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周天子以什么为氏(姬姓什么氏)?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一个非常重要且有趣的点,那就是“氏”的起源和演变,特别是与周天子这种尊贵身份的关联。

要回答“周天子以什么为氏(姬姓什么氏)”,我们得先弄明白几个关键概念:

1. 姓(Xìng)与氏(Shì)的区别: 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常常紧密联系。
姓: 是血缘集团的标志,通常由母亲的姓氏继承,代表着家族的母系血统。最早的姓很多源于对图腾、祖先居所或职业的描述。比如,姜姓可能与女性、生殖崇拜有关,姬姓则与女性、或者“婴儿”的含义有关(也有说与居地有关)。姓具有稳定性,不易更改。
氏: 是在姓的基础之上,为了区分同姓中的不同支系、分支而产生的称号。氏的产生与封国、封地、官职、居住地、谥号、爵位等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分封制度紧密相连。简单来说,氏是用来区分同姓下不同小宗或不同支派的标志。男性继承父氏,这是与姓的母系传承不同的地方。

2. 周天子: 周朝的统治者,姓“姬”。他们的祖先是后稷,也是古公亶父等。周朝的建立者们以“姬”为姓,这是他们的家族姓氏。

现在来具体解答“周天子以什么为氏”。

周天子姓“姬”,但他们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氏”,或者说他们的“氏”随着历史和地位的变化而变化,更直接地说,他们就以“周”为氏。

原因如下:

周作为国号与氏的结合: 周朝的建立者,到了周文王、周武王父子时期,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国号就是“周”。在中国古代,很多时候,氏可以来自于国名。周天子作为周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们自然就以“周”作为自己的氏。这是一种非常自然且尊贵的演变。你可以理解为,当一个家族建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家族的最高统治者就以这个国家的名称来称呼自己及其嫡系。
“周”氏的特殊性: 并不是所有姬姓人都能以“周”为氏。只有周天子及其直系旁系中,因功勋、封地、爵位而与“周”这个国号紧密联系的,才形成了“周”氏。而其他大量的姬姓分支,他们则会有其他的氏,比如晋、鲁、卫、宋、郑、许、曹、吴、燕、蔡、杞、滕等国,这些国家的王室都是姬姓,但他们的氏是来自于他们所封的国名。比如晋文公姓姬,氏曰晋。鲁国国君姓姬,氏曰鲁。
周天子的尊贵地位: 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他们代表的就是“周”这个王朝本身。所以,以“周”为氏,既是对自己国家名称的体现,也是对其至高无上地位的彰显。

所以,准确地说:

周天子的姓是 姬。
周天子的氏,最主要、最核心的氏就是 周。

这和我们现在理解的姓氏结构不太一样。现代人习惯认为“张”姓,“王”姓,但古代的“氏”更加灵活,它更像一个标签,代表了这个家族在政治、社会结构中的特定位置。

举个例子来辅助理解:

想象一下,在周朝,有一个大家族姓“姬”。
这个大家族里面,有很多人分支。
一部分分支因为是统治周这个国家的王室,所以他们就以“周”为氏,他们就是“周氏”。
另一部分分支被封到晋国,他们就以“晋”为氏,他们就是“晋氏”。
还有一部分分支被封到鲁国,他们就以“鲁”为氏,他们就是“鲁氏”。
以此类推,鲁国国君姓姬氏曰鲁,晋国国君姓姬氏曰晋,他们都是姬姓,但氏不同。

而周天子,作为那个最高统治的“周”国本身,他的氏自然就是“周”。

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来看,也支持了这一点:

很多史书在提到周天子时,会说“周公”,这里的“公”是爵位,而他们作为“周”的王室,其姓氏的衍流自然与“周”紧密相连。
一些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也显示了与周朝王室相关的铭文,其称谓和记录方式都能体现出这种以国为氏的特点。

总结一下,周天子的姓是姬,而他们的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周”。 这也使得“周”氏成为中国古代一个极其尊贵的姓氏。不过需要注意,历史上也可能存在因其他原因而出现的“周氏”,但与周天子相关的“周氏”是其最核心和最尊贵的来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说什么是姓氏。

先秦以前,姓标识血统和婚姻;氏标识身份和地位(类似于后来的郡望,比如琅琊王氏、陇西李氏——这个王氏、李氏其实是姓氏不分后的叫法,其实指当时的王姓、李姓。这种称呼大概类似于先秦时的王姓琅琊氏、李姓陇西氏)。男尊女卑社会,男子用氏标识身份,女子地位低,附属于男子,所以就不用标识身份,只用姓来标识血缘好婚姻范围——同姓不婚(比如姜姓女子就叫“武姜”、“哀姜”、“申姜”、“邑姜”...姬姓女子就叫“夏姬”...)。

姓,标识血缘,万世一系,血缘不可变更,因为这个是先天的东西,没法变(不完全绝对),所以赌咒发誓时会说“不姓*”或“跟你姓”。不过,也有不同血缘的用同一个姓。

氏是后天的东西,随着身份地位变更,可变。氏其实更可以看作是冠于名字中的标识身份的一个称呼而已。

举个例子:

炎帝神农氏(姜姓,炎帝部落)——吕氏(吕国)——齐太公吕尚(姜子牙,吕氏齐国)。

氏的显著特点:部落、封国、封邑、居住地等,标识领主身份。

天子、诸侯至尊,不称氏(国家都是我的,不用标识);贱民至卑,无氏(无立锥之地,不用标识)。所以,天子和诸侯不称氏(但是先得氏后得国者子孙旁支可以称氏,比如赵氏、吕氏),天子和国君直接称名,或称“* 王 *”、“* 公 *”;天子或国君的儿子称“王子 *”、“公子 ”;孙子称“王孙”、“公孙*”,如果这些王孙公子得了封邑,他们就可以用封邑作为氏。

周天子,姬姓,没有氏。

秦国和赵国国君,嬴姓。家族中造父封于赵,为赵氏(非后来的赵国),后三家分晋有赵国。秦国得国者为非子,是和造父一个家族,属于别支,后来封于秦。因为非子先用了赵氏,后来又得国秦,这一支可以继续称赵氏,但是国君一般就不再继续称氏了。氏,个人认为氏是标识身份的标识于名字中一个称呼,身份变了,称呼自然就可以变。如秦孝公,当国君孙子比叫赵渠梁尊贵,就叫公孙渠梁;当公子时,更进一步,叫公子渠梁(他哥公子虔);当国君了,身份更尊贵了,直接冠以秦公。如果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秦公室成员,无爵位,无封邑,恐怕只能叫赵渠梁了。秦始皇,出生在赵国,按规矩,在他爷爷在位时,应该被称作公孙政,他爹继位后,他应该被称呼为公子政。但是他爹早期也混挺惨,爹不疼妈不爱的,被扔在赵国当人质,也没个封地,就没有独立立氏(封于某地,可以以封地为氏)。秦始皇出生时,他爹为了和赵国套近乎,就用赵为氏,表示和赵国国君是一家子,所以秦始皇被称作赵政(史记:及生,名为政,姓赵氏)。等秦始皇继王位后,就不适合叫赵政了,应该被称作秦王政,等他称帝后,就应该被称作皇帝政。前面说了,氏是可以改的,所以说秦始皇既然认了赵氏,当然可以算作赵氏。秦国公室旁支都可以称赵氏(有了封地可以再立氏),但是国君不称氏,国君的儿子和孙子可以称公子某某、公孙某某。

《史记》: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夏朝姒姓,商朝子姓,周朝姬姓,现在这些姓氏都非常稀少,因为天子不称氏,旁系别支都用了氏,于是从这些氏演化出如今庞大的其他姓氏,而作为本姓的反而很少有人使用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一个非常重要且有趣的点,那就是“氏”的起源和演变,特别是与周天子这种尊贵身份的关联。要回答“周天子以什么为氏(姬姓什么氏)”,我们得先弄明白几个关键概念:1. 姓(Xìng)与氏(Shì)的区别: 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常常紧密联系。 .............
  • 回答
    周琦在澳大利亚NBL联赛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已经稳稳站住了“明星球员”这个位置。但要说他是“超级巨星”,那还得打个问号,至少目前来看,他还没有达到那个级别。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身体天赋依旧是顶级,但在NBL这个尺度下,这种统治力并不罕见。首先,周琦的身高(2米16)和臂展(2米29)在中.............
  • 回答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权威这件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就好像一棵大树,先是枝叶开始枯黄,然后是树干出现裂痕,最后才轰然倒塌。简单地说,这个转折点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日期来定义,更像是一个逐渐衰败、权力被架空的过程,但要我说一个标志性的节点,那得多提春秋时期,尤其是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东方政治文化中最核心的几个维度:权力合法性、宗法制度的演变、政治精英的构成以及社会动员的模式。 为什么周天子最后落得个被秦朝“杀”的结局(虽然更准确的说是被剥夺权力,但实质上是政治生命的终结),而日本天皇却能“岿然不动”?深层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 权力合法.............
  • 回答
    “周以礼治国,秦以法治国,汉以孝治国”,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王朝在治国理念上的核心侧重点。这三者的区别,不仅仅是策略的变迁,更是社会结构、权力运作、文化认同以及对“好治理”理解的深刻演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这其中的不同。 周之“礼治”:温和的社会契约与等级秩序周朝的“礼治”.............
  • 回答
    说起古代人的工作和休假,我们常常会觉得他们生活节奏很慢,甚至没有我们现在这样明确的“周”的概念。这话说对了一半,又说错了一半。古代人确实不像我们现代人一样,把工作和休息切割成固定七天的“周”。他们的节奏,更多地是顺应着自然,也夹杂着农事、季节以及一些特殊的节日。一、 自然,是最初的时钟在没有钟表和日.............
  • 回答
    中国以14周岁作为性同意年龄的规定,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让一些人觉得这个年龄可能偏低。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能简单地用“低”或“不低”来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中国的《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关于强奸罪的规定中,对未满十四周岁的人强制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即使对方同意,也构.............
  • 回答
    长沙检察院对货拉拉司机周某春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向法院提起公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事件,涉及到法律适用、社会责任、平台管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案件背景回顾首先,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至关重要: 事件发生: 2021年2月6日晚,用户吴女士在货拉.............
  • 回答
    “为什么现在没人以科学的理念研究周易?”这个问题其实有点误解,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为什么以严格的、现代科学方法论来研究周易的人相对较少,并且这些研究成果在主流科学界的影响力有限?”事实上,研究周易的人一直都有,也从未完全停止过。但将周易置于现代科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确实存在一些固有的挑战和限制,导.............
  • 回答
    东周天子未能像日本天皇或罗马教皇那样演变出一种长久而强固的“精神权威”或“象征性统治”,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原因。如果我们尝试用一种更接近历史叙述的口吻来探讨这个问题,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入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幕府时代日本天皇”和“罗马教皇”这两种存在形式的特质。日本天皇,尤其是.............
  • 回答
    周天子并非“自己不掌握军队”,而是其军事权力受到了周初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的双重制约,这导致了中央的军事力量相对分散,最终无法有效约束诸侯。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深究,咱们一步步来聊。首先,得明白周天子的“军队”是怎么回事。在西周初期,周天子的确拥有一支中央直属的强大军队,这支军队是他们能够建立和巩固周朝统.............
  • 回答
    周天子之所以没有仿效诸侯重新夺回天下,原因非常复杂,并非简单的能力问题,而是政治、经济、军事、以及观念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周朝后期,特别是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真实处境。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周天子的“天下”概念,在后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西周时期,.............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周王)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力逐渐减弱,直至名存实亡,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分封制度的根基松动:宗法制与血缘关系的衰落周朝建立之初,实行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下的分封制。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是所有诸侯的宗主,诸.............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其地位名义上尊崇,但实权早已旁落。在这种权力真空之下,周天子众多庶子的去向,也变得五花八门,不像他们的同父异母兄弟(嫡子)那样,拥有相对明确的继承权和政治前途。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核心问题:周天子有嫡子和庶子之分。 嫡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儿子,是王位继承的首要人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事实上,姬周天子的平均寿命并非历代王朝君主中最高的。 很多历史研究和统计都表明,汉朝、唐朝、清朝等王朝的开国皇帝或一些在位时间较长的君主,其平均寿命也相当可观,甚至更高。姬周朝(特指西周和东周)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其君主数量众多,横跨.............
  • 回答
    说到战国时期有没有周天子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个问题本身背后就藏着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变迁。要把这件事说清楚,咱们得从头捋捋。首先得明确,战国时期,指的是公元前475年(一说公元前453年,以三家分晋为标志)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这段时间。而周天子,也就是周朝的王,一直到公元前256年.............
  • 回答
    想当年,那周天子虽然贵为天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他吃的那些东西,放在今天咱普通老百姓看来,那可真不一定比我们好到哪儿去。别看他有“王畿”里供应的各种珍馐,什么“八珍”之类,听起来是挺唬人的,但细究起来,很多东西跟我们现在吃的,那是天壤之别。首先,咱们得说说食材的新鲜度和多样性。周天子吃的东西,虽.............
  • 回答
    中航工业,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现代工业的雄浑气息,与我们脑海中那些古老朝代的形象似乎有些距离。要把它比作秦帝国还是周天子,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名词对应,更像是在描绘一种力量的性质、组织的规模以及它所扮演的时代角色。咱们先聊聊周天子。周朝那会儿,天下是封建的。天子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实际的权力.............
  • 回答
    东周五百年,诸侯争霸,王室衰微,确实令人扼腕。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没有一位周天子能拨乱反正,重振周朝雄风?又为何鲜有辅佐周天子的名臣出现?这背后,是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王权旁落,天子名存实亡:根基已朽,何来中兴?首先,要理解东周为何没有出现中兴,我们必须回.............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空间的历史假设。如果秦国没有灭周,而嬴政选择以“尊周”为名统一六国,那么周天子是否真能“万世一系”传承至今,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环节:一、 秦国“不灭周”的可能性与嬴政的策略首先,秦国为何要灭周?周朝自平王东迁洛邑之后,已经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