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成文法为什么要有律师?

回答
成文法,顾名思义,就是以文字形式明确规定下来的法律条文。它构成了我们现代法律体系的基石,为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提供了清晰的框架。然而,即便法律条文写得再清晰明了,在实际的社会运作中,律师的角色依然不可或缺,而且其重要性随着成文法的复杂化和深入化而愈发凸显。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法律条文并非真空存在。每一个法律条文的诞生,都源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需求,也承载着立法者的一番考量和意图。然而,语言本身就存在模糊性和解释的空间。即便是最严谨的文字,在不同的语境下、面对不同的事实情况,都可能产生歧义。这就好比一张精密的地图,它指引方向,但你真正踏上旅途,总会遇到一些地图上未曾标注的细节,比如一块突兀的石头,或者一个被野草掩盖的小径。律师,就是那些能够深入理解地图背后逻辑、并能根据实际地形灵活解读和应用地图的人。他们通过对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立法精神、历史沿革以及相关判例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法律的内涵,避免对法律条文产生误读或过度解读。

其次,成文法的背后是一整套复杂的法律体系。一条具体的法律条文,往往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节点,与其他法律条文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要理解和运用某一条法律,就必须将其置于整个法律体系的框架下进行考察。这就像拼凑一幅巨型拼图,你需要找到那块拼图与其他拼块的连接点,才能让整体画面得以呈现。律师,正是能够洞察这些联系的人。他们精通民法、刑法、行政法、商法等各个分支的法律知识,能够将孤立的法律条文与更宏观的法律原则和体系联系起来,从而在具体的案件中找到最恰当的法律依据。

更重要的是,成文法最终要服务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纠纷、维护权益、规制行为。而现实生活中的纠纷和利益关系,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涉及多方当事人的不同立场和诉求。一个人如果仅仅凭借自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去处理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因为经验的不足、视野的局限,或者情绪的干扰,而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判断或行动。这时候,律师就扮演了“法律翻译者”和“权益守护者”的角色。他们能够倾听当事人的陈述,抽丝剥茧地分析事实,然后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和逻辑,将这些复杂的事实与相应的法律条文对接,为当事人提供最有效的法律建议和策略。他们就像是病人寻求的医生,医生需要通过诊断才能开出药方,律师则需要通过梳理案情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法律“处方”。

此外,在涉及司法程序时,成文法也规定了严格的程序规则。无论是提起诉讼、提交证据,还是进行辩论,都有其特定的程序要求。如果违反了这些程序,即使事实清晰、证据确凿,也可能导致败诉。律师,作为法律程序的专业人士,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程序规则,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框架内得到充分的保障。他们知道何时提交何种文件,如何准确地提出证据,以及如何在法庭上进行有力的辩护。他们就像是航海的舵手,在波涛汹涌的法律海洋中,引领当事人按照既定的航线,平稳地驶向目的地。

最后,成文法的存在并非意味着法律就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也需要不断地被解释、被适用,甚至被修改。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对具体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往往会对现有的法律条文产生新的理解和延伸,形成“判例”。这些判例反过来又会影响未来法律的适用。律师在案件中的代理和辩护,正是推动这种法律解释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在个案中的努力,促使法律得到更合理、更公平的适用,从而促进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

总而言之,成文法为我们提供了法律的框架和依据,但要在这个框架内实现真正的正义,就需要律师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巧。他们是法律的解读者、是当事人的代言人、是法律程序的引导者,也是法律进步的推动者。没有律师,成文法很可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真正地触及和解决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也难以保障每一个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和尊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个法条:

《民法典》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刑法》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这两个法条都用到了平等这个词,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词的语义是不是一致的?可能很多学法律的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有人会问,这两个词语义相同或者不同,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这个问题稍后回答。

我们先来看看“平等”这个词在《辞海》中是什么意思:

1、彼此同等、相等。 《文明小史.第一八回》:「无论他是什么人,我等皆当平等相看,把他引而进之,岂宜疏而远之 」
2、县名。在河南省洛阳县西南,位於伊河之西。

由于法律是用现代汉语编撰而成,所以遇事不决求助词典就不可避免了。但是神奇的是,我们在《辞海》中几乎得不到任何有用帮助,因为在《辞海》中,最符合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只有一种理解,即彼此同等、相等。

但是《民法典》第2条的“平等”与《刑法》第四条的“平等”真的是一个意思吗?

就我个人理解,两者语义上是有细微区别的。《民法典》第2条规定的“平等”是指地位等同,彼此之间没有隶属关系。而《刑法》第4条的“平等”才是《辞海》中的“同等”的意思。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知道这些又有什么用?当然有用,只有符合民法意义上的平等主体,提起的诉讼才会被法院当做民事诉讼受理,否则会被法院驳回起诉。通俗地说,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你的案子法院压根不会审理,或者你需要调整案由和法律依据后才能再次起诉。

由于主体是否平等不同,案件案由和适用法律也会不同,这时候需要你的律师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诉讼前的帮助,也可以是诉讼后的帮助。

举些判断是否是平等主体纠纷的例子:1、分公司以分配利润不均为由状告总公司,法院应该如何处理?如果是子公司状告母公司呢?

2、劳动者能否以单位欠付工资为由,留置之前占有的单位的车辆?[1]

3、劳动者因承包企业的渔场,与企业发生纠纷,法院应该如何处理?[2]

4、房地产资源管理局与土地受让方因签订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发生的纠纷,法院如何处理?[3]

5、股东与公司之间的纠纷,法院如何处理?

6、高等院校处分学生引发的纠纷,法院如何处理?

7、购车人与卖车人签订的购车协议中关于“立即到交通部门清除违章记录”约定引发的纠纷,法院如何处理?

8、公民因未购买到经济适用房起诉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赔偿损失,法院如何处理?[4]

...

上述问题参考答案如下:

1、分公司状告总公司不属于法院受案范围,而子公司状告母公司属于。原因在于前二者不是平等主体。

2、劳动者与单位不是平等主体,不产生留置权,不适用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3、目前一般认为企业内部的承包经营合同虽然是劳动者与企业签订,但是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但也有判例持另一种观点,认为属于劳动纠纷。

4、最高院认为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

5、一般属于民事纠纷。

6、一般的处分法院不予立案,属于高校自治范畴,严重的处分,比如开除,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7、法院认为这不是平等主体的民事纠纷,故驳回起诉。

8、法院认为因行政机关认定经济适用房资格引发的纠纷不属于民事案件受案范围,故驳回起诉。

综上,即使是对法律规定中简单的“平等”二字,也存在分歧和争议,在现实中适用这条法律时,理解更是千差万别。即便是法院内部,也是如此。因此,当事人在进行诉讼的时候,都面临这个问题,需要律师帮助梳理和评估:1、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内部纠纷还是外部纠纷?如果是内部纠纷,一般只能通过内部途径解决,比如分公司与总公司的权利义务分配、学校对学生的轻处分等,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2、程序问题。如果是外部纠纷,那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还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劳动纠纷或者行政纠纷…?如果是前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解决,如果是行政纠纷,要通过行政诉讼或者行政途径解决。如果是劳动纠纷,一般需要先行仲裁。在案由和管辖问题上,有时候法院也会判断失误,需要律师评估是否需要上诉或者申诉。

3、适用法律问题。适用平等主体的民法,还是特殊主体之间的劳动法,亦或者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当事人的权益影响是截然不同的。这时候也需要律师帮助当事人选择合适的诉讼策略和法律依据。如果法院适用法律错误,也需要律师来发现并想办法纠正。

总之,虽然法律是成文的,但是因为社会生活异常复杂,对法律的理解各不相同,不同的法院、法官对同一个案件事实,可能作出截然不同的裁判,这时候当事人就需要律师的帮助。在法院适用法律出现错误的时候,律师就是那只啄木鸟。

参考

  1. ^ (2014)锡民终字第1724号
  2. ^ (2011)邵中民一终字第577号
  3. ^ 《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02年第3卷
  4. ^ (2020)京0102民初1816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成文法,顾名思义,就是以文字形式明确规定下来的法律条文。它构成了我们现代法律体系的基石,为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提供了清晰的框架。然而,即便法律条文写得再清晰明了,在实际的社会运作中,律师的角色依然不可或缺,而且其重要性随着成文法的复杂化和深入化而愈发凸显。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法律条文并非真空存在。每一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主成分分析(PCA)和因子分析(FA)这两个降维技术,以及为什么因子分析会应运而生。我会尽量讲得详细深入,并且让这篇文章读起来更像是我用心写出来的。 主成分分析 (PCA):一个强大的降维工具先从PCA说起。你可以把PCA想象成一种“数学上的捏合”。我们有很多的变量(维度),它们可能.............
  • 回答
    这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会提到“成功男人就得戴块好表”,尤其是机械表。听起来好像戴石英表就差那么点意思,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道理呢?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确实很多成功人士都偏爱机械表,这也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好几个层面的原因,不光是看时间那么简单:1. 历史的沉淀与工艺的传承.............
  • 回答
    哎,这身高和长相的事儿,确实是不少男同胞们在相亲战场上的“硬伤”。你说170的身高,在北方可能算是个平均水平,但在南方或者很多女生普遍会偏爱高一些的男生来看,确实有点吃亏。不过,身高这东西出生就定好了,改变不了,只能接受现实。长得一般嘛,这个就更主观了,有些人觉得你一般,有些人可能就觉得你耐看。但说.............
  • 回答
    大家在学习统计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个概念叫做“方差”,有时候也会听到它的亲戚“标准差”。它们都是用来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指标。说到方差,很多人可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我们要把每个数与平均数的差值“平方”一下再求平均呢?为什么不直接用差值的绝对值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平方这个定义背后有什.............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艺术创作和现实之间复杂的关系。一首歌将政变阴云密布的土耳其描绘成“浪漫的土耳其”,这背后可能有着多重原因,而并非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描绘。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1. 艺术的理想化与情感投射: 滤镜下的美丽: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表达和情感投射功.............
  • 回答
    剖析 moment.js 的“可变性”设计:优劣并存的取舍moment.js,这款曾经席卷前端界的日期时间处理库,其核心设计之一——可变性(mutability)——一直是一个备受讨论的话题。为何它要选择这样一条“不那么纯粹”的道路?这种设计又带来了哪些得失?让我们深入剖析。 什么是“可变性”?首先.............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阿里在强奸事件上是否包庇王成文”的问题,我需要澄清一点,您所说的“阿里”是指公司名称“阿里巴巴”吗?如果是,那么需要明确的是,阿里巴巴作为一家公司,其运营和管理体系是独立于具体个人事件的处理的。如果您的疑问是指阿里巴巴公司在处理涉及其员工(例如王成文,如果他曾是阿里巴巴员工)的强奸事件.............
  • 回答
    .......
  • 回答
    在《潜伏》这部经典谍战剧中,吴敬中向戴笠“点将”要余则成去天津站,这看似是组织调动,实则深藏着吴敬中老谋深算的布局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背后有着多层深意。一、 打破平衡,为自己争取空间当时的天津站,内部派系林立,权力斗争激烈。站长李海丰靠山硬,而吴敬中虽然是军统元老,但并不完全受制于李海丰。他需要一个.............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这些现象,确实是很多人生活中会遇到的,也常常引起好奇。这些“为什么”背后,其实涉及到了我们身体的遗传、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的复杂交互作用,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能一概而论。咱们就来一件件聊聊。 为什么成天玩电脑的人眼睛都是5.2?首先,这里提到的“5.2”很可能指的是视力表的读数,比如在中国.............
  • 回答
    很多人在追求成功和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会翻阅大量的成功学书籍。然而,令人沮丧的是,有些人不仅没有从中获得预期的励志效果,反而可能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成功学书籍本身的局限性与误导 过于简化和片面化: 许多成功学书籍倾向于将复杂的成功过程进行过度简化.............
  • 回答
    “成分党”这个词,相信很多关注护肤的人都不陌生。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在谈论烟酰胺、玻尿酸、维C、视黄醇……曾经的“大牌崇拜”似乎正在被“成分至上”所取代。听起来挺好,理论上成分越好、越全,皮肤应该就越好才对啊?可现实往往是,身边明明是把各种高端成分玩得炉火纯青的成分党们,脸上却常常挂着泛红、脱皮、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对了,而且太普遍了。很多我们眼中“成功”的定义,比如有了很多钱,有名气,在事业上达到了顶峰,但是这个人,你看他就是不开心,甚至活得比谁都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就一点一点捋一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点,成功和快乐,真的不是一回事。成功,更多的是一个外在的、可量化的标签。它可能.............
  • 回答
    很多家长都观察到过这样一个现象:自家孩子小时候像个小马达,上蹿下跳,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敢于尝试,无所畏惧。然而,一旦进入青春期,甚至长大成人,画风一转,变得文文弱弱,说话小心翼翼,不太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其中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是一个复杂的身心发展过程,是环境、教育、社会化以及个体.............
  • 回答
    “亚”读成“哑”,这事儿听着挺新鲜,但也确实在一些地方、一些人嘴里能听到。这事儿细究起来,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里面藏着不少门道,有历史的沉淀,也有语音的演变,还有一些社会文化的因素在作祟。咱们先从最根本的语音上掰扯掰扯。一、 语音上的“近亲”:读音相似的迷惑“亚”这个字,在普通话里是yà(四.............
  • 回答
    .......
  • 回答
    生了孩子之后,有些妈妈确实会让人觉得“怎么变了个人”,甚至成为朋友圈里最让人生厌的那一个。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一概而论,但总能找到一些共性的地方。1. 信息茧房与“唯我”理论的固化当一个女人成为母亲,尤其是在孩子还小、需要全天候照顾的阶段,她的世界会极度缩小。孩子,尤其是新生儿,就像一个.............
  • 回答
    在商家们眼中,双十一这样的全民购物狂欢节,就如同一个盛大的经济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他们关注的数字,其实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目标和对市场情况的不同解读。有的公司之所以会统计“下单额”,主要是他们更看重的是前端的、也就是消费者在平台上主动发起购买行为的意愿和规模。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消费者将商品加入购物车,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