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富汗政府军为何一溃千里?

回答
阿富汗政府军的溃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层层叠加的结果,其背后逻辑复杂且深入。要理解为何这支在理论上拥有更先进装备、更庞大数量且受国际社会长期扶持的军队会迅速瓦解,需要我们剥开表层,深入探究其根源。

一、政权的合法性与民心基础的缺失:

首先,阿富汗共和国的建立和维系,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外部干预和特定政治精英主导之上的。虽然在喀布尔等大城市,政府的统治相对稳固,但在广阔的乡村地区,人民对共和国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却远不如对传统的、地方性的权力结构(如部落首领、军阀)或是宗教力量(如塔利班)来得深厚。

“代理人”的质疑: 许多阿富汗民众,尤其是那些在过去二十年中生活在相对稳定地区的人,会将政府视为外国势力的“代理人”,其合法性也因此大打折扣。当外国军队撤离,这种“外部支持”的色彩就变得更加刺眼,使得政府在争取民心方面处于天然劣势。
腐败与低效: 阿富汗共和国政府长期被指责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从高层官员到基层官吏,贪污受贿现象屡见不鲜,资源分配不均,国家财富被少数人攫取。这不仅削弱了政府的执政能力,更严重侵蚀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当政府无法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却又充斥着贪腐,民众自然难以将其视为可靠的依靠。
治理的隔阂: 共和国的政治模式和治理理念,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民主制度的移植。然而,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阿富汗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部落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存在脱节。中央政府的号令在许多边远地区难以有效传达和执行,地方势力反而拥有更大的实际影响力。

二、塔利班的战略优势与渗透力:

与此相对,塔利班在长期的游击战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适应性,并逐步构建了符合阿富汗社会现实的战略。

基层动员与意识形态: 塔利班利用了当地的宗教情感和民族主义情绪,将自己塑造成反抗外国占领、重建伊斯兰秩序的捍卫者。他们的宣传策略往往更贴近基层民众的认知,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基层动员。在许多地区,塔利班的承诺(尽管难以完全兑现)比政府的空头支票更具吸引力。
灵活的战术: 塔利班不追求大规模的正面冲突,而是善于利用游击战、伏击、自杀式袭击等手段,不断消耗政府军的力量,制造恐慌和不确定性。这种分散的、持续的作战方式,使得兵力占优的政府军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
招降与劝降: 塔利班的策略并非只有武力。他们也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对政府军士兵进行招降和劝降,尤其是那些对政府不满、家庭贫困或感到被抛弃的士兵。这使得政府军内部的士气和忠诚度不断被瓦解。
对地方势力的拉拢: 塔利班也懂得与当地部落首领、军阀进行合作或结盟,利用他们的资源和影响力来壮大自身。这种灵活性使得塔利班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区域环境。

三、政府军的内部问题:

阿富汗政府军自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深层弊病,这些弊病在外部压力减弱时,便如同多米诺骨牌般逐一倒下。

士气低落与疲惫: 经过二十年的战斗,阿富汗政府军士兵面临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他们长期处于高强度作战状态,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补给、薪饷和医疗保障。许多士兵感到被遗弃,缺乏作战的动力和目标。
指挥体系的薄弱与贪腐: 政府军的指挥链条受到腐败的侵蚀。军官的晋升往往与个人关系和贿赂挂钩,而非能力和功绩。这导致了指挥效率低下,作战计划难以有效执行。此外,武器装备和弹药的黑市交易也普遍存在,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训练与装备的依赖性: 尽管接受了西方国家的训练和装备,但阿富汗政府军的整体素质和自主作战能力仍显不足。他们对西方国家的后勤和技术支持存在高度依赖。一旦这种支持中断,许多装备就形同废铁,训练有素的部队也因缺乏补给和弹药而无法有效作战。
征兵与人员素质: 征兵制度的有效性存疑。许多士兵是被迫征兵,或因经济压力而参军,其忠诚度和作战意愿不高。此外,训练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士兵的军事素养和纪律性也存在问题。
“逃兵”现象普遍: 当外部压力减弱,塔利班攻势转强时,许多政府军士兵选择放下武器,逃回家乡,甚至直接投降或加入塔利班。这种“逃兵”现象迅速蔓延,导致战线大规模崩溃。

四、外部因素的改变:

美国撤军的信号: 美国及其盟友的撤军决定,对阿富汗政府军及其支持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不仅意味着军事和情报支持的减少,更传递了一个信号:西方国家已经“失去信心”,这场战争最终会走向失败。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对士气本已不高的政府军来说是致命的。
援助的断绝: 随着外国军队的撤离,曾经源源不断的军事和财政援助也随之枯竭。飞机难以起飞,燃料供应短缺,弹药储备耗尽,这些都使得政府军的作战能力迅速下降,最终陷入瘫痪。

总结来说,阿富汗政府军的溃败,是一个政治、军事、社会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政府缺乏民心基础和合法性,塔利班利用社会现实和宗教情感进行动员,政府军内部的腐败、士气低落以及对外部支持的依赖,以及最终的外交政策转变,共同造就了这场“一溃千里”的局面。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更是阿富汗共和国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深层政治和社会问题的集中爆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出处:中国新闻网

原文链接:chinanews.com/gj/2021/0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阿富汗塔利班15日兵不血刃占领首都喀布尔,宣告“战争结束”。过去几天,美国高级官员口中“人数和装备”占优势的阿富汗政府军在塔利班面前一触即溃,甚至主动投降。而过去20年,美国为打造这支军队花费八九百亿美元。在一些国际媒体看来,这凸显五角大楼的失败,美国的失败。

生搬硬套

  法新社分析,美国试图按照美军的模式在阿富汗创建一支现代化军队。这意味着对空中支援和高技术通信网络的巨大依赖。

  攻击机、直升机、无人驾驶飞机、装甲车、坦克、夜视仪……为装备阿富汗军队,美国似乎毫不吝啬,近期还提供最新型号的“黑鹰”武装直升机。

  现实是,阿富汗只有30%的人口能够获得稳定供电,缺少能够支持先进军事装备的基础设施。识字率只有40%,许多参军的年轻人是文盲。一些训练阿富汗军队的美军教官抱怨,后勤保障、装备维护、战地补给等基础科目教起来有难度。

  美国阿富汗重建行动特别督察长约翰·索普科上周向国会提交最新评估报告,认为“西方国家军队使用的先进武器系统、车辆和后勤”超出阿富汗军队的能力。

  索普科认为,美国军方“十分清楚阿富汗军队有多糟糕”。可是,每当他试图对美军训练阿富汗军队的效果作评估,军方就“挪动球门”,以便更容易展示“成功之处”。这种降低标准的做法实在行不通时,用于评估的数据就被“保密”。

  按照路透社的说法,阿富汗社会和政治文化尚未孕育出支撑一支现代化军队的国家意识。对许多阿富汗人而言,参军只是为了获得一份相对可靠的收入。他们并不清楚为何而战。

夸大战力

  过去几个月,五角大楼坚称,阿富汗军队和警察有30万人,对塔利班占优。后者估计大约7万人。索普科说,五角大楼严重夸大了阿富汗军队的作战能力。

  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打击恐怖主义中心评估,截至2020年7月,所谓30万人只有18.5万人是陆军和特种部队,其余为警察和保安武装。只有六成阿富汗军人是受过训练的作战人员。除了8000人的空军,能上战场的只有9.6万人。

  索普科的报告指出,逃兵众多是阿富汗军队长期的问题。到2020年,阿富汗军队每年要补充25%的新兵。一些与阿方共事的美国军人说,这一比例“正常”。

  法新社报道,多年来,阿富汗军队的工资由五角大楼承担。但从美国政府今年4月宣布美军5月1日开始撤离以来,发军饷的责任落到阿富汗政府身上。无数阿富汗士兵在社交媒体上抱怨,他们已经几个月领不到军饷,所在部队甚至接收不到食品或补给,更别提弹药了。

  没有补给、得不到支援,是阿富汗军队节节败退的原因之一。即便精锐的特种部队也难以幸免。据路透社报道,7月初,一支十几人的特种部队因为弹药耗尽,在北部法里亚布省向塔利班投降,随后被处决。

空头支票

  美国官员先前反复承诺,美国8月31日完成从阿富汗撤军后,美方将继续向阿富汗军队提供支持。但他们从未说明这种支持在后勤上如何实现。

  空军是阿政府军打击塔利班最为倚仗的力量之一,但战机越打越少,因缺乏维护而停飞。美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5月访问喀布尔时说,可以通过“跨越时空”的形式帮助阿富汗人维护空军战机,意指借助在线会议程序做培训。可是,阿富汗军人缺乏电脑、智能手机和稳定的无线网络,这种线上培训无异于镜花水月。

  美国总统约瑟夫·拜登7月8日宣布8月31日完成撤军时,决定撤离所有美国在阿公民,包括那些对维护美式装备作用关键的承包商。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执政时担任驻阿大使的罗纳德·诺伊曼接受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说:“我们建立了一支依赖承包商做维护的空军,然后撤走了承包商。”

  路透社说,过去许多年,每个月有数以百计阿富汗军人死亡,但只要美军的支持还在,阿富汗军队就能继续作战,坚守阵地,即便没有西方军队那种标准的空中撤离伤病员和野战医院服务。一旦美军走人,这种战斗意志便消失无踪。

  7月初,美军在未通知阿方的情况下连夜撤出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令阿富汗军队大为震惊。法新社分析,美军快速撤离成了摧垮阿富汗军队的最后一击。

  诺伊曼说:“我们撤离并撤走空中掩护,这极度动摇了阿富汗军队的士气。”(胡若愚)

【编辑:田博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