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明会不会出现一支可以和元老院抗衡的军队?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要分析大明会不会出现一支能和“元老院”抗衡的军队,我们得先弄明白几件事:“元老院”究竟是指什么?在什么背景下?以及“抗衡”又意味着什么?

咱们先不扯什么科幻小说里的设定,就从咱们能理解的字面意思来聊。如果“元老院”指的是一种权力结构或势力集团,那么它最核心的特质就是它的稳定性和对权力的掌控力。这股力量可能不是一支具体的军事单位,而更像是一个政治上的核心利益集团,它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家族、党派、或者思想体系)凝聚起来,在朝堂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能够调动资源、制定政策、甚至左右皇帝的决策。

在大明王朝漫长的历史里,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势力呢?答案是:有的,而且不止一次。

比如,我们看看内阁大学士。虽然他们是为皇帝服务的,但当内阁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一个“内阁班子”时,他们确实能对国家大政施加巨大的影响。如果这个内阁班子能够世代相传,或者形成一个稳固的利益联盟,那它就具备了某种“元老院”的雏形。想象一下,如果某几个大家族垄断了内阁的职位,他们就能通过互相掣肘,或者联合起来,对皇帝形成一种“软性控制”。皇帝要推行任何政策,都得先过他们这关。这种“抗衡”不是直接的军事对决,而是政治上的拉锯战,但其结果一样能左右国家的命运。

再比如,我们看看一些地方势力。大明朝的军事制度,尤其是卫所制度,虽然名义上是皇帝直接控制,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军事将领和他们的家族会在地方上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势力。如果某个地区的军事首脑,因为地缘优势、家族传承,或者在地方上经营得有声有色,形成了“土皇帝”一般的格局,并且和中央的某些权力派系形成了某种默契的联盟,那么这股力量就可能对中央政府构成挑战。他们可能不会公开举旗造反,但会在征税、征兵、物资调配等方面阳奉阴违,形成一种事实上的“不合作”。

还有一种更隐性的“元老院”,就是宦官集团。在某些时期,宦官因其贴近皇帝的优势,能够掌握大量的宫廷权力,控制信息传递,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军事和政治决策中。如果一个宦官集团能够长期把持朝政,形成一个互相保护、利益共同的群体,他们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了对皇权的一种“抗衡”。他们可以通过宦官体系的内部调动,对军队的指挥和后勤进行影响。

那么,要出现一支能够“抗衡”这股力量的军队,又需要什么条件呢?

首先,这支军队的效忠对象必须明确。如果它忠于某个特定的人物(比如某位皇子),或者某个特定理念(比如“恢复汉家荣耀”之类的口号),而不是皇帝本人,那么它就有可能成为对抗“元老院”的利器。但是,这种效忠一旦产生,本身就带有分裂朝廷的风险。

其次,这支军队需要有强大的军事才能和后勤保障。再强的政治力量,也需要军队来执行。如果这支军队能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并且能够获得持续的粮饷和弹药支持,那么它才有可能在军事上形成优势。想象一下,如果某个有雄才大略的将领,在边疆或者某个战略要地,不受中央政治的干扰,能够独立地发展和壮大自己的部队,并且能够有效地抵御外敌,那么这支军队的威望和实力就会越来越强。

更重要的是,这支军队的崛起,往往需要与时俱进的军事思想和技术。大明朝的卫所制度,在前期是有效的,但到了后期,效率低下,腐败丛生。如果一支新的军队,能够借鉴外部(比如欧洲的火器技术、组织模式)或者内部(比如戚继光那样创造性的军事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那么它就能在效率和战斗力上超越旧的军事体系。

举个例子,如果某个藩王,本身就掌握着一支精锐的私兵,并且这位藩王有政治野心,又恰好赶上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中央控制力衰弱,那么他就有可能利用这支私兵,配合其政治上的运作,形成一种对抗中央决策的军事力量。

当然,这种“抗衡”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一旦军队开始与政治集团直接对抗,往往就意味着国家走向分裂或内乱。所以,历史上真正能做到“抗衡”而又保持国家统一的例子非常少见。通常情况下,这种对抗的结果要么是军队被镇压,要么是国家被军队推翻。

所以,大明朝会不会出现一支能和“元老院”抗衡的军队?从理论上说,存在这种可能性。 只要存在一个能够形成强大政治影响力的“元老院”,并且有一个不受控制的、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效忠对象的军事力量出现,那么这种抗衡就可能发生。

我们历史上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比如明末时期,虽然没有明确的“元老院”,但朝廷内部的党争、宦官专权、以及地方上的军阀(比如后金,虽然是外部势力,但其崛起也与明朝中央的衰弱和地方的响应不足有关)都形成了一种分裂和对抗的力量。而当时涌现出的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和军队,虽然很多时候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但他们的军事实力和地方上的影响力,也形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他们能更有效地联合起来,或者找到一个明确的效忠对象,理论上是可能对当时的朝廷形成某种程度的“抗衡”的。

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更是一个深刻的政治问题。一支军队能否抗衡一个政治集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态、权力结构以及军事制度的演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常情况下,明军要能在澄迈战役中冲上土堤,需要这么几个条件:

1.这支军队过去战功卓著,取得过很多胜利。

2.最近至少半年军饷和伙食水平较好,由经验丰富且尽职的军官进行了整训,装备也整齐。

3.带队将领具有很高的威信,对士兵爱护又敢拼敢杀。

4.临上阵前大把的银子撒出来。

5.明军的家眷已经被髡贼杀了一半,另一半家眷和他们的土地、财产全都在琼山县。

一般来说,只有一些出色将领的亲兵杀红了眼之后才能达到这个水平,或者是本地的地头蛇面临屠城危险,横竖是死,做殊死一搏。明军中还是有猛士的,在崇祯年间和南明期间,很多明军在关键时刻出于与将领的私人关系或者保卫自己的家园悍不畏死地拼杀。

比如说广州第二次沦陷的时候,素以战斗力强悍著称的李成栋余部不敢抵挡清军,逃亡海南。而一向被认为是弱兵的广州卫所军户进行了殊死抵抗,在城墙被攻破之后,仍然有很多人坚持巷战,血战到底。战败了的下场就是全家被杀,所以军队的士气是开了挂的。要是澳洲人没来,李子玉的结局大概就是死于这一战。

但同样是这些人,在当初广州第一次沦陷时几乎毫无抵抗便投降了。包括在小说中,髡贼进城时他们绝大部分都投降了,面对不屠城的敌人,本地土著军队毫无战斗力。

明军将领的亲兵们有最好的粮饷待遇、武器装备和训练条件,常与将领有个人恩义甚至沾亲带故,其个人乃至家族的命运往往系于将领之身。将领要是死了,他们的饭碗砸了,一家老小都挨饿,自己要是战死了,家里倒能领抚恤,有世袭军职的可以让兄弟子侄继承。所以在将领们遇到危险的时候,这些人也会不顾一切地拼杀。

在这些情况下,让明军冒着近代军队的炮火和弹雨冲锋还是可以的。

能让明军拼命的一般只有两样东西:银子和家人。此外还有很少数的人会为了民族大义、兄弟义气、恩情一类的理由拼命。

明军利用复杂地形进行伏击,或者搞偷袭、暗杀,完全能做到给澳宋军队造成不小的损失,干掉某个元老也能做到。但要说正面对决……大明要是能养得起十万家丁,或许还能打一打。

大明要是有这个效率,这个财力,努尔哈赤都活不到金国建立,李自成能在银川驿干到退休。

至于黑尔的理想,在十七世纪的东亚就是个P。工人阶级都没有,连资本主义还没影呢,他那套东西顶多忽悠几个吃不上饭的饥民。

郝元更符合明朝国情。他把矛盾点放在了穷人受欺压、要吃饭的问题上,所以他能组织起老百姓来。但是这很稀奇吗?明朝末年有这种认识的农民起义者遍地都是。就不说北方了,在南方,湖南的矿工,福建的佃户、江西的棚民、江南的奴仆,广东的疍民,还有四川打衙蠹的市民们,他们的领导人都能达到郝元的水平或者更高。

郝元所持的理论真正能执行的那部分,不过是传统官逼民反模式的变种而已,根本没什么稀罕的。他的思想中超前于时代的那部分通通没用,本时空的老百姓在造反时只认官逼民反那一套。至于别的东西,说什么都是鸡同鸭讲。

就不说北方那些名气大的农民军首领了,南方那些不怎么出名的农民军首领也都比郝元强得多了。

湘南地区的矿工领袖刘新宇、郭子奴等人能组织数万兵马攻打长沙,提出铲除一切不平等的口号,比郝元如何?

闽赣交界瑞金、石城、宁化等县的“田兵”首领何志源、沈文昌、范文贞、黄通、吴万乾等人以争取永佃权和减租减息为斗争目标,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基层组织。佃户们组织起来逼地主签订契约,让县令政令不出城门。他们比郝元如何?

广东这边,王兴以一个汶村对抗尚可喜五年;周玉围攻广州;刘保坚持抗清三十多年;杨彦迪不仅坚持抗清三十多年,最后还带着部下去越南建设新家园了;彭信古以一无名小卒起义,收复崖州,率领汉黎军民做了十三年的琼崖游击队。还有江西的刘文煌、湖北的汤志……这些人或反明,或抗清,哪个没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哪个没提出要让穷人活命翻身?

相比之下,郝元这一伙人干了啥呢?抢了一次米,然后来个火烧善堂。别说澳洲人了,大明官府要镇压他们也费不了什么力。

其他农民起义者虽然也经常打砸抢烧,但是能特意把难民当成主要攻击对象的,恐怕就只有白广恩、李本深之流才做得出了。

明军的组织架构的确是落后了,但是清军和农民军的组织架构一点都不落后,完全符合他们的政治诉求和生产力水平。就如同没有道路和运河就没有封建帝国,没有工业革命就瞎搞什么“先进制度”纯属作死。

郝元也就是个中等的农民起义者,他徒弟们的水平,只够给刘新宇、王兴这一级别当军师。

user avatar

题主近代史没有学好哇!

我们现在假设,在大明境内,有那么一伙人,在临高学到了一整套完整的机构组织技术、工业技术等等,然后回到大陆,建立起工业体系,训练现代化军队。

你猜,大明朝廷、当地士绅会怎么对待他们?会怎么对待他们手下的军队?

你猜,他们手下的工人、军队,首先把枪口对向谁?身边的、落后的、黑暗的大明朝廷?遥远的、先进的、光明的临高政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