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回复可能违反相关司法解释及监管机构文件精神。
2020年最高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其中第10条明确提到:
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员所涉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还贷纠纷,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还款期限。
因此,如果因疫情原因导致失去还贷能力被银行起诉,法院是可以视情支持借款人主张延期还款的请求的。
另外,2020年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 政 部、银 保 监会、证 监 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银发〔2020〕29号),该通知明确:
(四)完善受疫情影响的社会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感染新冠肺炎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可展期一年,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支持。对感染新冠肺炎或受疫情影响受损的出险理赔客户,金融机构要优先处理,适当扩展责任范围,应赔尽赔。
注意,通知的精神是“要”,而不是“可以”,说明这里不存在银行自行安排的问题,而必须贯彻通知精神。
所以,在政策、法律上,因疫情原因导致失去还贷能力的借款人,有权依据上述文件精神,请求向银行延后还款。
但是,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举证证明借款人因疫情原因导致失去还贷能力。
搜索裁判文书网相关案例来看,以下情况即使证明也没卵用,不适用上述司法解释和文件精神:
1、借款合同在疫情发生前就已经到期或者逾期发生在疫情之前的。
如果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逾期了,那么怎么举证证明都不管用,因为这里不存在不可抗力的问题。这种情形参见案例:(2021)湘03民终778号民事判决书,截取部分裁判理由:
本案所涉借款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已到期,且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息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案涉借款利息的核减不适用上述指导意见,上诉人赵志良提出在新冠疫情情势下应当核减借款利息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2、个人借款,但是举证证明所经营的企业亏损无力还贷的。
在这种情形中,法院认为公司与个人是独立的主体,即使举证证明公司亏损,也不能证明个人失去还贷能力。具体案例参见:(2021)辽民申3292号民事裁定书,截取部分裁判理由:
涉案借款合同的相对人是再审申请人个人而不是公司,其所主张的“公司亏损”与本案无关,再审申请人没有证据证明其因疫情影响而收入减少、不能按期偿还涉案借款,故原审对其要求变更还款期限的请求未予支持并无错误。
3、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收入稳定不受影响的。
这种情形,一般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居家办公人员等虽受疫情影响,但是仍有收入或者收入虽减少,但是不影响还贷的情况。具体案例参见:(2021)闽05民终2562号民事判决书,截取部分裁判理由:
根据上诉人xx的陈述,其系xx机场地勤人员,并未因为疫情影响导致其失去工资收入,不符合该文件规定的情形,故该证据,本院不予采纳作为定案依据
4、本地或者当事人受疫情影响轻微。
如果本地无疫情,或者疫情影响较小,或者当事人不受疫情影响或者虽有影响,但是影响较小,也不适用上述司法解释,具体案例:(2021)桂0302民初3016号民事判决书,截取部分裁判理由:
本院综合考量新冠疫情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被告xx所在地区南宁市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程度较轻微,且案涉贷款系被告用于消费,贷款期限于2020年10月17日已经届满,根据公平诚信原则,本院对被告关于延长还款期限的抗辩意见不予采纳,对其要求减免利息及律师费用的意见,因缺乏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顺便说一句,虽然上面的证据没啥用,但是很多当事人搞不清证据的关联性,因此胡乱提交了一大堆无用的证据。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很绝望,问那有没有被法院支持的?
当然有!
1、起诉后还清全部逾期本息,还贷态度良好,法院酌情驳回银行的提前收贷请求。
具体案例:(2021)粤2071民初32536号民事判决书,截取部分裁判理由:
综合考虑本案实际情况,本案中被告xx的违约行为主要发生在2021年新冠疫情发生之后,起诉后已全部还清逾期本金及利息、罚息,体现了继续履行合同的积极态度,另本案涉案借款设定有抵押权,继续履行合同不会影响建设银行中山分行债权安全。故对建设银行中山分行请求提前收贷及行使抵押权,本院不予支持。
2、此前还贷记录良好,且本次逾期程度轻微,法院驳回银行的解除合同、一次性还全款的请求。
具体案例:(2021)桂1423民初836号民事判决书,截取部分裁判理由:
xx违约程度轻微,不影响工行龙州支行合同目的实现,现工行龙州支行请求解除《个人购房/担保借款合同》,违反诚实公平原则且不符合疫情期间的司法政策,本院不予支持;工行龙州支行请求xx立即偿还贷款本金51136.4元,本院亦不予支持。
3、借款人受疫情影响未配合办理抵押登记且逾期程度轻微,银行要求提前收贷被法院驳回。
具体案例:(2020)皖05民终1551号民事判决书
xx虽然承诺2019年2月回国办理,但因其未能回国导致延迟至今,加之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现在回国已然是不可能的,故xx未办理抵押登记并非其不愿意办理,而是客观原因导致;且借款合同中虽然约定“xx应在本合同签订后立即向有关机关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但xx至今尚未办理房屋产权证,也不具备办理抵押权证的条件,故本案情形不符合宣布提前到期的条件;再者,还款义务人仍在按照合同约定按月足额履行还款义务,虽有五次逾期(均逾期一天)也都在宽限期内,交行马鞍山分行亦未因此产生实际的利益损失。一审法院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一)》,并结合本案合同实际履行情况,判决驳回交行马鞍山分行诉讼请求并无不当。
4、法院酌情驳回银行对受疫情影响期间的罚息、复利的主张。
具体案例:(2020)桂11民初6号民事判决书
本案《固定资产借款合同》虽未到期,但被告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多次违反合同约定未能按约支付利息,至今仍存在违约情形,亦未按照《固定资产借款合同》约定分期还本计划按约归还本金。虽然原告有权依据《固定资产借款合同》的约定提前收回借款,但综合考量疫情对广西、对借款企业、对本案金融纠纷的影响,本院根据公平原则,确定2020年1月1至2020年6月30日的利息按照《固定资产借款合同》第21.4.1条约定的执行年利率7.6%计付,期间无复利和罚息计算。
此外,还有个别法院驳回了银行的律师费主张。
所以,如果借款人受疫情影响,可以考虑向银行主张延期还款、不上征信记录、不承担罚息、复利、律师费等责任。
提出这些诉求之前,请注意保存相关证据,主要是以下证据:
1、受疫情影响之前还贷记录良好的证据,主要是还贷流水。
2、愿意继续还款的意向,如有条件可在起诉后请求一次性支付逾期本息。
3、被管控的证据,可以是各地政府的公告、隔离通知、诊断证明等。
4、收入受疫情影响的证据,比如被企业裁员的通知或者银行流水等。
5、向银行提出延期申请的证据,比如通话录音等。
以下是澳大利亚西太银行在21年7月1日给我发的邮件。大致意思是COVID共度时艰,西太银行提供包括各类房贷车贷消费贷款的暂停、缩减,以及免除费用,欢迎申请。(高亮部分)
给大家说三个冷知识:
1、经过疫情期间美元的无限放水,现在美国的货币供应量M2大约达到了中国的6-7成。
2、美国号称玩金融的,但金融业占其全行业利润也就百分之20几,我们这边,是百分之40几。
3、在扣除社保医保教育国防等刚性支出后,中国的财政余力超过美国。
以上,所有数据网上可查,供大家参考。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就有钱还贷了。
回到正题。
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始终存在“共存派”的一个重要原因——没钱了啊。
很多人不是不支持动态清零,可是各级地方政府、金融行业是不是应该出台政策,给予因为疫情原因,经济来源遭受重大打击的广大人民群众呢?
以死了一百万人为代价,搞开放的美国,尚且通过各类帮扶计划发了大约2.2万亿美金:
既然通货膨胀已经如此严重的美国都可以以万亿为单位向广大美国人发钱,那么作为2020年全球唯一GDP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给老百姓发点钱?
你说中国有14亿人,美国只有3亿人,那行,就把钱发给那些因为疫情关门失业的小手工业者、路边卖煎饼果子的中年人行不行?
你说全都发钱等于全都不发钱,不能搞大水漫灌那一套,那行,你至少把那些因为疫情原因,有还款意愿、征信记录良好,只是现在暂时没钱的人群的贷款先停一下行不行?
结果什么措施都没有。
甚至不仅没有任何帮扶措施,甚至还明确告诉你:1天不还影响征信,3月不还被起诉。
这些还不上贷款的人有什么错呢?他们勤恳工作,背上几十年的房贷,只不过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丧失了经济来源,就要被迫将自己买的房子拱手交出去,沦为法拍房,白白损失几十万的辛苦钱、好几年的时间,甚至可能还有下半辈子的希望。
是时候出台一些具体政策,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度过难关了。
为什么中信会有这样的回复,因为人家没有相关政策。
为什么没有相关政策?woc,为什么要有相关政策?
你受疫情影响,银行也受疫情影响。什么法律规定银行必须让着你了?我认为确实应由国家牵头,银行拿出个方案,对于上海的情况有个解决办法。但我就不明白这一个个上来就质问银行为什么不允许延期的,是你欠银行钱还是银行欠你钱?
哪天有人敲门,说疫情原因,你把客厅拿出来收留无家可归的人吧。我相信这底下口沫横飞,义正言辞的答主,一个个也都会说房子是我的财产,我没有义务拿出来。所以就你的财产是财产,银行的财产就啥也不是呗?占别人的时候聊疫情,守自己的时候聊法律咯?
另外咱也真不清楚是真的带节奏,还是脑子不够使,上海疫情的问题下你聊共存?不是就因为共存那帮货,上海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吗?深圳早特么完事了,北京几次有情况也没大发,超一线里就上海陷了,为什么?拿北京说,现在能做到有情况基本很快能确定源头。无论是烤鸭店还是服装店,起码知道下面怎么追查。上海?woc,烂趴趴的一大片,堵都不知道怎么堵,只能封住。就这,还特么聊共存呢?
其他的就不说了,高赞的某个回答还吹美国新冠死了有丧葬费,真好,祝您早日领到吧。
津巴布韦是真的狠啊。
每一条这种新闻,其实都是在劝润,尤其是劝那些有一定知识,文化,但是赚不到钱,在津巴布韦被盘剥的小牛马,润出去。
再说一遍,移民当然不容易,但也没想象的那么难,关键还是执行力。
再简单一点
语言+启动资金
很多人对润有种天然的恐惧,觉得自己肯定不可能的,毕竟,传统观念里,润,要么有钱人留学投资几百万移民,要么穷人钻集装箱黑出去,落魄书生手上只有几万十几万,又不敢豁出去钻集装箱,移民是根本不敢想的事。
再加上很多出去的人,焊车门,国外又是种族歧视,又是人力贵,又是天花板,反正一问就是不好,再问就是不回。
绝大部分人自己润出去了,过好自己小日子就行了,也懒得分享,分享干嘛呢?何必被扣个帽子?津巴布韦啥环境又不是不知道。
别说分享润学,你tm就是回来发个帖子,都有人问你是不是融不进去,只能国内发帖找存在感。 简直可笑。
其实这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垄断,好在现在知乎好心人多,也愿意打破这个垄断。
多看看知乎润学大v,选择自己的润道。
具体哪些大v,多看看我既往回答,想润最重要就是会搜集信息。
…
接下来我说的话很多人估计不爱听。我一直都是认为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如果房价太高,风险太大的话不要强行上车,大城市的房买不起就不要买,否则一旦发生什么变故,比如失业,比如公司倒闭,比如家里出现变故花了很多钱,你根本就承受不起。如果是买在自己能力范围的,每月房贷不会占用太多收入的,这还差不多。但是,很多人是听不进去的,觉得如果买便宜的,只能去什么二线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而且当地没有工作岗位。这种情况下,该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转移阵地换个地方谋生了,房价太高的地方,让自己很吃力,那等于是给自己埋雷。但是如果放不下大城市,有风险时那就得自己扛了,当老赖也是一种选择,但原来完全可以不必这样。
我以前做融资租赁的时候,那些物流老板也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去做卡车的融资租赁,结果还不起,那公司一直在催收。收回租金是完全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不会以任何因素来延缓贷款(租金),否则,今天你有这个理由,明天你有那个理由,就可以一直不还钱了。我知道这个题目为什么这么多人义愤填膺,因为美国可以将房贷延期嘛。
但是这有什么用呢?这里规矩就是这样,就和你玩股票亏钱一样,玩不起就别玩。房价涨的时候倒卖很爽没错,但是你自己去接盘了,出了什么事,倒霉的是你啊。
几年前知乎有个神奇的提问:新冠肺炎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有个大V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压力测试,被人喷的删帖了。3年后发现人家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果然是抗压测试,不给压力不知道我们的百姓这么坚韧
这就是为什么共存派越来越多,甚至在一些论坛或者知乎的问题里共存派迅速抱团声势已经大过清零派了。可别自我安慰说什么那些都是1450和50w拿钱带节奏了,要真有人发钱还好了呢。
我给你们捋捋昂,停工不停房贷车贷,企业倒是可以因为疫情缓发一个月工资,那么问题来了,停工停产的打工人手里的积蓄能撑多久呢?
你要是没有房贷车贷家境殷实或者早早财富自由了,那是你牛批,你和我们普通人已经不是一个阶级了。我们泥腿子在这抱怨两句,你就当没听见就可以了,要是你还非要来扣个帽子,那挨骂了也只能说没啥办法。
你要是普通打工人,仅仅因为疫情还没到你那没受什么大的影响,还能维持生活,或者买房早每个月房贷低,手里还有积蓄,那首先我祝疫情永远别到你那,大家都是打工人我们折了至少希望你还能平稳快乐的度过一生。然后希望你能理解我们这些生活在崩溃边缘的人。
其实最惨的就是买了新房没装修好,还在租房住的跨城打工人,点名燕郊和惠州。那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能顶住这种压力的都不是一般人。这样的哥们我认识俩,其中一个那真是惨无可惨了,20年买的期房婚房,21年9月交房开始装修,没装修好在北京租房住,每周回一次燕郊的父母家,好巧不巧,正好撞上燕郊前两天封城(个位数确诊封20多天,我刚在楼下做完第20轮核酸检测)他封在了燕郊的父母家,但房贷得还,车贷得还,每个月还有房租。公司对他将近一个月不来意见很大,没开了他算公司发慈悲,父母手里的钱已经用来交首付了,我们兄弟几个给他攒了不少钱顶过来了,要是没人帮他一把,他能纵身一跃解千愁。
所以说,大家经济情况不同。一部分人发声的时候,即使你接受不了他的观点,也希望理解一下
你以为为什么现在共存的声音突然大起来了。
之前硬扛了2年,大家手里余粮都快耗空了。国外已经放开了,国内却越来越严,而且根本没有配套政策。
那些规定新冠期间企业必须正常发工资的情况。经过这2年你只要对企业和员工关系有正确的认知,而不是“资本家都该吊死在路灯上”,就很清楚这么耗下去大家都在一条船上,一起下沉一起完蛋。你要跳槽其他船也全在下沉,怎么跳。
公务员这些铁饭碗一样受不了,体制内在防疫期间比谁都难过,都要往第一线死扛。而且现在各地财政都扛不住了,普遍都在降薪。
现在中国最大的两个印钞机,深圳停摆一周损失600亿,上海五一后能完全恢复就不错了,两个次一级的印钞机北京广州摇摇欲坠,谁心里不法凉。
防疫爱好者没有经济危机,估计也不炒股,所以压根不能理解这种压力,甚至很多学生还巴不得封城,等经济压力传导到他们身上,或者面临就业的时候你再看。
ps:知乎自行改了后台不允许评论,我改回来了。
其实最近有个地产董事长陈劲松已经发表过一些精辟的看法了,但是好像没什么人知道。讲的很有道理,我在这里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还记得让子弹飞的台词,汤师爷说:鹅城没有油水可捞了,收税都收到90年后了,百姓都成穷鬼了。所以说人家是神剧,所以说要给它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家讲的就是现实。
真的,现在房地产就是一种税,一种收你三十年的税。中国房贷利率几乎是全世界最高的地方,150万的房子,借你100万还利息也要100万,等于最后要花上250万。
国内有几千家上市公司,但是几个银行的利润就占到几千家上市公司的一半多。
总是有人喜欢天天用结婚和孩子上学去绑架年轻人买房,一个年轻人二十二三岁毕业,二十七八结婚,要拿五六十万的首付出来,怎么可能,没有钱就让他们掏空六个钱包,去道德绑架老人,有多少老人有病忍一忍不去看的 ?多少六十多岁去做保安的,辛辛苦苦养大孩子,怎么忍心。
他们买了房以后,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要996,要跑滴滴送外卖,要给人再发一次毕业证。
中国的年轻人,把诗和远方当成了一种梦想,把打球跳舞变成了打螺丝,跑滴滴。最后得到一个中国人最勤奋的称号。这些拿命去拼的年轻人,真的有机会翻身吗?不是吧,努力就能翻身?
真心劝各位,没有比较好的能力别买房,没事也别想着买房,现在房地产红利已经过去了,也不再是什么赚钱的风口,是血盆大口。考虑一下自己的人生需要什么,一辈子只活一次。
我也劝那些吊毛,别老是道德绑架年轻人,动不动就道德输出:没买房你怎么结婚,没买房孩子怎么读书,你总不能让小孩子出生在出租屋吧?现在大龄未婚的人都多少了,现在一年结婚的人都多少了,现在人口都负增长了。你们这些王*蛋做个人吧……
银行们赚得那么多,是时候反哺一点回来了。房奴不堪重负!卡奴不堪重负!小企业不堪重负!
3月30日晚间,工商银行2021年年度业绩出炉。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集团口径下,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60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实现净利润3502.16 亿元,同比增长10.2%,相当于日赚约9.59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483.38亿元,同比增长10.3%。
中信利润多少,不知道。总之少不了。
中国的房奴,背着全球最高的房贷余额,对应着什么样的利率呢?全球最高!
一般贷款的还拿不到这么低利息的钱,都是转了几手的,利息偏高的贷款。
同样,高房租,不论住宅商业,其根本还是资金成本高。一如油气价会左右整个经济成本。
你觉得,银行们该不该反哺一点回来呢?是时候降低些利率了吧。
要我说,已经买了房的,首付不退,房贷全免。卸包袱,释放消费需求。
至于还没买房的,由国家成立不动产管理公司,趁着“经济新常态”低价批量收购一批房产商原本就卖不出去的又或者是有纠纷办不了证的房子,平价出租给没买房子的,收益归国家。
原先吃房地产这条产业链的(比如开发商),贷款也好,三角债也罢,都清理了算了,轻装上阵,转型成投资公司,转向去投资其他产业(但这个过程要有国家参与和把控,比如国资参股)。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我不懂经济。
那我就有意见了,如果搞经济的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到底是人民有问题,经济有问题,还是你们搞出来的经济策略,理论,路径,标准有问题?
你自己路径依赖二,三十年,现在碰到边际效应递减,变成包袱了。早干什么去了?现在发现一家独大尾大不掉了?
我去年就写文章,说要提前布局“后疫情时代”甚至“疫情后时代”,变革旧有模式,构建新的模式,而且,这需要理论先行,理论创新。他们嘲讽我小题大做,还把我答案给夹了。
你不主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问题就来找你。
在万恶的旧社会,佃户是不能欠地主的租子的,不然就是驴打滚利滚利,非但一年白干,还要倒欠地主好多钱。优秀的影视作品《甲方乙方》也有这么一段,说佃户欠了钱,会怎么样。
是不是这么个意思?
不还?不还你看会怎么样?
《白毛女》讲述了恶霸地主黄世仁年关到佃农杨白劳家逼债,杨无力偿还,黄霸占杨女儿喜儿,除夕夜杨白劳自尽,大年初一喜儿被带进黄家,受尽折磨屈辱,后逃进大山,一头青丝变成白发,几年后被亲人 解 放 军 解救的故事。
但那是万恶的旧社会,旧社会,地主阶级,吃人不吐骨头。现在我们已经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当家做主,这种受剥削受压迫的现象不会再有了。
不会,再有,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