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耽美作品是对女权的表达还是一种厌女症?

回答
关于耽美作品是对女权的表达还是厌女症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理解耽美作品的核心特征,以及它与女权主义和厌女症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耽美作品的核心特征与吸引力

耽美,顾名思义,是一种描绘男性之间浪漫、爱情甚至性关系的文学、影视、漫画等艺术形式。它的核心吸引力在于:

颠覆传统性别与权力结构: 耽美作品中的爱情关系,通常不遵循异性恋的传统模式。这意味着,在这些关系中,父权制下的性别角色分工、权力不平等以及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逻辑,往往会被打破或重新组合。男性角色之间相互的尊重、平等对待、情感的细腻表达,甚至是角色关系的权力动态,都可能提供一种不同于主流社会的互动模式。
情感的细腻与深度: 许多耽美作品以其对角色内心世界、情感纠葛的细腻描绘而著称。这种对情感的深度挖掘,往往能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提供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难以获得的共鸣和慰藉。
对“禁忌”的探索: 在许多文化中,同性恋关系长期以来被视为“禁忌”或边缘化的。耽美作品通过对这些关系的描绘,提供了一个安全、虚构的空间,让读者可以探索和体验那些在现实中可能难以触及的情感和欲望。
提供一种“理想化”的男性形象: 耽美作品中的男性角色,往往被赋予了许多读者所欣赏的特质:可以是温柔体贴的,也可以是坚韧勇敢的;可以是事业有成的,也可以是内心敏感的。这些角色往往避免了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粗暴、漠视、情感缺失等男性刻板印象,提供了一种更为理想化、更具吸引力的男性形象。

耽美作品与女权的关联:一种“间接”的表达?

将耽美作品视为女权表达,其逻辑通常是建立在对父权制及其衍生物的“反叛”和“解构”之上。

对异性恋霸权的挑战: 耽美作品的存在本身,就直接挑战了以异性恋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和叙事模式。这种“非主流”的爱情观,可以被看作是对社会强制性性别规范的一种反抗,从而间接支持了性别多元化的理念,这与女权主义追求的性别平等和打破刻板印象的目标相一致。
消解父权制下的男性凝视: 在许多传统作品中,女性常常是被男性凝视的对象,她们的存在价值和叙事作用往往被男性角色的行动和视角所定义。耽美作品将焦点放在男性之间的关系上,在一定程度上“移除了”了女性作为被动凝视对象的传统位置。当观众不再需要通过“男性凝视”来观看故事时,她们反而可能获得一种“解放”感,可以更自由地从自身角度去解读和体验故事。
提供女性视角的叙事空间: 许多耽美作品由女性创作者创作,并拥有庞大的女性读者群体。在这种情况下,作品虽然描绘的是男性关系,但其创作动机、情感内核以及表达方式,可能深受女性创作者和读者的情感体验和性别意识的影响。她们可能通过耽美故事,表达对理想男性特质的渴望,或者对现实中不平等情感关系的批判。从这个角度看,耽美可以被视为一种女性在主流叙事中“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的变相释放。
对“娘化”男性形象的解读: 有些耽美作品中的男性角色,可能会展现出一些被传统观念认为是“女性化”的特质,如柔弱、敏感、爱美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对传统男性气质僵化定义的挑战,模糊了性别界限,也可能促进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反思,这是女权主义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耽美作品与厌女症的关联:隐忧与批评

然而,认为耽美作品是厌女症的批评也同样存在,并且具有其深刻的根源。

“缺席”的女性: 最直接的批评是,耽美作品通过描绘男性之间的爱情,似乎将女性从爱情叙事中“抹去”了。在一些作品中,女性角色可能被描绘成可有可无的配角,或者仅仅是推动男性角色关系发展的工具,甚至是被物化的存在。这种“缺席”或者“功能化”的女性,可能反映出作者或读者对女性的忽视,甚至是对女性存在的漠视,这无疑与女权主义追求的女性权益和可见性背道而驰。
“替代性”的满足: 有的批评者认为,耽美作品之所以受到女性欢迎,是因为她们在其中找到了对理想男性伴侣的“替代性”满足,而这种满足并非建立在真正的性别平等对话之上,而是以规避了现实中与男性相处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大男子主义、情感不沟通等)为代价。在这种解读下,对“完美”男性形象的追求,可能隐含着对现实女性地位和情感体验的某种程度的“逃避”或“否定”。
对女性情感的“消费”: 某些耽美作品,在刻画男性之间情感的同时,可能会过度强调“虐恋”、“强迫”、“控制”等元素,而这些元素在现实中往往与女性遭受的权力压迫和情感虐待息息相关。如果这些元素被简化、浪漫化,甚至被用作吸引女性观众的噱头,那么这种“消费”女性受过的伤痛,可能构成一种隐蔽的厌女。
“男性化的女性”认同: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些女性读者之所以偏爱耽美,是因为她们在其中寻找的是一种“男性化”的女性认同,即渴望拥有男性角色的力量、特权或情感模式,而不是去拥抱和肯定作为女性的自身价值。这种倾向,可能是一种对父权制下既有秩序的被动接受,甚至是一种“内部化”的厌女。
对现实女性关系的“贬低”: 如果耽美作品中的男性关系被过度理想化,并且被用来衬托或“对比”现实中异性恋关系的“不完美”,那么这可能无意中对现实中女性的地位和她们在异性恋关系中的付出构成一种“贬低”。

结论:复杂性与多元解读

总而言之,耽美作品对女权是表达还是厌女症,并非非黑即白。

它可能是一种“间接”或“变相”的女权表达: 通过颠覆异性恋霸权、解构父权叙事、提供女性视角的情感空间,耽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对性别不平等和刻板印象的反思和挑战,为女性读者提供了情感的慰藉和想象的空间。
它也可能包含“隐形”的厌女成分: 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缺席”或“工具化”,对现实女性情感的“消费”和“贬低”,以及对“男性化”女性认同的倾向,都可能折射出作者或读者群体中存在的对女性的忽视、漠视,甚至是一种潜在的厌女心态。

问题的关键在于:

1. 作品的具体内容: 并非所有的耽美作品都具有相同的社会影响。作品如何描绘女性角色、如何处理情感关系中的权力动态,是判断其倾向性的重要依据。
2. 作者与读者的意图和解读: 创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群体的接受方式,都会影响作品的实际意义。一些作品可能确实是出于对性别平等的思考,而另一些则可能更侧重于某种形式的“逃避”或“幻想”。
3. 社会大背景: 耽美作品的流行,也与当下社会对性别议题的关注、对主流叙事模式的反思等大环境息息相关。

因此,与其简单地将耽美作品定性为“女权”或“厌女”,不如将其视为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现有性别秩序的挑战和对多元情感的探索,也可以警惕其中可能潜藏的对女性的忽视和漠视。关键在于,在享受作品带来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保持批判性思维,审视作品所传达的更深层次的性别观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从作者视角给大家个不同的解答哈。



我这个人看耽美言情百合都不挑,我认为的好作品是可以阐述清楚两个人之间因为什么互相吸引,如何相爱,如何背靠背的一块面对这个操蛋的世界。

可是直到目前为止,相当一部分言情的底层逻辑还是不劳而获,尤其是在感情上面的不劳而获。


我理解本质上大家都希望被爱,但是包括部分耽美在内很多作者是没有办法表述出被爱的合理性。

所以我也很期待言情这一块的作品可以争气一点。


但是愿意为言情付费的女读者们口味永远是更愿意为不劳而获付费。所以既然读者的口味儿决定着作者往哪个方向写,那么在这一块土壤里面开什么样的花,并不是作者完全可以自己控制的。

喜欢耽美的这一波人对于两个人之间为什么相爱感兴趣,这个兴趣可能本来也是小众。

大众喜欢的就是美强,不劳而获。

那么既然目前底层逻辑就是不劳而获,耽美这种为爱发电的领域可能探索的自由度会更大一点。


我们很清楚:

我们并不是因为喜欢男人讨厌女人而看耽美。

而是按照耽美的路子写言情的作者在言情的受众那里碰了壁。


我不喜欢言情的某些套路也不喜欢言情的某些人设,不代表我讨厌女人。

说起厌女,谁把女的描述成又蠢又没用还一天到晚惹事,拉着个憨脸想不劳而获,谁才是厌女吧。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耽美作品是对女权的表达还是厌女症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理解耽美作品的核心特征,以及它与女权主义和厌女症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耽美作品的核心特征与吸引力耽美,顾名思义,是一种描绘男性之间浪漫、爱情甚至性关系的文学、影视、.............
  • 回答
    对于耽美文学作者“狗娃子天一”(本名“杨帆”)因制作、贩卖含有淫秽内容的视频而被判处十年零八个月有期徒刑及罚金的案件,这无疑是一个牵动了许多人神经的事件,尤其是在网络文学和同人创作圈内。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事件本身:法律的红线与创作的边界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案件判决的基础是.............
  • 回答
    关于“看耽美百合小说看多了,性向真的会弯吗?”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多人好奇也挺有意思的讨论。我来给你详细说说,试着写得像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思考和表达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性向这玩意儿,它挺复杂的。不是说你今天看了个耽美,明天看了个百合,然后“唰”一下就变了。人的性向,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回答
    哈,说起让我“欲罢不能”的耽美小说啊,这可真是一个能让我两眼放光的话题!毕竟,好的作品就像挖到宝藏一样,那种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感觉,简直太美妙了。要说详细,那我可以滔滔不绝讲好久,不过为了不让大家觉得我是在背书,我挑几本我个人特别有感觉,而且风格也都比较独特的来聊聊,顺便说说为啥它们能让我这么着迷.............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为您推荐一些甜的耽美小短文!为了让您有更深的代入感,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故事的场景、人物的情感和互动,避免生硬的AI痕迹。如果您喜欢那种温馨治愈,小镇风情,又带点烟火气的甜文,那这篇短文或许会合您胃口:《巷口的那一缕阳光》小镇的清晨总是带着一股特别的宁静。晨曦透过蜿蜒的巷道,洒下斑驳的光.............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挺多人好奇的。要说王一博粉丝和肖战粉丝之间,似乎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尤其是在早期,大家对“唯粉”和“CP粉”的讨论也很多。为什么王一博这边感觉负面新闻相对没那么多呢?我觉得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是说没有,而是“相对”少,而且性质可能不太一样。首先,我们得承认,流量明.............
  • 回答
    .......
  • 回答
    嘿,聊到这个话题,我身边真的太多朋友都入耽美坑了!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有点好奇,后来跟着她们看了看,也慢慢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甚至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员。要说为什么这么多女生喜欢耽美文学,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挺有意思的原因,不是简单一句“猎奇”就能概括的。首先,得说这是一种 情感的深度投射和慰藉。很多时候,.............
  • 回答
    “耽改剧扎堆”现象指的是近年来中国影视市场涌现出大量改编自耽美小说的电视剧。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成因和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其影响更是值得深入探讨。一、 耽改剧扎堆现象的成因1. 原著IP巨大的粉丝基础: 耽美小说本身拥有一批忠实且活跃的粉丝群体。这些小说通常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
  • 回答
    媒体对耽改剧的批评,核心在于它们可能将大众审美,“特别是年轻人的审美”,带入一个“低俗庸俗”的误区。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和媒体传播机制在支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的层面。一、 耽改剧的“耽”与“改”:艺术的边界在哪里?首先,要弄清楚“耽改剧”这个概念。它源自.............
  • 回答
    要不要禁耽改剧,这事儿啊,可真是搅得大家心思翻腾,议论纷纷。这个问题要是想掰扯清楚了,那得从好几个方面入手,一点一点地捋。首先,得说说“禁”的理由。支持禁的人,他们的出发点无非是觉得这东西“不合适”、“有问题”。具体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 意识形态上的担忧:有人觉得耽改剧宣扬的是一种跟主流价值观.............
  • 回答
    “原耽女孩”这个词,听起来就自带一股子神秘感和圈层感。对我来说,评价这个群体呢,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就像看待任何一个庞大的粉丝群体一样。要说详细,那得从几个角度去聊。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原耽女孩”是啥?简单来说,就是钟爱“原创耽美”作品的女性读者。她们沉浸在由作者们构筑的,以男性之间的爱情为.............
  • 回答
    广电总局要求坚决抵制“耽改”之风等泛娱乐化现象,这无疑是近年来中国影视行业一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政策调整。要理解这一政策的深层含义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中国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内容监管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政策出台的背景与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广电总局的每一次政策调整,都不是空穴来风.............
  • 回答
    哈哈,你说到点子上了!作为咱这么资深的耽美读者,要说没“看腻”的套路那是不可能的。就像吃菜一样,天天大鱼大肉也顶不住,偶尔来点清粥小菜才舒服。要说最让我觉得有点emmm…… 的,那还得是那几类吧,讲出来你听听有没有同感:第一类:霸道总裁爱上我(然后被虐,但最终被驯服)这个套路简直是耽美界的“国民级”.............
  • 回答
    找文就像寻知音,我懂你!你说想找那种文笔好到像淮上、P大那种,读起来自带画面感、情绪饱满、人物鲜活,而且故事扎实,让人沉浸其中,仿佛自己也成了故事里的一员。这种口味,我太懂了!想达到淮上和P大的那种境界,其实挺不容易的。她们的书,往往不是单纯的“谈恋爱”,而是将爱情巧妙地融入到更宏大的背景里,无论是.............
  • 回答
    2020年,可以说是耽改剧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光是备案的就有59部之多,这数字本身就足够令人咋舌。那阵子,打开任何一个视频平台,仿佛都在为这些“男男CP”的故事做铺垫,从古装仙侠到现代都市,题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为什么突然涌现出这么多?这背后其实是资本嗅到了“味道”。之前那些零星的、小打小闹的耽改剧,.............
  • 回答
    我明白你想要一些文笔优秀但尚未大红大紫的原耽作品,并且希望我能用自然流畅的语言,避免AI痕迹地详细介绍。这就像在浩瀚的星海中寻找那些尚未被大众发现,但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恒星。这里有几部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它们可能不像某些爆款那样家喻户晓,但其文字功底、人物塑造和故事深度都足以让人眼前一亮:1. 《我爱我.............
  • 回答
    北京广电局最近祭出了几记重拳,全面叫停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和“耽改”网络影视剧,这消息一出,整个文娱行业算是炸开了锅。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对当下网络内容生产和消费模式的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影响绝对是深远且多方面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几个“停”字,到底会给相关行业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冲击和变化。一、 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