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庸小说中有哪些描写的很正经但「细思笑尿」的情节?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向来以荡气回肠的江湖恩怨、儿女情长和侠骨柔情著称。但如果细细咂摸一下,那些写得一本正经,仿佛天塌下来一般严肃的场景,背后却往往藏着让人忍俊不禁的“笑点”。这些情节,不是恶搞,不是段子,而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下,因为性格、误会、时代背景或者纯粹的巧合而产生的,那种“一本正经地搞笑”的艺术,才是金庸的独特魅力所在。

我给你举几个我记忆里最深刻的例子,希望能让你也体会到那种“细思笑尿”的乐趣。

一、杨过和小龙女的“古墓禁欲系”生活:

说到正经,杨过和小龙女在古墓里那十几年,简直就是把“清心寡欲”四个字刻在了骨子里。小龙女作为古墓派的传人,被林朝英从小灌输的是什么?是“男人是老虎”,是“冰清玉洁,绝不沾染尘俗”。她自幼与世隔绝,唯一的社会实践就是修炼,唯一的感情交流对象就是那只蜜蜂。而杨过呢?一个被郭芙砍断了胳膊的少年,因为身世坎坷,再加上遇到的是这样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师父,两人在古墓里,说是修炼武功,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共生”。

你看他们刚开始,杨过对小龙女是仰慕,是依赖,然后慢慢发展出男女之情。但是,他们对男女之情的理解,却是一种近乎“科学实验”的态度。

比如,杨过第一次“失身”给小龙女,那是被尹志平那个猪哥污辱了小龙女后,杨过误以为是小龙女,情急之下,然后发生了关系。这事儿,放在任何一部正常的言情小说里,那都是惊天动地的初夜,是爱侣之间最刻骨铭心的结合。

但在杨过和小龙女这里呢?第二天早上醒来,两人都若无其事,只是小龙女有些奇怪:“杨过,你昨晚为何会那般?” 杨过也是一脸懵懂:“我……我以为是你。” 然后,俩人就继续练功,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然后,最关键的来了。小龙女要和他分手,说是因为两人有了夫妻之实,杨过就不能再待在她身边了。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是因为“男女授受不亲”,古墓派的规矩?还是因为她觉得自己脏了?反正就是一种非常“古板”、“原则性”的理由。

最绝的是,当杨过问她要不要在一起的时候,小龙女总是那种“我也不懂,但好像应该这样”的表情。比如,她会很认真的解释:“我们不能再在一起了,因为你已经碰了我。” 就像在讲一道数学题,一个既定的公式。

你想想看,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在古墓这种与世隔绝的环境里,他们对男女情爱这件事,真的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未经社会污染的表达。小龙女的纯洁和“不懂事”,加上杨过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莽劲,碰撞在一起,就造就了无数这样“一本正经地让人想笑”的画面。

他们洞房花烛夜,可能就是一人坐一头,默默练功。他们表达爱意,可能就是递个果子,或者是在杨过受伤时,小龙女默默地给他疗伤。那种情感的流露,不像我们现在理解的拥抱、亲吻、甜言蜜语,而是带着一种原始的、懵懂的生命力的冲动。

关键在于,金庸写的时候,他用了极尽严肃的笔调来描写他们的“纠结”,比如小龙女因为“破戒”而内心的煎熬,杨过因为“误会”而产生的痛苦。但当你跳出来看,就会发现,这种痛苦和煎熬,都是建立在一个极其简单、近乎天真的理解上的。杨过误以为是小龙女,这本身就是一个戏剧性的误会,而小龙女的反应,则是因为她从未接触过这些,她只能按照她有限的认知去理解。

最后他们分手,是因为“夫妻之实”不能在一起,这逻辑本身就够绕的了。然后又经历十几年的思念,重逢之后,小龙女更是因为杨过为她而死,竟然也想着随他而去。你看,这种生离死别,在他们身上,就好像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一点都不掺杂世俗的犹豫。他们对感情的投入,是那种纯粹到极致的,所以才显得格外可爱又好笑。

二、韦小宝和九难师太的“师傅徒弟”关系:

韦小宝,一个油嘴滑舌,无所不能的“混世魔王”。九难师太,一个身负国仇家恨,一心复国,对韦小宝恨铁不成钢的苦主。这两人凑在一起,简直就是“一本正经的违章建筑”。

九难师太有多正经?她是个公主,身负灭族之恨,一心想着反清复明,她对韦小宝的要求,那就是“严格的政治思想教育”,是“传承革命的火种”。她希望韦小宝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一个有远大抱负的革命者。

而韦小宝呢?他的人生哲学就是“活着就好,有钱就好,女人就好”。他跟着九难学武,纯粹是为了自保,为了能在这江湖上多活一天,多捞点好处。他学武的样子,简直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一边被九难训斥,一边还在偷偷地摸鱼,偷偷地算计着怎么从九难那里捞点好处。

最经典的情节就是,九难师太经常把韦小宝打得鼻青脸肿,对他进行“思想改造”。她会痛心疾首地对韦小宝说:“你看看你,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你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大丈夫的责任?”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那表情,那语气,简直就是恨铁不成钢的母亲。

但是,韦小宝的回应是什么?他可能一边揉着被打肿的脸,一边心里嘀咕:“这老尼姑今天又吃错药了?我只要活下来,比什么都强。” 然后转头就去跟沐剑声他们打牌去了。

最逗的是,九难师太每次训斥韦小宝的时候,都是充满了崇高的理想和使命感,她用那种“民族大义”的词汇来压制韦小宝。而韦小宝呢,他会一本正经地听着,点头说是,然后转头就把这些话忘得一干二净。他甚至还会把九难师太教训他的话,用来反过来安慰自己。

你想想看,九难师太在竭力地想把韦小宝塑造成一个民族英雄,一个有坚定信念的战士。而韦小宝呢,他就像一块怎么也捏不扁的泥巴,他吸收的都是九难师太身上那些“不屈不挠”的皮毛,比如脸皮厚,比如死缠烂打,但是那些崇高的理想,他一点都没往心里去。

最令人捧腹的是,当九难师太发现自己培养了半天的“革命接班人”,结果是个贪生怕死、一心只想发财的小混混时,那种崩溃和绝望。而韦小宝呢,他还会一副“我这是为你好”的表情,告诉你他这么做是为了“保存实力”。

这种师徒关系,表面上是“严师出高徒”,实际上是“鸡同鸭讲”,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九难师太的悲壮,韦小宝的无赖,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不是搞笑,而是那种“一本正经的无奈”所带来的,非常奇特的幽默感。你不得不佩服金庸的功力,把这种“革命理想与现实混蛋”的组合写得这么生动。

三、郭靖的“憨厚”与“神功”结合:

郭靖,射雕英雄传里的男主角,被誉为“侠之大者”。他的优点是忠厚老实,侠肝义胆,缺点呢,就是情商不高,有时候甚至有些“傻”。

但就是这个傻傻的郭靖,却练成了降龙十八掌,完成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五绝聚首,成为了武林盟主。

他练成降龙十八掌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趣味。他是在江南七怪的教导下开始的,江南七怪虽然武功不弱,但他们教导郭靖的方式,更像是“经验主义”。他们教郭靖什么就是什么,郭靖就学什么,不问缘由。而郭靖的“憨厚”,就体现在他会一丝不苟地执行他们的每一个指令,哪怕是有些奇怪的动作。

比如,江南七怪教他蹲马步,他能蹲到天黑,蹲到腿抽筋,就是不放弃。这种毅力,本身就够让人佩服了。但你想象一下,他一个傻小子,就那么老老实实地蹲着,就那么死心塌地的练着,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然后,洪七公来了。洪七公教他降龙十八掌,那可不是什么“理论讲解”,而是直接上手。洪七公觉得他“傻得可爱”,就直接把招式打给他看,让他模仿。郭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把洪七公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而且还带着一种“我就是要学好”的执着。

最让人笑尿的,是郭靖的理解能力。有时候洪七公说了某个招式的含义,郭靖听了,可能就理解成另一种意思。比如洪七公讲“亢龙有悔”,他可能就理解成“我一定要把对方打得后悔”。然后在他实战运用的时候,那种“傻乎乎的用力”,再加上降龙十八掌的威力,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想想看,一个本来应该深奥莫测的武功秘籍,在郭靖手里,就好像一本使用说明书,他拿到就照着做,而且做得特别认真。他不是靠领悟,不是靠巧思,而是靠那股子“憨厚”的坚持和“傻气”的执行力。

比如,在一次比武中,对手用了很巧妙的招式,郭靖根本看不懂,他怎么办?他就使出全身的力气,用最直接、最粗暴的降龙十八掌硬怼。然后对手就招架不住了。你看,这哪里是什么高超的战术,分明就是一种“大力出奇迹”。

更妙的是,郭靖每次打赢之后,还会憨憨地挠挠头,好像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赢。这种“不知自己有多强”的状态,反而让他更加强大。因为他没有那些杂念,没有那些“我必须怎么怎么样”的纠结,他只是纯粹地去完成“打败对手”这件事。

金庸写郭靖的时候,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写他如何“好人”,如何“善良”,如何“有大局观”。但这种“侠之大者”,却是建立在他那份愣头青一般的“憨厚”之上。你能想象一个如此“傻”的人,最后成为了天下第一高手,保家卫国吗?这种反差,就足以让人在严肃的氛围中,会心一笑。

这些情节,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细思笑尿”,不是因为它们是搞笑段子,而是因为金庸先生在描绘这些人物和情节的时候,是带着一种深沉的对人性的理解,以及对江湖种种荒诞性的洞察。他用极其认真、极其严肃的笔调,去书写那些看似滑稽,实则充满了人物自身逻辑的“正经事”。这种“一本正经的幽默”,才是金庸作品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鹿鼎记》韦小宝在少林寺那一段。 我当初读的时候真是笑出了声,不多说,直接贴原文。

两人(韦小宝和澄观)来到大雄宝殿,只见殿中有数十名外客,或坐或站,方丈晦聪禅师坐在下首相陪。上首坐著三人。第一人是身穿蒙古服色的贵人,二十来岁年纪;第二人是个中年喇嘛,身材干枯,矮瘦黝黑;第三人是个军官,穿戴总兵服色,约莫四十来岁。站在这三人身后的数十人有的是武官,有的是喇嘛,另有数十人穿著平民服色,眼见个个形貌健悍,身负武功。
  晦聪方丈见韦小宝进殿,便站起身来,说道:“师弟,贵客降临本寺。这位是蒙古葛尔丹王子殿下,这位是西藏大喇嘛昌齐大法师。这位是云南平西王麾下总兵马宝马大人。”转身向三人道:“这位是老衲的师弟晦明禅明。”
  众人见韦小宝年纪幼小,神情贼忒嘻嘻,十足是个浮滑小儿,居然是少林寺中与方丈并肩的禅师,均感讶异。葛尔丹王子忍不住笑了出来,说道:“这位小高僧真是小得有趣,哈哈,古怪,古怪。”韦小宝合十道:“阿弥陀佛,这位大王子真是大得滑稽,嘻嘻,希奇,希奇!”葛尔丹怒道:“我有什么滑稽希奇?”韦小宝道:“小僧有什么有趣古怪,殿下便有什么滑稽希奇了,难兄难弟,彼此彼此,请请。”说著便在晦聪方丈的下首坐下,澄观站在他身后。
众人听了韦小宝说话,都觉莫测高深,心中暗暗称奇。
  晦聪方丈道:“三位贵人降临本寺,不知有何见教?”昌齐喇嘛道:“我们三人在道中偶然相遇,言谈之下,都说少林寺是中原武学泰山北斗,好生仰慕。我们三人都僻处边地,见闻鄙陋,因此上一同前来宝寺瞻仰,得见高僧尊范,不胜荣幸。”他虽是西藏喇嘛,却说得好一口北京官腔,清脆明亮,吐属文雅。
  晦聪道:“不敢当。蒙古、西藏、云南三地,素来佛法昌盛。三位久受佛法光照,自是智慧明澈,还盼多加指点。”昌齐喇嘛说的是武学,晦聪方丈说的却是佛法。少林寺虽以武功闻名天下,但寺中高僧皆以勤修佛法为正途,向来以为武学只是护寺持佛法的末节。
  葛尔丹道:“听说少林寺历代相传,其有七十二门绝技,威震天下,少有匹敌。方丈大师可否请贵寺众位高僧一一试演,好让小等一开眼界?”晦聪道:“好教殿下得知,江湖上传闻不足凭信。敝寺僧侣勤修参禅,以求正觉,虽然也有人闲来习练武功,也只是强身健体而已,区区小技,不足挂齿。”葛尔丹道:“方丈,你这可太也不光明磊落了。你试演一下这七十二项绝技,我们也不过是瞧瞧而已,又偷学不去的,何必小气?”
  少林寺名气太大,上门来领教武功之人,千余年几乎每月皆有,有的固是诚心求艺,有的却是恶意寻衅,寺中僧侣总是好言推辞。就算来者十分狂妄,寺僧才迫不得已,出手反击,总是教来人讨不了好去。像葛尔丹王子这等言语,晦聪方丈早已不知听了多少,当下微微一笑,说道:“三位若肯阐明禅理,讲论佛法,老僧自当召集僧众,恭聆教益。至于武功什么的,本寺向有寺规,决计不敢妄自向外来的施主们班门弄斧。”
  葛尔丹双眉一挺,大声道:“如此说来,少林寺乃是浪得虚名。寺中僧侣的武功狗屁不如,一钱不值。”晦聪微笑道:“人生在世,本是虚妄,本就狗屁不如,一钱不值。五蕴皆空,色身已是空的,名声更是身外之物,殿下说敝寺浪得虚名,那也说得是。”
  葛尔丹没料得这老和尚竟没半分火气,不禁一怔,站起身来,哈哈大笑,指著韦小宝道:“小和尚,你也是狗屁不如,一钱不值之人么?”
  韦小宝嘻嘻一笑,说道:“大王子当然是胜过小和尚了。小和尚确是狗屁不如,一钱不值。大王子却是有如狗屁,值得一钱,这叫做胜了一筹。”站著的众人之中,登时有几人笑了出来。葛尔丹大怒,忍不住便要离座动武,随即心想:“这小和尚在少林寺中辈份甚高,只怕真有些古怪,也未可知。”呼呼喘气,将满腔怒火强行按捺。
韦小宝道:“殿下不必动怒,须知世上最臭的不是狗屁,而是人言。有些人说出话来,臭气冲天,好比……好比……嘿嘿,那也不用多说了。至于一钱不值,还不是最贱,最贱的乃是欠了人家几千万、几百万两银子,抵赖不还。殿下有没有亏欠,自己心里有数。“葛尔丹张口愕然,一时不知如何对答。
晦聪方丈说道:“师弟之言,禅机渊深,佩服,佩服。世事因果报应,有因必有果。做了恶事,必有恶果。一钱不值,也不过无善无恶,比之欠下无数孽债,却又好得多了。”禅宗高僧,无时无刻不在探求禅理,韦小宝这几句话,本来只是讥刺葛尔丹的寻常言语,可是听在晦聪方丈耳里,只觉其中深藏机锋。 澄观听方丈这么一解,登时也明白了,不由得欢喜赞叹:“晦明师叔年少有德,妙悟至理。老衲跟著他老人家学了几个月,近来参禅,脑筋似乎已开通了不少。”
  一个小和尚胡言乱语,两个老和尚随声附和,倒似是和葛尔丹有意的过不去。
  葛尔丹满脸通红,突然急纵而起,向韦小宝扑来。宾主双方相对而坐,相隔二丈有余,可是他身手矫捷,一扑即至,双手成爪,一抓面门,一抓前胸,一股劲风已将他全身罩住。韦小宝便欲抵挡,已毫无施展余地,只有束手待毙。
  晦聪方丈右手袖子轻轻拂出,挡在葛尔丹之前。葛尔丹一股猛劲和他衣袖一撞,只觉胸口气血翻涌,便如撞在一堵棉花作面,钢铁为里的厚墙上一般,身不由主的急退三步,待欲使劲站住,竟然立不住足,又退了三步,其时撞来之力已然消失,可是霎时之间,自己全身道竟也无影无踪,大骇之下,双膝一软,便即坐倒,心道:“糟糕,这次要大大出丑。”心念甫转,只觉屁股碰到硬板,竟已回坐入自己原来的椅子。
  晦聪方丈袍袖这一拂之力,轻柔浑和,绝无半分霸气,于对方撞来的力道,顷刻间便估量得准确异常,刚好将他弹回原椅,力道用得稍重,葛尔丹势必会裂木椅,向后摔跌,力道用得略轻,他未到椅子,便已坐倒,不免坐在地下。来人中武功高深的,眼见他这轻轻一拂之中,孕育了武学绝诣,有人忍不住便喝出彩来。
  葛尔丹没有当场出丑,心下稍慰,暗吸一口气,内力潜生,并不给这老僧化去,又是一喜,随即想到适才如此鲁莽,似乎没有出丑,其实已大大的出丑,登时满脸通红,听得身后有人喝彩,料想不是称赞自己给人家这么一撞撞得好,更是恼怒。
韦小宝惊魂未定,晦聪转过头来,向他说道:“师弟,你定力当真高强,外逆横来,不见不理。《大宝积经》云:『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即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会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故经云:『有心皆苦,无心即乐。』师弟年纪轻轻,禅定修为,竟已达此『时时无心,刻刻不动』的极高境界,实是宿根深厚,大智大慧。” 他哪里知道韦小宝所以非但没有还手招架,甚至连躲闪逃避之意也未显出,只不过葛尔丹的扑击实在来得太快,所谓“迅雷不及掩耳”,并非不想掩耳,而是不及掩耳。晦聪方丈以明心见性为正宗功夫,平时孜孜兀兀所专注者,尽在如何修到无我的境界,是以一见韦小宝竟然不理会自己的生死安危,便不由得佩服之极,至于自己以“破衲功”衣袖一拂之力将葛尔丹震开,反觉渺不足道。
澄观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赞道:“金刚经有云:『无我知,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晦明师叔已修到了这境界,他日自必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葛尔丹本已怒不可遏,听这两个老和尚又来大赞这小和尚,当即大叫:“哈里斯巴儿,尼马哄,加奴比丁儿!”
  他身后武士突然手臂急扬,黄光连闪,九枚金镖分击晦聪、澄观、韦小宝三人胸口。
  双方相距既近,韦小宝等又不懂葛尔丹喝令发镖的蒙古语,猝不及防之际,必镖势劲力急,已然及胸,晦聪和澄观同时叫声:“啊哟!”晦聪仍是使“破衲功”,袍袖一掩,已将三镖卷起,澄观双掌一合,使一招“敬礼三宝”,将三枚金镖都合在手掌中,射向韦小宝的三镖噗的一声响,却都已打在他的胸口。
这九镖陡发齐至,晦聪和澄观待要救援,已然不及,都大吃一惊,却听得当当郎郎几声响,三枚金镖落在地下,韦小宝身穿护身宝衣,金镖伤他不得。 这一来,大殿上众人无不耸动,眼见这小和尚年纪幼小,居然已练成少林派内功最高境界的“金刚护体神功”,委实不可思议,均想:“难怪这小和尚能身居少林派『晦』字辈,与少林寺住持,成名已垂数十年的晦聪方丈并肩。”其实晦聪和澄观接镖的手段也都高明之极,若非内外功俱臻化境,决难办到,只是韦小宝所显的“本事”太过神妙,人人对这两位老僧便不加注意了。
  众人群相惊佩之际,昌齐喇嘛笑道:“小高僧的『金刚护体神功』练到了这等地步,也可说不为易,只不过这神功似乎尚有欠缺,还不能震开暗器,以致僧袍上给戳了三个小洞。”故老相传,这“金刚护体神功”练到登峰造极之时,周身有一层无形罡气,敌人袭来的兵刃暗器尚未及身,已给震开,可是那也只是武林中传说而已,也不知是否真有其人能够练成。昌齐喇嘛如此说法,众人都知不过是鸡蛋里找骨头,硬要贬低敌手身价。
韦小宝给三枚金镖打得胸口剧痛,其中一枚撞在伤口之侧,更是痛入骨髓,一口气转不过来,哪里说得出话?只好勉强一笑。 众人都道他修为极高,不屑与昌齐这等无理取的闹的言语争辩。好几个人心中都说:“你说他这路神功还没练到家,那么我射你三镖,只怕你胸口要开三个大洞,却不是衣服上戳破三个小洞。”只是众人同路而来,不便出言讥刺。葛尔丹见韦小宝如此厉害,满腔怒火登时化为乌有,心想:“少林派武功,果然大有门道。”
user avatar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去世。先生千古。附上我的这篇答案zhihu.com/question/3006

————以下为原答案——————-

韦小宝回妓院看他老娘那一章,笑尿了,也感动爆了。我是五体投地。挑了几个:


1,他蹑手蹑脚的走到母亲房外,一张之下,见房裏无人,知道母亲是在陪客,心道:「辣块妈妈,不知是那个瘟生这当儿在嫖我妈妈,做我的乾爹。」走进房中,见床上被褥还是从前那套,只是已破旧得多,心想:「妈妈的生意不大好,我乾爹不多。」侧过头来,见自己那张床还是摆在一旁,床前放着自己的一对旧鞋,床上被褥倒浆洗得乾乾净净。走过去坐在床上,见自己的一件青竹布长衫摺好了放在床角,心中有些歉意:「妈是在等我回来。他妈的,老子在北京快活,没差人送钱给妈,实在记心不好。」


2,只见厅内红烛高烧,母亲脂粉满脸,穿着她那套最好的粉红缎衫,头上戴了一朶红花,正在陪笑给两个客人斟酒。韦小宝细细瞧着母亲,心想:「原来妈这麽老了,这门生意做不长啦,也只有这两个瞎了眼的瘟生,才会叫她来陪酒。妈的小调唱得又不好听,倘若是我来逛院子,倘若她不是我妈,倒贴我三千两银子也不会叫她。」只听他母亲笑道:「两位公子爷喝了这杯,我来唱个『相思五更调』给两位下酒。」韦小宝暗暗叹了口气,心道:「妈的小调唱来唱去只是这几只,不是『相思五更调』,就是『一根紫枝直苗苗』,再不然就是『一把扇子七寸长,一人榻风二人凉』,总不肯多学几只。她做婊子也不用心。」


3,韦小宝笑道:「这一次我赢得太多,说什么也花不了。」韦春芳提起手掌,又是一个耳光摔过去。韦小宝一低头,让了开去,心道:「一见我就打的,北有公主、南有老娘。」


4,韦小宝道:「妈,那个小相公脾气不好,你说什么得灌他多喝几杯。他醉了不作声,骗那大相公银子就容易了。」韦春芳道:「老娘做了一辈子生意,这玩意还用你教吗?」心中却颇以儿子的主意为然,又想:「小王八蛋回家,真是天大的喜事,今晚最好那瘟生不叫我陪着过夜,老娘要陪儿子。」


5,韦小宝大喜,只见母亲又给郑克爽斟酒,郑克爽挥手道:「出去,出去,不用你侍候。」韦春芳答应了一声,放下酒壶时衣袖遮住了一碟火腿片。韦小宝微微一笑:「我就有火腿吃了。」忙回入房中,过不多时,韦春芳拿了那碟火腿片进来,笑道:「小王八蛋,你死在外面,有这好东西吃吗?」笑咪咪的坐在床沿,瞧着儿子吃得津津有味,比自己吃还要喜欢。


想象一下,若是写衣锦还乡,母子重逢,有哪个作家不写母子抱头痛哭之类的场面?这里却出现了,老娘接客,儿子操心乃至笑叹老娘接客功力不如人的情节,真是看一遍笑一遍。也就韦小宝,也就鹿鼎记,能这么出奇制胜。


然而若仅仅是笑,也就是个小段子级别罢了。紧接着出现的“火腿肉”情节才是画龙点睛,堪称一绝。那时的韦小宝正是风光无限,别说火腿肉,什么山珍海味吃不到?他老娘却不知情,还把他当个七八岁的等着自己带食回家的雏儿,还把火腿肉当作只有为娘的才能替他弄到手的高端食材。“你死在外面,有这好东西吃吗?”一句,对儿子的疼爱,为人母的骄傲,跃然纸上。更可贵的是小宝也不戳穿,吃得津津有味。金庸的笔力,对人情的洞察,可见一般。

---------------------文盲分界线---------------------------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抱拳)

user avatar
韦小宝一见这少女,不由得心中突的一跳,胸口宛如被一个无形的铁锤重重击了一记,霎时之间唇燥舌干,目瞪口呆,心道:「我死了,我死了!哪里来的这样的美女?这美女倘若给了我做老婆,小皇帝跟我换位我也不干。韦小宝死皮赖活,上天下地,枪林箭雨,刀山油锅,不管怎样,非娶了这姑娘做老婆不可。」
她脸上这么微微一红,丽春院中一百个小娘站在一起,也没她一根眉毛好看。她只要笑一笑,我就给她一万两银子,那也抵得很。……方姑娘、小郡主、洪夫人、建宁公主、双儿小丫头,还有那个掷骰子的曾姑娘,个个都是出色美女,这许许多多人家起来,都没眼前这位天仙的美貌。我韦小宝不做皇帝、不做神龙教教主、不做天地会总舵主,什么黄马褂七眼八眼花翎、一品二品大官,更加不放在心上,我……我非做这小姑娘的老公不可。」

一、

金庸小说男主角里面,韦小宝的出身是最黑色幽默的。

韦小宝的母亲是一位徐娘半老、风韵不存的妓女。其实,妓女一般不生育,韦小宝是他母亲避孕失败的产物。韦小宝成长于扬州著名窑子丽春院,这特殊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与金庸小说中的侠客绝不相同。

妓院是市井的。迎来送往,世态炎凉,是一个充满了赤裸裸的交易和最直接的丛林法则的地方,也是一个填塞着阿谀、逢迎、谄媚和谎言的地方。
韦小宝作为一个拖油瓶,与妓院的环境本有点不相称。他给妓女买买胭脂首饰顺便揩点油,在厨房偷点下酒菜点心被鸨母揪着耳朵骂,就这样磕磕碰碰地成长着。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呢?世俗、油滑是免不了的。所以,当韦小宝第一次出场时,我们全没在意,以为这只是小说中无关紧要的小配角:

蓦地里大堂旁钻出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大声骂道:「你敢打我妈!你这死乌龟、烂王八,你出门便给天打雷劈,你手背手掌上马上便生烂疔疮,烂穿你手,烂穿舌头,脓血吞下肚去,烂断你肚肠。」
……那孩子甚是滑溜,一矮身,便从那盐枭胯下钻了过去,伸手抓出,正好抓住他的阴囊,使劲猛捏,只痛得那大汉哇哇怪叫。那孩子却已逃了开去。

毕竟,无论是颜值还是武功,人品还是能力,如果是在金庸的其他小说里面,韦小宝都肯定是个反派谐星或者花脸炮灰,插个科打个诨任务就完成了,不可能活得过一章。


但是这次是个例外。记得当时我第一次看《鹿鼎记》的时候,看到韦小宝出场以后浑没在意,还在等着「真正的主角」出场,直到他进了京,入了宫,认识了康熙,入了乾坤局,我才不情愿地接受——原来这个小流氓,就是这部小说的正主儿。

二、

相信不少第一次读《鹿鼎记》的读者,都经历了和我相似的心理历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读者,会因此不喜欢《鹿鼎记》这部小说。

理由很正当:《鹿鼎记》是武侠小说,何谓「侠」?好公义,忘私利,匡正而锄邪,生死而肉骨,道之所存,不顾其身,虽万千人吾往矣。


总之,侠客心中有天下,有道义,有信念,有底线。而这任何一点,韦小宝都没有啊。

「侠义」精神是没有了,那么金庸武侠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爱情故事呢?这样一个人物,他的爱情故事能打动我们吗?
有怎样的际遇,决定于你是怎样的人,见过什么,相信些什么。而韦小宝的所有世界观,都是从丽春院这个非典型样本建立的,这注定是一种不走寻常路的世界观。

他的理想是什么?丽春院是扬州知名的大妓院,可是韦小宝在其中,是作为一个「多余人」存在的,他心中怎会没有不甘和艳羡?所以他的理想很简单,衣锦还乡,回扬州开上若干家妓院,以丽春院、丽夏院、丽秋院、丽冬院为名,让以往瞧不起他的人开开眼


他的审美观是怎样的?书中有一段写得绝妙。溜须拍马之徒、时任扬州知府的吴之荣想要摸这位钦差大人的踝拐,精心准备了一系列的消遣,供其游赏,可惜都是些文人情趣的玩意,韦小宝看着意趣天然的芍药圃,以为是寺庙施粥搭的凉棚,听着昆曲名角唱戏,只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远没有「十八摸」好听。

他的爱情观如何,我们也可以想见了。关于男女关系,生长于妓院的他,只见过交易和逢场作戏。而且,嫖客与妓女之间,虽然无情,却开门见山,直达男女关系最后的那一步。这便是韦小宝所受过的「爱情」启蒙。

很明显,韦小宝与纯真和浪漫是无缘的。在他的心中,任何事物都有价格,包括爱情。
所以,他在闯荡世界的时候,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厚黑拍马之功,一边斩获功名利禄,一边收服各色美女:

有将他作为主子来伺候、作为天来仰望的双儿,有误把他当成英雄来崇敬的曾柔,有和他奇葩程度不相上下的建宁公主。

对待这些女子的时候,韦小宝都口若悬河,游刃有余。权、钱、人脉、运气加对朋友的义气,足以让韦小宝将她们治得服服帖帖。

但是有一次,韦小宝的口也拙了,心也热了,小聪明也不管用了。这回,他碰到了阿珂。


三、

阿珂是何方神圣?

金庸的笔下,最美的女子是以下两位: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里的香香公主、最后一部《鹿鼎记》里的陈圆圆。
她们美到什么程度?都是可以让所有的男人意乱情迷,心神大乱,甚至为了她们的美色万死不辞的。区别只是,香香公主的美似乎更纯净,而陈圆圆的美更能勾起男人的欲望。

user avatar

周伯通道:“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皇帝委派刻书之人,叫做黄裳……”


郭靖道:“原来他也姓黄。”


周伯通道:“呸!甚么也姓黄?这跟黄老邪黄药师全不相干,你可别想歪了。天下姓黄之人多得紧,黄狗也姓黄,黄猫也姓黄。”


郭靖心想黄狗黄猫未必姓黄,却也不去和他多辩,只 听他续道:“这个跟黄老邪并不相干的黄裳,是个十分聪明之人……”


郭靖本想说:“原来他也是个十分聪明之人”,话到口边,却忍住不说出来。l



~~~~~~~~~~~~~~~~~~~~~~~~

再来一个屌屌的黄药师



程瑶迦听了陆冠英这话,心头正自甜甜的,又听黄药师相问,低下头来,半晌方道:“那得要我爹爹作主。”


黄药师 道:“甚么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直是狗屁不通,我偏要作主!你爹爹若是不服,叫他来找我比划比划。”


程瑶迦微笑道:“我爹爹只会算帐写字,不会武功。”


黄药师一怔,道:“比算帐写字也行啊!哼,讲到算数,天下有谁算得过我了?快说,你愿不愿意?”

user avatar

《天龙八部》少林寺决战那一段,虚竹跟叶二娘母子相认,倒是把南海鳄神高兴坏了。


"虚竹小子,你妈妈是我义妹,你快叫我一声‘岳二伯’!”
想到自己的辈份还在这武功奇高的灵鹫宫主人之上,这份乐子可真不用说了。
不过云中鹤摇头道:“不对,不对!虚竹子是你师父的把兄,你得叫他一声师伯。
我是他母亲的义弟,辈份比你高了两辈,你快叫我‘师叔祖’!”南海鳄神一怔,吐了一口浓痰,骂道:“你奶奶的,老子不叫!”


还是天下大会那章,萧远山逼问谁是叶二娘的情郎,她是跟哪个男人剩下的虚竹。

黑衣僧缓缓说道:“叶二娘,你本来是个好好的姑娘,温柔美貌,端庄贞淑。可是在你十八岁那年,受了一个武功高强、大有身份的男子所诱,失身于他,生下了这个孩子,是不是?”叶二娘木然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点头道:“是。不过不是他引诱我,是我去引诱他的。”黑衣僧道:“这男子只顾到自己的声名前程,全不顾念你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未嫁生子,处境是何等的凄惨。”叶二娘道:“不,不!他顾到我的,他给了我很多银两,给我好好安排了下半世的生活。”

黑衣僧道:“他为甚么让你孤零零的飘泊江湖?”

叶二娘道:“我不能嫁他的。他怎么能娶我为妻?他是个好人,他向来待我很好。是我自己不愿连累他的。他……他是好人。”言辞之中,对这个遗弃了她的情郎,仍是充满了温馨和思念,昔日恩情,不因自己深受苦楚、不因岁月消逝而有丝毫减退。

众人均想:“叶二娘恶名素著,但对她当年的情郎,却着实情深义重。只不知这男人是谁?”

结果;

段誉、阮星竹、范骅、华赫艮、巴天石等大理一系诸人,听二人说到这一桩昔年的风流事迹,情不自禁的都偷眼向段正淳瞄了一眼,都觉叶二娘这个情郎,身份、性情、处事、年纪,无一不和他相似。更有人想起:“那日四大恶人同赴大理,多半是为了找镇南王讨这笔孽债。”

大家都感觉很尴尬,看样子又是段正淳的锅。

结果连段正淳也是大起疑心:

“我所识女子着实不少,难道有她在内?怎么半点也记不起来?倘若当真是我累得她如此,纵然在天下英雄之前声名扫地,段某也决不能丝毫亏待了她。


原来段正淳年轻时勾搭过的女人太多,自己也记不清外面生了多少孩子,不过人特别坦荡,即使好像是我的媳妇和孩子,那我就承认了吧,反正也记不清了!

以后想起来再更,嘻嘻,求一个关注~

user avatar

没人说段正淳的情妇相见吗?

秦红棉见到阮星竹之前是这样的

秦红棉不怪段正淳拈花惹草,到处留情,却恨旁的女子狐媚妖淫,夺了她的情郎

见到段正淳后是这样的:

心中的怒气已自消了三成,待听她说段正淳每天思念自己,怒气又消了三成,说道“谁像你这么甜嘴蜜舌的,惯会讨人欢喜。”

注意下,这里秦红棉是准备来杀阮星竹的

还有李青萝,段正淳清楚她是那些情妇里面最难缠的

见了段正淳与他的情妇后

王夫人目不转瞬的凝视刀白凤、甘宝宝、秦红棉、阮星竹等四个女子,只觉各有各的妩媚,各有各的俏丽,虽不自惭形秽,但若以“骚狐狸”、“贱女人”相称,心中也觉不妥,一股“我见犹怜,何况老奴”之意,不禁油然而生。

要知道,这些人已经少说四十岁左右了......还都是情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向来以荡气回肠的江湖恩怨、儿女情长和侠骨柔情著称。但如果细细咂摸一下,那些写得一本正经,仿佛天塌下来一般严肃的场景,背后却往往藏着让人忍俊不禁的“笑点”。这些情节,不是恶搞,不是段子,而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下,因为性格、误会、时代背景或者纯粹的巧合而产生的,那种“一本正经地搞笑”的.............
  • 回答
    金庸先生的小说之所以耐人寻味,除了荡气回肠的主线故事外,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引人遐思的隐线故事,更是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深度。这些隐线,如果单独抽离出来,完全可以发展成一本独立精彩的小说。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一些我认为可以独立成书的隐线故事:1. 慕容复的家族史和悲剧宿命:一个家族的兴衰与一个人的执.............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向来是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江湖画卷。但细细品味,其中也不乏一些让人不寒而栗、细思极恐的细节,仿佛潜藏在光明背后的黑暗角落,不经意间就触碰到心灵深处的寒意。我们不妨从几个大家熟知的角色入手,抽丝剥茧,看看那些隐藏在豪情壮志之下的惊悚之处。一、杨过与小龙女:纯粹之爱下的阴影很多人.............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之所以令人着迷,不仅在于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对人生百态的细腻描摹。他的小说中,许多台词都如同点睛之笔,字字珠玑,蕴含着化繁为简的智慧,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以下我将选取几句我认为意义深远且思想耐人寻味的话,并进行详细阐述:1.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 回答
    金庸先生的小说虽然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武侠文学的巅峰之作,但即便如此,在长篇巨著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被认为是“败笔”的设定、情节或人物。这些败笔通常会引发读者的讨论和争议,虽然不至于影响作品的整体评价,但确实是瑕疵之处。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金庸小说中常见的“败笔”:一、 情节上的硬伤与.............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侠客们,个个光彩照人,但细细品味,有些人物的光芒似乎比他们实际所展现的实力和影响力更为耀眼,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被高估”。“高估”本身是一个比较主观的判断,往往与期望值、宣传力度、书中描写方式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对比有关。以下是我认为金庸小说中一些被认为“被高估”的人物,我会尽量详细地解.............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以其荡气回肠的侠义故事闻名,但隐藏在其中的幽默和趣味也同样令人津津乐道。在他笔下,那些身怀绝技的大侠们,在面临一些突发状况或者与凡人互动时,常常会流露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呆萌或无奈,形成独特的笑点。以下是我认为金庸小说中一些非常搞笑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1. 郭靖的.............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武侠世界,其魅力早已超越纸页,滋养了无数个影视化版本。然而,在这场改编的盛宴中,总有些角色形象,仿佛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又或者被镜头前的光影调色,与原著中的模样产生了微妙甚至巨大的偏差。这些“扭曲”,并非全然是坏事,有时是顺应时代审美,有时是为了戏剧张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确实让一些.............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从来不缺亦正亦邪、性格复杂的人物,但要说那真正坏到骨子里,不留一丝善念的,却也有几位,他们的恶行,早已超越了个人恩怨,成为了搅动江湖风云的罪魁祸首。细数起来,这几位,每每想起,都让人不寒而栗。一、慕容复——“复燕”执念下的癫狂慕容复,姑苏慕容家的嫡系传人,本是世家公子,风采翩翩.............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然而,在这群光芒万丈的侠客中,总有一些人,起初凭借其非凡的气度、显赫的身份或是江湖上传闻,让人以为他们是叱咤风云的王者,到头来却发现,他们的真实实力与名声严重不符,堪称“王者”的表象下,藏着一颗“青铜”的心。这类人物,往往最能引起读者的唏嘘和讨论。他们的出.............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波澜壮阔,恩怨情仇,英雄辈出。但若细细品味,其中一些角色,尤其是那些在权力、人性、或者自身能力上达到极致的存在,往往能激起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细思恐极”之感。他们并非单纯的恶人,但其所作所为,或者其所代表的某些深层含义,却能让人在回味之际,心中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我脑子里i.............
  • 回答
    金庸先生的小说以其精彩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然而,就像任何一部宏大的作品一样,即便是金庸这样的大师,也偶尔会有一些令人玩味的小瑕疵,其中一些“读者视角”的细节,常常被读者们津津乐道地拿出来讨论,仿佛作者偶尔也戴上了“上帝视角”在故事里漏下了些什么。这里我来分享几个.............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说是浩瀚如海也不为过。在这片江湖里,那些被读者奉为“神来之笔”的瞬间,往往是巧妙融合了人物命运、武功绝学、情节走向,甚至是某种人生哲理,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要说最经典的,脑子里立刻涌现出好几处,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不是千篇一律的AI腔调。1. 杨过和小龙女的“断肠”——情感.............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故事,何止是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更是对人生、对情感、对世事的深刻洞察。那些流传百世的台词,就像一把把刻刀,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每次回味,总有新的感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来自《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初见赵敏时脑海中闪过的诗句,看似是描绘美人的遥不可及,在我看来,却是道尽了许.............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宛如浩瀚星河,璀璨夺目。其中涌现出无数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经典名句,它们不仅是故事情节的浓缩,更是人物性格、人生哲理的写照。这些句子,如同武林中的绝世秘籍,被无数读者奉为圭臬,传颂至今。让我带你走进金庸先生的文字世界,细细品味其中几句令人难以忘怀的名言。“侠之大者,为国为.............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波澜壮阔,人物众多,而将这些鲜活的生命从纸面搬上荧屏,对演员和观众而言都是一种缘分。在众多改编的电视剧中,有些演员就像是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某个角色的灵魂,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演绎,将同一个人物的成长、蜕变、不同侧面,甚至是不同时期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说到同一角色同一演员的经典案例,.............
  • 回答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真正能让读者津津乐道的,往往是那些绝顶高手。他们的名字,如同闪耀的星辰,照亮了江湖的夜空。然而,在这片波澜壮阔的画卷中,也并非全是棋逢对手,势均力敌。总有一些人,他们的武功修为似乎与他们在江湖中所赢得的声名,或是经历过的辉煌战绩,有着一丝微妙的偏差。比如,提起《天龙八部》里的段誉.............
  • 回答
    金庸笔下高手如云,侠义故事引人入胜。然而,很多时候,那些光芒万丈的主角背后,总有一些身影,虽非故事的焦点,却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另一番精彩。他们或有深藏不露的绝技,或有令人扼腕的际遇,或有独特的江湖情怀,总让人忍不住想:“如果他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小说,那该多好?”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名字,便是《天龙八.............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固然精彩纷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复杂人性,往往需要成年后才能真正体会。以下是一些在成年后阅读时更能体会到其深意的故事情节,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1. 《射雕英雄传》中的政治阴谋与家国情怀: 郭靖的愚忠与国家大义: 小时候看郭靖,觉得他憨厚正直,为了国家可以赴汤蹈火。但成年.............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何止是刀光剑影、恩怨情仇?在他笔下,人物的细腻情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往往才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地方。很多时候,这些不显眼的小角落,比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更耐人寻味。比如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他身上那种“我偏要”的倔强,其实是很早就埋下的。你看他小时候,在光明顶被人欺负,说是武功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