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片仔癀被炒到一粒上千元,市值达 2584 亿?

回答
片仔癀,这个名字在国内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以其独特的配方、悠久的历史和据说神奇的功效,在中国医药界占据着特殊的地位。然而,最近几年的片仔癀,却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药品出现在公众视野,它更像是被包装成了一个“硬通货”,价格一路飙升,市值更是屡创新高,动辄上千元一粒,总市值逼近三千亿大关。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作为消费者、投资者,甚至是旁观者,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现象?这背后又折射出哪些值得深思的社会和经济逻辑?

一、 片仔癀的神话:从药到“硬通货”的蜕变

我们先得弄清楚,片仔癀为何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片仔癀据传起源于明朝时期,宫廷秘方,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这种“古方”“秘方”的标签,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感和稀缺感,容易被赋予超越凡俗的价值。在很多人心中,它不仅是药,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
功效争议,但疗效“传说”广泛: 虽然在现代医学上,片仔癀的很多功效尚未得到完全的科学验证,但民间一直流传着它在退烧、抗炎、保肝护肝等方面的显著疗效。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或者在其他药物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片仔癀被视为“救命药”、“最后的希望”。这种“传说”的力量,在信息传播不那么透明的市场中,往往比科学证据更有说服力。
稀缺性:核心在于天然麝香。 要想真正理解片仔癀的价值,绕不开的就是其核心成分——天然麝香。根据国家药品管理规定,片仔癀的配方是国家秘密,其中就包含了天然麝香。而天然麝香的来源——野生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制品是严格管制的,禁止买卖。这就导致了天然麝香的供应量极其有限,并且随着野生动物保护的加强,未来获取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成本与价格的脱钩: 天然麝香本身的稀缺性,决定了它的价格就极其昂贵。但片仔癀作为药品,其价格并非完全由成本决定,更多的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品牌价值以及监管部门的定价逻辑共同塑造。当其被赋予了“稀缺性溢价”后,价格的上涨逻辑就开始变得复杂。

二、 被炒作的狂欢:资本与需求的双重助推

当片仔癀的稀缺性和“传说”的疗效遇上资本市场,就发生了一场有些魔幻的“狂欢”。

金融属性的凸显: 在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的背景下,投资者们一直在寻找能够保值增值的资产。片仔癀,作为一个有历史、有品牌、有稀缺成分、又被大众认可的“消费品”,逐渐被赋予了金融属性。尤其是在疫情之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对具有保健、治疗作用的药品需求旺盛,这为片仔癀的上涨提供了群众基础。
“茅台”效应的模仿: 有人将片仔癀比作“中药界的茅台”。茅台的高价和稳健的上涨,已经证明了优质消费品在国民心中的地位,以及其穿越周期的能力。片仔癀凭借其类似的稀缺性(天然麝香vs坤兑酱香)和品牌忠诚度,自然被不少投资者视为下一个“茅台”。这种“类比”和“预期”,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追涨热情。
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 由于天然麝香的限制,片仔癀的产量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而一旦市场形成“越涨越好卖”的预期,即使价格高企,也会有消费者因为“怕断货”或者“相信贵的就是好的”心理而提前囤积。商家也会惜售,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不应求。
经销商和中间商的“倒手”: 在这种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经销商和中间商成为了重要的推手。他们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囤积居奇,然后以更高的价格转售给急需的消费者,从中赚取暴利。一粒上千元的价格,很多时候并非是出厂价,而是被层层加价后的终端零售价。

三、 审视与反思:理性看待片仔癀的“天价”

面对片仔癀一粒上千元,市值蒸蒸日上的局面,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正常的市场供需关系,而是需要多维度地去审视和反思:

价值是否被过度拔高? 天然麝香确实稀缺且昂贵,但将一粒药炒到上千元,是否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作为药物的合理价值?这种价格更多的是由投机情绪和稀缺性预期支撑,而非药物本身的疗效价值。一旦市场情绪逆转,或者出现替代品,这种泡沫随时可能破灭。
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 对于真正需要片仔癀的患者来说,动辄上千元一粒的价格,无疑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这是否公平?我们是否有必要让一种重要的药品,成为少数人才能负担得起的奢侈品?
监管的缺失与完善: 尽管片仔癀作为国家保密配方药品,价格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管,但对于其在市场上的流通环节、经销商的囤积居奇以及过度营销等方面,是否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来规范?例如,是否有必要对单次购买量进行限制,或者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测?
科技创新与替代方案: 长期依赖天然麝香,一方面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产品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片仔癀公司自身,以及整个医药行业,是否应该加大对人工麝香的研发力度,或者寻找其他更具成本效益、疗效相当的替代成分?当科技进步能够解决稀缺性问题时,这种“天价”的逻辑将不复存在。
品牌与金融属性的界限: 片仔癀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国货精品”的价值。但将一种药品变成纯粹的金融投资品,是否会损害其作为药物的本质和品牌信誉?一旦被贴上“炒作”的标签,其长期生命力可能会受到质疑。

总结:

片仔癀被炒到一粒上千元,市值达2584亿,这绝非偶然。它是历史积淀、市场需求、稀缺性资源以及资本炒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片仔癀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代表,其品牌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它,并且能够承受其价格的消费者来说,它依然是有效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警惕的是这种被过度金融化和投机化的现象。它可能扭曲了药品本身的价值,加剧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也潜藏着市场风险。监管部门、企业自身,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思考如何让片仔癀回归到其作为一种药物的本质,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实现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未来,片仔癀的“天价”神话能否延续,不仅取决于市场情绪,更取决于科技的进步、监管的到位,以及企业能否在品牌价值和金融属性之间找到一个更加平衡的支点。否则,一旦泡沫破裂,受伤的不仅仅是投资者,更有那些对它抱有信赖的普通消费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民币不出海,游资到哪哪疯涨。

问题是人民币短期还看不到出海的可能,中长期也难说,

国内的有钱人比想象当中的多,

知乎好多房产中介的号,

不少人就提过,别看上海深圳的房子在一般老百姓眼里贵的离谱,真到了放出笋盘的时候,那种一屋子人个个都能掏出千万甚至小几千万现金,争着抢着买房的时候是不鲜见的,

今天的状况是一千多年以来未有的情形,

以当下这个贫富和购买力差距,回到封建时代,十几亿人口要有二十倍的国土,十倍的耕地,

然后不抑兼并的话,

差不多十亿人恨不得都是纯纯的佃户,

超级地主可能有一个省的耕地。

经济学家早就说了,警惕顶层通胀,底层通缩,一旦出现那将是灾难。

因为任何的投资乃至投机,都有个本金的问题,

身价十万块和身价一千万的人玩牌,一千万的那个甚至可以不用看牌。

把把十万十万的投注,连输五次也不过五十万,二十分之一的资本根本不伤筋动骨,

但是身价十万的很难撑过五次梭哈,没有底层能承受五次梭哈。

所以茅台片仔癀绿水鬼911gt3这类很坚挺很保值的商品,

在顶部的购买力面前,那些只不过是他们衣食住行投资消费的一部分,反正都要花钱,不花把钱放着钱就毛了,

结果像王多鱼似的,越花钱反而越多,因为顶层通胀了,把钱换成一定的商品,很可能就涨了,不是投资也像投资。

底层不可能把把梭哈,昨天炒鞋今天炒币明天炒片仔癀,

搞来搞去本金就那么一点,翻几倍又如何,还是一个不小心赔干净的操作。

因为还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游资只能对片仔癀,显卡这种非生活必需品下手,

但是未来始终是要警惕的。

清朝两淮盐引案是典型的案例。

古代食盐专卖,盐政官的权力就是开专卖许可证,也就是盐引。

可想而知这背后的权力寻租空间有多大,

每一任盐政都预发超发盐引,为了迅速敛财,达到勒索盐商渔利贪污的目的,而局部超发多出来的盐引很快成为吸引游资的紧俏商品。

结果是两淮盐价腾贵,穷人家吃不起盐,放弃官盐买私盐,让私盐贩子做大,搞的社会动荡。

盐商和富绅还有有钱的百姓一起拼命炒盐引,炒到最后案发,价格崩盘一地鸡毛,那些盐商修的豪奢的园子,最后抛售还债,破产的很多。

同一时期盐引在顶层是投资属性的,四面八方的游资来了,顶层在通胀,

但是食盐是底层老百姓生活必需品,比外地贵好几倍,一点点积蓄被盘剥殆尽,手里更没钱了,所以底层在通缩。

游资为了逐利,是一定会朝着民生领域使劲的,片仔癀和茅台不过是开胃菜,

我看抖音一个人说海南物价高企的背后,就是资本把蔬菜批发,肉类批发和屠宰都给垄断了,垄断的结果就是批发市场里一个摊位转让费能炒到两百万起,

和盐引的例子类似,老百姓不能不吃菜,肉和盐

所以抬起价格来更有恃无恐,不高到一定程度都不必担心崩盘的问题,

比茅台之类的坚挺多了,放心炒。

整天防着游资是没意义的,再厉害的后防线也防不住c罗梅西不间断的突破和进攻,

关键是既满足顶层逐利的,保本抗通胀的需求,又能让底层的民生过得去,顺便也有利可图,

本来A股是可以承担大部分责任的,

但是吧,把韭菜赶尽杀绝一直就是股市特色,

这又不是封建社会,土地不能兼并,

房子也买不了了,接盘的限贷购买力跟不上了,

除了海南岛地理特殊,别的省份也搞不了菜,

可不只能炒个破中药嘛,

还是别跟风上了,这里水深啊,叔怕你把握不住。

user avatar

其实看这问题之前,我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

不过这套路太熟悉了,无法两个玩法。

第一个玩法:庄家起盘,找一个产品。

这种产品最好有这么几个特点——一定的特殊效果(壮阳啦,安神啦,活血啦之类的),一定的稀缺性(主要指原料的稀缺性),一定的官方背书(没有就编)。

然后拉一帮子种子玩家,一起掏钱炒。

接着再媒体炒作,造势。

这时候要注意,种子玩家的钱是不能挣的。

得先让豪绅出钱,带着百姓捐钱。钱到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帐.

注意,种子玩家七,你三。

这样,才能忽悠到韭菜的钱。

你舍得分钱,这些大户就能陪着你造势,他们身边的,不那么有钱但又有点资本的人就信得过,才会跟进。

注意,这些人的钱,也是不能挣的,或者不能挣那么多。

什么样的人才能挣他们的钱呢?

等到第三波往后,那种家里也就拿得出十几二十万,撑死几十万的散户。

再往后,就是那种借钱来玩的散户。

这些人,没啥背景,势单力薄,就算赔了钱了,也闹不出啥名堂,最多就是去上访嘛。

上访又有啥用呢?

敢玩这种套路的,那是一般人能玩的?

比如这个药,你跟着炒作,连上访都找不到由头,毕竟是你自己炒的嘛,连个交易平台都没有,你咋上访?

基本上割个两三波韭菜就收盘,就赚翻了。

有些想赚更多的,就搞平台。

胆子小点的,就以前搞微信三级分销之类的。

胆子大点,后台硬点的,就搞交易平台,学股市搞些价格波动。

其实后面的区块链和炒币的玩法都差不多。

后来国家严打这一块了,粗暴操作的少了些,都玩得比较“文明”了,因为没后台又不够文明的都进去了。

比如这个产品,就很“文明”。

但不管如何,这种玩法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雄厚背景的支持。

基本上没个1000万启动资金,连第一波种子玩家都骗不过来。

钱都用到哪里去呢?

上来就得在甲级写字楼里搞一层楼,两千平米起步。按照新一线城市的写字楼行情,一个月租金就得20万起步,一年就得两三百万。加上水电物业就得三四百万往上走了。

请一些美女啊,帅哥啊,培训讲师啊,不说百十号人,五六十人是肯定的,不然怎么忽悠别人谈钱呢?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工资开销少则五六十万,多则上百万。

然后开发软件啦,可大可小,少了几万,多的百来万的都有。

最后就是搞宣传,五星级酒店开一些大会啦,花钱请媒体宣传啦,拍纪录片啦啥的。百把万起步吧。

反正,要让种子玩家觉得你有资本玩得起,足够有实力,不会坑他们的钱,他们才会带韭菜跟你一起玩。

第二个玩法,就更简单些,就是洗钱嘛。

操作是这样的啊。

找一个干净的主体。这个主体要有这么几个特征——行业优势(生物医药啦,农业啦这一类国家扶持的行业),行业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比如芯片产业之类的,你就不太好操作,像生物医药,农业这一领域就比较好操作),主体要有一定基础(有一定产业基础,这样好做宣传,更重要的是后期好做账),主体还得有一些好包装的产品。还有一些特征,就不好说了,战略保护一下。

然后有了这样的主体后,就疏通关系,拿到一些适合做宣传的资质背书——比如这个案例里的“国家保密配方”。这里具体就不好展开说了。

接着,就开始炒作。

前期洗钱方通过一些线下的方式,通过操盘主体负责人的手入操盘主体的帐,然后操盘主体用这笔钱开始第一波炒作。

炒作方式无外乎几种,第一个肯定是先搞几个豪华门店啦,因为这个好做账。第二个就是搞活动宣传啦,把操盘主体的产品吹得神乎其神。第三个就是请人造势了,营造出行情火热的假象。

接着就简单了。

洗钱的人不断的把钱投进来,最后把产品的价格捧得越来越高,然后主动制造泡沫破灭。

最后洗钱方,一千万变八百万或者六七百万,走人。

虽然洗钱方看上去赔钱了,其实那钱就算是操盘方的佣金了。

对于洗钱方来说,泡沫破灭之前,自己的钱就算是前期炒作赚的了,只不过最后算总账,看上去像是亏了一样,但钱干净了啊。

这一段,我说得很简略,也只是某一种方式,大家听一下乐呵一下就行了。

为啥我对这些事情比较清楚呢?

因为我身边就有进去了的,早几年比较松的时候,还有找我投资干这事的。

还好我穷,投不起,不然我现在就得唱着铁窗泪跟你们聊这些了。

user avatar

我建议游资全面进军中药、贵金属、白酒、高质量木材、瓷器等高价值低使用价值的产业。

放过房地产吧,住是刚需。

user avatar

真是满目荒诞,我们来看下神药的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总结就是没什么真正的作用,而这么一个没什么用的神药价格能上千。

而真正能救命的心脏支架是多少钱呢?带量采购价格是700元;一支5年存活率超过80%的乳腺癌注射药780元。

这不就是告诉大家国内医药这个行业老老实实做产品做研发,做真正能治病救人的医药只能勉强苟活,而选择另外一个骗子道路赚的盆满钵满,长此以往还有谁愿意去做研发,去做创新?去狗屁古籍破书里面翻个药方出来包装行骗不香吗?

很多人会说这是市场的选择,但是如此畸形的市场是怎么形成的呢?和这两年各种鼓吹没有经过验证的神药没关系吗?和各种开科学的倒车没关系吗?

user avatar

又开发出来一个新的特色理财产品?

我觉得没毛病:

西方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西方有拉菲,中国有茅台。

西方有爱马仕,中国有片仔癀。

自信一点:)

user avatar

本质上说就是国内通胀无处宣泄导致的,之前的房子,现在房子被整治得难度很高了,后来搞过茅台酒,后来币圈,都是这个逻辑,现在这些渠道该堵的都堵得差不多了,流入股市又需要专业能力,要不然非但抗不了通胀,还缩水了。于是钱会寻找一切放久了不会坏,本身有稀缺性,最好自然增长速度慢于货币发行速度的东西。名贵药材药品也是符合上述这个条件的。

为什么名牌手机不会被炒上天,因为手机的增长速度可能比货币发行还快,还没等涨价呢,下一代新出来了。可替代性极强。只有这种无可替代,本身稀缺的东西,具备良好的抗通胀属性。最好的是自身还有一定使用价值,比如片仔癀,实在卖不出去,自己还可以留着真生病了吃。

所以这事和药如何如何好没关系。药好也不是现在刚好的。几十年都这样,现在突然被炒了,不是没原因的。

user avatar

这种针对市面上某一种商品的炒作,其实就是投资人的钱投不出去了。。

本来正常来说,投资人的钱会进入股市和楼市。。但是现在股市没啥热点。楼市上涨空间有限。投资人不得不寻找一些奇特的商品,进行炒作。。这种商品可以是君子兰,可以是普洱茶,可以是玉石,现在是片仔癀。其实是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按照21世纪上2001年,2008年,2014年的几次规律。。。

之后房价会出现一次非常强烈的上涨。。

但愿我的预测是错误的。。

至于这些人的钱是哪来的。我也不知道。。

至于房子有没有人买。。这个其实一点也不重要。。投资人使用房产的方法从来不是自住。而是进行商业抵押。懂的自然懂。

user avatar

在中国,医药真的赚钱太容易了。你明明知道医生是要拿回扣,你也不敢让医生不拿回扣,不吃中药,要你签一堆病危通知书,要你签字不使用医保名录药品,看你怕不怕。你说这么好的医疗环境你倒是发明原研药啊,这个对不起,中国人从来不赚创造力的钱,我就是逼着你买这种明知没疗效的。我身边的,只要你生孩子,就是剖宫产。除非是顶级公立医院,连床位都没有,才顺产。政府反正就是以医保名录为功绩,拍一下医药代表进名录时感激涕零的样子,我国就控制住医药价格了。

user avatar

答案里提到了不少资本炒作的原理,有一点我很赞同:现在不适合入手了,别去当接盘侠。

我首先想问下:这个是处方药吧,怎么会随意销售?

片仔癀属于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其成分和工艺属于绝密级。目前仅知道该药是由牛黄、麝香、三七、蛇胆等中药材组成。

功能主治是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

片仔癀目前位居我国肝病中成药榜首,并且估计市场占有率近几年还会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因为用户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以及海外华人圈。

这一轮估计也算是一次广告,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它。

而且近几年还在扩展适应证,我见过肝癌患者以此来抗癌的,这一点我个人是不建议的,肿瘤如果有治疗的需求,还是建议优先使用现代医学。中成药最多充当辅助角色。

对现在这种情况,更重要的是防止老年人在此时跟着买入,他们真的很可能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的。

user avatar

如果不是强行摁住。

比特币都能上30万,房价难道不能上20万?

user avatar

2021.6.26 更

可能我这不到千字的调侃直接说中了一些人的软肋。评论区已经有人开始信口雌黄,大言不惭的普及“片仔癀”不是处方药,可以用于日常保健。并且功效神奇,各种消化系统基本都能治疗,甚至说治疗肝癌最有效。对于这种恶劣的行为,我觉得有必要更新一下,以正视听。

片仔癀是处方药。根据国家药品监督局的规定,非处方药必须使用红色或者绿色OTC标识。片仔癀的药盒上没有使用任何OTC标识。其次在某猫平台片仔癀大药房旗舰店的商品截图也显示片仔癀是处方药,难道厂家还能自己标错?把非处方药物标记成处方药进行销售。

片仔癀既然是处方药就应该按照处方药管理和使用,而不应该把它当成保健品去宣传,甚至是夸大其疗效。片仔癀真如某些人口中这么神奇,可以治疗各种消化疾病,甚至是肝癌晚期,为什么临床应用的这么少?甚至在“北京市药品阳光采购平台——用药指引”上都查询不到正规医院有采购记录。


炒作片仔癀我没意见。但是不能忽悠普通百姓接盘,特别是那些饱受诸如癌症的人给你们接盘,这种钱挣了丧良心。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认为这是好事情?片仔癀,茅台,阿胶这些涨就涨呗,只要不是全民炒作,哪怕是涨到几万美金一片,我也是支持的。

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多年积累了巨量的民间游资,保守估计几十万亿人民币的规模。这些资本的投机性很强,无论进入哪个行业都会出现巨量泡沫。前些年游资炒作葱姜蒜,制造了“姜你军”“蒜你狠”“向前葱”等网络热词。相比葱姜蒜这些切实影响百姓生活质量的东西,“片仔癀、茅台酒、阿胶片”简直就是人畜无害,再高的价格也不影响百姓的生活。毕竟“片仔癀”又不是一个临床必备的药物,我还没见过哪个ICU的主任让家属满世界找“片仔癀”的。

类似“片仔癀”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零几年京津冀地区炒过文玩核桃。最疯狂的时候北京电视台经济频道天天播节目,潘家园等文玩市场90%的摊位都是卖核桃的,树上还没成熟的果子就被人以每颗几百几千的价格承包了,并且需要提前预付下一年的定金才能完成当年的收购,一棵树每年的果子卖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品相好的核桃甚至要卖到10万元一对儿。价格崩盘后也没引发什么金融风险和群体性事件。

现在游资学聪明了,文玩核桃缺乏稀缺性,受众群体小,很难长期控盘。就开始盯上类似“茅台、片仔癀、阿胶”这样的产品。这一类产品都是产量可控,具有一定稀缺性;保质期长;产品背后有足够的故事空间;在民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游资只需要提前囤入足量的商品,操纵舆论炒作产品背后的故事,左右手交易制造虚假的繁荣,就可以达到长期控盘割韭菜的目的。生产方对于游资的行为是默许甚至是鼓励的,排除灰色交易部分,游资的炒作也让他们赚的盆满锅满。

不过百姓经过这么多年的被割韭菜,市场上真正是傻白甜的不剩多少了。绝大多数参与炒作的是抱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赌一赌,摩托变路虎”的心态。既然这些人愿意和游资唱二人转,喜欢“左手”倒“右手”就让他们倒腾吧。

民间游资是无法被消灭的,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内一定会有投机资本,他们比其他资本更有前瞻性,有时候还能引领行业热点。与其让这些热钱进入民生领域,倒不如让他们自己倒腾“片仔癀”,大家看个乐也好。

user avatar

听说我闽的优秀企业片仔癀上热搜了,一粒片仔癀卖到1600了,号称药中茅台,请允许我跟大家宣传一下片仔癀。


片仔癀主要成分是麝香、牛黄、田七、蛇胆,其中成本占了超过一半的是其中的麝香。


麝香是由成熟雄麝脐香腺囊的分泌物制成的。麝(shè)又叫香獐、麝鹿,是一种东亚特有的偶蹄目麝科动物,中国是主要分布国。麝香号称是四大名香(麝香、灵猫香、河狸香 和龙涎香)之一,是香水工业的重要原料。但是由于走私、盗猎和栖息地环境破坏,麝的数量大幅下降,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两三百万头下降到2003年的六七万头。

麝在2003年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麝,现在绝大多数麝香都是人工合成的。我国的人工麝香研制源于1975年,经过几十年的科研攻关,人工麝香终于在2004年正式入药投产了。根据试验结果,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具有相似的药理性质,且安全性良好,可替代天然麝香。


根据目前的需求,人工麝香的使用相当于减少了2600万头麝的猎杀,目前咱们国家药企人工麝香的替代率达到了99%。


然而,目前有六家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还被特许使用天然麝香,片仔癀就是其中一家。所以天然麝香是片仔癀的最大卖点之一,虽然现在使用的是活体取香,不像以前那种杀鸡取卵的方式对麝种群造成毁灭性破坏,但是区分人工麝香和天然麝香,对野生麝的生存仍然是一种威胁,因为总有盗猎者的存在。


在野生麝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只要有人愿意相信天然麝香更好,这个市场也许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片仔癀,这个名字在国内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以其独特的配方、悠久的历史和据说神奇的功效,在中国医药界占据着特殊的地位。然而,最近几年的片仔癀,却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药品出现在公众视野,它更像是被包装成了一个“硬通货”,价格一路飙升,市值更是屡创新高,动辄上千元一粒,总市值逼近三千亿大关。这究竟是怎.............
  • 回答
    《铁锈》(Rust)片场惊魂:毒蜘蛛咬伤事件及其凶手猜测好莱坞电影拍摄现场的意外事故,往往能瞬间打破银幕外的平静。最近,关于电影《铁锈》(Rust)片场的一起不幸事件——一名工作人员被毒蜘蛛咬伤,并有失去手臂的危险——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拍摄现场的安全问题上。这无疑是一次令人心痛的经历,也引发了人.............
  • 回答
    杨超越在片场拍戏时,被拍到让助理帮忙扔掉用过的纸巾,随后这一幕被放大,并被大量微博娱乐号转发,引发了一些讨论。事情的表面和大家看到的部分是:1. 行为本身: 在片场,杨超越使用完纸巾后,并没有随手丢进附近的垃圾桶,而是递给了身旁的助理,由助理代劳处理。2. 拍摄和传播: 这个过程被场外拍摄到,然.............
  • 回答
    关于Jeff Cavaliere被质疑使用假杠铃片这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事儿吧,有点像咱们平时生活中看到的各种“名人效应”的延伸,放到健身圈里,就更容易被放大和关注。首先得说,Jeff Cavaliere是谁?他是ATHLEANX的创始人,一个在健身界非常有名、影响力巨大的.............
  • 回答
    郑爽被爆出阴阳合同、天价片酬、偷逃税等问题,并被官方调查,这事儿在娱乐圈乃至社会上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牵扯到法律、道德、行业规范,更可能对整个娱乐圈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我们得说说这事儿本身有多“炸”。 阴阳合同: 简单来说,就是台面上有一份合同,明面上片酬是那个“正常”的数.............
  • 回答
    谍战片里间谍被严刑拷打后招供的桥段,确实是影迷们津津乐道的一个看点,但现实中,这背后其实是一整套复杂且严谨的甄审逻辑,绝不仅仅是“打一顿什么都说了”。即使在极端情况下,情报机构也会想方设法去验证招供内容的真实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酷刑的“目的”并非“必然真实”首先要明确,即使.............
  • 回答
    近日,演员王千源被爆出向某片方索要6000万天价片酬一事,在业内和公众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简单的一句“天价”就能概括的,背后涉及到演员的咖位、市场价值、行业生态,以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思考。咱们先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从王千源的层面来看,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实力派.............
  • 回答
    崔永元炮轰范冰冰片酬逃税千万事件:一场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税务风暴”崔永元炮轰范冰冰片酬逃税千万的事件,无疑是中国娱乐圈近年来最引人瞩目、也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它不仅仅是两个公众人物之间的争执,更像是一场触及娱乐圈税收乱象、行业规范以及社会公正的“税务风暴”,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舆论震动,并对整个行.............
  • 回答
    郑爽起诉北京文化等五家公司,索赔一亿零八百万,这件事挺轰动的,咱们好好捋一捋。事件起因:这件事的根源在于郑爽参演的那部剧——《绝密者》。当时,郑爽与北京文化(ST北文)以及其他几家与这部剧相关的公司签订了演艺合同。简单来说,就是她演戏,公司给她钱。然而,在拍摄和播出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根据当时的一些.............
  • 回答
    郑爽一部戏1.6亿,每天208万,这事儿一出来,简直是炸开了锅,舆论瞬间就炸了。我作为旁观者,看着这数字,说实话,第一反应就是:这合理吗?咱们一件件掰扯掰扯。1. 1.6亿片酬,这数字是什么概念?1.6亿,不是一个小数目,也不是一个普通人能想象的数目。咱们可以对比一下: 全国平均工资: 随便查查.............
  • 回答
    电影《英雄之战》片方和发行方自买票房的这出戏,着实让人看出了点“急功近利”的味道,也暴露了当前电影市场的一些顽疾。从片方和发行方的角度来看,他们这样做无非是想在短时间内制造一个虚假的繁荣景象。票房数字,尤其是在上映初期,是衡量一部电影热度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标。高票房能带来更多的关注,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 回答
    《真正男子汉2》的片头,那个画面,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当画面切到那架耀眼的F22,伴随着一阵疾风骤雨般的枪炮声,以及随之而来的爆炸和坠落,不少观众都发出惊叹,甚至有些热血沸腾。从军事迷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开场。F22“猛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之一,以.............
  • 回答
    张艺谋导演请求影院为《狙击手》调整排片,从“凌晨和半夜”换到“正常时段”,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 影片特点: 《狙击手》是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冷枪冷炮”运动为背景,聚焦狙击手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与敌斗争的影片。影片风格写实,节奏紧.............
  • 回答
    同仁堂,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承载着几百年的中药传统与信誉。但最近,围绕它购买1500公斤穿山甲片的事件,却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有些难以接受。这件事情,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穿山甲这玩意儿,现在是什么地位?在咱们国家,穿山甲早就被列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行列,那是明明白白写.............
  • 回答
    “中国为什么没有超级英雄片,是因为中国有了武侠文化”——这个说法流传甚广,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但要说两者是“因为”的关系,恐怕有点过于简单化了。说实话,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两种电影类型确实在中国都有自己的根基和发展脉络,但将武侠文化直接解释为超级英雄片缺席的原因,有点像把一个复杂的化学反.............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张恒爆料郑爽“天价片酬”这件事。这事儿一出来,简直是炸开了锅,大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几个点上:1.6亿的片酬,77天拍戏的离谱日薪,以及最重要的“阴阳合同”。事件起因:张恒的爆料事情的导火索是张恒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系列爆料。他作为郑爽的前男友和合作方,曝光了郑爽在拍摄电视剧《倩女.............
  • 回答
    说起欧珀(OPPO)搞自己的芯片,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而是个大动作,背后牵扯着技术、战略、市场,还有好多值得说道的地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为什么欧珀要自己造芯?这可不是一时兴起。首先得明白,芯片,尤其是手机里的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那.............
  • 回答
    杨超越凭着“特殊人才”的身份,被纳入上海临港新片区2020年第五批特殊人才名单,成功获得落户上海自贸区的资格,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咱们得明白“特殊人才”这个标签的含义。在人才引进政策中,“特殊人才”通常不是指那种传统的、科班出身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而是指那些在特定领域具有突出贡.............
  • 回答
    广电总局这次出台的要求,说实话,一石激起千层浪,里头牵扯的东西可不少。简单粗暴地说,就是管你那些个明星片酬太高,也顺带把“追星”这事儿给拎出来了。要我说,这事儿得拆开了看,里面有值得玩味的地方,也有让人觉得有点“一刀切”的。先说这“严控片酬”这事儿。这玩意儿也不是头一回提了,之前就有“限薪令”之类的.............
  • 回答
    这事儿吧,确实挺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的。看到男朋友电脑里好几千部 A 片,一瞬间脑子可能就有点炸了,各种想法扑面而来,有疑惑,有不安,甚至可能有点生气。咱就一点一点掰开了说,看看这背后可能是什么情况,以及咱们该怎么去理解和应对。首先,咱们得承认,对于很多女性来说,看到伴侣电脑里堆积如山的 A 片,第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