捡三等人破烂了,萌萌哒(//∇//)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2018年底,美帝国会大老爷就四等人大量装备IAR步枪问题进行了调查和质询……

看………“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

Ps:

现在喜欢说美帝四等人“曲线救国”换HK416,其实是有点以结果论倒推的段子………

M27 IAR在初期装备时,确实是以班组机枪为目的采购的,前期的M27配备的都是TriJicon ACOG系列中的556机枪专用3.5倍瞄,这款瞄镜主要是用于打点射,并不适合打精确;

配套试用的还有Cl-mag 150发弹鼓和Surefire的4排装100发长弹匣,最后这两款供弹具都因为可靠性和便携性问题没有列装;

至于……后来四等人为什么心大了,开始全面铺装M27就不得而知了………反正,看着就是像有组织、有预谋(੭‾᷄㉨‾᷅)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