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东 GDP 这么高,到底是从哪来的,山东的优势在哪?

回答
山东的经济实力,尤其是那份令人瞩目的GDP数字,可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背后有着深厚的产业根基、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持之以恒的发展动力。要说山东的优势,那可真是多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

一、 根深蒂固的产业基础:老牌工业强省的底气

山东经济的“硬核”,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强大的工业基础,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

重工业的压舱石: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尤其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可以说是全国的“压舱石”。
煤炭和能源: 山东的煤炭储量和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为全国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围绕煤炭,发展出了庞大的煤化工产业,生产合成氨、化肥、甲醇、塑料等,产业链条完整。
石油化工: 胜利油田等大型油田的开发,奠定了山东在石油化工领域的重要地位。炼油、乙烯、聚丙烯等产品产量巨大,形成了从原油加工到下游精细化工的完整体系。东营、淄博等地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钢铁和有色金属: 山东的钢铁产量同样惊人,济南、莱芜、日照等都是重要的钢铁生产地。此外,铝业、铜业等有色金属产业也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基础材料。
装备制造: 在重工业的基础上,山东发展出了实力雄厚的装备制造产业。包括汽车制造(如潍柴集团、中国重汽)、农业机械(如潍柴动力、山东常林)、工程机械(如山推股份)、海工装备(如中集集团)、轨道交通装备等,产品远销海内外。潍柴动力在发动机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更是山东制造的一张响亮名片。

农业大省的“粮袋子”与“菜篮子”: 山东不仅仅是工业大省,更是农业大省。
粮食产量: 山东的粮食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几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的产量非常可观,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色农产品: 除了粮食,山东在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牧等方面也优势明显。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章丘的大葱闻名遐迩,烟台的苹果享誉全国,东营的对虾、渤海湾的扇贝和海参等水产品也占据重要地位。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山东本地的需求,更是全国各地重要的供应源。
农业科技与加工: 依托强大的农业基础,山东的农产品加工业也十分发达,为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提供了动力。

轻工业的韧性: 除了重工业和农业,山东的轻工业也很有特色和韧性。
纺织服装: 山东的纺织服装产业历史悠久,从棉纺织到服装加工,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种类繁多,出口量大。
家电制造: 海尔、海信等知名家电品牌就诞生于山东,是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也占有重要份额。
食品加工: 依托强大的农产品优势,山东的食品加工业非常发达,从方便食品到高端预制菜,都有涉及。

二、 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连接南北,面向海洋

山东的地理位置是其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天然优势。

“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交通枢纽:
陆路交通: 山东地处华东与华北的交界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速等重要的交通干线贯穿全境,为物资流通和人员往来提供了极大便利。
港口优势: 山东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港口资源极其丰富。青岛港是中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潍坊港等也都各具特色和优势,承担着巨大的货物吞吐量,是山东对外贸易和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支撑。特别是“ Maritime Silk Road”和“Belt and Road”倡议的推进,让山东的港口优势更加凸显。

面向日韩的“桥头堡”: 山东隔海与韩国、日本相望,是连接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的重要陆桥和海上通道。这种地理上的邻近性,为山东在经济合作、技术引进、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吸引了大量日韩投资和技术,也促进了山东产品进入日韩市场。

三、 人口与人力资源:勤劳智慧的山东人

山东拥有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这意味着庞大的劳动力供给和消费市场。

劳动力优势: 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山东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的支撑。山东人普遍以勤劳、踏实著称,这种特质是支撑其制造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消费市场: 庞大的人口基数也意味着巨大的内需市场,为山东的商品销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与科研: 山东拥有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如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虽然在顶尖科技创新方面可能还有提升空间,但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是相当不错的。

四、 政策支持与发展战略:谋求转型升级

山东省政府一直在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新旧动能转换”战略: 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致力于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这标志着山东经济正从传统的粗放型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优化营商环境: 山东省也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
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如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也为山东带来了新的机遇。

总结一下山东的优势:

1. 雄厚的工业基础: 尤其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石化等领域拥有强大的产业链和技术实力。
2. 庞大的农业支撑: 粮食和特色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了基础。
3. 优越的地理位置: 连接南北、面向海洋,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
4. 庞大的人口基数: 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5. 政策引导与转型动力: 积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当然,山东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一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如何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如何提升高端产业的竞争力等等。但总体而言,山东凭借其扎实的工业根基、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以及勤劳智慧的人民,其经济的稳健增长和GDP的领先地位,是多方面优势协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持续的潜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山东的优势在传统工业,在均衡。

知乎牛啊,我一个几千字的大文章,跟其他省份做了比较,详论山东的优劣,结果要被删除,不牛不行。

user avatar

搞接待、预备送北京送领导的土特产养殖、面子工程的乘数效应等等,总之,低效率的投资与财政支出,就会造成GDP高,而要素回报率低,体现到劳动力亦即人民,就是穷。

user avatar

因为山东人家里有矿。

中国地理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断裂带,这就是著名的郯庐断裂带,这条断裂带切过山东的胶东半岛。断裂带意味着地震多发,也意味着丰富的矿产。比如山东招远大型富金矿、山东蒙阴金刚石原生矿、山东昌乐蓝晶石。当然,还有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

而鲁西北地区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是千里沃野的大平原,这就成为山东种植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为棉花和花生大豆。

这种特别的地质构造,使山东的资源异常丰富,有山有海有大平原,有煤有油有钻石,还有中国第一金矿。

毫不夸张的讲,山东真的是守着金山银山的地方。矿产和农产品是工业发展的原料,在山东发展工业基本上可以实现原料自给。山东的纺织化工,基本上靠着鲁西北的棉花和渤海湾的石油发展起来的。(注意是靠自有资源让工业起步发展,不是完全依靠自有资源一直发展下去的。)


中国的临近国家只有两个发达国家,这就是日本和韩国,都跟山东省离的很近。加上地处京津唐和长三角两个经济中心区中间,各种交通都很发达,公路铁路海运航空运河都有。因此市场是也是绝对不缺的。

山东工业起步早,在晚清时是德国和日本的势力范围,是中国最早接触西方工业的地区之一。山东人作为孔孟故乡,一向重视教育。但由于我国对山东省公然实行的歧视性高考录取政策,很多爱学习的山东人无法进入大学,这就造成了山东的职业技术学院格外发达,生源极好,使得山东的技术工人素质很高。这也是特别依赖工业传统和技术工人素质的机械制造业在山东发达的原因。

别的省我不知道,反正山东省的产业技术工人是大量出口的,很多发达国家都会引进山东的技术工人。蓝翔技校毕业的真的过的还不错。

另外山东临近中国四大渔场之一的黄渤海渔场,除了有海洋捕捞业和养殖业,还让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成为中国院士最多的大学之一,按他们的话讲,海里每种鱼都够一个人发一辈子论文了。

除此之外,就是山东人重视家族传承,喜欢生孩子,尤其是直男癌症候群多发地区,不见男孩不绝育。即便是在计划生育最严的时候,作为我党最早的省级解放区的山东,习惯听话守政策的老乡们宁可挨罚款甚至被基层干部整到威胁生命,还是能多生就多生。放开二胎后生二胎最多的也是山东人,这就让山东劳动力也特别丰富。

以上所有的情况综合起来,山东省如果经济不行才是最不可思议的。

当然有多少优势,也就有多少弱势。资源丰富往往也意味着资源诅咒。山东的工矿企业规模大,有的企业一家就可以影响几个市的经济。加上无论是纺织化工还是机械制造,都比较依赖政府管控的资源、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和官方的采购订单,政策对这些产业影响很大。这样一来在山东政商之间剪不断的关系就成了一种特色,这种特色影响有好有坏,但无疑成为山东官本位的经济基础。

工农业的利润低,资源消耗大,往往伴随着极其严重的污染。山东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程度已经成了国家机密,不让公开讨论了。在早年间互联网不发达的时候,有过反抗环境破坏的大规模群体事件。

在如此高的代价下,基层人员收入低,这不利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山东缺少大城市,而且特别缺少像长三角地区那种城市网络。而特大城市往往是新兴产业出现的地方,然后再辐射周边地区。

财富集中在政府和大企业手中,普通居民收入相对没那么高,内需市场不足,这都是这种经济结构造成的。

而人口密集,年轻人多的大城市又是新兴高科技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山东在新兴第三产业上的落后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产业发达与否关系民营小微企业的发达程度,因为小微企业满足的大多是居民零碎的消费需求,这种东西大企业不屑于做,比如浙江义乌做小商品的那种企业。小微企业跟政府关系比较远,更容易提高居民收入。江苏省广东省经济发达,很大程度上由于他们的小微企业做的好,山东与这经济前两位的省的最大差距之一也就在此。而山东由于本身的大工业和农业比较发达,政府部门习惯了与大企业打交道,反而对小微企业的政策上没有太多好经验,以前很多小微企业就被管死了。

小微企业上的差距,造成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这些沿海省,老板多如牛毛,打招呼也都是问老板你是做什么生意,而山东呢?老师你在哪个单位混啊?一句问候解答一切。于是从外界看来,山东穷的形象就算是不可磨灭了。

不过近几年很多在南方沿海打工的山东人回乡做生意了,大概这个情况会有改变。

user avatar

说实话我年轻阅历少的时候,也一度简单的质疑山东数据造假,但是随着对经济规律、政府运作模式,特别是在统计部门工作的同学的专业讲解,如果还从“造假”这么简单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就太幼稚了。当然会有,但排名全国第三并远超第四是绝对没问题的。

山东传统工业和农业之强大,是习惯了看金融互联网的人不能理解的。

山东各地区发展之均衡,是习惯了省会吸血模式的中西部各省不能理解的。

山东总汽车保有量和人均汽车保有量均雄冠全国,是其他发达省份所不能理解的。

山东陆路和海路物流之发达,也是大家想不到的。

山东,是一个微缩的德国,是北中国的扛把子,虽发展进入瓶颈期,但底子雄厚。

一般人只能简单理解和认识生活资料,难以理解和认识生产资料,因此会对山东有疑问和误解,很正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