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现存KTV企业不及 7 年前一半?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回答
中国现存 KTV 企业数量锐减,不到七年前的一半,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这背后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交织的结果。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说:

一、消费习惯与娱乐方式的巨大变迁:

年轻一代的口味变化是关键。 KTV 曾经是年轻人社交、聚会、释放压力最主流的方式之一。但如今,年轻人的娱乐选择大大丰富了。
线上娱乐的崛起: 手机游戏、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直播打赏、在线剧集/电影、社交媒体互动等,这些线上娱乐方式门槛低、互动性强、内容更新快,且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极大地分流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相比之下,去 KTV 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并且需要一群人一起才能玩得尽兴,这对于生活节奏更快、习惯碎片化娱乐的年轻一代来说,吸引力明显下降。
新型线下娱乐场所的兴起: 剧本杀、密室逃脱、沉浸式体验馆、电竞酒店、主题酒吧、甚至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体验(如攀岩、飞盘)等,这些新潮的线下娱乐项目,往往更具互动性、主题性和社交深度,更能满足年轻人对新鲜感和社交体验的需求。KTV 的玩法相对单一,互动模式陈旧,难以吸引追求刺激和个性的年轻消费者。
社交方式的改变: 年轻人更习惯于线上社交的便捷,即使在线下聚会,也更倾向于选择能提供更多互动内容或独特体验的场所。KTV 的歌唱模式,对于不擅长唱歌或更喜欢倾听的人来说,参与度并不高,容易产生尴尬。

二、疫情的长期影响与成本压力:

疫情是对 KTV 行业的致命一击。
严格的防疫措施: 在疫情期间,KTV 作为人员聚集的密闭空间,首当其冲成为被限制甚至关停的场所。长时间的停业导致大量 KTV 经营困难,现金流断裂,最终倒闭。即使疫情放开后,人们的消费习惯和信心也需要时间恢复,尤其是在大型聚会消费上,人们变得更为谨慎。
高昂的运营成本: KTV 行业本身就是成本密集型行业。租金、人力(服务员、音响师、清洁工等)、设备维护(音响、屏幕、包间装修)、版权费(点歌系统)、水电费等,这些都是持续的、巨大的支出。在客流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这些固定成本成为压垮许多 KTV 的最后一根稻草。
疫情后的消费反弹不足: 尽管疫情后有短暂的消费复苏,但对于 KTV 而言,其吸引力远不如餐饮、旅游等更受压抑后爆发的行业。人们可能更愿意在美食、旅行上进行补偿性消费,而对 KTV 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回暖。

三、行业自身的问题:

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 很多 KTV 仅仅是在装修风格、歌曲库上做些微调,核心的娱乐体验没有本质上的变化。消费者很容易感到审美疲劳。
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 KTV 的服务意识和水平难以跟上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期望,例如点歌系统卡顿、包间卫生不佳、服务员响应慢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顾客体验。
版权费用压力大。 音乐版权的不断上涨,也给 KTV 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
监管问题。 部分 KTV 可能存在证照不齐、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在市场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也容易被淘汰。

四、经济下行压力与消费降级:

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收入增长受限,人们在非必需消费上的支出也会更为谨慎。相比于其他娱乐方式,KTV 的人均消费相对较高,尤其是一些包间费用和酒水饮料的附加费用,可能会让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转向更经济实惠的娱乐选择。
“性价比”成为重要考量。 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人们会更关注花钱的“性价比”。如果 KTV 的体验无法提供高附加值的快乐,那么人们会选择将这部分钱花在更有价值的方面。

总结来看,中国现存 KTV 企业数量不及七年前一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彻底改变是深层原因,他们不再将 KTV 作为唯一的、首选的娱乐方式。而疫情的冲击则是直接的催化剂,让本就面临挑战的行业雪上加霜。再加上行业自身产品创新乏力、运营成本高企等内部问题,最终导致了市场的残酷洗牌。未来的 KTV,如果想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必须寻求转型和创新,例如提供更具沉浸感的视听体验、融入更多元化的娱乐互动、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或者与新兴的娱乐业态结合,才能重新吸引消费者。否则,其衰退的趋势恐怕难以扭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科学解释一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50后20561万人,60后23511万人,70后21900万人,80后22800万人,90后17500万,00后14600万人。

00后比80后少了一小半,而且还再继续下降。

user avatar

归根结底,就是这种娱乐活动不好玩。

就在上周,公司团建放在一个ktv的派对包,下午场。

六七年没去ktv的我,还略微有点点期待,想看看部门有哪些麦霸,为以后可能的年会做准备。


到了现场,一半人在王者荣耀联机,三四个人在玩骰子喝酒,还有一桌在打牌。

倒是有几个人点歌唱,但也就是自己唱自己的,你喊那些玩牌玩骰子的人加入一起唱,得到的回答一般是:

“不会!“

在十多年前,去ktv从头到尾不唱歌的,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所以有的人即便五音不全,还是会去点两首,也就是所谓的【要合群】。

现在?我不会唱我就不唱,为什么要在你们面前出丑?你麦霸?行行行全你唱,没人和你争。

王者不好玩还是吃鸡不香啊?

最后大家索然无味,一个6小时的派对包,才2个小时就剩不到十个人了。


时代变了,兄弟。现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人也可以娱乐的很好,为什么要假装合群?

user avatar

KTV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不用我多说了吧?

那么,核心资源随着各种打击,以及直播,陪玩等等行业的崛起。

已经被分流到可怕的地步。


以前,小姐。。姐们是努力想去一些大店。

现在,是大店求着小姐姐们可以优先应召。


以前的核心资源,大概就是现在各路直播区啊陪玩APP主页啊那种水准。

而现在的核心资源,有一说一,以前可能也就是小蜜蜂,还不是业绩最好的。

就这,还得KTV求着人家,不是买断,而是,业务之余,希望可以优先考虑这家店。


所以说,因为不黄,所以黄了。

user avatar

看了一堆高赞,我真的笑死……

ktv靠唱歌赚钱?能赚得回装修费么?

KTV倒闭,核心原因和大量浴场、夜总会纷纷倒闭是一样的。

就是“刚需”不能被满足,只剩下非刚需,那能开下去么?

就同夜总会不靠喝酒,浴场不靠洗浴一样。KTV的盈利也不靠大家去唱歌。无论量贩式,还是非量贩式,盈亏要做到平衡,每个中包一天的营业额需要到1000以上。

算笔账:20平米的KTV,装修每平米3000(隔音很贵),家具10000(两张茶几三张大沙发一个电视柜),电声系统15000(点歌机,功放,卡包音响,液晶电视或投影,话筒,空调等),歌曲使用费算5000,加上消防设施消防装修要求( b级以上,不可以有易燃物)一个包房最基本的投资就在十万块。平摊三年的话,每天就是100元。记住,这已经是最低投资了!那种话筒用舒尔音响用bmb功放再来个先锋还加效果器的,光光音响一个包房砸几万的土老板都不在少数。

然后是电费,房租。30元/平的房租在二三线都属于极端便宜了,电费一天十五元(中央空调没法不开)一间,这样一天35元(30*20/30+15)又去掉了。

最后是人员,基本上一个服务人员可以应付五个包房,一个保洁对应10个包房。算上排班,差不多每个房间每天需要至少用掉0.3个服务人员,差不多50元的人工费。

算完差不多200元一天的成本,这还没算外头那些厕所,吧台,大厅,机房,走道的费用呢。平摊下来,说实话,一天做不出个300元的利润,KTV老板会喝风。

好了,回到2007年,那时候我一大哥退伍回家就干了这,这钱怎么挣呢?很简单,找妈妈桑。

一个包房两个公主最少吧?一个公主一场400,一晚上至少算两场(超过两小时允许串台的),那这个包房按照提成,600元已经进账了,这是净利润!(妈妈桑也要拿)

公主要卖酒啊,自己也为了挣钱喝的凶。那时候还不兴洋酒,反正就是那种百威三得利一箱箱进,两个公主一场搞定两箱的销售不要太方便!

两箱啤酒利润:24*2*8=384元 扣掉公主提成也有个300。要是个会来事的卖几瓶红酒出去,乖乖那利润就更多了。

剩下的就是唱歌果盘的钱了,一个房间一天收个两三百,差不多平个装修加服务人员的服务费。

这样一间一天毛一千的收入,一个KTV一个月能挣上个十几万(毕竟只有三分之一的房会叫公主或者真正的少爷)。

现在,公主被打压了,不允许出来了,三天两头查。只能靠自来水唱歌的房费和那一点自己人喝喝的酒水,谁来?原来很多请人唱歌的局,都是唱歌是假,叫鸡是真,你吃了我的鸡,单子就谈成了。现在呢?来都不愿意来了!

服务业服务业,服务都不允许做了,你们说咋赚钱呢?

user avatar

现在的社畜忙着996给资本家赚钱,学生忙着上补习班给资本家交钱,哪有时间去KTV

user avatar

人在东南亚。众所周知,东南亚娱乐业挺发达的,年轻人多消费也大,黄金首饰、高端手机都不能少,所以也需要挣钱。

在工厂挣钱毕竟慢了点,还很辛苦,所以娱乐业是首选。这点和国内不同,国内就算在产线做,也能挣大几千块,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东南亚的产线工人薪水大概是国内的一半。

就娱乐业来说,单位收入也是国内的一半,但是基数高,还有小费拿,所以ktv还算兴旺。当然这是指的没疫情的时候,疫情没能控制住,ktv也是关门状态,

上面说的是国内的供应端不畅,影响了ktv的生意,而从需求端来说,互联网时代,好玩的也太多了。

各类游戏就不说了,单单就各类短视频平台就好玩的不得了了,我在东南亚就看到许多人刷短视频app,一刷就是几个小时,这还是国外,国内就更不用说了。

ktv毕竟玩起来还是费劲不少,点歌也很麻烦,主要是许多的设备都不给力,完全没手机方便,还有就是环境也不好,烟雾弥漫,酒气熏天,还动不动有打架的。

相对来说,在app上刷效果也很好啊,高清,音质也好,还免费,互动转发比在ktv干巴巴鼓掌好吧。

我决定以后不去ktv了,就刷视频app已经很完美了。

@Jack Wang

user avatar

为什么20年前,我们可以将厚厚的武侠小说、知音读者看上好几天?

而为什么到了现在,大家都跑去刷抖音短视频或者B站弹幕或者打手游?

答:当代人对于信息获取的效率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更快得到反馈

同理,KTV的环境通常要求起码有多人参与,一两个人去唱歌肯定有些奇怪。

但如果人一多,就需要排队点歌,刚开始也许还有心情给别人当一下气氛组,但最多半小时……

基本就是一两个人唱歌,其他都在玩手机了。

KTV最火的那些年,手机还没有那么丰富的功能,最多聊个短信看个新闻就完事。

所以大家就算要排队等候,但因为没啥事情可做,所以还是愿意互动交流的。

现在嘛,如前所述,手机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快速的信息反馈,吸引力明显比眼前的唱歌(尤其还不是自己唱歌)要强得多。

时间一长,唱歌就会变成很无聊的事情,唱的人得不到反馈,不唱的人只想赶快走人。

哦对,尤其如果里面还有抽烟的就更是如此。

按照目前这种趋势,尤其在大数据算法变得愈发精通人性的情况下……

我个人觉得未来KTV等集体活动都会式微,毕竟再好玩的东西也不如手机获取信息的速度快。

什么密室逃脱、剧本杀云云,最多是一阵风,恐怕再过个2、3年照样被人遗忘。

这是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但无需在本问题下深入展开了。

user avatar

因为没有友女玩?疫情持续一年后,许多KTV倒闭了,KTV的数量锐减。其次,现代年轻人的社交活动也开始变多了,比如剧本杀之类的,让大家有了其他选择。


KTV有两个重要的地方没有满足年轻人:

一个是社交参与度。另一个是自我展示满足。

社交参与度就是,即使你和一群认识的人去了KTV,里面有一些不认识的人,最终结果很有可能是不认识的仍然不认识,没有起到破冰的作用,社交圈子仍然维持现状。


当然这也有国人含蓄的文化在里面。要想和陌生人建立联系,或者有熟人带,或者是在那个场景下,能够和陌生人建立关系的理由是正常的,不会突兀,KTV还做不到。


另一个自我展示满足,就是唱歌唱完了没有反馈。是不是很多人都有经历:自己唱的很用功,想得到点反馈,但是发现KTV里面的人都各玩各的?这就是原因。人们需要听众,也需要反馈,如果这种模式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那么将会被其他新的方式取代。


未来,高参与度的娱乐形式会非常有竞争力,KTV再不进行产业升级,改变运营方式,必然会逐渐衰落。

说到KTV唱歌,有个好的练习技巧。拿根筷子,咬着唱歌,练习一星期,把嗓子的声音打开,内口腔一开,高音就上去了,唱歌会好听得多。来看看攻略↓

解决大白嗓很简单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2618641872044032


视频搬运自抖音音乐教学博主SOU-E唱歌教学(ID:soeclass),一个专门教唱歌的博主,专注流行歌曲的教学,非常实用,学习了之后唱K可以全场制霸。

user avatar

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唱k,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现在的年轻人不但不爱唱k,也不爱去网吧打war3,也不爱收集方便面里的水浒卡,没什么好奇怪的。


这和人口一毛钱关系没有,很多大学门口的ktv也开不下去了,要知道过去10年间,大部分学校都扩招了的。

user avatar

因为需求小了呗,可以替代KTV甚至超过它的东西太多了。

密室逃脱、桌游、网咖、电影院、轰趴,等等等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