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银行的原油宝?

回答
关于中国银行的原油宝,这可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金融产品,特别是经历过2020年那场“史诗级”的负油价风波后,大众对它的看法更是五味杂陈。要说透原油宝,得从它诞生的初衷、运作模式、用户体验,以及最终引发的争议几个方面来掰扯。

一、 诞生的初衷:让普通人也能“玩”得起原油

在原油宝推出之前,国际原油市场是个相对“高大上”的领域,普通投资者很难直接参与。通常要么是通过高门槛的期货交易,要么就是间接投资与原油相关的基金。中国银行推出原油宝,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响应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号召,降低普通投资者参与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门槛。

想象一下,以前你可能只在新闻里听到“油价波动”,但有了原油宝,你就能直接以相对较小的资金,去持有跟踪国际原油价格的产品。这对于一些想分散投资、寻求高收益的客户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选择。它提供的是像“纸原油”这样的衍生品,本质上是一种保证金交易,允许投资者用一部分钱控制更大价值的商品。

二、 运作模式:挂钩国际,但有“中行特色”

原油宝的核心是挂钩国际原油期货合约,主要对接的是WTI(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和布伦特原油这两个国际原油市场的基准。但这里面有个关键点,也是后来争议的焦点:它不是直接持有期货合约,而是通过银行的账户实现挂钩。

具体来说,原油宝主要分为两个系列:

美元账户产品: 直接挂钩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期货合约。
人民币账户产品: 挂钩的是人民币计价的离岸人民币原油期货合约。

客户购买原油宝,实际上是购买了一份银行提供的、与特定原油期货合约价格走势挂钩的理财产品。当原油价格上涨,你持有的原油宝价值就跟着涨;反之,就下跌。

然而,它与直接参与期货交易有几个显著区别:

1. 合约的“展期”: 原油期货合约是有到期日的,到期了就得交割或者展期(将合约换到下一个月)。原油宝在设计上,也会涉及这个环节。对于到期合约,银行会自动进行展期,也就是将到期的合约卖出,买入下一个月的合约。这个过程本身是合理的,但在具体执行上,特别是面对极端行情时,就成了争议点。
2. “爆仓”和“强平”: 由于是保证金交易,当市场波动导致你的浮亏达到一定程度,银行会强制平仓,也就是卖出你持有的原油宝,以防止亏损无限扩大。这被称为“爆仓”或“强平”。
3. 负油价的处理: 这是原油宝最受诟病的地方。在2020年4月,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出现了历史性的负油价(37.63美元/桶),意味着卖方不仅不用付钱,还得倒贴钱给买方。对于直接持有期货合约的投资者来说,如果及时平仓,可能避免了巨大的损失。但原油宝的投资者,尤其是挂钩5月合约的那些,却遭遇了巨额亏损,甚至负数本金。

三、 用户体验:从尝鲜到“噩梦”

最初,原油宝的出现给不少客户带来了新鲜感。操作相对简单,通过手机银行APP就能买卖,比期货交易直观得多。很多人是出于对国际油价趋势的判断,或者想分散投资组合,选择购买原油宝。

“跟风”也是一个原因,毕竟大宗商品交易听起来就挺“高大上”,能参与其中,对一些客户来说也是一种体验。

然而,2020年4月的“黑色星期一”彻底改变了许多人的看法。

“穿仓”的噩梦: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一些购买了原油宝5月合约的客户,在油价跌破零后,不仅损失了全部本金,还欠了银行一笔钱,也就是所谓的“穿仓”或负本金。这与他们最初“最多亏损本金”的认知截然不同。
沟通与信息不对称: 很多投资者反映,在负油价出现前,他们并未得到充分的风险提示,或者对合约展期、负油价处理机制不了解。当巨额亏损袭来时,银行的沟通和解释显得迟缓且未能令人满意。
“不该有负油价”的争论: 客户认为,作为银行,应该预见到并规避负油价的风险,或者在合约设计上有所安排。但银行方面则强调,他们是按照国际惯例执行,商品价格波动是市场行为,银行只是一个平台。

四、 引发的争议与后续:信任危机与整改

原油宝事件迅速发酵,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监管部门的介入。主要的争议点集中在:

1. 风险提示是否充分? 银行是否清楚地告知了客户交易的底层资产是期货合约,存在爆仓甚至穿仓风险,以及负油价的特殊情况?
2. 合同条款是否公平? 客户购买的合同是否明确了负油价的处理方式?银行在合约展期操作中的责任是什么?
3. 银行的责任划分: 在这种极端事件中,银行作为产品设计者和执行者,是否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不是简单地将所有风险转嫁给客户?

针对这些争议,中国银行进行了多轮沟通和处理,最终方案包括与部分客户进行和解,承担部分损失。同时,原油宝产品也被暂停了交易,并进行了全面的整改。

五、 现在的原油宝(已整改)

在经历过那次风波后,原油宝进行了重大调整,重新上线的产品在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方面都更加严谨。最显著的变化是:

停止了挂钩WTI原油5月合约。
对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了重新评估和标识。
加强了对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和交易知识普及。
更加明确了负油价等极端情况下的处理机制。

总结来说,中国银行原油宝的出现,是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的一个尝试,满足了部分客户对大宗商品投资的需求。 然而,在面对极端市场风险时,其产品设计、风险提示和客户沟通等方面暴露出的不足,导致了一场严重的危机。

它教会了我们:

金融产品,尤其是带有杠杆属性的产品,风险永远是第一位的。
了解你所购买的产品的底层逻辑和潜在风险至关重要。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设计和推广产品时,责任重大,尤其是在信息披露和风险控制方面。
市场的极端波动是真实存在的,任何产品都可能面临意想不到的挑战。

可以说,原油宝的故事,是中国金融市场在创新过程中一次深刻的“试错”和反思,也促使了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上不断进步。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血淋淋的教训,提醒我们在追求收益的同时,必须对风险保持敬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希望五大银行不会变成五座大山

首先给出一点个人建议:

没有参与的人不要觉得自己可以置身事外,今天是衍生品交易强行转移风险,明天可能就是中等风险理财,欲望膨胀下去,甚至能牵扯到人民的底线~农民存款。爱国≠包容国有企业,望周知

参与者中,我觉得大户反而相对有希望获得内部处理,小户很有可能会被迫赔偿。毕竟我国自古就有破财消灾,民不与官斗的说法。但是正是有这些事实,我希望散户能够利用好法律武器,摆到明面上来好好处理,让上面也意识到相关问题。

攘外必先安内,金融开放的我们最起码做到内部的相对不那么腐败,能够一步步透明化,合理化。

我仍然记得,opec谈判那天

我180买了200手准备188抛

但是中国银行直接无法操作,我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账户从盈利到亏损。

第二天打电话给银行,客服叫马junyu,是中国银行江苏省行的原油宝工作人员。全程态度傲慢,坚称,操作不了不是银行问题,自己负责。。

哑然失笑,身处高位久了,我们的银行从业者难道忘了自己服务业的本质吗?

后来网上一查,才发现,中国银行原油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诟病。大家以为它是和国际原油等价的公平交易平台,其实它只是银行披上国际原油外衣的大型坐庄骗局。

银行做空时,油价上涨,你想赚它钱,爷给你宕机!

银行做多时,在国外资本市场亏了钱,风险强行转移到你身上,吃着韭菜根,银行也还能赚到钱hh

希望大家明白自己为什么亏钱,明白背后的机制问题,这不是投资,而是单方面的屠杀

又看到一条有意思的新闻,和大家分享一下


user avatar

被国际资本包了饺子还不自知。WTI纽约原油05合约很早就存在问题的征兆,尤其是在上周末CME修改规则后,大家都在调侃,这一定是有哪个笨蛋海外投资者还没有走,CME看到了要去包饺子,但谁也没有想到是中行。这一单,中行估计要亏300亿。

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中行本身在风控、协议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操作问题,必须要向公众做出合理的解释。但我估计,最后中行自己赔多亏的部分,客户最好结果也只是归零而已。

现在看6月合约也悬了。如果到5月19日6月主力合约到期之时,原油市场仍没有太大起色,持有该合约的交易者又将再度面临“高成本移仓”和“实物交割”二选一的困境。到时必将又是一地鸡毛。

user avatar

中行“原油宝”暴亏,已经在金融圈炸了。

简单来说,中国银行因为“原油宝”产品设计问题(工作人员是否失职待确认),造成了上百亿的损失。

下面请允许我用人话解释一下事情始末。



1、期货,比如原油,是有杠杆的,意味着风险很大,老百姓不能操作。

2、中国银行推出一款产品(原油宝),让老百姓无杠杆购买(理论上低风险),然后中国银行在交易所(CME芝交所)购买等值原油,相当于成为老百姓的操盘手,其只收取交易手续费,不承担交易风险。

(这里补充一下,由于原油宝既能做多也能做空,所以中国银行只需要把多空轧差后,剩下的金额去芝交所买等量原油,做对冲即可。PS多说一句,做多和做空一抵消,中国银行不用担任何风险,空赚手续费,鸡贼不?就是所谓的赌场抽水)

3、原油期货是按月交割的,就是你持有(5月)原油期货的话(做多原油),到期(4月21日)如果不卖出,就可以持凭证去领取原油现货。

4、中国银行显然不会想持有原油现货,所以必须在截止日期前把持仓卖掉(平仓)然后换成次月(6月)原油期货。




5、同一时间内,5月的原油期货和6月的原油期货是可以同时存在且价格(多半)不同的。根据产品设计,中行原油宝只能挂钩1个原油期货产品(比如当时可以挂钩5月原油或者6月原油),那么就要考虑5月原油期货转换成6月原油期货的转换时间节点问题。

6、工行、建行的操作员本次选择在截止日期前1个星期进行转换(移仓),因为6月期货价格比5月贵,造成了客户损失,引来不少埋怨(当时大家还表扬中行)。

7、按照中行的产品设计,交易员会在最后一天调仓。也就是国内时间20日晚上22点之后,一般是21日凌晨。这在以前也没有什么问题。

(补充说明下,评论区朋友说的明牌就是说的这一点:移仓日期是固定的,而且大家也知道你大量持有多头,相当于告诉别人,我要在这天卖哈,你们别砸盘???)

8、今年以来原油需求不足,导致即使原油已经很便宜,还是没人买。这么便宜没人买,一是因为石油的储存需要成本,真正有需求的早已提前买好了;二是大家认为石油还会继续跌,以后会更便宜。

9、期货是“撮合交易”,就是你卖出石油,要有人接受你的价格并买入才行。如果没人接受,那么你只能选择挂更低的价格卖出,或者不卖。

(上述两条的意思就是,流动性不足,大额交易就容易造成巨大的价格变动,为砸盘带来了可能性)

10、TAS(Trade at settlement)机制,是WTI原油的一种交易机制,交易员提前设定,以某一特定时间(北京时间上午2:28-2:30这3分钟)的交易平均价格,来作为清仓的交易价格。这一机制对大资金量持仓客户比较友好,减少了工作量,而且不会造成清仓时导致的价格波动。

11、但是,TAS指令需要提前设置,而且无法取消。中行原油宝产品一直选择在最后一个交易日使用TAS指令进行移仓。

(评论区里说的托管就是这个,提前设置好移仓方法,就可以去睡大觉了。明牌+托管,完美的斗地主对手)

12、国际空头早就盯上了中行,(1)没有现货交割能力,所以到期必须卖;(2)产品设计,限定为合约到期日卖;(3)清盘时会选择TAS指令,挂钩北京时间2:28-2:30这3分钟的交易价格。

13、为了把局做的彻底,CME芝交所在上周末修改了规则,允许期货跌至0元以下

(补充下:这里应该是有问题的,CME是在上周末调整了系统设置,并测试了系统负价格可行性。事实上CME没规定价格不允许负,但是相关的探讨应该引起足够的警示了。中国银行期间确实多次给客户发过短信,提示相关风险,这是事实。中国银行自己在芝交所的多头仓位是对标国内客户的多头仓位的,所以理论上讲他不会主动调整在外盘的仓位)


14、国际空头需要做的,就是(1)也选择TAS清仓方式(把空头的仓平掉)(2)在北京时间上午2:28-2:30这3分钟,利用整个市场流动性不足、多头薄弱的特点,瞬间把五月原油价格砸到最低点。

然后收网。

15、实际经过是,空头几乎是一瞬间,把5月原油价格砸到了-40美元,创了历史记录。最终根据系统计算,5月原油清盘价格:-37.63美元。

16、中行尚未披露有多少交易是按照TAS价格进行结算的,根据网友推算,损失可能达到300亿元左右。

(最近的主流说法是60或90亿,印度兄弟也亏了不少。好嘛,中行都和印度兄弟一个档次了)

17、中国银行与客户的矛盾在于:(1)中行原油宝产品在晚上10点以后是停止交易的,客户账户由10万变成-30万是停盘以后发生的;(2)中行也表示,产品会在交割日当天10点之后进行调仓,巨额亏损是调仓时发生的。

(这里展开说一下,双方的基本矛盾点:

1、原油宝是中行的内部产品,只不过价格是根据WTI报价,当日22时已经停止交易,WTI原油暴跌和中行客户有啥关系?

2、如果中行说,停止交易了也要对标WTI价格,那么停止交易了为什么不执行保证金低于20%时强制平仓?

3、本质就是,中行让客户在其资金盘内对赌,然后中行把对赌敞口部分,比如现在多头比较多,拿到芝交所买上等额多头进行对冲,防止自己赔钱。然后中行自己对冲的这部分钱穿仓了,就回头找内部客户要钱,内部客户问:不是停止交易了吗?不是20%强制平仓吗?你在外面赔的钱和我有啥关系?)


所以解释为原油宝产品设计有问题,也无可厚非。

可是你自己产品设计有问题,让老百姓来买单,脸皮实在是有点厚。




无论谁来买单,可以说,我们好不容易买口罩挣来的钱,好不容易买来的便宜石油剩下的钱,都被拱手送人了。努力全白费了!

可悲,可气!

——————————————————————

补充:18、前面说了,TAS一经设定,无法取消。已经设定为按TAS交易的资金,只能干瞪眼。中行尚未披露有多少交易是按照TAS价格进行结算的,根据网友推算,损失可能达到300亿元左右。

不是中石油中石化不想接盘,是做不到啊!

19、因中行无法在交易市场上调整仓位,所以也就没有办法砍掉客户手中的原油宝仓位,所以客户“保证金比例低于20%即强制清仓”这一规定技术上也无法执行了。

——————————————————————

最新进展是中行认怂了,表示仍在和市场方争取权益(这是对外的,其实是争取自己的权益),会在法律框架内担负责任(这是对内的,不甩锅了)。想必这件事情,中行上下压力还是很大的,就是苦了中行基层员工了,还得加强安全防范。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更到这里吧,感谢大家点赞和关注,如果错误也欢迎指出。

——————————————————————

五一路上手机更一波。

做空怎么挣钱?

做多、做空赚钱的本质都是低买、高卖,只不过做空是先卖再买。在操作期货(或者原油宝)时,当你选卖出,系统会提示,是卖掉现有多单,还是开新单?(开空头),当你开了空头,就需要在合约结束前平掉(买多)。

如果空头的平仓价低于开仓价,就挣钱了。

为什么中国银行要在cme买原油合约?

前面说了,中行是做市商,说白了,就是原油宝客户在和中行对赌。如果看多和看空的资金相等,中行不赚不赔,只赚手续费。

如果看多的人特别多,中行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如果客户错了,大赚;如果客户对了,大赔。这是非常大的风险。

中行是非常厌恶风险的,所以选择也在CME市场做等额的多单。这样,即使他和原油宝客户对赌输了,也可以在国外原油期货市场赚等额的钱回来。

这样就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很稳定的赚原油宝客户的手续费(点差)。

这回应该说明白了。

至于中行到底有没有在期货市场做对冲,我认为是肯定做了的。否则敞口风险太大,出了问题,根本无法解释。中行内部一直讲,尽职免责,只要按既定流程做,错就不在我。

评论区其他问题之前回答过,就不再回答了。

user avatar

wti的原油交割是在库欣进行管道交割,所谓管道交割,就是由多方提供储罐库容,空方提交原油流量,交割的时候接货的多头只需要打开阀门按计量接够交割数量的原油就完成了实物交割。

很多人还在纠结中行怎么不直接交割把油拉回来,上面的交割规则讲清楚了,是由多头提供库容,也就是由中行提供库容,那么有两个问题,一是中行是否有交割接货资格,在中国个人是不能进入交割的,必须是法人户才行。其次中行是否能提供库容?答案是不能,所有进入交割环节的多空双方是要提前申报的,多方得提交你的库容信息,空方也得预申报你具备交割的证明,在中国要求会比这更严格。很明显中行没有任何库容,按照交易规则,没有库容的多方无法进入交割环节,必须在收盘之前平仓,否则交易所将强平,强平就可能出现任何价格,比如负价格。

#中国银行原油宝穿仓#


这个事简直就是个笑话,WTI的主力合约在17号就已经移仓到06合约了,居然不同步移仓到主力合约,而是一直放任客户持有近月合约到最后交割日前,国内客户明显是投机交易,不可能通过银行来进行交割,主力合约切换就应该同步移仓,这是最起码的常识。

如果说银行这样操作是不专业,也有可能是自己通过做空对冲做市,有意让客户爆仓。那这些客户就是纯粹的那啥了,上海有能源交易所,有合法合规的原油期货交易,但是开户需要最低50万的可用资金门槛。你要抄底就来做上海原油不就得了。上海能源交易所的规则是有利多头的,一不可能是由多头提供库容,二不可能出现负值,三个人交易者不能进入交割,在最后交易日之前就会被强平,这些门槛都会对傻子提供一个最基本的保护。

WTI纽交所,上周临时修改交易规则,允许负价格存在,这周就被空头利用打到多头爆仓,这些规则是赌场赤裸裸的维护庄家,中国的散户抄底也要讲究基本法,你去抄洋人的底埋在里面都没处说理去。

再说抄底,有很多种技巧和方法,其中死得最快的方法就是凭感觉法,这种抄底法死的又快又彻底,因为往往感觉良好不设止损,死的特别突然。小资金若是真要抄底,可以考虑跟原油强相关的下游品种,比如有基建概念的沥青,或者进口依存度高的乙二醇,此外资金管理要做好,不要动不动就满仓,最后风险管理要到位,条件单止损提前设置好。

做多不是这么做的,啥都不想一头子扎进去,就准备发财,还不如去买彩票,一次最多赔2块,还能做两天好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