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公开鼓励民众枪杀毒贩?

回答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鼓励民众枪杀毒贩的做法,确实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他的这种强硬禁毒政策,源于其对菲律宾毒品泛滥问题的深切忧虑,同时也伴随着对人权和法治的严峻挑战。

首先,我们得承认,菲律宾长期以来饱受毒品问题的困扰。毒品交易、吸毒以及与此相关的犯罪活动,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杜特尔特在上任之初,就将“禁毒”作为其施政的重中之重,并采取了一系列极端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手段。他公开表示,要用“铁腕”手段铲除毒品,而鼓励民众拿起武器,直接对抗毒贩,正是他这种“铁腕”政策的体现。

从杜特尔特及其支持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的逻辑在于:政府的执法力量有限,而且在面对根深蒂固的毒品网络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他们认为,发动民众参与,将禁毒的责任分散到每一个公民身上,能够形成一种全民皆兵的态势,对毒贩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从而快速、有效地打击毒品犯罪。他们相信,在法律程序可能缓慢、腐败丛生的背景下,这种“人民战争”式的禁毒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捷径”,能够更快地净化社会环境,保护无辜的民众。支持者们或许认为,那些涉足毒品交易的人本身就对社会构成了威胁,他们的生命已经不再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因此任何“正义的”报复行为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然而,这种做法在人权和法治层面引发了极为严重的担忧。首先,它直接模糊了执法者和普通民众的界限。鼓励公民私下处决毒贩,意味着将“审判权”和“执行权”交给了没有经过任何训练、不受任何约束的个人。这无疑是对法治精神的根本性颠覆。在法治社会,任何犯罪行为都应该通过合法的司法程序来处理,包括证据收集、庭审、判决以及最终的执行。杜特尔特政府绕过这一体系,允许甚至鼓励私刑,无疑是在告诉民众,法律程序不重要,只要你认为某人是“毒贩”,就可以对他施加暴力,包括剥夺其生命。

其次,这种政策极易导致滥杀无辜和冤假错案。正如前面所说,普通民众在缺乏专业知识和公正判断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误导、偏见或个人恩怨的影响。所谓的“毒贩”很可能只是被诬告、被栽赃陷害,或者仅仅是吸毒者,而非主导交易的毒枭。一旦公民被赋予了随意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力,那么错误的选择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在执行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误伤”、“报复性杀戮”等情况,导致无辜的生命被牺牲。

再者,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社会导向。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公开宣称“以暴制暴”,并鼓励民众直接参与暴力时,会给整个社会注入一种暴力文化。民众会认为,解决冲突和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暴力,这会对菲律宾的社会结构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它可能导致社会信任的瓦解,以及一种人人自危的氛围。

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也受到了普遍的谴责。联合国以及许多国际人权组织都对菲律宾的禁毒战争进行了严厉批评,认为其违反了国际人权公约,并呼吁菲律宾政府遵守法治原则,停止任意杀戮。他们强调,任何国家在打击犯罪时都必须尊重人权和法律的尊严,否则就是以一种更可怕的罪恶来对抗另一种罪恶。

总的来说,杜特尔特总统鼓励民众枪杀毒贩的做法,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对毒品交易形成一定的震慑,但其代价是巨大的。它牺牲了法治的基石,模糊了公民与法律的界限,并可能在社会中播下暴力的种子。这种短视的、以牺牲人权为代价的禁毒方式,长远来看对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这更像是一种绝望的呐喊,而非成熟理性的治理策略。它反映了领导人面对棘手社会问题时的无力和冲动,但却将整个社会推向了危险的边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个想法:

1. 很多人似乎把手段的极端程度误以为是禁毒的决心。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人民战争”其实毫无诚意,反而是在逃避问题的复杂性。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是“大刀阔斧”、“立竿见影”、“一劳永逸”的,那些听起来很“爽”、很“男人”、很“直接”,保证能快速解决某个复杂长期问题的方案几乎一定是虚伪的民粹。真正好的解决方法往往是需要各方力量通过长期合作和在各领域的渗透和改造逐渐实现的。可惜民众总是倾向于迷信“救世主”和“捷径”,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虽然这也完全可以理解。

2. 很多开上帝视角的回答一口一个“毒贩”,但问题是怎么知道哪些人是毒贩呢?毒贩会在脑门上写“我是毒贩”吗?“法治”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其本质其实就是最简单的“讲证据”:你说这人是毒贩?行,拿证据出来说服别人,而不是直接就地正法了。没人反对处理真毒贩,但问题就在于:你怎么知道某人是毒贩?别人怎么知道你不是毒贩?

3. 如果你是生活在毒品泛滥的恐惧下的普通民众,就算允许你随意杀毒贩,你在街上看到了真的敢杀吗?你不怕报复吗?你不怕杀错吗?你杀过人、会杀人吗?那么我们再想一下,现在被杀的几千人都是被谁杀的?更有可能是被跟你我一样的平民所杀还是被其他一些人杀?这些人杀的到底是谁?

4. 菲律宾毒品问题如此严重,难道是因为菲律宾毒枭特别牛?因为菲律宾民众特别容易上瘾?显然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政府本身。但杜特尔特把普通民众推到最前线跟毒贩短兵相接算什么?很多人还把这叫“有魄力”?真有魄力你先在政府内部进行“清算”啊,有魄力你就重建一个更有信誉更有效率的司法系统啊。

5. 你可以反对一些对「人权 」不切实际的追求,但不要仅仅因为一个举措「反人权」、「打了圣母脸」就去歌颂。退一万步讲,就算你能证明「照顾人权」=「低效」,也不能推导出「不顾人权」=「有效」。

6. 有些人说禁毒不能太天真,要有误杀一小部分人的觉悟。但我觉得真正该有的觉悟是「几年内都很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需要做好长期拉锯战的准备,从制度层面引导深层改变」。想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就铲除一个深深扎在政府和社会内部的毒瘤才是天真的表现。当然,这样的话大多数民众是不爱听的。

user avatar

在法治社会,告诉国民可以未经审判就可以消灭另外一个同胞的所谓“政治家”,都是在用这个国家的未来给自己的野心铺路。

在一个人治社会,告诉国民可以未经审判就可以消灭另外一个同胞的所谓“政治家”,都是在用人民的鲜血给自己的野心铺路。

且不说杜特尔特这一招根本干不掉公权力庇护下的那些大毒枭,就算真的让毒品在菲律宾绝迹,这个国家对法律意识血崩式的倒退也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菲律宾落后的另一大根源。而且,这种针对毒品的疗效,也只能在一个平民百姓都可以随意以贩毒或吸毒之名屠杀邻居的体制下保持下来。除非这种以大量无辜生命换来的屠杀长久的持续下去,杜特尔特的禁毒战争必然是治标不治本。

这种杀戮本身就是一种毒品,当杜特尔特的杀戮停止了,毒瘾必然还会返回,这条杀戮的漆黑隧道只可能通向两个终点,一是无休无止的杀戮,二是毒品的卷土重来。


5岁的女孩Danica May Garcia,在杜特尔特的禁毒战争中被闯入家中的两名男子杀死。起因是他的爷爷在事发前的一周曾去警察局自首,称自己是一名吸毒者。

不知道将来幸存下来的菲律宾人民在记叙杜特尔特的丰功伟绩时,是不是也会给这个5岁的女孩建造一座纪念碑。

另外,一些朋友可能还不知道,在杜特尔特的政策下,不光杀毒贩不犯法,就连杀吸毒者也基本没事儿。而出于一些奇妙的原因,我国的观众在电视机上基本看不到这样的说明,我们能够看到的消息大概都是这样的:

这个文体很让人感到熟悉,对吧?

而至于“杀错了”是否杀错如何认定、是否要受到处罚以及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杜特尔特在他那众多口无遮拦的演讲中似乎并不常提到。

事实上,在这种匿名杀戮不会受到惩罚的局势下、在这种完全缺少法律程序与外部监督的杀戮下,肯定已经有了无数的杀良冒功,肯定已经有了无数的公报私仇。以前的恶霸也还是恶霸,他们总是比百姓膀子更粗。如果说之前他们欺压良善还需要选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现在则完全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去把人家杀个干干净净。

这位凶悍的大妈名叫Leila de Lima,是菲律宾议员,坚定的杜特尔特反对者。在9月份的时候,参议院以她为中心成立了对“大屠杀”事件的调查委员会。随后杜特尔特即在公开演讲时称Leila de Lima和她的司机有染,该司机已有家室,杜特尔特义正辞严的表示这是不道德的,而且这个司机还兼职为她收取庇护毒品犯罪的黑钱。

后来一名被捕的杀手向大屠杀事件调查委员会承认,自己在1990年时曾为杜特尔特服务,当时杜特尔特曾命令他执行过多次暗杀行动。

然而,几天之后,在杜特尔特的操纵下,Leila de Lima被免职,原因是,他接受杀手的证词,“损害了国家的声誉”。


真是个好理由,不是吗?

这就是一场政治运动,跟毒贩一点儿关系没有,我们本该熟悉无比,却因为某些原因遗忘得如此彻底。只要能够引起所谓“多数派”足够的杀心,毒贩的标签完全可以换成“华人”“白人”“黑人”“犹太人”“走资派”。杜特尔特的真实意图,他自己其实完全没有隐藏过:

原话如下:

"

Hitler

massacred three million Jews. Now there are three million drug addicts. I’d be happy to slaughter them.”

请注意,是吸毒者,不是毒贩!

迄今为止,杜特尔特的禁毒战争已经造成了超过3000起死亡事件,其中菲律宾警方参与的尚不足其中的一半,其余大多为义警所为。这个数字距离3000000还有很长的距离,不知道杜大元首还要杀上多久。

这其实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不过问题在于,杜特尔特在许多公共场合提供的数据真的就是真实的吗?这个370万(这个是杜特尔特在公开场合最常用的一个数字)吸毒者与贩毒者的数据到底从何而来呢?

答案是,为了支持自己的禁毒战争脑补出来的。路透社在10月17日的一篇报道指出,杜特尔特在强调毒品对菲律宾的危害性、进而为其禁毒战争制造合理性时所宣称的370万吸毒者和毒贩的数据根本就是毫无根据。相比之下,根据菲律宾的危险药品管理委员会(President’s Dangerous Drugs Board DDB)在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菲律宾只有180万的毒品使用者,而其中的一半在过去的13个月里只使用过一次毒品,这些人跟我们观念中的吸毒者形象恐怕相距甚远,毒品对他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可说是微乎其微。在剩下的另外一半里,真正长时间使用烈性毒品的人员只有86万。

该消息最近为一位菲律宾警方的高级官员背书,此人在采访中还表示,这在实际的禁毒工作中造成了一个令警方很头疼的问题。因为即便在这样人头滚滚的局势下,也只有70多万人去警方那里自首,而根据杜特尔特喊出来的数据,应该至少有180万人前来自首才对。数字与总统的檄文内容相差太大,警方没法宣布“战争胜利”。

于是,为了满足总统下达的指标,警方必须加大力度“生产”出更多的吸毒者和毒贩。

reuters.com/investigate

这里面必然存在的那些骇人听闻的私刑与明知故犯的滥杀无辜,再过不了多久,就会逐渐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而最可怕的事情是,杜特尔特的所作所为已经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一旦他失去了权力,其最好的下场也是得上国际刑事法庭。

像他这样视人命为草芥的家伙,如果权力能够自保、如果流血就可以保住权力,那他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流干菲律宾人民的最后一滴血

就像他所崇拜的阿道夫。

至于说没有滥杀无辜、或无辜被杀者很少的意见,咱们可以先撸一撸逻辑。一个毒品泛滥的国家,其结果与原因中必然有一项包含着基层执法者的腐败,而杜大总统现在给了这帮腐败分子先斩后奏、甚至斩了都不必奏的权力,你当这些人一夜之间就会变成惩罚者联盟??有了杀人执照的混蛋们,干的只会是更残暴的混蛋事儿。

菲律宾的现状就是,那些曾经穿着制服、拿着毒贩孝敬黑钱的地痞恶霸们,现在在街上随便看哪个老百姓敢不给他们让路,就可以直接一枪把他毙了。然后在死者头上套个纸箱子(这是真事儿),箱子上写上这是毒贩,或者吸毒者,之后去勒索下一个百姓。

随后会有人把这些尸体带走,不加任何调查。

哦对了,如果纸箱子不够用了,还可以撕开使。

至于那些说“那你说该怎么办的?”我只想说,杨永信电击治网瘾,支持他的“家委会”也是这个逻辑。

——————————————————————————————————————————

10月27日晚更

最后,再多放上一些“纸箱审判”的照片吧,虽然我一开始不想这么做,但显然文字的力量还不足够,显然,隔着键盘,很多人意识不到血有多腥。



这位的纸牌上还写着(Chinese),似乎加上了这个标签后,这次杀戮会比其他的杀戮显得更加合理。

这个人的名字,仅仅是一个M,显然杀他的人,都不知其姓甚名谁。但这在用纸箱就能宣判一个人死刑的地方,显然并不重要。

另外,菲律宾人民,显然并不都支持杜特尔特的杀戮。



——————————————————————————————————————————

10月29日更

杜特尔特的禁毒战争进一步升级,菲律宾警方在10月28日击毙了Samsudin Dimaukom市长及其9名随从,罪名是涉嫌运送毒品。按照警方的说法,他们是拒绝接受毒品检查,并直接冲警察开火。

由于被袭击的一方无人生还,警察的说辞是我们现在能够得到的唯一消息。

该市长不久前就登上了杜特尔特的“死亡名单”。

不过有趣的是,我翻了许多的报道,却没有一篇表示,警察最后在他们的三辆车上搜出了毒品。

Maguindanao town mayor tagged in drugs dead in clash Filipino mayor among 10 dead in clash with anti-drug police
Maguindanao mayor on 'narco list' killed in police shootout
Mayor Dimaukom a big loss to peace and dev't: LGU staff
Philippine mayor among 10 killed in shootout as drug war enters new phase
user avatar
@yilin wang

说的很好了,但是我想换个角度。

首先,“鼓励枪杀毒贩”这事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得有枪。

你乎大多数人对于公民持枪什么态度,不用我多说吧?

一边反对公民持枪,一边支持枪杀毒贩,这得多弱智才想得出来?

高票答案们在掩盖一个事实:在一个公民持枪合法的国家,如果一个人的人身安全受到毒贩威胁,他本来就是可以枪杀毒贩的。所以说,杜特尔特的政令根本不是高票答案们胡说的“维护社会秩序”,而是要求人们在自卫权以外主动枪杀声称是毒贩的人。这种政令必然导致误杀和栽赃陷害。

再换个角度,在一个公民不能合法持枪的国家,除去国家暴力机构以外,还有谁有枪?

大毒枭

这样就形成一个对毒贩特别有利的局面:他可以把举报他贩毒的人枪杀,然后把毒品塞到尸体上,自己就成了反毒英雄,而且打死举报者以后贩毒风险就小多了,举报者还没法反抗。

所以我觉得,会支持这种政策的人,非蠢即毒贩子。

-------------------------------------------------------------------------------------------------

如何看待菲律宾总统鼓励枪杀毒贩? - 苏林的回答

是典型的用数据撒谎。

不去拍电影真是屈才了。
半年以来,被枪杀的毒贩(吸毒者)有3400人,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多是吧?
然而菲律宾人口1亿,即便按照1%的死亡率,每年自然死亡起码有100W+,对比一下呢?

所谓“无法无天”只是某些群体炒作出来的而已,别把杜特尔特想的那么傻,也别把菲律宾人民想的那么傻。

这名答主又在我的评论区里说

答主G点颇低,撩一下就高潮。半年死了3400人,自然死亡差不多50W人,毒贩无法无天钻法律空子的画面只是你意淫出来的,事实证明,这个血腥政策十分有效。

死了3400人只能证明有3400个人死掉了,不能证明死了3400个毒贩。然而我们质疑的恰恰正是:这些死者当中有多少是真毒贩,又有多少是无辜者。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强调“3400人没那么多”,或许他觉得一个国家半年有数千人无辜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然和自然死亡率做对比的意义何在)。

user avatar

美国全国每年诉讼费用————2800亿美元。

菲律宾全国GDP——————2800亿美元。

正义与公正,并不是没有成本的。。。。

不顾经济基础的去苛求个案的正义与公正,这句话可以用晋惠帝的千古名言去形容:

——————何不食肉糜?

user avatar

大家不要以为菲律宾这样混乱的局面离我们很远,三十年多前中国也有过一段社会混乱的时期,到底有多混乱?可以看

大陆八十年代开放到什么程度? - 知乎用户的回答

邓小平1983年因何痛下决心要全国“严打”?

给邓小平汇报的情况是这样的:“现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但社会治安情况很不好。城市里女工晚上不敢上班,好人怕坏人,这样下去不得了!”而邓小平在拍板决定发动严打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讲人道主义,我们保护最大多数人的安全,这就是最大的人道主义。不要怀疑当时中央发动严打的决心和力度,也不要以为权贵违法犯罪就可以从宽处理,

解密1983“严打”风暴 朱德孙子朱国华因流氓罪被枪毙

,八三严打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让本来很恶劣的社会治安情况迅速好转。

三十年前有啥毛病去诊所找赤脚医生,四环素一针就灵,既便宜又好使,副作用就是长大后一口的黄牙,甚至还有小朋友打针之后变聋变哑的医疗事故,但那时候很少有家属找医生去闹,因为医疗条件就是这么糟糕,只能用这种便宜冒险的治疗方法,出了事也只能抹眼泪说自己命不好。站在今天的角度会有说那时候的医生草菅人命,治坏了这么多人,但你能有更好的办法么?谁不想生病了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问题是你的条件允许么?反观现在,再也没有哪个医生敢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治病,有什么病都先检查,用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医疗事故比以前少多了,但医闹反而比以前多,这是为什么?因为现在医疗条件比以前好了,人们自然就会把自己的看得更金贵。条件变好了,没有人会答应医生还要继续用以前那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治病。

同样的道理,当年社会混乱到那种程度,搞严打运动可以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如今社会安定,再搞运动式严打,搞严刑峻法公审公判,绝大多数人民是不会答应的。


美国南边有个国家叫墨西哥,这个国家和菲律宾类似,毒品泛滥,毒贩遍地。

这张图就是墨西哥一次禁毒成果展的照片,缴获贩毒团伙的武器配置之精良,数量之庞大,已经不是一般的警察队伍所能对抗的。而照片背景墙上写的SEMAR,是墨西哥海军部的缩写,这说明光靠警察已经无法和毒贩对抗,只能直接出动军队了。


墨西哥和北边学习了先进经验:全民选举全民持枪,结果选出一个好市长,上任不到14小时就被毒贩用枪崩了,怎么办?只能换一个不会被毒贩枪毙的市长,你猜一个不会被毒贩枪毙的市长在禁毒工作上能有什么作为?

墨西哥10年百名市长遇害 女市长上任14小时被杀


在墨西哥,存在锡那罗亚集团、海湾集团、塞塔集团等大型贩毒集团。贩毒集团不仅从事贩毒,在为抢夺地盘的火拼和争夺权力的激烈斗争中,还会出现绑架、勒索、收保护费、贩卖人口、抢劫和杀人等各种犯罪活动。

在墨西哥大多数城市,市长有权任命警察局长,而贩毒集团如果想把自己人安排在这些岗位上,就得行贿,或恐吓市长,或双管齐下。而市长要么选择与他们合作,要么就面临杀身之祸。

在一些城市,几个贩毒集团盘踞,火拼不断,他们各自都想在警察局安插人手,这意味着,市长哪怕屈从了一方,也可能被另一方灭口。国家对这种情况也无能为力。从政在墨西哥变成了一个极具风险的职业。

这真是古斯曼的最后一次被捕?
毒枭古斯曼的越狱风云
墨西哥大毒枭洗澡时成功越狱 3.8万人死于其手

墨西哥又学习了一个先进的经验:废除死刑,然后毒枭被抓了判不了死刑只能关起来,谁料到这毒枭可以把整个监狱的人都收买了直接越狱,再费劲出人出钱把他抓起来,结果他又越狱了,再费劲出人出钱把他抓起来。这来回几次折腾下来墨西哥政府得花多少钱牺牲多少人命?明明只要这个人多活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人因为毒品死去,为什么还要继续让他活着。

第一次越狱:

在狱中,古斯曼照样控制毒品生意,手下用现金收买了警卫,将监狱改成他的豪华“办公室”,看守们则像是仆人。那一次,古斯曼在牢里呆了近8年。2001年1月19日,在即将被引渡到美国的几天前,古斯曼穿过12道遥控门,藏在洗衣车内越狱。调查发现,监狱里几乎每个人都卷入了这次越狱。监狱的狱长迄今仍在因为帮他越狱而服刑,一位曾经举报情况的狱警,几年后被杀。为这次越狱,他花了至少250万美元。

第二次越狱

根据土木工程师估算,挖掘这样一条隧道要产生3250吨泥土,需要379辆卡车才能运完。参与这条地道建设的工人不会超过4名,以每天工作10小时的速度计算,大约需要1年完工。
媒体推测,为了这次越狱,古斯曼至少付出了5000万美元。曾经的哥伦比亚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巴尔的一位亲信对媒体透露,5000万美元是保守估计。
墨西哥内政部长坠机丧生令民众不安

毒品集团在过去的5年里杀害了4.5万人。墨西哥政府正在大力展开清剿行动。布莱克是卡尔德龙安全班子的重要成员。作为内政部长,他的任务是帮助卡尔德龙实施打击毒品集团的战略,同时与议会的反对党进行沟通磋商。

自卡尔德龙担任总统以来,布莱克已经是第二位因空难丧生的内政部长。另一位内政部长2008年死于坠机事故。分析人士据此质疑政府飞机的安全状况,同时说,接连发生事故可能不只是因为运气不佳。

墨西哥的内政部长相当于中国公安部长一样的人物,连内政部长都保证不了自己的安全,民众会觉得政府有能力保障自己的安全吗?这种严峻的现实情况,只有把毒贩抓起来判死刑,才能快速遏制毒品的扩张和治安的恶化,还继续玩废除死刑那一套,迟早会把政府玩破产。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不明白墨西哥禁毒工作是多难做,我就给你们举个最臭名昭著的毒贩武装的前世今生:

Los Zetas_百度百科
1986年,墨西哥为了世界杯的安保工作,成立了一支特种部队,Grupo Aeromóvil de Fuerzas Especiales,也就是GAFE。这是一支精英部队,应该是团级单位,从各部队精挑细选的士兵组成。接受了美国,以色列和法国等多国反恐专家的集中训练,个个都是精兵强将;装备也是一流,被称为墨西哥的绿色贝雷帽。世界杯结束后,GAFE作为一支快速反应劲旅,投入到让墨西哥头疼的打击毒贩的战斗中,并且屡立战功,大大消弱了各贩毒集团的嚣张气焰。
海湾集团是墨西哥最大的贩毒集团之一,起源于70年代,在世界毒品贸易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也受到了GAFE的严重打击。90年代,海湾集团开始了拉拢GAFE的工作,以金钱把这支墨西哥精英部队的一部分人收入手下。起初,受腐蚀的GAFE队员只是通风报信,后来,干脆直接入伙。一名中尉带领30余名队员投奔了海湾集团,充当了打手兼杀手的角色。Los Zetas就这样成立了。
他们以特种部队的身手同对立帮派展开了一场场血战,杀人无数,甚至同墨西哥警察和军队较量,把墨西哥拖入了血雨腥风。据统计,3年间有超过1万墨西哥人死于这种街头战争,其中包括近1000名军警。他们又把战火卷入了美国,美国几个与墨西哥相邻的地区凶杀案层出不穷,引起了美国人的恐慌。Los Zetas拥有最强劲的武器装备,甚至拥有军用大口径狙击枪,战斗力相当强悍。2006年的一次火拼,持续了40分钟,动用了手榴弹和榴弹发射器。机关枪已经是普通装备了。
Los Zetas甚至建立了训练基地,大肆招收军人出身的亡命徒,以增加实力。一伙危地马拉特种部队老兵已经在Los Zetas里打出了名号。
由于美国深受毒品之害,大力协助墨西哥反毒工作,Los Zetas也被收拾的不轻;但他们似乎深谙猫鼠之道,以子弹和鲜血继续挑战墨西哥这个民族国家,制造着一起又一起恐怖血腥的屠杀。
这是世界上罕见的匪徒团伙,名副其实的终极悍匪。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凶悍的黑帮,竟是由一伙特种部队成员发展起来的!现在看来,Los Zetas是唯一的一个。

百度搜索“墨西哥毒贩”

baidu.com 的页面

,全是残忍血腥触目惊心的图片

总之,墨西哥毒贩武装力量的强大,已经可以和国家军队相抗衡,更可怕的是对政府、警察和军队的渗透,不仅仅是威胁社会稳定,而是已经到了威胁国家政权的地步了。

墨西哥打响毒品战争 10万毒贩对抗13万军队 “打不赢毒品战争,墨西哥下任总统将是毒枭”(图)_网易新闻中心

菲律宾的禁毒形势并不比墨西哥乐观多少,如果菲律宾还学墨西哥这样不痛不痒的禁毒方式会让毒品犯罪越来猖狂,而学习中国在短时间内搞运动式严打才是最有效的出路。至于为什么?因为我们和你们这些有钱人家的少爷不同,我们光是活着已经竭尽全力了。


我想和不赞同我的观点的人说几句话:

就像现在的90后很难理解30年前的中国怎么可能会有整个村子的人都是拦路抢劫的杀人犯一样,从小就在温室中长大的小清新们同样很难理解:毒贩被抓了就应该一直坐牢怎么可能会收买整座监狱的狱卒越狱?枪支明明是人民反抗暴政的工具怎么可能变成毒枭替换市长的工具?警队明明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执法者怎么可能会整体投靠毒枭变成犯罪分子的帮凶?一个国家的毒贩武装怎么可能有能力和整个国家的军队相抗衡还不落下风?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生活在安定的环境中并且可以过着相对体面的生活,觉得安定的社会环境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理所当然,却不知道这背后是多少人在默默奉献的结果,向他们解释不安定的社会有多么糟糕,以及人们为了改变状态过上安定的生活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大部分人都很难体会自己从未失去过的东西到底有多珍贵。

体面的日子人人都想过,但体面的日子不是人人都能过的,您说呢?

如何从不体面变得体面呢?这个过程又是什么样的呢?《十月围城》里孙中山先有一段话:十年前,衢云兄与我讨论何为革命。当时我说,革命,就是为了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十年过去了,与我志同者相继牺牲,我从他乡漂泊重临,革命二字于我而言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再道何为革命,我会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

(电影里)十年前的孙中山充满了理想主义,满脑子“文明之幸福”,十年后更多了一些现实主义,没有这十年充满挫折的经历,他很难说出“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样的话。

我虚构一个故事来更好的阐述这个道理:

二十年前,你身为一个山里娃,从毛坦厂中学一样的“高考工厂”里脱颖而出,考上好大学,进城市找到好工作,安家落户,有了幸福的小家庭,你不愿意让孩子像自己一样受苦,想办法努力让他进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有一天他长大了,来知乎提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高中宁愿学习衡中,而不愿学习理念更加先进的人大附中等? - 教育

。你不要怪他,虽然二十年前的你可能还得边放牛边读书,但二十年后的他可能只知道“蔬菜粮食都在超市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两代人的观念变化天翻地覆,恰恰说明他是幸福的,而他的幸福是你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他没有经历过苦难,是因为你替他经历了苦难。你经历了文明之痛苦,才有了他文明之幸福。他从小就经历文明之幸福,不理解你经历的文明之痛苦也是正常的。

上面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现实中并不缺乏这样的故事:

哈佛农村学霸母亲:没想到蜘蛛影响了儿子一生 何江从学霸完美逆袭:会回国报效家乡 计划在宁乡开公司(组图)_网易新闻
美国东部时间5月26日上午,哈佛大学2016年毕业典礼在“三百周年剧场”举行,何江作为三位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登上毕业典礼演讲台。他成为第一位享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生。

1988年出生的何江,来自湖南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说演讲从自己的经历入手——读初中时被毒蜘蛛咬伤右手,因为医疗条件欠缺,妈妈用“土办法”为其疗伤。由此讲到科学知识的传播在不同地区的分布。

作为哈佛大学生物化学的博士,我现在知道在我初中那个时候,已经有更好的,没有那么痛苦的,也没有那么有风险的治疗方法了。于是我便忍不住会问自己,为什么我在当时没有能够用到这些更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呢?”何江说,这是他心中的结,我在哈佛大学接触到的知识都是最前沿的,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想到我成长的乡村,那里医疗条件不好,在那里生活的人们无法接触到这些最先进的知识和科技成果。”

“利用那些我们已经拥有的科技知识,能够轻而易举地帮助我的家乡,还有千千万万类似的村庄,让他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一个我们现代社会看起来习以为常的场所,而这样一件事,是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做的,也力所能及的。但问题是,我们愿意做这样的努力吗?”何江向现场所有毕业生抛出了问题。

哈佛博士毕业后,何江将赴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何江在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后的四年,工作更加偏向实际应用。比如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体外培养肝脏,然后用它模拟疾病,做一些癌症的早期检测,何江希望能更多的造福人类。何江表示会学成回国效力家乡,并计划在宁乡开公司。

又好比知乎神剧《走向共和》李鸿章说的:“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每一代人都为下一代过上更好的日子去努力,只不过因为很多局限性,努力的方向不一定一样,但努力的决心是一样的。

如何理解《走向共和》中李鸿章说的「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 改之理zcw 的回答

梁启超拜见李鸿章,给李鸿章出了三个主意:上策是在两广起义,打到北京,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或者孙文他们同意,请中堂大人当总统;中策是,带领兵马剿灭义和团,与列强交好,下侧就是和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去。后来对话如下:

梁:中堂大人,晚生万没料到,中堂竟然还是摆脱不了这个下策。
李(拍梁肩膀):卓如啊,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梁:晚生只是为中堂可惜。

李鸿章受到很大的震撼,但最后还是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儿。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我不革命。第二、革命是对的,大清药丸也是对的,这我也知道,只是我不做,你来做吧。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所以其实李鸿章并没有做出最大的努力。李鸿章见识过现代社会是什么样的,(在电视剧里)也认同中国不能只靠对大清修修补补。但是他不去做。因为他还是站在了一个传统的士大夫的立场上。他知道这是一个落后的想法,他把这归结为时代的错。并想要下一代人代替他来完成它认为对的路线。

最后:推荐几部关于毒品的影视作品,可以加深一下大家对禁毒工作的了解:

《边境杀手》:

如何评价《边境杀手》(Sicario)这部电影? - 影视评论

,主要讲述以美国人的角度去看墨西哥触目惊心的毒品犯罪。

《精英部队》:

看过《精英部队》的有什么感想? - 电影

,主要讲述巴西组建精英警察部队大力禁毒的电影,强调一下,《精英部队2》比第一部更好看。

《上帝之城》:

如何解读电影《上帝之城》? - 电影

,经典巴西电影,主要讲述平民窟的孩子眼中的犯罪之城;在恶劣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几乎天生就是犯罪。

《湄公河行动》:

如何评价电影《湄公河行动》? - 中国

,毒品犯罪离中国并不遥远,我们感觉不到,是因为背后有无数缉毒干警在默默付出。

《毒枭》

如何评价美剧《毒枭》(Narcos)? - 毒品

评论里强烈推荐的美剧。

这是我这两年来在知乎上花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回答,最后的最后,向战斗在第一线的缉毒干警们致敬!

user avatar

乱世当用重典,壮士断腕才能扶大厦于将倾,生死存亡之际就要行非常手段。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洗洗睡了。


zzZ……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鼓励民众枪杀毒贩的做法,确实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他的这种强硬禁毒政策,源于其对菲律宾毒品泛滥问题的深切忧虑,同时也伴随着对人权和法治的严峻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菲律宾长期以来饱受毒品问题的困扰。毒品交易、吸毒以及与此相关的犯罪活动,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
  • 回答
    杜特尔特总统曾就菲律宾与中国关系发表过一些颇为引人注目的言论,其中一些表述可能被解读为对两国未来关系走向的“大胆”设想。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些言论更多是出于其独特的政治风格和外交策略,而非严肃的政治提议。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些言论可能出现的语境。杜特尔特总统以其直率甚至有时显得粗鲁的语言风格而闻名,.............
  • 回答
    看待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他被媒体称为“菲版特朗普”,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政治风格和某些主张与特朗普有相似之处,都带着一股“打破常规”的劲头。首先,我们得从他上台的背景说起。当时菲律宾社会对前几届政府的治理,尤其是对毒品问题和腐败问题的解决效率,普遍.............
  • 回答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在2016年首次上任不久后,确实发表了对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的极具争议性的言论,称其为“狗娘养的”(putang ina)。这一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杜特尔特这位新任总统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要理解杜特尔特这个.............
  • 回答
    菲律宾总统候选人在中业岛(中国称黄岩岛,菲律宾称卡拉延群岛)的“宣誓主权”行为,以及随后收到“欢迎来到中国”的短信,是近年来南海主权争议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具有多重含义和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事件背景: 南海主权争议的长期化: 南海是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
  • 回答
    关于《环球时报》报道“菲律宾总统向中国求情:希望把我们当兄弟”这条新闻,我能从几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首先,从报道的来源来看,《环球时报》作为中国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官方媒体,其报道的重点和角度往往带有中国官方的视角和立场。因此,当它报道这样的内容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这可能是在传递一种信息,即中菲关系中存.............
  • 回答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这番话,说白了,就是一次非常直接、非常硬气的“交易谈判”,而且还夹杂着一点“最后通牒”的意思。要理解这背后,咱们得把这个事情放在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是菲律宾国内政治和公共卫生现实的反映。杜特尔特总统面对的是菲律宾国内民众迫切需要疫苗的局面。疫情在他任内持续反复,经济也受到严重影.............
  • 回答
    菲律宾总统发言人的这句话,背后折射出的信息其实挺值得玩味的。简单来说,它传递了这么几个层面的意思,咱们一点点来剖析。首先,这是一种 外交策略和实用主义的表现。在疫情这个全球性的危机面前,任何一个国家最根本的目标都是保障本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疫苗,就是当下最关键的“救命稻草”。当菲律宾发现西方国家在.............
  • 回答
    菲律宾外长从“大骂中国”到“向中方道歉,大赞中国外长”,这一转变确实引人关注,背后原因也相当复杂,涉及到了菲律宾国内政治、外交策略、地区局势以及与中国的具体互动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读,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一、 事件背景回顾:为何会有“大骂”和“道歉”? “大骂”的直接诱因: 南.............
  • 回答
    菲律宾南部马拉维市,这座曾经宁静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在2017年经历了那场令世人震惊的占领事件。当时,以阿布沙耶夫和穆特组织为首的一群武装分子,公开宣称效忠ISIS,他们的行动迅速而 brutal,让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市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恐惧之中。想象一下,一个平常人们熙熙攘攘的市场、学校、清真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穿梭访问这件事,尽量摆脱那些生硬的AI腔调,还原一些更实在的分析。首先,得承认,杜特尔特这趟行程安排得相当有“技术含量”。在中国受到盛情款待、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之后,紧接着就去日本,这可不是简单地“拜访”两个邻居,而是他精明政治手腕的体现。为何是“.............
  • 回答
    菲律宾外长最近的一番言论,确实在全球外交舞台上掀起了一点小波澜,尤其是那句“带脏字”的表述,更是让人觉得,嗯,这个火药味儿有点重。而我国外交部回应得也很直接,“搞麦克风外交无法改变事实”,这话说得够有分量,也相当有技巧。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互动模式。首先,.............
  • 回答
    抵制菲律宾芒果干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抵制的原因和背景抵制菲律宾芒果干通常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与更广泛的政治和经济背景紧密相连。常见的抵制原因可能包括: 政治和外交摩擦: 南海主权争议: 这是.............
  • 回答
    如何看待南海仲裁前,菲律宾方的软化态度?裁决是否具有法律效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菲律宾在南海仲裁案中的态度变化以及仲裁庭裁决的法律效力。 一、 南海仲裁前,菲律宾方的软化态度在海牙国际法庭就南海仲裁案进行裁决前,菲律宾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软化”态度,这背后有多.............
  • 回答
    两名中国游客在菲律宾潜水时,遭遇了令人震惊且极度危险的事件:他们的潜水气瓶被人为恶意关闭了。这不仅仅是一场意外,而是蓄意为之的恶意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件事的发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触目惊心。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潜水是一项对技术、设备和环境都有着极高要求的运动.............
  • 回答
    中国有意向菲律宾出售武器,这在中国与菲律宾的外交和战略格局中,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军售,它牵涉到地区安全、大国博弈、菲律宾的国防自主以及两国关系的走向。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中国向菲律宾出售武器,这是与过往菲律宾的国防采购倾向截然不同的一个显著变化。 长期以来,菲律宾在军.............
  • 回答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确实比印度和菲律宾更为显著,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策、人口、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从历史机遇和战略选择来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抓住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浪潮。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邓小平提出的.............
  • 回答
    国足在世预赛上0比0逼平菲律宾,这场比赛的结果,怎么说呢,确实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一言难尽。赛前,说实话,大家对国足的期望是比较高的。毕竟对手是菲律宾,按照纸面实力,我们应该能占据绝对的上风。而且这是冲击世界杯的关键阶段,每一场比赛都至关重要,不能有任何闪失。结果打成这样,而且还是在对方身上丢掉了.............
  • 回答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白岩松在菲律宾代表队入场时的沉默,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看,不仅仅是白岩松个人的行为,更包含了当时的语境、文化因素以及观众的期待。事件回溯与白岩松的定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场景。在奥运会开幕式这样一个全球瞩目的场合,各国代表队依次入场.............
  • 回答
    关于近期北京大学录取47万菲律宾学生一事,这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且出现了一些关于此事的传言和误解。为了更清晰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和分析:1. 事实真相是什么?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澄清网上流传的“北京大学录取47万菲律宾学生”这个说法是否属实。经过多方核查,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