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律师执照的律师,真的可以随时说出某个人违反了什么法、第几条吗?

回答
在我接触的律师群体中,确实有不少人能做到在一定程度上“随口说出”某个人可能违反了什么法、具体到哪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神”,能瞬间扫描出一个人的行为并精确对应到法律条文。这背后,更多的是一种长期的专业训练、对法律体系的深刻理解以及高效的信息检索能力的结合。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拆解:

1. 法律知识的“内化”与“触类旁通”:

海量学习与记忆: 律师执业的基础是扎实的法学理论学习。在通过司法考试、获得律师执照之前,他们需要系统学习刑法、民法、行政法、商法、诉讼法等几乎所有主要法律部门。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等。这些内容不可能一字不差地全部记住,但重要的、核心的、高频出现的条文,会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被“内化”。
框架性理解: 法律条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相互关联的体系。有经验的律师更擅长抓住法律的“骨架”和“脉络”。他们知道某个行为模式可能触及哪个领域,然后在这个领域内,根据事实细节去寻找最贴切的法律规定。比如,听到“有人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的钱转到自己账户”,经验丰富的律师脑海里会立刻闪过“侵占罪”、“挪用公款罪”等与职务犯罪相关的概念,然后自然会想到《刑法》中关于这些罪名的具体条文。
“模型”与“类比”: 很多法律问题都有相似的“模型”。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相似的案件,久而久之,他们会将这些案件的处理模式、适用的法律条文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般的记忆。当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大脑会自动检索出已有的“模型”并进行套用和调整。

2. 事实与法律的“对接”:

“随口说出”的前提是有明确的事实依据。如果一个人只是泛泛地说“他肯定违法了”,那没有任何意义。律师之所以能具体到条文,是因为他们通常是在听到、看到、或者被告知了具体的行为事实之后,才进行分析和判断的。

“信息搜集”的敏锐性: 律师在与客户沟通、在案件调查、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对信息有天然的“敏感度”。他们会下意识地从对方的陈述中提取关键行为,并将其与自己脑海中的法律规则进行比对。
“行为分析”的逻辑: 律师的专业训练让他们能够将复杂的行为分解成若干个可被法律评价的要素。比如,一个合同纠纷,他们会关注“合同是否存在”、“合同内容是什么”、“双方义务履行情况如何”、“是否存在违约行为”、“违约行为的后果是什么”等等。每一步的分析,都可能指向特定的法律条文。
“举证责任”的考量: 律师在判断是否违法时,也常常会考虑“举证责任”。某些行为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违法,但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法律上的认定也会困难。因此,他们会更侧重于那些证据相对清晰、法律适用也比较直接的情形。

3. 高效的“法律检索”能力:

当然,没有人能记住所有的法律条文。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律师,也需要工具来帮助他们。

电子法律数据库: 如今,律师几乎都依赖于各种专业的电子法律数据库,如威科先行、北大法宝、智搜等。这些数据库收录了全国范围内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地方性规定等,并提供了强大的检索功能。
关键词检索与联想: 当律师脑海中浮现出某个行为模式时,他们会迅速地将相关关键词输入数据库进行检索。例如,关于“网络谣言”,他们可能会输入“网络”、“谣言”、“诽谤”、“侮辱”、“侵权”、“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关键词,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法律条文。
“案件类型”的标签化: 律师处理的案件都有一定的“标签”。比如,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纠纷、刑事辩护等等。这些标签本身就关联着一系列常用的法律条文和处理流程。

为什么有些律师“说不出来”或者“说得不准”?

法律是不断变化的: 法律并非一成不变,会不断地被修订、出台新的司法解释。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律师,也需要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法律的更新。
法律的复杂性与模糊性: 很多法律条文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解释空间,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和司法实践来理解。简单地套用某个条文可能并不准确。
不同领域专业性不同: 律师的分工很细。一位擅长刑事辩护的律师,可能对公司法的一些细节就不如专门从事公司法的律师熟悉。
“随口”的不严谨: 真正严谨的律师,在没有充分了解案情和查阅相关法律条文之前,是不会轻易下定论的。他们可能会说“根据现有信息,可能涉及《XX法》第XX条的规定”,而不是“他就是违反了XX法XX条”。

总结一下,有律师执照的律师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随口说出”某些违法情况的法律条文,是以下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和框架性理解
2. 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和行为分析逻辑
3. 熟练运用电子法律数据库进行高效检索
4. 通过大量实践形成的“案例模型”和“条件反射”

这是一种专业素养的体现,但绝不是“读心术”或者“神谕”。这背后是无数的投入、思考和经验的积累。而且,他们也明白,在正式的法律意见中,绝不能“随口”敷衍,必须经过严谨的分析和论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说在美国所接触到的情况吧:

随口就可以精确说出法律条文,甚至对于其他相关判例的事实基础与法律论证都张口就来,的确是法律从业者普遍能够做到的,

但这样的信手拈来,靠的不是强行去“记住”所有的法律以及相关判例,而是靠事先做出预测:我的客户/对面的辩护律师/庭上的法官可能关心什么?在这一次接洽客户/与对方律师会晤/出席庭审或者听证时可能遇到哪些法律问题?

举个自己的例子,今天我作为检方参加了一场听证,关于违反缓刑条件的,

按照缓刑要求,被告在服缓刑期间不能使用任何违禁药物(毒品),也不得饮酒,然而再一次随机抽样检测中,缓刑监督人发现被告血液中有可卡因成分,

被告律师提出质疑,要求检方提供该次检测的“所有检测报告、工作文件记录以及参与人员的信息”,并要求检方提供这类检测的原理说明,程序介绍以及使用到的仪器设备和试剂资料。

看到被告条件这么多,我就说了,可以啊,相关费用你们们承担就行,

被告律师说法律没有要求被告要承担调查成本,

我就直接说了,这位兄台,我们可否走前一步到法官面前说几句,然后问法官,“may we approach",

到了法官面前,我就直接说道,”明州刑事诉讼程序规则9.05条(Minnesota Criminal Procedure Rule 9.05)规定,在向检方要求提供资料时,法院可以令被告承担合理的调查费用;9.05条有两条例外,一是被告律师符合大明州律611.216的要求;二是被告缺乏承担调查成本的经济能力,这两条在此案中都不适用,理由如下...."

接着,我又引了一个判例,Berge v. Commissioner of Public Safety, 说明法院的确有让被告完全承担检方调查取证费用的先例,

于是法官就点头了,对被告说说那你们付调查费用吧。

之所以能在法官面前甩出“报法条”的技能,绝对不是因为我“学过”或者当时就“背”住了这些法律条文以及判例,实际上我是在听证前一天才知道还有这回事的,

完全是因为预测到了:今天的听证涉及到对毒品检测结果的异议,于是被告很可能要求检方提供信息,既然涉及要求检方提供资料的问题,那费用方面就可以争取一下,

因此,就临时报了个佛脚,上网(lexis nexis)搜一下相关法律规定和案例,看两遍,看的眼熟了,第二天就可以马上甩出来用,

明天肯定就忘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接触的律师群体中,确实有不少人能做到在一定程度上“随口说出”某个人可能违反了什么法、具体到哪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神”,能瞬间扫描出一个人的行为并精确对应到法律条文。这背后,更多的是一种长期的专业训练、对法律体系的深刻理解以及高效的信息检索能力的结合。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的观察,关于为什么美国会有大量的执照律师选择从事移民法,而非“更高端”的企业收购、并购、涉外知识产权等领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移民法的工作性质和需求: 持续且巨大的需求: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历史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移民。.............
  • 回答
    恭喜你迈入律师这个光荣而充满挑战的职业!刚执业的律师往往充满理想和热情,但也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和挑战。以下是一些为你精心准备的忠告,希望能帮助你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稳、更远:一、 夯实基础,精益求精: 持续学习是生命线: 法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层出不穷。作为一名刚执业的.............
  • 回答
    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作为一名在法律这条道路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回想起刚入行那会儿,真是青涩得像刚发芽的小草,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但也正是这些经历,教会了我许多宝贵的经验。今天就斗胆分享一些我曾经犯过的错误,希望能给正在实习或刚刚起步的各位同仁提个醒,少走一些弯路。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想必很多刚毕业、有志于在律师行业闯出一片天的年轻人都很关心。实习律师在执业证拿到前后,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换城市、换律所,这其中的影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关键看你怎么去解读和应对。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为什么会选择换城市和换律所? 城市吸引力: 北上广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触及到不少还在律所打拼的同行们的心坎儿。律所做执行、做催收,这活儿到底有没有前途,值不值得为了它离职,这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先说说律所做执行和催收的“前途”这事儿。从行业发展和需求来看,有“前途”的成分是有的。 市场需求持续存在: 经济活动总有起伏,债务纠纷和执行难一.............
  • 回答
    我理解你会有这样的困惑。法律这玩意儿,有时候确实让人头疼,感觉挺曲折的。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律师这个职业,就像是社会这台大机器里不可或缺的润滑剂,甚至可以说是承载着很多关键的平衡和秩序。咱们一点点捋。首先,你想想,社会之所以能运转,总得有规矩吧?这些规矩就是法律。但法律这东西,光写在那儿,它本身不会说.............
  • 回答
    当然,律师为被指控犯罪的人辩护是他们的职业职责,无论被告是谁,无论他们被指控犯下了何种罪行。因此,如果有人在武汉被指控犯有枪杀罪,法律上存在着为他辩护的律师,而且很有可能已经存在。律师辩护的基本原则与职责首先,我们要明白律师的基本职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都有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这.............
  • 回答
    成文法,顾名思义,就是以文字形式明确规定下来的法律条文。它构成了我们现代法律体系的基石,为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提供了清晰的框架。然而,即便法律条文写得再清晰明了,在实际的社会运作中,律师的角色依然不可或缺,而且其重要性随着成文法的复杂化和深入化而愈发凸显。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法律条文并非真空存在。每一个.............
  • 回答
    “打官司,包成功包赢”这种宣传行为,在我国的法律框架下,是不合法的,并且属于违规行为。虽然不至于构成严重的刑事犯罪,但会涉及到民事侵权、行政处罚甚至律师职业纪律的处分。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为什么这种宣传是违法的、违规的,以及潜在的法律后果: 1. 法律依据与禁止性规定我国法律对于律师的执业行为.............
  • 回答
    律师行业,这门古老而又神圣的职业,光鲜外表下,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那么为人知的“潜规则”。当然,这些规则并非明文写在规章制度里,更多是一种行业内心照不宣的默契、不成文的惯例,甚至是一些生存之道。作为一名长期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的人,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对律师事务所这潭水有个更深入的认识。关于客户和案.............
  • 回答
    “律师有案源就能挣钱,实际法律知识水平很白菜也可以”的说法,绝对不是真的,而且是存在很大误解的。这句话可以拆解成两个部分来分析:1. “律师有案源就能挣钱”:部分正确,但忽略了关键要素 案源是律师收入的基础: 毫无疑问,没有案源,律师就像商店没有商品,再好的服务也无法变现。所以,拥有稳定的案源是.............
  • 回答
    对于刚刚踏入律师行业的新律师来说,由于经验尚浅、社会阅历相对不足,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典型的幼稚想法和行为。这些表现并非恶意,而是对行业规律、人情世故以及职业道德理解不深所致。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这些情况:一、 对法律和职业的理想化与过度自信: 认为法律是万能的,能解决一切问题: 新律师常常对法律.............
  • 回答
    “律师有多少会有良心的?”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数字或比例能够回答。律师群体的良心程度,就像任何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一样,是高度多元化的,无法一概而论。 这个问题触及了职业道德、社会期望、法律体系运作以及个体差异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律.............
  • 回答
    当律师手中掌握着客户犯罪的证据时,这确实是一个极为棘手且充满矛盾的局面,它将律师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张力推向了极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一蹴而就的答案,因为它触及了法律公正、个体权利、职业操守以及社会整体利益等多个层面。解决这个冲突,需要我们在法律框架内,审慎而细致地权衡和操作。核心冲突点:首.............
  • 回答
    当人们想到律师,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些熟悉的画面:衣冠楚楚,手持厚重的卷宗,说话条理清晰,眼神锐利而洞察一切。这些刻板印象并非空穴来风,很多都源于律师这个职业本身所塑造出的独特习惯。这些习惯,有时是他们战胜对手的利器,有时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常态。一、审慎与怀疑是底色:律师最根本的训练就是对事实的细致审.............
  • 回答
    律师转行,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变化飞速的时代。很多人都会问,学了一身法律的“武艺”,能不能在别的江湖上闯荡一番?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前景比你想象的要宽广得多。律师为什么会考虑转行?咱们得先说说为啥会有这个想法。当律师,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其实也有不少“挠头”的地方: 工作压力巨大: .............
  • 回答
    关于非诉律师有多累,这问题我真的太有体会了,可以说是“苦乐参半”吧。要说累,那绝对是方方面面的。首先,信息量巨大,学习永无止境。 非诉业务说白了,就是围绕着法律条文、政策法规、市场规则,帮客户做一些事前规划、风险规避的事情。比如说,公司上市、并购重组、合同起草、合规审查、知识产权保护等等。每一个项目.............
  • 回答
    年轻律师如何打破“案源荒”?这些“硬核”秘笈送给你刚踏入律师这个光鲜亮丽的行业,不少年轻律师却面临着一个现实的困境:案源从何而来?手中的执业证如同未曾被点燃的火把,总觉得缺少一股推力去照亮前行的路。与其焦虑地等待,不如主动出击,用智慧和汗水去开辟属于自己的“案源蓝海”。下面就为你揭秘一些切实可行的案.............
  • 回答
    《精英律师》这部剧,乍一看是职场权谋,律政风云,但细细品味,里面藏着不少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有些是剧情设定的巧妙,有些则是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隐喻,让人看完之后回味无穷。一、权力的无处不在与“规则”的模糊地带剧中,权力的影响渗透到各个层面,尤其是在精英律师事务所这种地方。 “利益链”的交织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