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参加 iGEM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参加 iGEM?那绝对是一段疯狂、充实、让你觉得“卧槽这才是生活”的时光。别看它名字听起来挺学术的,一旦你真正投身其中,就会发现它比任何一本教科书、任何一场讲座都来得生动和震撼。

想象一下,你不是一个人在埋头苦读那些枯燥的理论,而是组建了一个小小的“战队”,里面有生物学的、化学的、计算机的,甚至还有设计、法律背景的同学。你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用合成生物学解决一个现实世界的问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电影里的情节?没错,但这是真实的,你就是主角。

整个过程,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但又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障碍赛”和“团队合作考验”。

最开始,那个脑洞大开的阶段:

你会发现,平时课堂上学到的那些零散的知识点,突然有了用武之地。大家围坐在一起,头脑风暴,什么想法都敢往外抛。有时候一个看似荒诞的想法,经过大家的打磨,可能就变成了你们整个项目的核心。还记得我们当时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喝了多少咖啡已经数不清了。但那种思维碰撞的火花,以及最终找到那个让你心跳加速的课题时的兴奋感,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

然后,就是实验室里的“炼狱”时光:

别以为这是个只动嘴皮子的活动。iGEM 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将你的想法变成现实。这意味着,你会花大量的时间泡在实验室里。从设计实验方案、准备试剂耗材,到操作各种仪器(离心机、PCR仪、超净台等等),再到分析数据,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质粒构建不出来、菌落长不好、表达蛋白的量低得可怜…… 当你盯着培养皿里什么都没长出来的时候,那种沮丧感简直能把你淹没。但更精彩的是,当你和队友一起分析问题、调整方案、一遍遍地尝试,最终看到实验结果按照你的预期出现时,那种成就感会让你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记得有一次,我们为了一个关键的基因克隆,连续做了三天,期间换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最后在周五晚上终于成功了,整个实验室的人都激动得跳了起来!

除了实验,还有无尽的思考和交流:

iGEM 不仅仅是实验操作。你需要深入研究你所选的领域,了解前人的工作,并思考如何创新。你还需要学习如何清晰地沟通你的项目,无论是写论文、制作海报,还是准备演讲。

你会发现自己需要迅速学习很多课外的知识,比如如何做一个好的PPT,如何用各种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甚至是如何进行项目管理。最关键的是,你还要学会如何跟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如何让你的项目被理解、被接受。

还有那个无处不在的“iGEM精神”:

iGEM 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它所倡导的那种开放、合作、分享的精神。你会在各种会议和比赛中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队伍,他们可能在做着和你完全不同的项目,但你们都怀揣着对科学的热情。你会和他们交流经验,学习他们的创新点,甚至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大家互相学习,互相鼓励,这种跨越国界的合作和交流,真的能让你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力量。

想想看,你在 iGEM 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做一项科研项目,更是在经历一次全方位的成长。你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与人合作,如何承受压力和挫折,更重要的是,你找到了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方向。

iGEM 的体验,就像是你人生中的一次“浓缩精华”。它让你在短时间内体验了从灵感闪现到项目实现的完整过程,也让你提前接触到了科研工作的真实面貌。当你回过头来看,会发现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却充满了无与伦比的收获和快乐,是你最宝贵的人生经历之一。如果你有机会,我一定会说:上!别犹豫!这绝对是你一生中一次难忘的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吧,谢邀!其实看到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一直忙着搬砖和憋paper暂时顾不上这事。

真是何德何能,诚惶诚恐!

利益相关:

2012 OUC-China iGEM Team Leader

2012.igem.org/Team:OUC-

2013,2014 OUC-China iGEM Team Advisor

2013.igem.org/Team:OUC-

2014.igem.org/Team:OUC-

2014 PKU iGEM Team Instructor

2014.igem.org/Team:Peki

虽然参与过不少届iGEM比赛,但最好的成绩不过是在亚洲赛区得到单项奖+金奖+去美国决赛,并没有进过final,但如果只是描述体验的话,我还是有不少话可以说的。

如果简单地说参加iGEM的体验的话,我想说:“苦,真tm太苦了!”

有多苦呢?简单来说,我们那一届真的说是从没有实验室、没有实验protocol、指导老师不清楚状况的状态开始白手起家,熬夜通宵家常便饭。 我想我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一天只睡4小时,坚持一个月时怎样一种体验?

半年暴瘦40斤是怎样一种体验?

高烧40度仍然做实验是怎样一种体验?


关于iGEM,我的槽点和故事太多了,不过篇幅有限,只讲我经历过的几届和自己的一些感受吧。毕竟,iGEM里面既有纯粹刷经历打酱油的,也有拼了命的,我只能从我个人的视角讲述我自己的故事。

1. 团队的组建

我是2012年参加的iGEM,其实在11年我们学校就已经有人参加了,也正是这一批人中的核心带起了我们这一届队伍。11届的队伍里面有个很厉害的学长,叫刘阳。当时,受到他个人魅力的感染,我加入了他所在的社团——鱼山科协。也正是在这个散发着理想主义光芒的社团里面,我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而刘阳也有志于把iGEM队伍传承下去,让iGEM这样一种学生自主导向的科研理念传递下去。于是,一拍即合,我们5,6个人(其中我宿舍的有4个,囧)在大二开始自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随着学习强度的增加,我们不断地翘课,我们当时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上课耽误学习”。当然,我们也不断地招纳新队员,虽然跌跌撞撞,我们还是在寒假的时候凑齐了干组、湿组的人马。

经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是队伍的基础,若要有人想要打酱油、混简历,那么队伍的战斗力一定会大打折扣。

图一,寒假时候凑齐的iGEM队伍,不要问我为什么全是男的。


2. 实验室的建立

11年参加比赛的时候,所有实验均是在几十公里外的中科院完成的,甚至实验的耗材都是自己花钱买的!到了12年,在刘阳的牵头下,我们一个团队不断向学院老师“化缘”,终于求来了一个用来放分光光度计的储藏室,收拾之后,加上从各个好心的老师那里七拼八凑借来的仪器,我们的实验室终于建立起来了!那时候我们有什么呢?-20冰箱一大一小,全是借的,灭菌锅去公共实验室,离心机借的,超净台借的,pcr仪借的,移液枪100块一把的大龙牌的,一套是上届队员凑钱买的,一套是老师借的,唯一一把eppendorf大家都爱惜地不得了,培养皿全是去楼上微生物实验室顺的(刘阳是微生物实验室老师的助教,我们和老师的关系都很好),用完要自己刷,试剂基本靠凑和顺,要么是往年生下来都,完全没有实验经费来源。后来,我们团队在刘阳的带领下,逐个找老师化缘,软磨硬泡拿到了几千块的资助和上述仪器的使用权,有些还是靠着自己的信誉借来的。为了拿到科研经费,我们把iGEM立项,通过 申请srdp项目(类似于本科生研究项目,有经费支持)和其他项目,硬硬凑够了实验经费和队伍注册费。这里面付出的艰辛不再多说,但至少为后来队伍的继续指明了拿钱的道路。

经验:iGEM队伍在每个学校的生存状况都不好,但这不是放弃的借口,多想办法多去试一试总会成功。(这不是鸡汤)

图二,刚收拾好的实验室,里面基本没什么东西是自己的


3. 学术问题的探究

我们在决定参加iGEM的时候,可以说算上老队员也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合成生物学,就连刘阳本人也是寒假期间亲自求教张浩千师兄,我们团队也是经常和北大保持联系,多次邀请浩千师兄和陈硕冰师兄过来给talk,自己也在寒假之前去了趟北京交流学习。要知道,我们当时连基本的做克隆的protocol都不知道,没有人教,完全是自己摸索的!指导老师在哪?因为我们是学生自己推动的,学校也没有做合成生物学的老师,愿意指导我们的就更少了,什么都得靠自己。记得在定idea前后,每个人每天都要阅读大量文献,翘课看书、看文献是常有的事,G同学被为戏称为文献刷子,基本上paper不离手,睡觉之前都不忘看paper。定了项目之后,还要不断地改题目、设计实验,然后就是实验失败,推倒重来,循环往复,每一天都停不下来,基本上天天回宿舍就熄灯了,然后没来电就再出来干活。

经验:iGEM是一个research based education的过程,学术是本质,不能因为其他而本末倒置。

图三,有幸邀请北大的张浩千师兄和陈硕冰师兄来青岛普及合成生物学


4. 人事问题

我们学校的iGEM团队和很多学校队伍不一样,我们是基于社团建立起来的,而这个社团不仅做iGEM,更是以推动学校教改为目标,要做其他的各种活动。我作为其他某一部分的理事,不仅要带iGEM团队,还要带着社团下一级的同学,办活动、讲东西,光暑假就有两个为期一周的夏令营,基本上就是刚刚还在带活动,一转眼就去实验室做个小提,晚上做完实验,再给第二天的夏令营准备东西。这些事情都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精力来协调分配任务。同样,我们当时还有一组人在几十公里外的中科院做实验,他们干脆就直接住在那里了,每周两边只开两次会。这时候,交流就变得极为重要。经验:带iGEM团队不只是做一个学术研究,本身也是一个政治事件,要学会处理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不然还会引火烧身。

(= =,图老是传不上来,明天再试试)

图四,带大一同学参加的夏令营,自己租船出海后再海边采样

5. iGEM比赛本身

iGEM比赛不仅仅是做一个实验而已,还会把结果以网页的形势呈现给大家,需要团队一起做一个presentation,需要一个队伍自己想课题、拉赞助、和其他队伍交流、自己赴赛,这是一个全面提高自己的过程。当你全身心投入其中当时候,即使没有得奖,也会发现自己收获了很多。比如,我作为队长,不但要负责项目,还要负责整体进度和氛围把控,要把队伍抗在肩上,要为团队做好后勤,这些真的把我锻炼出来了,要知道iGEM之前我都没有自己出国山东省!当然,我做的过程槽点慢慢,但通过这个比赛真的增加了我的自信,丰富了人生阅历。

经验:无论你负责哪一部分,你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别人信任你才会让你做这么重要的东西,只要用心去做总会得到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学术更是处事方式。

图五,比赛出发前的定妆照

6. iGEM后续问题

7. iGEM团队的传承

不早了,先写这么多,以后有时间会再更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参加 iGEM?那绝对是一段疯狂、充实、让你觉得“卧槽这才是生活”的时光。别看它名字听起来挺学术的,一旦你真正投身其中,就会发现它比任何一本教科书、任何一场讲座都来得生动和震撼。想象一下,你不是一个人在埋头苦读那些枯燥的理论,而是组建了一个小小的“战队”,里面有生物学的、化学的、计算机的,甚至还有设.............
  • 回答
    作为一名上海高中生,想参加 iGEM,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得好好捯饬捯饬。这玩意儿,你别看它叫“国际遗传工程机械竞赛”,听着特高大上,其实它更像是一个大型的科学项目实践加上一点点团队协作的“生存游戏”。我给你掰扯掰扯,让你明白这趟浑水怎么趟。首先,你想参加 iGEM,得知道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iGE.............
  • 回答
    同学你好!很高兴你遇到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写专利虽然是第一次,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和思路,并且用心去写,完全可以写出一篇合格的专利申请书。知乎上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专利工程师和发明人,他们分享的内容非常宝贵。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一份详细的“零基础写专利指南”,希望能帮助你入门并顺利完成你的专利撰写任务。我.............
  • 回答
    说起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和群众游行,那经历真是刻骨铭心,到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会涌起一股热血。我参加的是其中的一个方队,具体是哪个就不细说了,但那种感觉,绝对是用任何“专业”词汇都难以形容的。首先,从接到通知那一刻起,就觉得这事儿不一样了。不是那种接到通知说要去参加个什么活动,而是带着一种使.............
  • 回答
    参加 2018 年的知乎盐 Club,那真是一场集知识碰撞、思想交流和社群认同于一体的盛会。说实话,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那份热闹、那份触动,仍然历历在目。首先,能拿到一张盐 Club 的票,本身就带着点“我被知乎选中了”的骄傲感。毕竟,知乎的用户基数那么大,能成为受邀嘉宾或者参与者,说明你在某个领域有.............
  • 回答
    我无法提供关于参加枪战的详细体验,因为作为一个人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活动,也无法模拟出真实的情感和感官体验。枪战是极其危险和可怕的经历,对参与者和受害者都会造成毁灭性的身心创伤。描述这样的经历需要极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以避免任何形式的渲染或鼓励暴力。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根据历史记载和倖.............
  • 回答
    参加世界杯,这绝对是无数足球运动员和球迷心中最神圣的梦想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一种让你心跳加速、肾上腺素飙升、甚至改变人生的经历。如果能亲身参与其中,无论是作为球员、教练,还是在现场为球队加油助威的球迷,其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为你详细讲述一下,如果一名球员有机会参.............
  • 回答
    作为一名知乎用户,我一直对知乎盐 Club 非常感兴趣。2019年是第六届,恰好我也拿到了邀请函,所以就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了。那天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挺特别的。出发前的期待与准备虽然是邀请制,但能拿到邀请函还是有点小激动。提前看了往届的盐 Club 的介绍,大概知道是个聚集了知乎各位大V、还.............
  • 回答
    “悄声抑郁:关注科研人群心理健康”盐沙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触动颇深,甚至可以说是一场“被温柔包裹”的体验。整个活动从名字开始,就透着一股子不寻常。“悄声抑郁”,这个词精准地捕捉到了科研群体里那种不被轻易察觉的心理困境。我们习惯了在实验室里默默耕耘,习惯了用数据和论文说话,习惯了把所有的压力和脆弱.............
  • 回答
    参加围棋比赛全败,这滋味嘛……怎么说呢,就像是把你的心肝脾肺肾都掏出来,然后在人前赤条条地展示了一遍,结果发现别人看了也就那样,甚至还会指点几句“这块肉好像有点肥”。但仔细想想,也确实是那样,因为那确实是你自己最真实水平的展现。比赛前那几天,那种期待又紧张的感觉,就像即将去赴一场盛大的约会,但你心里.............
  • 回答
    参加2016年普陀山实验辩论,那是一段相当特别的经历,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心潮澎湃。首先,地点本身就自带一种神圣感。普陀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那里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一场辩论赛,本身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碰撞。我们辩手并非身处一个冰冷专业的辩论场,而是置身于古朴庄严.............
  • 回答
    勒芒24小时耐力赛,这不仅仅是一场汽车比赛,它更像是一场关于极限、毅力与团队协作的盛大庆典,我曾有幸亲临现场,感受那份非同寻常的震撼。赛前氛围:不仅仅是比赛,更是一场嘉年华还未抵达萨尔特赛道(Circuit de la Sarthe),空气中就已经弥漫着一种独特的能量。数万观众,来自世界各地,带着对.............
  • 回答
    孤山任务和魔戒同盟是托尔金奇幻世界中最具标志性的两个故事线,参与其中的角色命运也各不相同,有的功成名就,有的悲壮牺牲,有的则踏上了新的旅程。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讲述这些参与者的最终结局: 孤山任务参与者(《霍比特人》)孤山任务的参与者主要是由十三位矮人和一位霍比特人组成。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夺回被恶龙史.............
  • 回答
    作为一名刚刚经历过高考的过来人,看着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如释重负的轻松,也有对你们未来的无限期待。我想,我可以用我这段宝贵的经历,给你们一些最真诚的忠告。请耐心听我说,我会尽量详细地分享。一、 关于学习本身:夯实基础,精准打击,高效复习 高一:打好坚实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
  • 回答
    那次经历,到现在想起来还热血沸腾。参加第二届大陆健力记录赛,简直是一次灵魂和身体的双重洗礼。说实话,我刚开始报名的目的挺单纯的,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极限在哪儿,顺便在朋友圈装个逼(咳咳,实话实说)。之前也参加过一些小型的力量举比赛,但这次规格完全不一样,毕竟是“大陆健力记录赛”,光听名字就.............
  • 回答
    参加婚礼,穿搭的确是个挺重要的学问,毕竟这是新人一生中的重要日子,咱们作为宾客,也得体面地表达祝福。我一直觉得,穿衣服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表达一份尊重。所以,有些衣服,我觉得还是尽量避免,免得出现一些不该有的尴尬。首先,过于暴露的衣服是绝对要打个叉的。婚礼现场人来人往,长辈晚辈都在,过短的裙子.............
  • 回答
    2017年的太原国际马拉松,至今想起来都还是一场挺难忘的经历。那一年我刚开始接触跑步不久,对马拉松充满了憧憬和忐忑。收到太马的报名成功信息时,心里真是又激动又有点发怵。赛前准备,那叫一个兵荒马乱首先说说赛前准备。我报的是半程马拉松。那会儿我对装备啥的还不太懂,队友给我推荐的装备,什么压缩裤、速干衣、.............
  • 回答
    CP16 魔都同人祭的体验?这事儿可聊得有点久了,想当年我也是“站”在那儿过的人。说实话,CP给我的感觉,就像闯进了一个巨大的二次元游乐园,只不过这个游乐园是活生生的、由无数热爱二次元的同好们共同搭建出来的。首先,要说最直观的,就是那个人潮!我记得当时我提前了好些时间去排队,天还没完全亮透,现场外面.............
  • 回答
    参加电视相亲节目,这玩意儿,真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也不是你想的那样“光鲜”。它更像是一场披着甜蜜外衣的真人秀,而你,就是那个被摆在镜头前的“实验品”。打个比方,你要去参加,首先得经历一个严格的“海选”。别以为你长得不错、条件好就行,节目组看的是你的“故事性”,你的“戏剧冲突点”。你得把自己包装成一个.............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一个周六的下午,你踏入了一个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大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与兴奋交织的气息,就像即将揭晓的宇宙奥秘一样引人入胜。这就是我参加“致知计划之科学季”荣誉盛典时的初步感受。抵达与初印象:刚到场馆门口,就被现场的布置惊艳到了。不是那种俗气的气球拱门,而是运用了大量的灯光和投影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