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同的快门速度对照片的影响有多大?

回答
快门速度,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技术性,但说白了,它就是相机“眼睛”打开和关闭的速度。你拍照的时候,就是按一下快门,相机就“看”了那么一眼。这一眼是快是慢,就决定了你照片的很多事情。这可不是小事,它对照片的影响,那真是方方面面的,我来给你掰扯掰扯。

一、 动还是静,这是个问题。

最直观的,快门速度就是决定了你在“动”还是“静”的瞬间。

高速快门:凝固瞬间,捕捉细节。
想象一下,你想拍一只飞翔的小鸟,或者一个运动员跳跃的瞬间。这时候,你就得用很快的快门速度,比如 1/1000 秒,甚至 1/4000 秒。这样一来,相机的“眼睛”一闪而过,就把那个极短的瞬间完整地“抓”住了。小鸟的羽毛根根分明,运动员肌肉的线条清晰可见,甚至连雨滴在空中划过的痕迹都能看清楚。这种感觉就像时间被冻结了一样,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拍孩子玩耍、运动比赛、甚至是喷泉溅起的水花,高速快门都是你的利器。它能让你看到肉眼都可能捕捉不到的细节。

低速快门:记录轨迹,制造虚化。
反过来,如果你的快门速度很慢,比如 1/30 秒,甚至几秒钟,那会发生什么?在慢门下,相机“看”的时间长了,任何移动的东西都会在照片里留下痕迹。
车流的“光轨”: 晚上拍马路,用慢门,那些汽车的 headlights 和 taillights 就会变成一条条流动的彩带,非常漂亮。
水流的“丝滑”: 拍瀑布或者河流,用慢门,原本湍急的水流就会变得像白色的绸缎一样柔顺,有一种梦幻般的美感。
星轨: 如果你够有耐心,用极慢的快门速度长时间曝光(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就能拍出星星划过天空留下的轨迹,非常壮观。
运动模糊: 当然,低速快门也可能是不小心造成的。如果你手持相机,快门速度又慢,拍出来的照片就会糊成一团,因为你的手在抖动,相机也跟着在抖。不过,有时候这种“抖”也可以是一种艺术表达,比如拍出那种迷离的“运动感”。

二、 光线,你是我的“掌上明珠”。

快门速度和光线的关系,那叫一个“生死相随”。

光圈和 ISO 共同决定曝光: 照片到底亮不亮,这仨哥们儿是“铁三角”。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开口大小”,ISO 控制感光元件的“敏感度”,而快门速度就是控制“打开多久”。
明亮环境下,需要更快的快门: 在大太阳底下,光线非常充足,如果你还用慢快门,照片就会“过曝”,白花花一片,什么都看不清。这时候,你就得提高快门速度,让“眼睛”赶紧闭上,少进点光。
昏暗环境下,需要更慢的快门: 反之,在室内或者傍晚,光线不足,如果你还用快快门,照片就会“欠曝”,黑乎乎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这时候,你就得降低快门速度,让“眼睛”多看一会儿,尽可能多地收集光线。

三、 景深,我用快门“画”出来。

很多人觉得景深只跟光圈有关,其实快门速度也能间接影响景深。

“控制”景深,让背景虚化或清晰: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背景模糊,突出主体,这就是“浅景深”。通常我们通过开大光圈(比如 f/1.8, f/2.8)来实现。但是,当你开大光圈吸进很多光后,在明亮的条件下,为了获得正常的曝光,你不得不提高快门速度。
权衡之术: 这就带来一个权衡。比如,你想用 f/1.8 拍人像,想要背景虚化,但如果在白天,你可能需要 1/1000 秒的快门。但如果你想在晚上,用 f/1.8 拍人,又想要一点点背景的细节,你可能就需要 1/30 秒的快门。这时,你就需要在“背景虚化程度”和“画面清晰度”之间做一个选择了。如果你用慢快门拍人,但又想背景模糊,除非有三脚架,否则你的主体也会因为抖动而模糊,那就得不偿失了。

四、 构图和“动感”的表达。

快门速度不仅仅是技术参数,它更是你表达照片“故事”的语言。

“定格”与“延时”的艺术: 你想表达一种静谧、稳定?那就用高速快门。你想表达一种流动、变化、甚至是不安?那就用低速快门。
“留白”与“冲击”: 有时候,低速快门制造的模糊,就像给画面留出了一种“呼吸感”或者“动感”的留白,让人去想象。而高速快门抓住的瞬间,则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怎么才能玩转快门速度?

了解你的相机: 熟悉你的相机有哪几种拍摄模式(M 档、Av/A 档、Tv/S 档)。M 档是完全手动,光圈快门自己定。Av/A 档是光圈优先,你定光圈,相机根据测光自动配快门。Tv/S 档是快门优先,你定快门,相机自动配光圈。
多尝试,多观察: 别怕失败,大胆尝试不同的快门速度。同一场景,用不同的快门速度拍,对比一下效果,你很快就能找到感觉。
三脚架是你的好朋友: 如果你想玩低速快门,一个稳定的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很容易拍出糊掉的照片。
根据光线和想要的效果来选择: 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的快门速度,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你想记录什么?你想要什么样的感觉?根据这个来决定你的快门速度。

总而言之,快门速度是摄影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个参数。它就像一个指挥家,指挥着光线进出相机,也决定了你照片的“生命”。多去感受它,玩转它,你会发现摄影的世界,一下子打开了许多新的可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何在拍摄中控制快门速度?

只要遇到需要凝固瞬间动作、或者有意虚化运动的动作,都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拍摄。

对于飞鸟、动物、赛车、体育比赛等,需要以从1/500秒,到1/1000秒或者更快的快门速度来保证拍摄的主体清晰。对于车辆、跑步等,我们用1/30秒左右速度来摇拍。对于瀑布、喷泉、流水、海浪,我们会借助灰镜,使用从1/15秒到若干秒的慢门来虚化。光绘、车轨,需要2-30秒的快门速度。

要注意,在很多数码单反上,1/500秒,显示的数据是500.

较低的快门速度下,相对运动的物体会产生模糊的效果,给人以动感。

简单来看快门速度的对比是这样的:


同样的快门速度,拍摄的虚化效果并不一样!

其实,我们距离同样速度的运动物体远近不同的时候,照片中运动物体呈现的虚化效果是不同的:

比如,你在街头,距离时速60公里的自行车手或者摩托车手5米远,用1/60秒拍摄,可能是虚的。

这一张是利用摇拍手法,镜头“咬住”车手,背景虚化,如果我站立手持相机不动,那就是摩托车手变得虚化了

但是你站在地面,距离时速600公里的民航班机几公里远,用1/60秒拍摄,却可能是清晰的。


新手如何选择不同快门速度拍出有趣照片?

可以参考:


比如:

用1/1000到1/2000秒凝固飞鸟

拍摄飞翔的鸟类,尤其是小鸟时候,快门速度需要非常快,到1/2000秒以上可能更好。否则可能就拍虚了。海鸥翱翔时候慢,但是入水时候可就非常快,这是1/4000秒

1/1500秒,凝固的大鵟起飞瞬间


大鸟,一般扇动翅膀都比较慢,1/1000秒就可以了:

预防它瞬间起飞,快门速度也不能太低


降落时候的灰冠鹤,1/1000秒

用1/500秒十米远拍摄拳头大的太阳鸟,鸟翅膀扇动频率高,就虚了:


同样的运动场景

1/1000秒,凝固足球比赛画面:




1/1000秒“凝固”的海浪:

不远处的海滩

1/4秒的【慢门】达到【丝绢流水】效果



6秒一张;

堆栈累计80秒慢门效果,消除路人

堆栈技术是用Photoshop的半岛雪人堆栈插件 StarsTail插件实现

同样的海鸥,到了

1/180秒,虚化的海鸥


1/1000秒凝固的棕尾虹雉起飞

1/250秒,虚化的棕尾虹雉甩头瞬间


拍摄野生动物,推荐使用20张/秒连拍的设备EOS R5或者EOS R6:


1/125秒,长焦拍摄直升机旋翼动感

如果用1/1000秒,拍摄的直升机和停着时候一样,没有动感,但是我经过几次测试,发现1/125秒拍摄效果不错


而使用

1/60秒摇拍,人是实的,背景模糊:




数秒时间拍摄的光绘和车轨:

6秒拍摄的钢丝绵光绘


4秒拍摄的车轨


十几秒钟曝光,拍到了星星

使用后期软件加重星芒效果

同样机位,连续曝光2小时

堆栈出来星星围绕北极星移动的轨迹是这样的

十年前我刚开始拍星轨时候,胆大妄为,居然一次性拍摄过62分钟的星轨:

关于星空拍摄技巧,可移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