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不是赌场,从来没有愿赌服输这种理论。
就算是赌场也不可能你买了1万筹码,输光出场,赌场来追你,说赔率错了,你还欠3万,你遇到这种你会补3万给赌场?
期货要交保证金,保证金不足直接平仓理解,
平不了仓,保证金为负数的也有,但是让客户补交负数保证金的从未听说过。
其实我更无法理解你为啥不能理解。
我觉得投资者有限责任这是个常识,陪完100%本金就应该到此为止,不应该再陪银行或者经纪商钱。
举个例子,当年15年瑞郎风暴的时候,瑞郎本来说好的cap在1欧元换1.2瑞郎,结果央行直接说放弃了这个cap瑞郎一瞬间直接升值20%,好多外汇散户直接账户权益变成负值,那个时候主要的外汇经纪商,很多都赔了很多钱,小的经纪商倒闭了很多。我当时用的FXCM福汇,算是很大的外汇经纪商了,它的股价我记得直接跌掉了80%,最后通过被注资收购才活了下来,而不是跟散户要钱。你只能怪你保证金要少了,风控不到位,别的你谁也怪不了。这事在国外肯定是银行自己承担损失,甚至该倒闭倒闭,这就是市场经济。你得为你的失职和无能买单,这样市场才会良性运作,淘汰掉不合格的机构。
至于怎么发工资,这真的是中行应该自己操心的问题,决策做错了得付代价,负责的高管、部门薪资可以调整。否则投资者把钱补齐了,中行的责任就没了,相关人员不会有事,下次类似的事情还会继续。如果真的发不了工资甚至出现了偿付危机,可以学习美国的经验,政府先借钱救,但是以后赚的钱得交国库当做罚款。
------------补充------------
看到有些知友从履行合约的角度来说,例如原油宝是交易品种而不是普通的投资品,原油宝很明确跟踪WTI 2005合约,合约里说涨跌幅不受限制,因此负油价很正常等等。其实我觉得这里的争论不在履约,而在产品的设计和运营,很显然如果买原油宝的时候,中行跟投资者说清楚这款产品风险很大,不仅可能陪完100%本金,甚至会倒贴更多的钱,如果投资者再买的话那责任就很清楚了(而每个专业买卖期货的人都很清楚这一点,而期货投资者怎么可能去买原油宝)。可问题是我想任何产品的销售都不会这么卖自己的产品,更何况这款产品销售的时候全世界没几个人会预料到油价会变成负数。你知道很多时候销售也是合约的一部分,如果没有销售,光看合同有几个人懂?有几个人肯买?专业的谁会通过原油宝交易原油?否则就没有误导消费者这么一说了,都是履约嘛不是?现在很多人说合约说得很清楚涨跌幅没有限制,因此跌到负值投资者应该有准备,那我觉得这更多的是事后孔明的行为。退一步说,即便投资者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那么中国银行也应该采取相应的准备措施,至少中行应该知道在这种全球原油供需环境下跟这么多多单进入最后一天交割日,意味着什么。知道的话就应该提前提高保证金,这样至少能保证一部分追加不起保证金的客户可以被平仓,至少知情。CME4月8日就发布了相应的公告,我在美国,这边所有金融机构都知道这个信息,都在积极准备,每天都在盯着。我相信中行不可能不知道,至少应该提示投资者风险和对资金的影响,特别是知道自己用于支持原油宝的就是2005合约。更何况很有可能的是中行自己也不知道,又怎么能怪投资者呢?拿到交割日就很显然得证明它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可能的风险。希望这件事有妥善解决,国家应该对银行面向散户的金融产品有更严格的监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