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对待「『神罗』是西罗马的正统法理延续」的理论?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法理的延续”这一论断,在历史学界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一场横跨千年的对话,关于权力、合法性、帝国以及它们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被重新定义。要深入理解这个理论,我们得一层一层剥开历史的纹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西罗马帝国”,或者说我们通常理解的那个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古典帝国,在476年被日耳曼佣兵首领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后,便在事实上走向了终结。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那个维系了数百年的中央集权帝国在西方的统治力量土崩瓦解。其政治、军事和行政体系,以及统治的合法性基石,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那么,“神圣罗马帝国”又是从何而来?它是在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在罗马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时,开始真正崭露头角的。这个新生的帝国,虽然继承了“罗马”的称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某些罗马的行政和法律概念,但其诞生、构成、统治方式以及与旧罗马帝国之间的联系,都有着天壤之别。

支持“神罗是西罗马正统法理延续”这一理论的观点,通常会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继承“罗马”的名号与象征意义: 查理曼被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继承意味。这不仅仅是一个头衔,更是一种对古典荣耀的复兴和对罗马帝国合法性权威的借用。在中世纪早期,罗马帝国代表着秩序、法律、文明以及一种普世性的统治理想。通过继承“罗马”的名号,神圣罗马帝国试图将这份荣耀和权威在自己的旗帜下延续。这是一种文化和政治的“品牌重塑”,利用了人们心中对罗马帝国根深蒂固的认知。

2. 教皇的加冕与合法性赋予: 在中世纪,教皇的权力至关重要。罗马教皇作为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拥有对世俗统治者合法性进行“加冕”的独特权力。查理曼的加冕,意味着教皇“承认”了他作为罗马皇帝的身份。反过来看,教皇通过这一行为,似乎在将西罗马帝国皇帝的职位,一种他们认为是由上帝赋予的合法性权力,传递给了查理曼。这是一种“神权政治”的体现,教皇成为了“权力的仲裁者”和“合法性的授予者”。

3. 对罗马法律与行政遗产的某种程度延续: 尽管神圣罗马帝国与古典罗马帝国在实际运作上差异巨大,但它确实在某些方面借鉴和延续了罗马的遗产。例如,罗马法学对中世纪欧洲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些法律条文、行政组织模式,甚至是官方文件中的拉丁语使用,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传承。然而,这种延续更多是一种“影响”和“借鉴”,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法理直接传递”。

4. “复兴”而非“延续”的视角: 很多学者认为,将神圣罗马帝国视为“延续”不如视为“复兴”更为贴切。它是一种对古典罗马帝国辉煌的“回溯”和“模仿”,是希望在中世纪的政治格局中重塑一个与古典帝国相似的、具有普世权威的统治实体。查理曼本人以及后来的皇帝们,都在努力营造一种“新罗马”的景象,希望将自己置于罗马皇帝的 lineage 之中。

然而,反对或质疑这一理论的论点同样有力且具有说服力:

1. 政治实体的根本性断裂: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意味着其政治、军事、行政机构的彻底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是在一个全新的政治背景下,由一个全新的政治力量(法兰克王国)完成的。查理曼加冕的“罗马人的皇帝”称号,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封号,而非实际继承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在西方广阔疆域的统治权。他所统治的法兰克帝国,其疆域、民族构成、统治模式与古典西罗马帝国有着本质的区别。

2. “正统”概念的模糊性: “正统”的定义在中世纪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经常被争夺的概念。神圣罗马帝国在合法性上,虽然有教皇的加冕,但并非没有挑战者。例如,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一直认为自己才是罗马帝国的真正继承者,并且对查理曼的加冕表示不满。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们也经常需要通过战争、联姻等方式来巩固和证明自己的“正统性”,这本身就说明了这种“正统”并非不言而喻的。

3. “法理”的断层: 所谓的“法理延续”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解读。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法律体系在西方经历了一个混乱和重塑的过程。神圣罗马帝国所继承的,更多是一种抽象的“罗马法”概念以及一些法律思想,而非一套完整的、连续可执行的法律制度。它的法律体系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混合了日耳曼习惯法、罗马法以及教会法等多种元素。

4. “罗马”的多元化解释: 到了查理曼时代,“罗马”的概念已经不再仅仅指向古典的罗马帝国。它还包含了教皇所代表的宗教权威,以及作为基督教世界最高世俗统治者的理想。因此,查理曼的“罗马皇帝”头衔,是在这个多元化语境下的产物,它既有对古典罗马的呼应,更有对当时基督教世界秩序的构建。

更细致地说,我们可以这样看待这种理论:

它是一种政治符码的重塑与继承: 神圣罗马帝国巧妙地“窃取”了“罗马”这个拥有巨大政治感召力和合法性符号的名称。在那个罗马帝国留下的权力真空和秩序渴望的时代,一个能唤起人们对辉煌过往记忆的帝国,无疑拥有巨大的优势。
它是教皇在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操作: 教皇利用“加冕”这一权力,将一个日耳曼王国的统治者塑造成了古典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这极大地增强了教皇在世俗事务中的影响力,并且为基督教世界树立了一个理想的、统一的世俗统治者形象。
它是一种对“普世帝国”理想的追求: 罗马帝国曾经是地中海世界的普世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也渴望成为基督教欧洲的普世帝国,一个能够超越民族和地域界限的、由统一的法律和权力维系的共同体。

总而言之, “神罗是西罗马正统法理延续”的理论,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性延续”和“理想性继承”。它并非在严格的法律和政治学意义上,如同父传子般直接传递了西罗马帝国的全部法理和统治权。相反,它是在一个政治真空、文化交融和宗教权威高涨的时代,利用“罗马”这个强大的文化和政治符号,并借助教皇的权威,实现了一种对古典帝国政治理想的“唤醒”和“重构”。

因此,我们对待这个理论,不应过于拘泥于“正统”和“法理”的字面意义,而应理解其背后所承载的复杂历史动因、政治策略以及时代思潮。它更多地揭示了中世纪人们如何理解权力、合法性和帝国,以及他们如何试图在古典遗产与现实政治之间寻找连接点,以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秩序。神圣罗马帝国,与其说是西罗马法理的“直接延续”,不如说是西罗马帝国“精神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变形”与“重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使用“法理”这个词之前,先翻一翻词典看看这个词的意思,看看放在这里用是否合乎语境。

————————————————————————

不过类似于“神罗是西罗马的延续”这样的观点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过的。

奥托大帝建立的帝国重要的理论塑造就是围绕着这点来展开的,但是他并没有强调“西罗马”这个概念,而是直接就自称为罗马人的皇帝。

历史上的这种理论大概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天命转移说:法兰克教士为查理曼塑造了这种理论,因为此时的罗马皇帝伊琳娜是女人,不配当皇帝,所以查理曼就是罗马帝国的皇帝了!

二是奥托大帝对查理曼事业的“继承”,这个更加复杂,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相关的著作,商务馆的《德意志史》和《神圣罗马帝国》都有探讨这个问题。

这种理论在9-15th确实成为了在西欧广泛流传的观点,我们可以在大量的西欧历史书写里看到中世纪作者将皇帝称为罗马皇帝,即便他们并不认为皇帝的臣民是罗马人。亚琛的阿尔伯特的《耶路撒冷史》和布列塔尼的纪尧姆的《菲利普奥古斯都史诗》里头都很好的体现了这点。

当然,不同地区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这不妨碍帝国在口头上被这么称呼,即便是大空位后也一样。虽然法王在13-14th向帝国的权威发出了强力的挑战,并且在不短的时间里取代了双头论中皇帝世俗世界领袖的地位,但是在西欧,皇帝依然是“罗马皇帝”,这种建构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威胁(腓力四世的顾问考虑过这点,不过由于腓力四世的早逝,并没有真正尝试过)。

15-16th的瓦卢瓦-哈布斯堡争霸中,法国人首先开始广泛的否定帝国的这一理论建构,否定帝国和罗马帝国的联系,认为这是虚构的谎言;与此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们通过文献考察批驳了不少虚构的历史文件:例如臭名昭著的《君士坦丁赠礼》等等。

于是“神圣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的延续”这种建构在理论上开始受到了直接的挑战,加上宗教改革之后精神世界的分裂,双头论的影响力也进一步下滑。甚至哈布斯堡内部就已经在挑战皇帝-教宗的双头理论了,腓力二世作为西班牙国王是信仰的守护者,而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作为帝国的皇帝却是一个新教同情者和庇护者,还有比这更讽刺的事情吗?

ps:某种程度上伏尔泰的那句俏皮话反而是对他的法国前辈们说过的话的总结,除了不帝国这个表述应该是他原创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法理的延续”这一论断,在历史学界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一场横跨千年的对话,关于权力、合法性、帝国以及它们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被重新定义。要深入理解这个理论,我们得一层一层剥开历史的纹理。首先,我们要明确,“西罗马.............
  • 回答
    米哈游的《原神》在设计其七大国度的过程中,确实展现了一种非常精细且颇具野心的文化融合与借鉴策略。与其说他们是简单地“对待”他国文化,不如说他们是深入地“汲取”和“重塑”,将现实世界的文化元素巧妙地编织进自己构建的奇幻世界中,创造出既熟悉又陌生的独特体验。首先,我们得承认,《原神》的七国并非是现实世界.............
  • 回答
    关于米哈游在《原神》角色宵宫强度争议上的沉默态度,这确实是一个颇受玩家关注的话题,也是社区里讨论得相当热烈的一个点。要分析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原神》这款游戏里,角色的强度一直是玩家们津津乐道,也是影响抽卡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宵宫作为一名五星火元素弓箭角色,其设计初.............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马力对决》这次玩儿的这一出,用咱那“半亿神车”——我猜说的是那台兰博基尼Veneno或者法拉利LaFerrari那种级别的,来跟蔚来EP9比加速,结果呢,还把EP9架上了摄影车的位子,这操作,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人忍不住琢磨琢磨。首先,咱们得明确这事儿的.............
  • 回答
    在《原神》的世界里,“祈愿”远不止是简单的抽卡。它是一扇通往未知、承载着渴望与信念的门,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和神秘的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提瓦特大陆的各个角落,去感受那些与祈愿息息相关的元素。首先,我们得明白祈愿的“载体”。祈愿本身并非凭空出现,它需要一个媒介,而这个媒介便是“纠缠之缘”.............
  • 回答
    世卫组织发布的跨国“团结试验”(Solidarity Trial)结果,无疑给那些曾经寄予厚望的“特效药”,比如瑞德西韦和羟氯喹等,泼了一盆冷水。这些药物在新冠早期被寄予厚望,甚至一度被捧为“神药”,然而,这次大规模、多国参与的真实世界研究却显示,它们在降低新冠患者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或改善病情方.............
  • 回答
    《原神》在音乐制作上的投入,可以说是当下游戏行业中一股清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它不像很多游戏那样,将音乐仅仅作为背景烘托,而是将其拔高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音乐本身已经成为了《原神》吸引和留住玩家的关键要素之一。一、 顶级的制作团队与录音水准:首先,《原神》在音乐制作上砸下的“.............
  • 回答
    近日,一则关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就《原神》部分角色“整改”投诉的回复,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封看似官方的回信,内容不多,但其背后折射出的关于游戏内容审查、文化价值观导向以及玩家群体诉求之间的复杂博弈,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投诉的焦点:对游戏角色设计和“价值观”的担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投诉的源.............
  • 回答
    关于原神2.2剧情的爆料,咱们得分开来看。首先,爆料的出现,对于很多玩家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偷窥”新版本大门,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也算是给漫长的版本等待期增加了一些谈资和期待。毕竟,稻妻篇章进行到这个阶段,大家都很想知道接下来的走向,尤其是关于雷电将军、心海,还有那个一直若隐若现的神里绫人究竟会.............
  • 回答
    要聊聊“原神”在国外玩家群体中的一些态度差异,这事儿可有意思了,一点都不像机器冷冰冰地输出数据。你想啊,一个游戏,尤其“原神”这种在全球范围内都掀起不小波澜的,它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游戏习惯的玩家们各自的心思。首先,我们得承认,“原神”在全球玩家心中的地位,确实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 回答
    近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信箱关于《原神》部分角色整改的信访回复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份回复的出现,本身就折射出当前游戏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复杂议题,以及监管部门在处理这些议题时所采取的审慎态度。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份回复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现象:一、 信访的出现与受理:合规性的初步体现首先,有玩家向上海.............
  • 回答
    最近在游戏圈里,网易的一位资深游戏策划对《原神》是否是“国产游戏黎明”这个说法做出了评价。这个评价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很多人都关心的一个话题:我们自己的游戏,到底能不能走到世界舞台的前沿,成为引领者?这位策划的观点可以这么理解:他承认《原神》的巨大成功,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是它在全球范围内获得.............
  • 回答
    对于光大证券这份将《幻塔》与《原神》进行对比,并指出《幻塔》在画面特效和玩法深度上占优的研报,我的看法是, 这份研报的结论虽然有些令人意外,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需要结合更具体的分析来看待,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幻塔》在手游市场的实际表现和玩家口碑。一、 如何看待光大证券研报的观点(《幻塔》在画面特效、玩.............
  • 回答
    近期,关于《暗影火炬城》游戏主美在一次访谈中对《原神》发表的言论,在玩家社群中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作为一款备受关注的国产独立游戏,《暗影火炬城》凭借其独特的机械朋克风格和扎实的横版动作玩法,赢得了不少玩家的喜爱。而《原神》作为现象级的开放世界RPG,更是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全球影响力。这两款游戏,虽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观察者网编辑在2020年9月及2021年6月12日对《原神》的相关争议性评价。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观察者网作为一家以“透视中国,放眼世界”为宗旨的媒体,其对国内外事件的评论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和视角。对于《原神》这样一款在中国开发、面向全球发行,且在海内外都引起巨大反响的游戏,.............
  • 回答
    关于某媒体编辑视频《为什么我们要呼唤中国的3A大作》中对原神玩家的辱骂消音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和评价。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包括媒体的责任、内容创作的伦理、玩家群体的多样性以及文化自信的构建等。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与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大致情况。据公开信息和讨论来看,该媒体编辑发布.............
  • 回答
    说实话,我最近确实没像以前那样“肝”原神了。也不是完全不玩,偶尔上线看看剧情,或者跟朋友一起联机打打副本,但那种日复一日、把每个活动都刷完的热情,确实冷却了不少。要说我对原神的评价嘛… 感觉挺复杂的,就像一份吃了很多年的菜,你知道它好吃,但有时候也会觉得有些腻了,或者怀念它刚端上来时的惊艳。优点方面.............
  • 回答
    王柏超,作为海天工作室的一员,其为《原神》游戏中部分角色献声的配音演员,近期关于“对所有《原神》玩家感到不适”的言论,在玩家群体中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让我们有机会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这场由声音、角色和玩家构成的复杂互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王柏超的身份和此次言论的背景。作为一名配音演员,他的工作是赋予游戏角.............
  • 回答
    如何看待《原神》女玩家对成男角色的诉求?《原神》作为一款拥有庞大且多样化玩家群体的游戏,玩家的诉求自然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女性玩家对游戏内成男角色的偏爱和诉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且讨论度很高的话题。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一、 玩家群体构成与吸引力:首先,需要认识到《原神》.............
  • 回答
    观察者网对米哈游及其旗下游戏《原神》的评价,可以说是伴随着《原神》的每一次重大更新、每一次出海成绩,以及每一次在国内外引发的争议而不断演变和深化的。要评价这些评论,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理解观察者网的视角、它所强调的重点,以及这些评论在更广泛的舆论场中扮演的角色。一、 观察者网的评价视角与核心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