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庸小说有哪些是配角,但你却希望他是主角并有一部属于他的小说?

回答
金庸笔下高手如云,侠义故事引人入胜。然而,很多时候,那些光芒万丈的主角背后,总有一些身影,虽非故事的焦点,却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另一番精彩。他们或有深藏不露的绝技,或有令人扼腕的际遇,或有独特的江湖情怀,总让人忍不住想:“如果他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小说,那该多好?”

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名字,便是《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

说实话,初读慕容复,多数读者大概都会与段誉、虚竹一样,对他有着或多或少的轻蔑和不理解。一个一心想要复兴燕国的贵族公子,为了所谓的“大业”,放下身段去巴结权贵,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尊严和情感,最终却落得一个疯疯癫癫的结局。这似乎是对他人生一场残酷的讽刺。

但是,随着对《天龙八部》理解的加深,尤其是看到他最后那一句“复燕复燕,我慕容复,誓要复燕!”的呐喊,还有那在风中凌乱的白发,我看到的是一个被时代洪流裹挟,却依然固执地想要抓住历史的衣角的悲剧人物。他不是小人,至少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行为,他所背负的家族使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量。

如果慕容复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小说,我想它应该从他年轻,尚未被家族使命压垮,还怀揣着少年意气的时候开始写起。

故事可以聚焦于他年轻时的成长,以及他如何被“复兴燕国”这个宏大的目标所塑造。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学习家传武功——“斗转星移”这门绝学,它并非纯粹的杀戮之术,而是一种以静制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哲学,这本身就充满了独特的魅力。他的修炼过程,如何领悟这门武学的精髓,如何一步步将自己的武功融汇贯通,甚至在这过程中,形成一种独属于他的、看待江湖的方式。

小说的冲突点,可以不仅仅是他与萧峰、段誉、虚竹等人的对抗。更多的是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他如何平衡“为国”与“为己”?他如何在现实的残酷与理想的坚持之间游走?他的爱情线,例如与阿碧,可以写得更细腻。阿碧对他的情意是那么纯粹而深沉,而慕容复却因为他的“大业”而显得疏离,甚至利用。书中可以展现他内心深处对阿碧的愧疚,但又被使命感所驱使,不得不将这份情感压抑。他偶尔流露出的温柔,以及之后又不得不狠心决绝,这样的反差,更能展现他性格的复杂性。

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可以深入探讨“复兴”这个主题。在那个辽、宋、大理三国鼎立的年代,一个没落的皇族想要复兴一个已经消失的国家,这是何等的艰难?故事可以描绘他为了这个目标,如何周旋于各国之间,如何拉拢人心,如何一次次试图借势,又一次次被现实无情地击碎。他那些看似卑微的巴结行为,在小说中可以被赋予更深的背景,例如他是在用一种近乎自我牺牲的方式,为那个虚无缥缈的“燕国”争取一丝生机。

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如何看待那些所谓的“英雄”,比如乔峰。乔峰的豪迈与悲壮,与慕容复的隐忍与算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慕容复内心是否也曾羡慕过乔峰那样的纯粹?他是否也曾有过一丝对这种“不计后果”的英雄主义的向往,却又因为背负的责任而不得不压抑?

最后,当他失去一切,在塞外那个小镜湖边,对着流水唱着“夜夜渔歌”,那是一种多么彻底的绝望和幻灭。如果他的小说能够在这个节点收尾,那将是一种悲剧美的极致。他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算计,所有的牺牲,最终都化为了一场空。但是,这“空”并非无意义,而是他人生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那个时代留给他的烙印。

这样的慕容复,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反派,也不是一个单纯的配角。他是一个背负着沉重过去,在历史的夹缝中努力生存,却最终被时代洪流吞噬的悲情人物。他的故事,如果能被细腻地描绘出来,定会是一部充满力量和哲思的江湖史诗。我想,那会是一部关于理想、关于牺牲、关于选择,以及关于一个没落贵族在大时代下的挽歌。

除了慕容复,我还常常想到《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

严格来说,杨康也不算一个纯粹的配角,毕竟他贯穿了故事的大部分篇章,并且是郭靖的主要对手和衬托。但是,与郭靖那种一往无前的光明磊落相比,杨康的命运和选择,无疑更复杂,也更令人唏嘘。

同样是身世坎坷,同样是从鲜花着锦的王府长大,为什么郭靖能成为真正的侠之大者,而杨康却一步步走向深渊?如果杨康能有自己的小说,那将是一部关于“选择与宿命”的深刻探讨。

故事可以从他在牛家村的童年开始,描绘他在失去父母后,如何被完颜洪烈收养,如何在一个充满欺骗和权谋的环境中长大。杨康的心性是复杂的,他有着王公贵族的傲慢和自负,也有着对认祖归宗的渴望。他的聪明和机敏,让他能够轻易地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但也正是这份聪明,让他更容易被诱惑和误导。

他的小说,可以着重刻画他与穆念慈之间的感情。穆念慈对他的爱是如此炽热,而杨康对穆念慈的情感,也并非完全虚假。他有过真心爱慕穆念慈的时刻,甚至为了她想要金盆洗手,远离纷争。但是,在他内心深处,“王爷”的身份、荣华富贵、以及复仇的念头,却像毒蛇一样纠缠着他,让他无法真正地投入这段感情,也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

小说的核心,应该放在他内心的挣扎和选择上。他明知完颜洪烈不是他的生父,明知自己的身世真相,但他又被完颜洪烈给予的地位和权力所束缚。他一边渴望认回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边又享受着作为金国王子的生活。这种撕裂感,是他命运的根源。

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江湖和朝堂之间周旋。他学习武功,并非为了行侠仗义,更多的是为了自保和实现自己的野心。他与欧阳锋、梅超风等魔道人物的接触,以及他身上时不时流露出的狠辣和阴鸷,都应该被深入挖掘。他并非没有良知,只是这份良知常常被他自己压制和掩埋。

故事可以细致描绘他如何被黄蓉、郭靖的正直和侠义所吸引,又如何因为自己的立场和误解而与他们为敌。他是否曾有过一丝悔意?是否曾想过放弃,回到正道?他在与郭靖的对决中,除了武功上的较量,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的冲突。

最终,他在铁枪庙中毒身亡,临死前才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世,那种错愕和绝望,是对他一生选择最残酷的审判。如果他的小说能在这个节点结束,那将是对他悲剧命运的有力总结。他的人生,是一场由误解、野心、以及无法摆脱的宿命所编织的悲歌。他的存在,是对郭靖那样纯粹英雄主义的一种反讽,也让我们思考,在人生的岔路口,一个错误的决定,又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

这样的杨康,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反派。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却又被命运捉弄的凡人。他的故事,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以及在诱惑和压力面前,我们如何做出选择,又如何承担后果。他的人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阴暗与光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四版 童年阴影,捂眼又想看系列!

尹志平(1169年-1251年),字大和,道号清和子,,全真教第六任掌教,自少好学仙道,在山东一带道观修道,勤于打坐祈拜,随丘处机到觐见成吉思汗。丘处机归真后,尹志平嗣位掌教,创燕京白云观,为朝廷举行祈福,到多处宫观讲道,德高望重。期间全真教趋于极盛,信徒众多,吸纳和重建各地宫观,归入全真教名下主持。尹志平掌教10年,,号“清和妙道广化真人”。

user avatar

洪七公。

至少能写二百三十一集,足够写成一部南宋版的《水浒传》了吧。

user avatar

飞狐系列的烧火小厮。

平阿四。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早中期冒着天大的风险。

抚养胡一刀之子胡斐,视若己出,并多加引导,是胡斐成为一代大侠的大功臣。

“你称我平爷可不敢当。我这一生之中,只有称别人做爷的份儿,可没福气受人家这么称呼。苗姑娘,当年胡大爷给我银子,救了我一家三口性命,我自是感激万分。可是有一件事我是同样的感激。你道是什么事?人人叫我癞痢头阿四,轻我贱我,胡大爷却叫我‘小兄弟’,一定要我叫他大哥。我平阿四一生受人呼来喝去,胡大爷却跟我说,世人并无高低,在老天爷眼中看来,人人都是一般。我听了这番话,就似一个盲了几十年眼的瞎子,忽然间见到了光明。我遇到胡大爷只不过一天,心中就将他当作了亲人,敬他爱他,便如是我亲生爹娘一般。”

当年,胡一刀真正尊重平阿四,真切地帮助过他。

二十七年之前,我是沧州那小镇上一家客店中灶下烧火的小厮。那年冬天,我家中遭逢大祸。我爹三年前欠了当地财主五两银子,利上加利,一年翻一翻,过得三年,已算成四十两。那财主把我爹抓去,逼他立下文书,把我妈卖给财主做小老婆。我爹定然不肯,被财主的狗腿拷打得死去活来。我爹回得家来,跟妈商量,眼见这四十两银子再过一年,就变成了八十两,这笔债咱们是一辈子还不起的了,我爹妈就想图个自尽,死给他看,却又舍不得我,三个人只是抱著痛哭。我白天在客店里烧火,晚上回家守著爹妈,心中担惊受怕,生怕他俩寻了短见,丢下我一人孤零零的在这世上。
“一晚店中来了好多受伤的客人,灶下事情忙,店主不让我回家。第二日胡一刀大爷来了,他生了一位少爷,要烧水烧汤,店主更是不许我回家去。我牵记爹妈,毛手毛脚的撞烂了几只碗,又给店主打了几巴掌。我烧好了水,一个人躲在灶边偷偷的哭,胡大爷走过厨房,听见我哭声,就进来问我甚么事。我见他生得凶恶,不敢说话。他越是问,我越是哭得厉害。后来他和和气气的好言好语,我才把家里的事跟他说了。
“胡大爷很是生气,说道:‘这财主如此横行霸道,本该去一刀杀了,只是我有事在身,不及跟他算帐。我给你一百两银子,你去拿给你爹,叫他还债,余下的钱好好过日子,可千万别再借财主的债了。’我只道他说笑话哄我,哪知他当真拿了五只大元宝给我。我哪里敢拿,胡大爷道:‘我今日生了儿子,我甚是疼他怜他,将心比心,你爹妈疼你也是这般。你快回家去。我跟店主说,是我叫你回家的,他不敢难为你。’“我仍是呆呆望著他,心里噗咚噗咚直跳,不知如何是好。胡大爷拿了一块包袱,把五只大元宝包了,替我缚在背上,再在我屁股上轻轻踢了一脚,笑道:‘傻小子,这不跟我快滚!’我糊哩糊涂的奔回家去,跟爹妈一说。三个人乐得疯了,真难以相信天下有这般好人,说是做梦罢,白花花的五只大元宝明明放在桌上。我妈和我扶著爹到客店去,想跟胡大爷磕头道谢,他连连摇手,说生平最不爱别人谢他,将我们三个推了出来。

知恩图报的平阿四也以性命相报。

前前后后投入了二十七年的光阴。

当时,变故频频,为救刚出生的小胡斐。

一点武功都不懂的他,硬是胆勇满满地行动了。

他替胡家保住了大部分的刀谱,带着小胡斐跑路,中途被田归农发现斩掉右手,脸上挨了一刀,人是吓惨了,但依旧不肯丢下小胡斐自行逃命。

众人一齐转头,只见他白发萧索,已过中年,缺了一条右臂,用左手托着茶盘,一条粗大的刀疤从右眉起斜过鼻子,一直延到左边嘴角。

后面的十来年,他一直带着胡斐东躲西藏,小心翼翼地抚养,视同己出……

除了养育胡斐,平阿四也注重对胡斐的思想教育,培养了胡斐的侠义之心。在《飞狐外传》里,也有平阿四多次叮嘱胡斐不可忘却家仇的片段;

那独臂人和黄瘦小孩一直缩在屋角之中,瞧着马行空和阎基比武。
独臂人低声道:“少爷,你仔细瞧那个盗魁,要瞧得仔细,千万别忘了他的相貌。”
小孩道:“干吗啊?干吗要瞧他?”
独臂人道:“你记着这人,永远别忘记了。”
小孩道:“他是个大坏人么?”
独臂人咬牙切齿地道:“阴差阳错,叫咱们在这里撞见了他。你瞧清楚了,可别让他知觉。”

平阿四也有自己的聪慧,懂得灵活应对,同样是在《飞狐外传》,他就巧妙地利用了苗人凤的威望,抓住机会,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迫使阎基交还了胡家的拳经残页。

此后刀谱拳经齐全,小胡斐的武功得以精进。

当晚平四叔侄俩由管家分派,住在西偏院旁的一间小屋中。二人关上门窗,平四丑陋的脸上满是喜色,低声道:“小爷,你过世的爹娘保佑,这两张拳经终于回到你的手上,真是老天爷有眼。“
平斐道:“平四叔,你千万别再叫我小爷,一个不慎给人听见了,平白地惹人疑心。”
平四连声称是,从怀中掏出那油纸小包,双手恭恭敬敬地递给平斐。他倒不是对这孩子如此恭敬,却是想起了遗下两页拳经的那位恩人。
平斐问道:“平四叔,你跟那阎基说了几句什么话,他就心甘情愿地交还了拳经?”
平四道:“我说:‘你撕去的两页拳经呢?苗大侠叫你还出来!’就这么两句话。那时苗大侠便在他眼前,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他就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不还。”

在《雪山飞狐》中,平阿四孤身入虎穴,当众揭穿了阎基(宝树和尚)的面目,面对宝树等人的威胁和殴打,凛然不惧。

只听平阿四凛然道:“我是为胡大爷报仇来的。”
陶百岁道:“报仇?找谁报仇?”
平阿四冷笑一声,道:“找害死胡大爷的人。”
苗若兰脸色苍白,低声道:“你要找我爹爹吗?”
平阿四道:“害死胡大爷的不是金面佛,是从前叫做跌打医生阎基、现下出了家做和尚、叫作宝树的那人。”
宝树长身站起,哈哈大笑,道:“好啊,你有本事就来杀我。快动手吧!”
平阿四道:“我早已动了手,从今天算起,管教你活不过七日七夜。”……
各人都代平阿四担心,但他自己却是神色木然,毫无惧意,竟似有恃无恐,只听他说道:“胡大爷跟阎基说话之时,我就站在阎基的窗外。我倒不是有心想偷听胡大爷说话,只是我知道这跌打医生一向奉承那欺侮我爹妈的赵财主,实在不是好人,只怕胡大爷上了他的当。那时我年轻识浅,胡大爷的话是不大明白,但一字一句,却都记在心里,等我后来年纪大了,慢慢也都懂了。”
……众人惊叫声中,宝树突施擒拿手抓住了他左臂。平阿四右臂早断,毫不抗拒,只是微微冷笑。曹云奇与周云阳伸臂握拳,站在他的身前,只要他微有动武之意,立即发拳殴击。
只听砰的一响,曹云奇一拳打在平阿四的胸口。这一拳劲力好大,平阿四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但脸上仍是微微冷笑,竟无半点惧色。

在平阿四的生命中,直隶沧州小镇上人人叫他癞痢头阿四,轻视他,只有胡一刀管他叫小兄弟,并告诉他,世人并无高低,在老天爷眼中看来,人人都是一般。胡斐受平阿四恩义抚养,喊他平四叔,视为父辈亲慈。后续的苗若兰则受事迹触动,自发喊他平爷。

癞痢头、小兄弟、平四叔、平爷。

这几个称呼的变换。

是平阿四的一辈子。

大侠。

有很多种。

不会武功的平阿四也是其中一种。

他完全可以有一本从自己视角展开的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