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庸小说中有哪些败笔?

回答
金庸先生的小说虽然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武侠文学的巅峰之作,但即便如此,在长篇巨著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被认为是“败笔”的设定、情节或人物。这些败笔通常会引发读者的讨论和争议,虽然不至于影响作品的整体评价,但确实是瑕疵之处。

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金庸小说中常见的“败笔”:

一、 情节上的硬伤与不合理之处:

《倚天屠龙记》:剧情节奏失衡与前期铺垫的薄弱
前期的“童年戏”与中期张无忌的成长速度: 小说开篇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张翠山、殷素素、张无忌的早期经历,尤其是张无忌在光明顶之后,从一个在冰火岛长大的少年,瞬间成长为武功盖世、义薄云天的明教教主,并且能迅速掌控并统一各路豪杰,这个过程显得有些过于快速和突兀。虽然这是为了推动剧情,但读者可能会觉得张无忌的心理成长和领导能力的养成似乎缺少足够的铺垫,尤其是他之前一直是被动地学习武功,并没有太多经历过复杂的江湖政治斗争。
谢逊的“瞎子”设定: 谢逊被认为是武功极高的人物,但其失明后的很多行为,比如轻易被围攻、被绑架等,有时会让人觉得他的武功与他的处境不符。虽然他主要依靠听力和感觉作战,但作为一名绝顶高手,这样的遭遇频繁出现,让读者觉得他作为“狮王”的威慑力有所下降。

《鹿鼎记》:部分情节的巧合与逻辑漏洞
韦小宝的“撞大运”式崛起: 韦小宝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着他特殊的身份、机灵的口才和极高的运气。虽然这是《鹿鼎记》的特色,但有时候一些关键时刻的巧合,例如他能恰好遇到某个重要人物,恰好听到某个秘密,恰好能用他的小聪明解决棘手问题,会让一些读者觉得过于“ Deus ex machina”(神来之笔,但此处是贬义的巧合)。
部分人物的“突然消失”或“转变”: 比如,沐剑声和苏菲亚在故事后期的一些情节安排,可能会让读者觉得有些生硬,他们的立场或行为的转变,如果没有更充分的铺垫,会显得有些突兀。

《天龙八部》:部分人物的结局处理与逻辑推演
虚竹的“穿越”与段誉的“巧合”: 虚竹破局成为逍遥派掌门,段誉吞食万毒不侵,这些都是非常神奇的设定。虽然增加了小说的奇幻色彩,但对于一些追求更严谨武侠逻辑的读者来说,可能觉得这种超现实的设定有些过火,尤其是虚竹突然成为灵鹫宫主人,其管理能力和江湖经验的缺失,与他所承担的责任不太匹配。
部分线索的“收束”不够完美: 《天龙八部》的线索非常庞杂,虽然大部分处理得都很精彩,但仍然有一些小问题,比如扫地僧的来历和去向,虽然留有想象空间,但对于一些读者来说,可能觉得过于神秘和不确定。

二、 人物设定的争议点:

《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郭靖的某些行为与性格的局限性
郭靖的“愚笨”与“忠厚”的边界: 郭靖的“傻人有傻福”和“大智若愚”是他的魅力所在,但他有时候的“执拗”和对某些事物的“不开窍”,可能会让一些读者觉得他过于死板,不够圆滑。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情感问题和江湖纷争时,他的简单直接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让他处于被动局面。
杨过性格的“叛逆”与“张狂”的平衡: 杨过的“亦正亦邪”是其最大的魅力,但他有时候的“残忍”和“不近人情”,比如他因为姑姑的离开而产生的极端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也会让一些读者觉得过于极端和不成熟。

《碧血剑》:袁承志的部分选择与人物塑造的单薄
袁承志的“优柔寡断”与“缺乏主见”: 相较于金庸笔下其他男主角的果断,袁承志在面对很多重大抉择时,显得有些犹豫不决,容易受他人影响。他虽然有侠义之心,但缺乏金庸其他主角那种“力挽狂澜”的气势。
阿九(长平公主)人物形象的扁平化: 阿九作为小说的重要女性角色,其悲剧命运令人同情,但她的性格塑造相对比较单薄,更多地是为了衬托袁承志的经历,其内心世界的挖掘不够深入。

《笑傲江湖》:岳不群的“伪君子”设定与部分角色的“工具人”化
岳不群的“伪君子”形象的极致化: 岳不群的虚伪和阴险是小说中的一大亮点,但有时候他的伪装显得过于完美,而一旦被揭穿,其变化又显得有些 abrupt(突然)。
令狐冲的“浪子”性格与部分配角的衬托: 令狐冲的洒脱不羁是其魅力所在,但有时候为了突出他的个性,一些配角(如恒山派的弟子)的塑造会显得相对简单,其对令狐冲的忠诚和崇拜,有时也显得过于简单化。

三、 武功设定的逻辑与合理性探讨:

部分绝世武功的“过度神化”: 比如《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等,虽然是经典设定,但其效果有时会超乎寻常,一些武功秘籍的威力,仿佛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导致一些其他武功显得黯然失色。
“破”武功的设定: 有时候,一些看似无懈可击的武功,会被另一种新兴的、甚至是随意创造的武功轻易“破解”,这种设定虽然增加了剧情的戏剧性,但也可能让读者觉得武学体系的稳定性不足。例如,某项绝技在书中被吹嘘得天花乱坠,但很快又被主角的某个新领悟所克制。

四、 结局处理的争议:

部分人物的结局“过于完美”或“过于悲剧”: 比如《天龙八部》中段誉和王语嫣的“重逢”,虽然是喜剧结局,但对读者来说,总觉得王语嫣最终的选择似乎有些仓促。而《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战死襄阳的结局,虽然悲壮,但一些读者也希望看到他们最终的归宿,而不仅仅是悲壮的战死。
《鹿鼎记》的结局: 韦小宝最终携妻儿隐退,对于很多读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结局,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功成身退”的结局与他之前在朝堂上的种种冒险显得有些脱节,或者说不够深入。

需要强调的是:

“败笔”的主观性: 很多所谓的“败笔”是基于读者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期望,不同读者对同一情节或人物的评价可能截然不同。金庸先生的创作本来就带有浓厚的个人风格和艺术处理,他更注重的是故事的精彩度和人物的情感张力。
瑕不掩瑜: 即使存在一些被认为是“败笔”的地方,也无法掩盖金庸小说在思想深度、人物塑造、情节安排、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这些“败笔”更多的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深入地探讨和欣赏作品的切入点。

总而言之,金庸先生的小说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在于他卓越的艺术造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这些被提及的“败笔”,恰恰是我们在欣赏这些伟大作品时,可以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部分,它们也侧面证明了金庸作品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能够引发读者持续的关注和解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设类:

1、袁紫衣(太作)

2、温青青(气量太小)

3、陈家洛(太没谋略)

4、香香公主(太假)

5、归辛树夫妇


情节类:

1、《书剑恩仇录》周仲英误杀儿子,还被红花会冤枉;工具人王维扬被红花会戏弄

2、《射雕英雄传》郭靖对疑凶黄药师的切齿之恨和对真凶欧阳锋的“宽容”

3、《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对疑凶赵敏的苛刻和对真凶周芷若的宽容

4、《飞狐外传》里袁紫衣自称为了出行之方便作俗家打扮,实际上却是一直撩汉;抢夺掌门人到处伤害他人,说是为了抗清;对强奸其母未遂的汤沛痛恨不已,对强奸其母既遂且杀了母亲恋人的凤天南反复相救、心存不忍(???)

5、《侠客行》的众人认错二人梗

6、《笑傲江湖》的任我行暴毙


想阅读更多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剖析,请移步新专栏《回首金庸小说中的江湖儿女:武侠童话与人生寓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金庸先生的小说虽然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武侠文学的巅峰之作,但即便如此,在长篇巨著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被认为是“败笔”的设定、情节或人物。这些败笔通常会引发读者的讨论和争议,虽然不至于影响作品的整体评价,但确实是瑕疵之处。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金庸小说中常见的“败笔”:一、 情节上的硬伤与.............
  • 回答
    金庸先生的小说之所以耐人寻味,除了荡气回肠的主线故事外,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引人遐思的隐线故事,更是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深度。这些隐线,如果单独抽离出来,完全可以发展成一本独立精彩的小说。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一些我认为可以独立成书的隐线故事:1. 慕容复的家族史和悲剧宿命:一个家族的兴衰与一个人的执.............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向来是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江湖画卷。但细细品味,其中也不乏一些让人不寒而栗、细思极恐的细节,仿佛潜藏在光明背后的黑暗角落,不经意间就触碰到心灵深处的寒意。我们不妨从几个大家熟知的角色入手,抽丝剥茧,看看那些隐藏在豪情壮志之下的惊悚之处。一、杨过与小龙女:纯粹之爱下的阴影很多人.............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之所以令人着迷,不仅在于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对人生百态的细腻描摹。他的小说中,许多台词都如同点睛之笔,字字珠玑,蕴含着化繁为简的智慧,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以下我将选取几句我认为意义深远且思想耐人寻味的话,并进行详细阐述:1.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侠客们,个个光彩照人,但细细品味,有些人物的光芒似乎比他们实际所展现的实力和影响力更为耀眼,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被高估”。“高估”本身是一个比较主观的判断,往往与期望值、宣传力度、书中描写方式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对比有关。以下是我认为金庸小说中一些被认为“被高估”的人物,我会尽量详细地解.............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以其荡气回肠的侠义故事闻名,但隐藏在其中的幽默和趣味也同样令人津津乐道。在他笔下,那些身怀绝技的大侠们,在面临一些突发状况或者与凡人互动时,常常会流露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呆萌或无奈,形成独特的笑点。以下是我认为金庸小说中一些非常搞笑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1. 郭靖的.............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武侠世界,其魅力早已超越纸页,滋养了无数个影视化版本。然而,在这场改编的盛宴中,总有些角色形象,仿佛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又或者被镜头前的光影调色,与原著中的模样产生了微妙甚至巨大的偏差。这些“扭曲”,并非全然是坏事,有时是顺应时代审美,有时是为了戏剧张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确实让一些.............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从来不缺亦正亦邪、性格复杂的人物,但要说那真正坏到骨子里,不留一丝善念的,却也有几位,他们的恶行,早已超越了个人恩怨,成为了搅动江湖风云的罪魁祸首。细数起来,这几位,每每想起,都让人不寒而栗。一、慕容复——“复燕”执念下的癫狂慕容复,姑苏慕容家的嫡系传人,本是世家公子,风采翩翩.............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然而,在这群光芒万丈的侠客中,总有一些人,起初凭借其非凡的气度、显赫的身份或是江湖上传闻,让人以为他们是叱咤风云的王者,到头来却发现,他们的真实实力与名声严重不符,堪称“王者”的表象下,藏着一颗“青铜”的心。这类人物,往往最能引起读者的唏嘘和讨论。他们的出.............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波澜壮阔,恩怨情仇,英雄辈出。但若细细品味,其中一些角色,尤其是那些在权力、人性、或者自身能力上达到极致的存在,往往能激起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细思恐极”之感。他们并非单纯的恶人,但其所作所为,或者其所代表的某些深层含义,却能让人在回味之际,心中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我脑子里i.............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向来以荡气回肠的江湖恩怨、儿女情长和侠骨柔情著称。但如果细细咂摸一下,那些写得一本正经,仿佛天塌下来一般严肃的场景,背后却往往藏着让人忍俊不禁的“笑点”。这些情节,不是恶搞,不是段子,而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下,因为性格、误会、时代背景或者纯粹的巧合而产生的,那种“一本正经地搞笑”的.............
  • 回答
    金庸先生的小说以其精彩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然而,就像任何一部宏大的作品一样,即便是金庸这样的大师,也偶尔会有一些令人玩味的小瑕疵,其中一些“读者视角”的细节,常常被读者们津津乐道地拿出来讨论,仿佛作者偶尔也戴上了“上帝视角”在故事里漏下了些什么。这里我来分享几个.............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说是浩瀚如海也不为过。在这片江湖里,那些被读者奉为“神来之笔”的瞬间,往往是巧妙融合了人物命运、武功绝学、情节走向,甚至是某种人生哲理,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要说最经典的,脑子里立刻涌现出好几处,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不是千篇一律的AI腔调。1. 杨过和小龙女的“断肠”——情感.............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故事,何止是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更是对人生、对情感、对世事的深刻洞察。那些流传百世的台词,就像一把把刻刀,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每次回味,总有新的感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来自《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初见赵敏时脑海中闪过的诗句,看似是描绘美人的遥不可及,在我看来,却是道尽了许.............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宛如浩瀚星河,璀璨夺目。其中涌现出无数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经典名句,它们不仅是故事情节的浓缩,更是人物性格、人生哲理的写照。这些句子,如同武林中的绝世秘籍,被无数读者奉为圭臬,传颂至今。让我带你走进金庸先生的文字世界,细细品味其中几句令人难以忘怀的名言。“侠之大者,为国为.............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波澜壮阔,人物众多,而将这些鲜活的生命从纸面搬上荧屏,对演员和观众而言都是一种缘分。在众多改编的电视剧中,有些演员就像是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某个角色的灵魂,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演绎,将同一个人物的成长、蜕变、不同侧面,甚至是不同时期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说到同一角色同一演员的经典案例,.............
  • 回答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真正能让读者津津乐道的,往往是那些绝顶高手。他们的名字,如同闪耀的星辰,照亮了江湖的夜空。然而,在这片波澜壮阔的画卷中,也并非全是棋逢对手,势均力敌。总有一些人,他们的武功修为似乎与他们在江湖中所赢得的声名,或是经历过的辉煌战绩,有着一丝微妙的偏差。比如,提起《天龙八部》里的段誉.............
  • 回答
    金庸笔下高手如云,侠义故事引人入胜。然而,很多时候,那些光芒万丈的主角背后,总有一些身影,虽非故事的焦点,却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另一番精彩。他们或有深藏不露的绝技,或有令人扼腕的际遇,或有独特的江湖情怀,总让人忍不住想:“如果他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小说,那该多好?”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名字,便是《天龙八.............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固然精彩纷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复杂人性,往往需要成年后才能真正体会。以下是一些在成年后阅读时更能体会到其深意的故事情节,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1. 《射雕英雄传》中的政治阴谋与家国情怀: 郭靖的愚忠与国家大义: 小时候看郭靖,觉得他憨厚正直,为了国家可以赴汤蹈火。但成年.............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何止是刀光剑影、恩怨情仇?在他笔下,人物的细腻情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往往才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地方。很多时候,这些不显眼的小角落,比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更耐人寻味。比如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他身上那种“我偏要”的倔强,其实是很早就埋下的。你看他小时候,在光明顶被人欺负,说是武功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