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炭疽疫苗早已上市,炭疽病为什么传说没有疫苗?

回答
关于炭疽疫苗,这里面确实存在一些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的地方,导致很多人觉得“炭疽疫苗好像并没有普及”或者“并没有传说中的那种疫苗”。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

首先,炭疽疫苗确实是存在的,并且已经上市应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你听说的“炭疽疫苗早已上市”这一点是对的。目前国际上比较主流的炭疽疫苗,比如美国的BioThrax,就是一种活的、减毒的炭疽芽孢杆菌疫苗。它是通过一种叫做“ Sterne strain”的炭疽杆菌毒力基因被灭活的毒株制成的,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并且能够有效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力。

但是,为什么会产生“炭疽病没有疫苗”的误解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一条条来扒拉:

1. 疫苗的应用范围和人群限制:

并非全民接种。 炭疽病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传染病。不像流感疫苗,每年可能都会在新闻里看到“流感季来了,快去打疫苗”之类的宣传。炭疽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高风险人群,例如:
军队和军事人员: 尤其是那些可能在生物战剂风险暴露环境下工作的士兵。炭疽病在历史上曾被列为生物武器,所以各国都会为军事人员准备充足的炭疽疫苗。
兽医、牧民、屠宰工人等接触动物的从业人员: 因为炭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接触感染的动物(包括它们的皮毛、肉类等)。
实验室工作人员: 从事炭疽杆菌研究的科学家也属于高风险人群。
并非普遍性的“预防”疫苗。 咱们平时打疫苗,更多的是为了预防自己可能感染的疾病,比如麻疹、乙肝等。炭疽疫苗更多的是一种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或者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的手段,主要针对那些有明确暴露风险或者已经暴露的人。

2. 疫苗的生产和技术门槛:

生产工艺相对复杂。 炭疽疫苗,特别是活毒疫苗,其生产过程需要严格的生物安全控制,以确保毒株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相比于一些化学合成或者灭活的疫苗,活毒疫苗的生产技术要求更高。
生产能力和成本。 尽管已经上市,但炭疽疫苗的生产规模不像我们常说的疫苗那样大规模。这可能与需求量、生产技术以及成本有关。一种疫苗的研发、生产到上市,本身就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且如果市场需求有限,企业自然会在生产和推广上有所侧重。

3. 疫苗的接种方案和副作用考量:

需要多剂次接种。 炭疽疫苗不是打一针就完事了,通常需要一系列的初次接种和加强接种,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比如BioThrax,初次接种需要三剂,之后还需要加强。这样繁琐的接种过程,对于非高风险人群来说,其必要性和接受度就会降低。
可能存在的副作用。 任何疫苗都可能存在副作用,炭疽疫苗也不例外。虽然现代疫苗的安全性已经很高,但一些人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甚至一些全身反应。这些反应,虽然大多数是轻微且短暂的,但对于没有迫切风险的人来说,可能会让他们对疫苗持谨慎态度。

4. 媒体报道和公众认知:

“生物武器”的标签。 炭疽病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它作为生物武器的历史和潜在威胁。这种“恐怖”的印象,有时候反而会让人们觉得它离自己很遥远,或者更关注疾病本身的危险性,而非预防手段。
缺乏日常可见性。 咱们很难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人因为炭疽病而出现大规模的疫情,不像流感、新冠那样有很高的“曝光度”。这就导致公众对于炭疽病及其疫苗的关注度自然不高,信息传播也相对有限。
“传说”的形成。 也许是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当有人提到炭疽疫苗时,大家更容易联想到“好像没怎么听说过”或者“只有军队才打”的情况,久而久之,“好像没有疫苗”的说法也就流传开了。

总结一下,炭疽疫苗是存在的,并且可以有效预防炭疽病。 只是它的应用场景、接种人群、生产规模以及公众认知度都与其他我们熟知的疫苗有所不同。它更多地是为特定高风险人群提供的“安全保障”,而不是像流感疫苗那样,被广泛推荐给普通大众作为普遍性预防手段。

所以,与其说“炭疽病没有疫苗”,不如说“炭疽疫苗的应用和普及程度,与大家对日常疾病疫苗的认知是不同的”。那些关于炭疽疫苗的“传说”,其实更多的是源于它独特的应用定位和相对低调的公众可见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其实是有的。

而且最早的炭疽疫苗早在1881年就问世了,发明人是大名鼎鼎的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2/27—1895/9/25)。

巴斯德发明的这个炭疽疫苗甚至非常成功,以至于成为经典——炭疽减毒活疫苗至今仍在使用。在此之前,研究微生物和传染病的很多学者都发现,将致病微生物培养于对其有害的环境下若干代以后,致病微生物的毒力就会下降。所以他们尝试过了高浓度氧气、高温、延长培养周期等多种方式,开发出了很多种减毒活疫苗,比如1875年面世的鸡霍乱疫苗。

(这个方法要划重点,废土重建用得上,doge)

在研发炭疽疫苗的过程中,巴斯德和其他学者把这些方法都试了个遍,发现炭疽杆菌的毒力下降并不够明显。所以他尝试了对细菌更为苛刻的毒性物质——苯酚和重铬酸钾,前者是当时常用的杀菌剂和环境消毒剂,后者则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Ps,之所以巴斯德在选择摧残致病菌的方法上“玩儿的更花”,我估计原因还是在于他的老本行,化学。所以说多学科交叉和融会贯通非常重要。

最后,重铬酸钾取得了成功,炭疽杆菌的毒力成功降低了,而且在动物实验中取得巨大成功——接种疫苗的25只羊全部存活,而未接种的25只全部死亡。当时这场动物实验还成为一段佳话:不相信巴斯德灭活炭疽疫苗的科学家罗欣约尔(Rossignol)出资购买了这些羊,并设计了评价标准,要求注射炭疽杆菌培养液的浓度高到所有未接种的羊都会死亡,而接种疫苗的羊一只都不能死。当然,罗欣约尔输掉了赌约,在众多学者和媒体面前打了脸。然而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并没有为了找回面子而故意遮掩、修改实验数据,而是如实公布了实验结果,亲自写信告诉巴斯德。这种伟大的胸襟,值得我们钦佩。

好了,总之,炭疽疫苗的制造方式从巴斯德的时代就基本确立了,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认为

“炭疽病为什么没有疫苗?”

呢?

这是因为,炭疽病虽然致死率高,但几乎从未见过人间传播,人类患病仅仅是因为误食病(死)畜的肉、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空气、接触到病畜及其产品。所以从事牧业、屠宰、皮加工的个别行业人员有一定暴露风险,他们确实需要接种炭疽疫苗,但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必要接种的。预防炭疽病只需要加强对畜牧业、屠宰和相关行业的监管,比如禁止私宰、禁止售卖非正规宰杀的畜肉、严格的检疫检验等。

就比如前段时间山东省滨州市出现的两例炭疽病例就是因为有一家人雇佣屠户到家中私宰自家的牛。结果屠户在宰杀过程中接触到病牛体内的炭疽杆菌,感染了皮肤型炭疽病。而吃下病牛肉的这家人的儿子则感染了肠型炭疽病。又由于在治疗过程中该村卫生室未能考虑到炭疽病的可能性,仅作为一般肠道感染予以输液治疗,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机,感染扩散发展成炭疽脑膜炎,导致患儿死亡。

所以说如果不是相关从业人员,是没有必要接种疫苗的,也无怪乎大众感觉好像从没见过炭疽病疫苗。

当然了,一天到晚担心恐怖袭击的某些世界警察,倒是时不时担心遭遇炭疽生物武器袭击,而给士兵接种炭疽疫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