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相比较美联储,独立性如何?体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与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在独立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其设立依据、决策机制、人事任命、资金来源以及政策传导等方面。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两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逻辑。

总体而言,美联储被普遍认为是比中国人民银行更加独立的中央银行。 这种独立性并非绝对,但美联储在法律框架内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不受政府日常政治干预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人民银行与美联储独立性的具体对比,以及体现在哪些方面:

1. 设立依据与法律定位

美联储 (Federal Reserve):
法律基础: 美联储的权力来源于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储备法》。该法明确规定了美联储的组织结构、职能和独立性。
性质: 美联储被设计成一个“独立于政府,但不对政府负责”的机构。它不是一个政府部门,而是由国会设立的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机构。虽然对政府负责,但其决策过程相对独立于行政部门。
目标: 法律明确规定了美联储的双重使命:最大就业和物价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 (PBOC):
法律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该法规定央行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性质: 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央行的地位决定了其在行政层级上受到国务院的领导。虽然法律赋予了央行一定的独立性来履行职责,但其整体运营和重要决策仍需考虑国务院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方向。
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维护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体现的独立性差异: 美联储的法律定位使其在名义上更独立于政府的日常行政运作,而央行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其政策制定和执行更容易受到国务院的宏观指导和影响。

2. 决策机制与权力结构

美联储: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这是美联储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决策机构,由七名理事和五名地区联储银行行长组成(纽约联储行长是常任理事,其他地区联储行长轮流担任)。FOMC的决策过程高度民主化,成员通过充分讨论和投票来决定利率和资产购买等关键政策工具。
独立性体现在: FOMC的成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任期错开,且理事任期长达14年,大大增强了其不受短期政治压力影响的能力。理事在任期内不得被解雇,除非有“因由”的理由(例如犯罪或疏忽)。

中国人民银行:
货币政策委员会: 央行设有货币政策委员会,负责审议货币政策的重大事项。委员会的组成成员包括行长、副行长、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如财政部等)以及一些经济专家。
独立性体现在: 央行行长和副行长由国务院任免。尽管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名义上具有决策权,但由于其组成中有较多政府部门代表,且最终政策的批准和发布通常需要经过国务院的同意,因此其独立性相对较低。

体现的独立性差异: FOMC的独立运作和其成员的任期设计,使得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策过程能够更好地隔绝短期政治干扰。央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虽然也旨在汇聚不同意见,但其成员构成和与国务院的关系,使其决策更易受到其他部门和国家整体政策的制约。

3. 人事任命与任期

美联储:
理事提名与批准: 美联储理事由美国总统提名,并需要参议院的批准。理事的任期为14年,且任期错开,以确保委员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席和副主席的任期为4年,但可以被总统连任。
独立性体现在: 长达14年的理事任期,远超总统和国会议员的任期,使得理事们在任职期间可以更专注于长期经济目标,而无需过多考虑连任或政治因素。总统虽然可以任命主席,但一旦任命后,主席在任期内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
行长任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和其他高级官员由国务院任免。
独立性体现在: 行长和高级官员的任免由国务院决定,这意味着其职位受到更直接的政治影响。虽然央行官员也会有相对稳定的任期,但相较于美联储理事的制度化长期保障,央行官员更容易受到人事变动的影响。

体现的独立性差异: 美联储理事的任期设计是其独立性的核心保障之一,防止了政府通过人事变动来影响货币政策。央行官员的任免权力掌握在国务院,其独立性更多依赖于领导层的个人风格和政策透明度,而非制度保障。

4. 资金来源

美联储:
收入来源: 美联储的收入主要来自其持有的美国国债等资产的利息收入,以及向商业银行提供服务收取的费用。
独立性体现在: 美联储不需要依赖国会拨款来运营,这意味着它不直接受制于国会的财政权力。尽管它会将大部分利润上缴财政部,但其运营资金的独立性为其决策提供了财务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
收入来源: 央行也有其自身的资产收入,但其运营和资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国家财政预算体系相关联。
独立性体现在: 虽然央行也有一定的资产收益,但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其在预算和资金使用上可能需要接受财政部的管理和监督,这间接影响了其资金上的绝对独立性。

体现的独立性差异: 美联储的收入完全独立于国会拨款,这是其财政独立性的重要体现。央行作为政府机构,其资金运作可能更受国家财政体系的影响。

5. 政策传导与责任

美联储:
政策传导: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影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其决策对外公布,并通过新闻发布会、季度经济报告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和国会解释其政策意图和经济前景。
问责: 美联储主席和官员需要定期向国会作证,解释其政策决定,并回答议员的质询。这种问责机制是公开的、制度化的。
独立性体现在: 尽管需要向国会问责,但这种问责并不等同于国会可以直接干预或否决其具体的货币政策决定。它是一种制度化的沟通和解释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
政策传导: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实施货币政策。其政策公布和解释的透明度与美联储相比有所不同,通常更侧重于国家整体经济规划的传达。
问责: 央行行长和其他官员需要向国务院汇报工作,并可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接受质询(虽然频率和深度可能不同于美联储主席向国会作证)。
独立性体现在: 央行的政策目标和执行需要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和计划相协调。当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时,央行被期待发挥更积极的配合作用,这可能导致其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调整政策以适应整体战略。

体现的独立性差异: 美联储与国会的问责关系是一种“独立但负责”的模式,旨在通过透明的沟通来维持公众和国会的信任,同时保持决策的独立性。央行向国务院汇报的模式,以及政策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协调,使其在政策传导和执行过程中可能更侧重于整体战略的实现。

总结独立性差异的几个关键点:

法律定位: 美联储是国会设立的独立机构,央行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决策主体: 美联储的FOMC成员由错开任期的理事组成,央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包含较多政府代表。
人事任免: 美联储理事任期长且受保护,央行官员由国务院任免。
资金来源: 美联储不依赖国会拨款,央行运营可能受国家财政体系影响。
政策协调: 美联储独立制定并解释政策,央行政策需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协调。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并非为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央行在货币政策决策上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大的空间和自主权。然而,相较于美联储在法律框架和制度设计上所赋予的更高层级和更广泛的独立性,两者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对中央银行角色的定位上的不同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国央行相对我国政府并不独立。

我国政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于是我国政府相对最广大人民群众并不独立。

我国政府和央行相对我国和全球私人大资本相对独立。


美联储理论上相对联邦政府独立(私有机构),但实际上相对联邦政府不独立(官员产生机制)。

美联储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相对美国私人大资本皆不独立。

美国联邦政府相对美国私人大资本也不独立。

美国联邦政府是资本主义的整个生态中的一环 — 哪怕它并不彻底代表大资本家的利益,也是旨在维持资本主义整个生态和血肉继续运转的。


然后,“独立性” 的判断,首先取决于 “独立性” 的定义 — 什么是 “独立性”? 相对谁的 “独立”?为何要 “独立”?

这些问题,就留给题主去选择判断即可。

user avatar

当年《联邦储备法案》诞生之初,所谓的美联储独立性,就是议员们担心美联储会成为联邦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活动、滥发货币的工具。

那么现在的联邦政府是否过度干预经济活动,滥发货币了呢?

看看美国债务。

美联储去年的无限兜底,特朗普骂鲍威尔,鲍威尔就改变货币政策,1.9万亿以后,拜登又开始好几万亿的基建财政……

联储的独立性在哪?

或者我换个方式提问:但凡联邦政府想要钱的时候,是不是次次都能达到目的?

既然如此,所谓的“审慎性财政”在哪?

我并不打算就这个问题阐述很多,现实大家都看得见,“文本上的内容”和“现实执行”有一杆子的距离,而往往国人非常容易被所谓的文本内容所迷惑掉。

特别讽刺的是,七年过去了,各位认为相反的是,MMT现在在欧美大行其道,中国这边还在坚持着“不搞零利率”,“珍惜货币政策空间”,包括今年依然执行者相对保守的政策,也就是说各位在七年前认为由于中国央行不独立,所以货币政策可能失控,而现实是现在欧美一票的零利率。

如果说你认为欧美的央行更加独立,因此财政上更加“审慎”,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现在动不动就大放水呢?《联邦储备法案》依然还在,无论是美联储还是联邦政府,这几年并没有做太大的变动。

那为什么当年的人的预测和今天的现实差距这么大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