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首答。
楼上这些酸溜溜的回答实在看不下去了:
1. 韦慧晓本科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是全国第一的大气科学系,主要研究气象学、流体力学,对于数理基础有着极高的要求,很多毕业生甚至能在金融、计算机行业开拓天地,这个专业出了多少教授等数理要求严格的专家,稍加谷歌即可了解。我敢拍着胸脯说,这里绝大多数答主根本考不上南大,更别提对付那些流体力学公式,就不要酸溜溜地在这里揣测人家的出身、水平了;
2. 中山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涵盖大气科学、地质等学科,本来气象、地质、地球科学就紧密相连,在这里不赘述。同样的,中山大学的地球物理学院全国行业知名度很高,不信你考它一个硕博连读试试?非本人专业,在此无法评估其学术水平,但是实打实的博士论文放在那里,题目是“西藏的造山型金矿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韦慧晓:探索自然 服务社会(中山大学)--教育--人民网之前在回答某答主时说错题目了,在此道歉,但无论如何,深入西藏实地考察,做出一篇合格的博士论文并在全国知名985 211院校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在座的各位答主做一个试试?
3. 根据网上报道,2013年她牵头开展的航母“飞行甲板风场特性”研究:
辽宁舰首位女博士军官已当上航海部门副航海长--军事--人民网有了大气科学、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等理工科背景支持,做这样的研究不是很自然吗?而且甲板风场是航母研究的重大问题,做这样的研究,有这样的背景,难道不比在座的各位键盘侠更有资格上航母?
综上,不可否认我军有夸大宣传、突出典型的传统,这时候推出一位有颜值有学历的航母军官必然有宣传上的需要。 但是面对越来越技术倾向性的军事需求,这样学术背景、家国情怀,还有才有貌的新一代海军人才,不应该多多益善吗?各位酸溜溜的答主,要不咱们也试试在中国第一艘航母上谋个一官半职?
=====4/4更新=====
竟然300+赞了,受宠若惊,谢谢大家!
我的本意只是来这里给这个航母女军官鼓掌,顺带嘲讽一下一带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人。但是有几个人偏要告诉你你不能鼓掌,要不就是她有背景,要不就是辽宁号一官半职本来就是辣鸡,更有甚者甚至居高临下的告诉你根本没资格鼓掌,你得了解她学的专业,她的人生经验,她的详细学术背景、论文发表等等......可能你们都是高学历专业顶尖人才,知识面涵盖地理地质地球物理流体船舶乃至军队系统研究,真的有资格对韦慧晓横挑鼻子竖挑眼吧,为了满足你们只能让她本人来答题了,可是真不好意思,人家估计没有时间招呼你们,如果这里有知友认识她本人,请代为转告一声咯?
回答有误,各位指出就是,在这里本人谢谢了,但是专业上细枝末节我也不做修改了,真的没有那麽多时间和功夫。以没有完全专业背景的普通人的眼光,借助谷歌等搜索工具,十几分钟的浏览搜索,加上本人对于海船、流体(毕竟本专业)乃至本人这些年基础理工科学习专业的理解撰写答案,我只能做这么一点微小的工作了,再细致的功夫我就发paper了还得求毕业呢......
有趣的是,从其中一些评论和答案中就可以大约看出韦慧晓走到今天这一步所受的阻力,但我很高兴她做到了,我很高兴这里起码还有300多个朋友一起给她鼓掌,至于有的朋友偏要冷嘲热讽,觉得他们的“反对+没有帮助”很重要,那就由他们去吧,大家开心就好。
时间吃紧评论就不一一回复了,谢谢大家支持!
这么多年了,宣传系统还是逃不了《1984》讽刺的那套宣传策略。拜托,苏联都完蛋20多年了,还用人家40年代的宣传策略。。。
宣传系统笔下的人物,标题不是为了革命理想失去金钱,就是失去生活与家人,比如当女兵就损失年薪百万,当劳动模范就是整天不着家,当清官老妈病了也没钱看。反正基本为了革命理想,你就不是正常人了。除了极个别理想主义者,人总是趋利避害,宣传系统这套宣传策略,还需要大纪元之类的反华势力造谣么。。。
宣传时候要强调生活经历冲突让其产生理想,岗位又如何为实现理想提供便利,这才是好的宣传策略。因此美帝的宣传策略既宣传了人性,又为岗位打了广告,大家都爱看,而且都觉得伟光正。中国宣传系统不强调人物个人生活的冲突,只让观众看到人物为岗位的付出,没让观众明白岗位能给主角提供的回报,因此观众的基本结论就是“奉献就是惨”。因此要好好学,看看好莱坞怎么设计人物理想和现实冲突,看看人家《美国队长》、《黑寡妇》、《蜘蛛侠》、《勇闯夺命岛》、《疑犯追踪》怎么拍的。
比如美国队长是爱尔兰裔,看看《美国种族简史》,就知道漫画创作时期,刚好是美国爱尔兰裔融入美国中上层时期。此前爱尔兰裔美国人的收入、教育和通婚水平,都比美国本土人、德裔美国人低,比如1890年还有42%的爱尔兰人是奴仆。美国队长参军不单单是个人行为,而是整个爱尔兰裔精英的集体行为,要知道一战时期,爱尔兰裔美国人的智力得分甚至高过犹太人(没有二战数据)。从种族融合(歧视)的角度,看美国队长非要入伍,是不是就觉得合理许多?是不是当兵是个实现理想好的途径?
韦慧晓的个人背景我不清楚,不过其背后有没有和美国队长类似的故事?再比如广电总局会同意中国电影里的某个军官,为了给逝去的战友争取体恤金,而像《勇闯夺命岛》的将军一样搞劫持事件么?看看抗美援朝的老兵尸骨处理问题, 这个话题很值得讨论吧。或者广电总局会同意有有位缉毒警察,像《疑犯追踪》的弗斯科一样是个黑警,但会追求有更高层面的正义?中国有很多牺牲的警察平时没少收烟,当警察就是为了挣钱,但一样不妨碍大家尊重他们的牺牲精神吧。
宣传系统始终不明白,不给出个人生活中的冲突,不描述生活中存在的恶,而主角突兀的为了理想舍弃一切,那观众就会觉得他是傻逼,而不是什么英雄,更不会明白岗位的神圣性、重要性,好么。。。
就一句话:
她的路不是一般人可以复制的
我有一位清华经管一字班的同学,大二在读期间休学去当兵了,
后来他趁着有半天休假回了趟学校,到我寝室聊了几句,剃着比军训时还短的圆寸头,晒黑了很多,咧着大白牙,到各个寝室蹭烟抽,我笑他说,这才几个月啊,就已经有了几分兵痞的气质。
我问他,还真不知道为什么你突然就决定去当兵了,以前也没听你说起过啊,再说等毕业以后再通过学校的渠道入伍起点不是更高吗?
那时候经管的就业形势还挺好的,四大和一线券商都只是保底的选择。
不记得他具体回答的原话了,大概意思就是:我一直就想当兵,无所谓清华不清华的。
听他讲了些部队的事情,我觉得他过得很快乐。
最近看关于航母的报道,看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想起了这件旧事。
对于有些人来说,什么博士学位,什么百万年薪,也就是顺便的事,随便拿得起来,也可以随便放下,真没有什么艰难抉择。
有的人不理解,说怎么可以放弃呢?
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何谈放弃,他们只在乎了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这并不是一种需要唱赞歌的"理想主义”,只不过是有余地做出选择。
传说,李嘉诚最喜欢吃的是豆豉炒蒜蓉拌着白米饭。李嘉诚并没有经历多么艰难的抉择才“放弃”了鲍参翅肚,而只不过是真的喜欢豆豉蒜蓉,于是选择了后者而已。
那些牛逼闪闪的履历,羡煞旁人的资本,无非就是让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罢了,而能拥有选择的自由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
我刚才试着在搜索关于他的新闻报道,但并没有找到,
"吾不愿为死龟,巾笥藏之庙堂之上",我为他感到高兴,因为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希望被当作”典型“来大张旗鼓被高高捧起来宣传的人,而是一个希望把腰弯得很低,做点事情的人。
至于事情的真实性,如果您真的想核实的话,我可以透露的是,这位同学是2011年入学,经13班的,来自宁夏吴忠。
如果一85后说他年薪百万工作不要了去当军官,然后这个军官待遇很差没什么前途。
那么这句话全部都是真的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0.
但如果一个人是70后,那么可能性还是有的,他们的命好到什么地步都不奇怪。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这是真的。
但是,既然这话是媒体说的,那么打个折吧。三个要点:
年薪百万,
自己放弃,
当军官,
相信一个点我觉得可以。推测下的话,自己放弃应该是真的,年薪百万和直接当军官……
更何况,谁特么告诉你当辽宁舰军官的前途不值百万年薪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