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罗素的西哲史为何将海德格尔视作异类,而不收录?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没有收录海德格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时间性、罗素的哲学取向、以及海德格尔思想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时间上的不匹配。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于1945年出版。海德格尔最重要的著作,如《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虽然在1927年就问世了,但他的思想体系真正成熟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时期,恰恰是罗素这部著作问世后不久以及其后的几十年。罗素撰写他的哲学史时,海德格尔的学说在学界,尤其是在英语世界,尚未达到其后来的重要地位。罗素在写作时,他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和对他认为重要的哲学家进行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关注点。

其次,也是更关键的一点,是罗素自身的哲学取向与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差异。罗素是分析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极其重视逻辑、语言分析、科学方法以及对概念的清晰界定。他的哲学目标在于通过精确的逻辑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净化哲学语言,并常常将哲学与科学和数学的严谨性相联系。他推崇理性主义,对那种模糊、晦涩、充满形而上学术语的哲学持警惕甚至批判的态度。

而海德格尔,他的哲学则是一种现象学式的存在论探索,它关注的是“此在”(Dasein)的生存境遇、对死亡的焦虑、时间性、以及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的语言风格与罗素截然不同,他创造了大量新词汇,运用德语词语的本源意义进行论述,其文本充满了一种诗意的、经验性的、甚至是有些神秘的色彩。他不是从逻辑和概念分析出发,而是从现象的直接呈现和对“存在”本身的追问开始。

具体来说,罗素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海德格尔的思想感到“异类”或难以接受:

语言的模糊性与不可分析性: 罗素对哲学语言的清晰度和精确度有极高的要求。他认为哲学问题的根源在于语言的误用和模糊。海德格尔的语言风格,尽管对许多人而言极具启发性,但在罗素看来,很可能被视为一种未能“净化”的哲学语言,充满了模糊的概念和难以界定的术语,这与罗素所倡导的逻辑分析和精确定义背道而驰。例如,海德格尔关于“畏惧”(Furcht)和“忧虑”(Sorge)的分析,以及他对“无”(Nichts)的论述,都可能让习惯于清晰逻辑链条的罗素感到难以捉摸,甚至认为其缺乏实证基础。
方法的差异: 罗素的方法是分析性的、还原性的,他试图将复杂的哲学问题分解为更简单、更基本的部分来理解和解决。而海德格尔的方法是解释性的、现象学式的,他旨在揭示“此在”及其存在的总体结构,这是一个整体性的、沉浸式的过程,而非一种分解式的分析。罗素可能认为海德格尔的这种方法过于主观,缺乏客观的可检验性。
哲学关注点的不同: 罗素的哲学探索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知识论(认识我们能知道什么)、逻辑学、科学哲学以及社会和政治哲学方面。他对于人的生存境遇、情感体验、死亡焦虑等问题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或者说,即使关注,他也会试图用一种更符合理性分析的方式来处理。海德格尔的核心关切恰恰是“存在”的意义,以及“此在”如何面对死亡、时间、自由等根本性问题。这与罗素的哲学重心相去甚远。
对科学的态度: 罗素虽然不认为哲学就是科学,但他始终认为哲学应该受到科学方法的启发,并从中汲取严谨性。他乐于看到哲学与科学的互证。海德格尔虽然也没有完全否定科学,但他对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遗忘存在”的危机持批判态度,并认为存在论的追问高于科学的认识论。这种对科学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差异,也可能让罗素难以将海德格尔纳入其哲学史的谱系。

此外,我们可以设想,罗素在撰写其哲学史时,他所选择的“重要哲学家”标准是相对稳定的,倾向于那些对他自己哲学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或者能够被他的逻辑分析工具所理解和评判的人物。海德格尔的哲学体系,尤其是其“根本存在论”的转向,与英美哲学,特别是罗素所代表的分析传统,在方法论、语言使用、核心问题以及哲学目的上都存在巨大的鸿沟。用罗素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海德格尔,可能会发现许多无法对接之处,甚至觉得海德格尔的许多论述是“难以理解”或“不合逻辑”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本身就带有他鲜明的个人色彩和评价标准。他选择收录和评价哪些哲学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自己的哲学信条和他对哲学史的理解。他并非试图囊括所有对哲学史有过贡献的人物,而是挑选了他认为最能体现西方哲学发展脉络、并与他自身哲学思想形成对比或对话的人物。在这种框架下,海德格尔因其独特的哲学路径和表达方式,自然会被视为一个“异类”,一个不适合被纳入他所构建的哲学史叙述的节点。

总而言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未收录海德格尔,是由于历史时间、罗素的分析哲学取向、海德格尔思想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以及两者在语言、方法、关注点和对科学态度上的根本性差异所共同作用的结果。罗素更倾向于那些可以通过逻辑和语言分析来把握的哲学家,而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存在论探索,在罗素看来,可能是一种无法用其工具有效处理,甚至是无法理解的哲学领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做哲学方式的差异。

艾耶尔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中也对海氏颇有微词,但好歹还是写了几页篇幅。其实哲学家大到罗素、海德格尔这个级别,就像金庸小说中的各自独成一派,对差异过大的门派既不怎么懂,也没有太多深入了解的兴趣。或者简单地说,没有这个闲心和时间。(也许若干年后会出现一个黑格尔式的综合者再来“一统江湖”。)

他们用一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已经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负担了。

但是尽管可以这样“开脱”,我们是否还是可以认为多少有人的虚荣心在作祟对于“异类”于自己的思想难免有贬低倾向,也不见得愿意花时间去深入了解。哪怕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间。真正像摩尔那样已经功成名就还肯放下身段去认认真真听年轻的维特根斯坦讲课,每堂课认真做笔记。愿意敞开心怀从头开始接受全新于自己的哲学思想恐怕也并非普遍现象。

所以总觉得维氏这段话对于从事哲学之人有着极大的自我警惕的深意:

寫出好的哲學和對哲學問題作出好的思考,這是一個意志的問題,更甚于是一個智性的問題——抵抗誤解之誘惑的意志、抵抗膚淺的意志。妨礙一個人獲得真正理解的,常常不是他缺少智性,而是他的驕傲。 ——維特根斯坦

当然政治原因肯定也是很重要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没有收录海德格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时间性、罗素的哲学取向、以及海德格尔思想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时间上的不匹配。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于1945年出版。海德格尔最重要的著作,如《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虽然在1927年就问世.............
  • 回答
    梅西的美洲杯和C罗的欧洲杯,哪个含金量更高,这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它们的价值:一、赛事本身的历史地位和声望 欧洲杯 (UEFA European Championship): 历史悠久且声望卓著: 欧.............
  • 回答
    C罗的这句话,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自夸,不如说是一次非常“C罗式”的、充满自信又暗藏玄机的宣言。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这句话的核心在于“不同地方获得欧冠”。 欧冠,毫无疑问是欧洲俱乐部足球的最高荣誉。C罗强调他在“不同地方”拿到这座奖杯,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他效力过曼联.............
  • 回答
    萨乌尔·尼格斯(Saúl Ñíguez),作为一位西班牙职业足球运动员,拥有出色的技术和对比赛深刻的理解。他能说出这样一番评价,其深度和道理值得细致解读。他的话语概括了对两位足球巨星的不同角度的欣赏,并最终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判断。要评价萨乌尔的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评价萨乌尔的立场和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足球偶像的影响力、不同时代的球员风格以及年轻球员的成长经历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姆巴佩和哈兰德都公开表示是C罗的球迷,而目前还没有出现像他们这样级别的超级新星明确表示是梅西的球迷。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没有像姆巴佩哈兰德这样的超级新星是梅西的球迷”这个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棒,涉及到了足球战术中球员位置的演变和适应性,尤其是像罗纳尔迪尼奥(小罗)和梅西这样拥有独特天赋的球员。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回顾里杰卡尔德执教巴塞罗那时期的一些关键战术安排,以及小罗和梅西各自特点的展现。核心问题:为何里杰卡尔德时期小罗被视为中场,而梅西则一直是前锋或边锋?简单来说,这.............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法理的延续”这一论断,在历史学界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一场横跨千年的对话,关于权力、合法性、帝国以及它们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被重新定义。要深入理解这个理论,我们得一层一层剥开历史的纹理。首先,我们要明确,“西罗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历史学界长期探讨的议题。要回答“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究竟是西罗马的灭亡还是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我们需要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看,并深入理解“古典文明”和“终结”这两个概念的内涵。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西方古典文明”指的是什么。通常意义上,我们谈论的“西方古典文明”.............
  • 回答
    梅西和C罗的球迷之间之所以会互相“黑”对方,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仇恨”,不如说是一种由体育竞技、个人崇拜、社交媒体放大以及群体心理共同作用下的“爱之深责之切”式对抗。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道来,力求将这件事讲透彻,也希望你能从中看到一些人情味,而不是冰冷的机器分.............
  • 回答
    梅西和C罗的个人实力是否能排进历史前五,这是一个足球界永恒的讨论话题,也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然而,结合他们各自的成就、技术特点、对比赛的影响力以及在职业生涯中长期保持的巅峰状态,我们可以非常有底气地说:他们两位都极有可能,甚至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应该被列入历史前五的讨论中,并且有非常大的机会排进前五。.............
  • 回答
    梅西和 C 罗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两位球员的辉煌,更是足坛一个时代的象征。当我们在讨论他们的未来,其实也是在思考足球世界如何在新旧交替中前行。梅西与 C 罗的时代还能持续多久?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 身体状态与竞技水平: 毫无疑问,年龄是最大的敌人。梅西今年已经36岁,C 罗更是39.............
  • 回答
    梅西和C罗作为当代的足球巨星,他们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荣誉之一便是世界杯。尽管两人都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但在世界杯赛场上的表现,尤其是其影响力和最终的成就,却有着显著的差异。下面我们来理性地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世界杯表现,并尽量详细地展开:一、 梅西的世界杯之旅梅西的世界杯生涯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跌宕起伏.............
  • 回答
    聊起梅西和C罗,这两位足坛巨星的名字,在俄罗斯世界杯的语境下,总会勾起不少复杂的情绪。那届世界杯,对于他们俩来说,都是一次充满了起伏、也留下了深刻遗憾的旅程。梅西:背负的期望与闪耀中的挣扎2018年的俄罗斯,对于梅西来说,肩上的担子何止千斤。在此之前,他已经一次次在美洲杯决赛中饮恨,国家队荣誉的缺失.............
  • 回答
    梅西加冕第七座金球奖,再次巩固了他在足坛历史上的至尊地位。而C罗,这位与梅西并称的巨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的历史地位对比,无疑是围绕着无数足球迷的讨论焦点。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梅西第七金球的意义: 前无古人的成就: 七座金球,这是一个超越所有传奇的数字。.............
  • 回答
    姆巴佩能否达到梅西和C罗的水平?这是一个备受瞩目且难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对“水平”的定义、足球发展的演变以及球员个人成长等多重复杂因素。为了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对“梅西和C罗水平”的定义与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梅西和C罗的“水平”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不.............
  • 回答
    那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一个时代的落幕。当梅西和C罗的名字不再出现在绿茵场上,当那些曾经点燃无数激情的瞬间成为定格的画面,《天下足球》的编导们,心中涌动的定是万千情绪。他们的结束语,不会是简单的告别,而是一首献给两位传奇的史诗,一曲对足球时代的回响。设想一下,镜头缓缓拉近,从无数张激动的人脸,聚焦到.............
  • 回答
    作为一名“中立球迷”,要准确统计看过多少场梅西和C罗的比赛,其实是个挺难量化的事情。想想看,这两个人统治足坛的十几年,他们的比赛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首先,得从联赛说起。巴塞罗那对阵皇家马德里的“国家德比”,这是这两个巨星直接对话的巅峰舞台。每一次国家德比,都意味着梅西和C罗会正面交锋。从2009.............
  • 回答
    中国区唯一金球奖评委骆明关于“金球奖的数量不该决定梅西C罗地位高低”的观点,触及了足球界一个非常核心且长久存在的话题:如何评价一位球员的伟大,以及金球奖在其中的作用。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骆明观点提出的背景与核心论点:骆明的观点,作为中国区唯一金球奖评委,本身.............
  • 回答
    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C罗)和利昂内尔·梅西(梅西)是足球界两位公认的、最伟大的球员,他们的职业生涯几乎同步,但他们展现出的风格、特点和职业道路却有着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这两位巨星的伟大之处。以下是C罗和梅西的主要差别,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1. 技术特点与风格: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探讨。要评价梅西和C罗的公关能力,不能简单地说谁“厉害很多”,而是要看他们在不同的语境下,如何与公众、媒体、品牌进行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带来的效果。他们都是全球性的超级巨星,各自都有非常成熟和成功的公关策略,但风格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梅西的公关:低调、真实、聚焦球场梅西的公关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