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市面上葡萄酒不全用螺旋盖呢?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葡萄酒爱好者在日常饮用时会遇到的情况。你可能会发现,无论是几十块钱一瓶的餐酒,还是几百甚至上千块的陈年佳酿,它们有时会用螺旋盖,有时又会用传统的橡木塞。这背后并不是简单的随机选择,而是涉及到葡萄酒的类型、生产商的理念、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不是所有葡萄酒都用螺旋盖,以及为什么螺旋盖在近年来如此普及。

螺旋盖的优势,也是它迅速普及的原因:

密封性好,氧化风险低: 这是螺旋盖最核心的优势。相比于橡木塞,螺旋盖的金属和塑料结构能够提供几乎完美的密封,有效阻止氧气进入酒瓶。葡萄酒在酿造和陈年过程中,非常害怕不必要的氧化。氧化后的葡萄酒颜色会变深、香气会丧失,口感也会变得平淡甚至出现令人不悦的“氧化味”。螺旋盖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这个问题,尤其对于那些不需要长期陈年、而是为了保持果香和新鲜度而设计的年轻、易饮型葡萄酒来说,螺旋盖是绝佳的选择。
开启方便,无需开瓶器: 这几乎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一点。省去了找开瓶器、费力拔塞的麻烦,尤其是在户外野餐、聚会或者家里没有开瓶器的情况下,螺旋盖就显得尤为友好了。
成本较低,质量稳定: 相比于天然橡木塞,螺旋盖的生产成本通常更低。而且,螺旋盖的质量更加稳定,不会像橡木塞那样存在“软木塞味”(Cork Taint)的风险。软木塞味是由一种叫做TCA(三氯苯酚)的化学物质引起的,它会赋予葡萄酒一种霉味、潮湿的纸板味,严重影响口感,而螺旋盖则能彻底避免这个问题。
更适合年轻、果香型的葡萄酒: 很多新世界的葡萄酒,尤其是为了突出新鲜果味和活泼口感而酿造的,它们的目标就是让消费者尽快饮用,享受其当下的风味。在这种情况下,螺旋盖提供的良好密封性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葡萄酒的果香和新鲜度,避免过度陈年带来的变化。

然而,为什么传统橡木塞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尤其是对于高端葡萄酒而言:

微氧作用,促进陈年: 这是橡木塞最独特的价值所在,也是为什么许多高端、陈年型的葡萄酒仍然坚持使用它的根本原因。天然橡木塞虽然也能提供良好的密封,但它并非完全不透气。在漫长的陈年过程中,橡木塞允许极其微量的氧气缓慢地渗透进入酒瓶。这种“微氧作用”(Microoxygenation)对于葡萄酒的陈年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温和地氧化葡萄酒中的某些化合物,例如单宁,使其变得更加柔顺,释放出更复杂、更具层次感的香气和风味,比如皮革、烟草、泥土、香料等。这种缓慢而微妙的氧化过程是螺旋盖难以完全模拟的,也是许多经典葡萄酒风味的重要来源。
文化传统与消费者认知: 使用橡木塞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很多消费者的认知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葡萄酒产区(如法国波尔多、勃艮第等),橡木塞是品质和传统的象征。打开一瓶酒时,听到橡木塞被拔出的“啵”一声,然后闻到橡木塞本身散发出的淡淡橡木或陈年气息,这种仪式感和体验是许多葡萄酒爱好者所追求的。突然全面转向螺旋盖,可能会让一部分消费者感到不适应,甚至质疑葡萄酒的品质。
“陈年潜力”的考量: 很多被设计为能够长期陈年的葡萄酒,其结构通常更为饱满,单宁和酸度都较高,这些是支撑其陈年发展的关键。对于这类葡萄酒,生产商会更倾向于使用橡木塞,以便在陈年过程中实现理想的微氧作用,让酒体在瓶中能够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醇厚。
不同生产商的风格选择: 即使是同一产区的葡萄酒,不同的酒庄也会有自己的酿造理念和风格偏好。有些酒庄可能追求年轻时就展现出奔放的果味,那么螺旋盖是首选;而有些酒庄则更注重葡萄酒的陈年潜力和复杂性,可能会选择天然橡木塞,或者使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聚合塞、软木混合塞等其他替代品。

除了天然橡木塞和螺旋盖,市场上还有其他的封瓶方式:

聚合塞 (Agglomerated Cork): 由细小的橡木颗粒粘合而成,成本较低,质量相对稳定,也能提供一定的微氧作用,但效果不如天然橡木塞。
软木混合塞 (Technical Cork): 将天然橡木塞与聚合塞进行组合,一边是天然橡木片,另一边是聚合塞,旨在平衡成本、性能和微氧作用。
玻璃塞 (VinoLok): 这种封瓶方式也越来越常见,特别是一些高端白葡萄酒或气泡酒。玻璃塞的密封性非常好,外观也很漂亮,不会产生软木塞味,但同样也限制了微氧作用。

总结一下:

市面上葡萄酒封瓶方式的多样性,其实反映了葡萄酒本身的多样性以及市场需求的不同。

年轻易饮型、追求新鲜果香的葡萄酒: 螺旋盖是极佳的选择,它能保证葡萄酒的口感鲜活,避免氧化,开启方便,且成本效益高。
需要陈年、追求复杂风味和陈年潜力的葡萄酒: 天然橡木塞依然是许多生产商的首选,因为它能提供适度的微氧作用,助力葡萄酒在瓶中缓慢而优雅地发展。
介于两者之间,或者出于成本、环保、避免软木塞味等考虑的葡萄酒: 则可能会采用聚合塞、软木混合塞或玻璃塞等替代方案。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一瓶酒用的是螺旋盖还是橡木塞时,不妨结合它的价格、产区、葡萄品种以及你的饮用场合来思考,这背后可能藏着酿酒师的巧思和对葡萄酒未来生命轨迹的考量。这两种封瓶方式并非孰优孰劣,而是根据葡萄酒的“性格”和“命运”来选择最适合它的“衣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螺旋盖在密封性方面的确比软木塞有优势,成本也便宜,还能避免木塞污染,开启也方便,但旧世界葡萄酒还是大多用软木塞,我认为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文化传统和开瓶的仪式感等等这些人为主观原因。这个很好理解,软木塞本就是"自古以来"。

在中国市场更是如此,不少人觉得螺旋盖就是低端酒,而软木塞才高级。像一些澳洲高端葡萄酒,都有螺旋盖和软木塞两种版本,国内用户往往就会盯着软木塞版本购买。

而且到目前为止,人们也并没有觉得用软木塞储存有什么太大问题,毕竟大部分葡萄酒都很快会被喝掉,只有极少数会长期收藏。所以螺旋盖的密封性优势并没有充分体现,软木塞成本占比也不高,那么传统的葡萄酒产国自然没有动力去进行革新。

2.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整个产业链,如果全部用螺旋盖的话,那么做酒刀的,做酒帽的,做软木塞的就没饭吃了;做酒瓶的要改装生产线,做酒柜的就得做成让酒瓶能直立摆放,所有酒庄都得更换装瓶设备,这可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费用。为了换个盖子,砸掉那么多人的饭碗,花这么多成本,值得么?

打个比方,如果没有气候变暖的压力,没有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没有大量资金扶持企业,没有补贴消费者送牌照的政策,谁又有动力放弃燃油车来搞新能源呢?

而在葡萄酒新世界,主要是南半球,没有那么重的传统产业链负担,螺旋盖就普及得很广。如今约有95%的新西兰葡萄酒和80%的澳大利亚葡萄酒都使用螺旋盖封瓶(但是因为螺旋盖版本在国内卖不动,所以我们在国内看到的许多新西兰、澳洲葡萄酒还是软木塞版本的)。

这就好比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步,或多或少也是因为没有那么多传统造车势力的掣肘。

4.但同时,像新西兰、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高端葡萄酒却大多依然坚持用软木塞。

这是因为高端/顶级葡萄酒可能真不适合用螺旋盖,因为螺旋盖密封性太好,单宁强壮的高端酒可能需要非常长时间的陈年才适合饮用。

而对于一些年轻时就适合饮用的酒来说,螺旋盖就比较合适,这也是为什么螺旋盖会从中低端酒开始流行的原因。

上面这个试验可以看出螺旋盖对比不同种类软木塞的优势:装瓶后28个月/63个月/125个月,不同封瓶方式的对比,左一螺旋盖封瓶,酒色很浅,且液面较高,右边是各种软木塞封瓶,各不相同,一致性较差,液面下降,酒液减少,而且酒的颜色都有氧化加深。

而螺旋盖在理论上可以将葡萄酒达到氧化饱和度的时间推迟数十年,但这是否适用于高端葡萄酒呢?我们真的要把开启好酒的时间推迟那么久么?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user avatar

软木塞是传统,螺旋盖是创新。

如题主所说,软木塞开瓶明明不如螺旋盖方便,那为什么不全用螺旋盖呢?

有3个原因:

1、固有观念已形成,很难突然改变。

尤其是欧洲一些老牌酒庄和客户,他们认为螺旋盖是没品位的东西,配不上他们心爱的好酒。

一时半会儿,这部分人都不太能接受螺旋盖,他们认为用螺旋盖封瓶的酒,都是廉价货。在他们的观念里,已经有了深刻的烙印,那就是螺旋盖要比软木塞low很多。

当然,这种固有观念也在慢慢转变。

2、螺旋盖无法满足「仪式感」需求。

生活需要仪式感。

开酒、喝酒,有时候也需要这种仪式感。

螺旋盖一拧就开,确实方便,但它没有软木塞带来的「开瓶仪式感」,这也是事实。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螺旋盖。

这不难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不可能只图方便,有时候也需要走这个仪式感的过程。

比如:结婚。
领个证就是受法律保护的夫妻了,这多方便。
为什么很多人还要来个仪式,拍结婚照,办酒席婚礼,请客吃饭呢?
当然也有裸婚的,就领了个证,比如我。
但大部分人受家庭或其他因素影响,无法自主选择省去结婚的仪式感。

只能说,螺旋盖虽然开瓶方便,但它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因此软木塞依旧存在。

3、软木塞和螺旋盖的功能,区别很大。

①软木塞,有良好的透气性,适合陈年潜力强的红葡萄酒,在瓶中缓慢熟化,逐渐达到巅峰期。

②螺旋盖,有很好的密封性,适合新鲜易饮的白葡萄酒、低泡葡萄酒等等。螺旋盖能够封存这些酒的新鲜果香和花香,当然这些酒也不适合放很多年。


事实上,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等)新世界产酒国在大量使用螺旋盖,旧世界产酒国也开始用螺旋盖了。

比如这款意大利撒丁岛干白,就是典型的新鲜易饮白葡萄酒,果香和花香非常新鲜,适合趁着年轻的时候喝,它就用了螺旋盖这样的封口。

倒出来一杯酒,螺旋盖继续盖回去,重复使用,挺好。

同款撒丁岛干白:

还有这款意大利莫斯卡托阿斯蒂,大家熟悉的「小甜水」,也是螺旋盖。

同款莫斯卡托阿斯蒂: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旧世界葡萄酒,也采用了螺旋盖封口。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