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了,目瞪口呆。浙江6,山东7,晴天霹雳啊!】
【不要再抱着济南赶鸭子上架了】
【青岛】【临淄青州】【曲阜兖州】好好弄弄
——
济南如果非要弄,就把黄河改道吧!
国家中心城市什么的,还是全力支持青岛吧
老老实实对标【台湾+福建】
不要再想广东、江苏、浙江了
目前重要性排9名开外啊。
东 西 南 北 中、东北 西北 东南 西南你占哪个?都不占!
老老实实搞你的大山东吧,别今天半岛城市群,明天济南国家中心城市,后天黄河下游城市群的。
——
最后,祝还是有重新飞翔的这一天。
2008年那时候,都说21世纪看山东,说山东要超广东。现在看来,是从那时候就病了。
广东腾笼换鸟,山东还是4万亿落后产能。
前段时间知乎一系列来自山东的官方提问竟成了笑话,唉。
众所周知,今天是GDP卸妆年,但为何有的地区妆那么厚,我感觉除了环境外,也有文化传统原因。很巧,我生在甘肃兰州,在特区深圳长大,又在山东青岛读到高中毕业。很多年前,我便写过自己当年的感受,如今再看,更觉一切不是偶然。
十岁小朋友的故事,1997年,青岛;
“第二天,老爸走了,我站在窗前,目送他上了车。奶奶让我下楼送送,老爸却说不必了,他自己走便好,仿佛前方等待老爸的并非五光十色的特区深圳,而是战火纷飞的前线,面对难以预料的结果,老爸毅然选择走在前边。
校长将我安排在了四年级四班,一进教室,班主任便让我上讲台自我介绍一下。初来乍到,我不好意思说太多,随口应付了几句,便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下课铃一响,班中同学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我一人在教室内无所适从,我看着窗外的大海,不禁回想起过去那些前呼后拥,吆五喝六的日子,但我明白,那些日子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差不多过了一个多月,我渐渐和班中同学有了些许交流,我发现相比兰州,这里不折不扣是另外一个世界。班中同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和我一样,也是带着光耀门庭的艰巨使命,从外地赴青岛求学的,但与我略有不同,他们其实也是山东人,只不过家在潍坊聊城一类的小地方。面对青岛学生时,他们常战战兢兢,生怕说话时漏了怯,被人看低了。但面对食堂打饭的叔叔阿姨时,他们又充满了优越感,横挑鼻子竖挑眼,唯恐阶级属性不能体现的尽致淋漓。
这类学生聊天的主题永远只有一个,就是吹嘘各自家庭在当地是如何显赫;粗略算来,一周起码有三天,他们都会为谁家的车更好而争的脸红脖子粗,有的说我家的车马力大,车速轻轻松松上两百,有的说我家的车底盘高,翻泰山,越秦岭完全不在话下。虽然吹的天花乱坠,但仔细听听就会明白,马力大其实说的就是上海大众公司的桑塔纳,而底盘高,则是天津产的大发牌面包车。除此之外,他们还常提到一款车身不长,但设计感十足,灵动美观的车,我起初以为他们说的是保时捷,后来才知道是捷达。老爸老妈从小常教导我,不要狗窝里放不住个剩馒头,起初我不太理解这话的意思,看到他们,似乎懂了些许。
另一类学生则来自青岛,仅论口才,他们确实比不上地县来的孩子,对捷达,大发,桑塔纳的各种参数,也知之甚少,但他们基本都有自己的爱好,如电脑,漫画。
待了一段时候后,我发觉白山是一所蛮独特的学校。过去在东郊时,同学几乎都是来自方圆五里地以内,所以大家无论习性还是认知,其实都大体无异;而这里却是五湖四海。不得不说,距离确实改变影响了很多,过去在东郊时,同学间很少相互吹牛,因为识破真假很容易,下课一看便知。而这里似乎谁都不服谁,本地学生如说家里买了三万的钢琴,地县的便说家里买了十万的,但你问他钢琴黑键多还是白键多,他又会思考很久,实在答不出,便搁下一句放假你去我家里自己看。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开始觉得好笑,渐渐感觉无聊,最后剩下的便是无奈。我不理解,人为何要活得如此虚伪,何况还是小小年纪,但情况并没有因为我的不解而终止,相反,还愈演愈烈。”
五六十岁大人的故事,1997年,青岛;
“没过多久,爷爷便与镇上的人熟络了起来,家中的客厅,也成了爷爷的私人会客室。对于我们这些外乡人,镇上的人始终保持着一份居高临下,他们常给爷爷绘声绘色的讲述曾经历过的大风大浪,但仔细听听就会发现,风浪的开头虽略有不同,但结局却大体一致,不是退潮时白捡了一筐海蜇,便是刮风天拾了两斤搁浅的扇贝,反正价值从没超过五十元。”
二三十岁老师的故事,2000年,青岛:
“白山男老师不多,汪老师只与一位教体育的青年老师谈得来,汪老师称他山子。一日山子说他生日,汪老师平日喜以大哥自居,此时虽兜内空空,但还是主动张罗了起来,问山子想吃什么。山子说镇上新开了间曾家美食城,看上去像那么回事,见话已至此,汪老师也只能说好,山子嬉笑颜开,又叫了七八位同学。汪老师则等山子走远,去财务室预支了一个月工资。
曾李两家是沙子口镇的两大姓,李家吃山,把持镇上的石料厂,前两年镇上也有人不信邪,盖房子时叫了别家的史料,结果自己被打的头破血流不说,还害得送石料的司机断了一只胳膊。曾家吃海,渔船想靠岸,离不开曾家人的点头,后来往来崂山的游客多了,索性搞起了一条龙产业,开起了美食城。这美食城有三四层高,除了旅游大巴车,镇上人都躲着走,见这会有人走着来吃饭,美食城的迎宾愣在了原地。
落座后,汪老师接过了菜单,先学着当地人的口吻,问蛤蜊肥不肥,见服务员点了头后,又问山子两斤够不。
“够了!”
“那再拌一个八带,葱嫩点,烧一条刀鱼。笔管现在还有吗?”汪老师问道。
“有!”
“那再炒个笔管,来份海米芹菜,素菜要干煸豆角,酸辣土豆丝,主食锅贴好了!”汪老师将菜单上最便宜的菜悉数点了一遍,然后递到了山子面前,说道:“你再看看,点自己想吃的。”
这本是一句客气话,但山子不知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竟接过菜单笑着说:“行,那我看看。”
山子叫来的同学摸不准情况,还以为汪老师是什么大款,便扇呼道:“都说沙子口这虾好,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听到这话,服务员嗤之以鼻。
“想吃就点,选你喜欢的做法。”汪老师瞅见服务员那轻蔑的神态,回击道。
“那就大虾烧白菜吧。”山子说。
“对虾烧还是海捕虾烧?”
“价格怎么算?”山子问。
“对虾45,海捕虾75。”
“海捕虾好了!”汪老师抢一步说道。
一番风卷残云后,大家酒足饭饱,服务员送来了账张,汪老师一边伸手要接,一边继续客气道:“都吃好了没?没吃好的话再加两个菜!”
“可以了大哥!锅贴味道不错,虾也够分量,在我们老家,这么新鲜的大虾一年够呛能碰上一回!”山子这同学,模样像极了贾樟柯电影《小武》里的主人公,个不高,身上的西装外套能将三分之二个人盖住。
这话仿佛说到了汪老师心坎里,将身子使劲往椅背靠了靠后,汪老师摸着脑勺说道:“来了青岛嘛,那就得吃海鲜,不然来青岛干嘛!”
“这价格也公道,偶尔消费一下确实不错!”山子的这位同学面相老成,说起话来的额头的皱纹叠的像千层饼。
汪老师捋了捋脑袋顶上的头发,准备再说几句,但账单上的数字让汪老师的话卡在了喉咙里,过了半分来钟,汪老师叫过服务员,指着账单说道:“你看,蛤蜊两斤三十八,葱拌八带二十八,烧刀鱼四十八,韭菜炒笔管三十二,海米是三十六,锅贴两斤,再加上虾,两个素菜,这怎么也不可能一千多呀?”
“海捕虾七十五一只,按人头上,你们九个人,这一道菜就快七百了,怎么不可能一千多!”
“你们当时只说七十五,可没说按人头算呀!你们这么来,我们是可以去告的!”
“你现在就去告,看谁搭理你。”说完,服务员将菜单扔在了汪老师面前。
半个月后,汪老师接到媳妇来电,说儿子哭着喊着要来青岛,下午上车,后日一早就到。进了财务室还未开口,便被告知上次已是破例。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山子身上,哪怕三十块钱,能把儿子接回来就行,但山子却丝毫没给汪老师好脸,苦笑着说道:“上次说是给我过生日,最后买单还得我自己补四百,古往今来,有这么请客的吗?”
听到这话,汪老师反复叹着气,几次想说什么,又都憋了回去,活到四十多岁,受着眼前这份委屈,汪老师的眼角渗出了泪水。
“咱说是同事,其实根本素昧平生。私立学校不比人家公立的,指不定哪天就各奔东西了,财务往来,能免则免。”说完这话,山子从兜里摸出了五十块钱。
“发了工资我立马还你。”汪老师说完,目光低了下去。
“算了算了,以后量力而行!别点菜时口气大得很,摆一副阔老板模样,买单时扭扭捏捏,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演给谁看呢!这都什么年代了,掏千八百块至于那么费劲吗?你这么一整,往后我同学怎么看我!”
听完这话,汪老师独自一人在操场上站了一天。”
一句话,虽说人最大的差别,就是个体差别,但再个体,也是集体的一部分。如果文化思想源头不改变,那结果很难改变。就像传染病,解决的方法一定是控制扑灭源头,如果仅仅是救患者,那恐怕永远救不过来。
山东的好日子要来了。
我看评论里有取笑的旁观者,有叹气的看衰者,有气愤的当事者,却缺少看到希望的乐观者。我就来弥补这个空缺吧。
山东现在还是全国唯八的对中央财政净贡献的省份之一,没错,就是这八个省市!现在的数据并不是对山东的打击,而是对山东现状的描述,对山东的解脱和救赎。这个数据,让山东再也没有了打肿脸充胖子的资本,让那几个人再也没了继续把山东当奶牛的勇气。
2017年开始,大片大片的厂子被环保局贴上了封条,都在那里长荒草呢,怎么产生GDP?那时候GDP还是报的正增长,了解点实情的人心里没数吗?
2017开始的环保风暴到现在愈演愈烈,山东各地农村的小作坊都大片大片的停工,稍具规模的工厂就更不用说了,报告里说整治关停了十几万家企业。各种经济实体,关停的关停,限产的限产,这种情况下,GDP能正增长才怪呢。
都说山东是为了政绩注水,但同时也保障了“环保风暴”的好名声啊。如果2017、2018年不开始注水,恐怕所谓的“环保风暴”早就被口诛笔伐了。
以前的时候,山东援疆、援藏,2008年的时候援川,并且承担了整个汶川大地震重建工作中任务最重的北川县城重建工作,道听途说当年为了援川,山东省级财政差点发不出工资来。现在,山东还承担着扶贫重庆、扶贫湖南的任务。2018年,四川一个省获得转移支付4780亿,山东只有2788亿,再结合税收上解等因素,山东净上缴1298亿,四川净获得2212亿(具体见最后的附图)。这就形成了一个事实,山东人拼死拼活干一年,落到手里的钱,还不如人家悠哉乐哉打麻将一年挣得多。
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了,山东人日子不好过的时候从来不是温顺的绵羊,等山东人憋不住的时候就是天翻地覆的时候。
身居高位的人没有不读史书的,所以,财政转移支付的格局到了大调整的时候了,山东人的好日子要来了。
最后附个图
说实话,这个情况不意外。
从个人感受看,我一直觉得山东经济近几年的增长有点虚。
山东经济对重工业有很大依赖。
之前环保之类的整顿影响很大,但那个阶段增长率也不低,这就有点没逻辑了。
虚高的去掉是好事,山东有矿,有人才,有航路和良港,有勤劳朴素奋斗的人,从战略上我看好山东。
近十年的战术上不看好。
原因你懂.
wow
现有的回答说的挺好的,产业结构、乃至产业升级,这是谈论山东绕不开的问题。
但是,为何山东产业升级不甚乐观?在此我补充一个视角。
2018年9月份,我曾参加过一个讲座,主讲的专家曾参与向中央层面的汇报,名字就不提了。
讲座的主题,是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
讲座涉及很多内容,包含人口老龄化下“收缩城市”逐渐出现、区域城镇化模式差异、城镇化层级聚集特征,以及其他答主提到的,经济南北差距增大。
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大佬的一个论断:
超大城市的过度聚集,是市场和行政干预共同制造的区域性的成本洼地和价值高地。
“两个流动性”(指资本和人才乃至阶层的流动性)仅存在于超大特大城市。
会后,我特意找机会跟主讲专家交流,问了一个问题:
考虑到超大城市的价值高地的出现有市场因素,“两个流动性”存在于超大城市某种意义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现在网络上有声音(比如 @宁南山 )认为,应该用马太效应对抗马太效应,扶持一批有潜力的强二线城市与一线城市对抗,对此您怎么看?
当时大佬表示,这可以说已经是共识。
现在回过头再看,山东的情况无疑是最好的注脚。
平均发展的狼群模式固然在一段时间内有助于山东整体经济的提升,也助推山东的GDP在整个北方有不错的表现。
但当产业升级进入后半程,缺乏足够的集聚与整合,就形不成足够的产业竞争力与人才梯队,本省的产业、资本和人才就会被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吸纳,产业升级也就无从谈起。
昨天关注了一天疫情进展,晚上刷到我葱GDP的消息真是#¥&%!*(脏话)滨海新区当年砍了4000亿,资本市场多少年都绕着走,一下砍掉一万亿你可真是太能了#¥&%!*(脏话)
气也没用,分析分析吧,现在我能想到的原因有三个,除了固有的吹逼注水刷政绩问题,还有:
1、以济青烟为重灾区的争夺企业集团、总部,重复计算的问题
2、环保风暴导致的大量企业关停,被剔除原有统计口径的问题,尤其我葱低端工业、重工业多,三产比例从6.5:44.0:49.5修订为7.4:41.3:51.3,主要砍的是第二产业就很说明问题
信口开河一下,虽然济南青岛会互相甩锅,但按分城市砍掉的比例来算,这次受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那几个重工业、出口工业为主,且管理糙路子野的城市,具体分城市数据出来再看吧。
GDP总量已经砍掉一万亿,增速也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葱经济确实已经到了困窘时刻,唉……奋力突围吧
内个……国家扶贫指标能不能给降点儿啊?重庆人均GDP比我葱还要高啊……
——————冷静的分割线———————
算了算了不生气,丢人归丢人打脸归打脸,不能再打肿脸充胖子了,困难是实实在在的,坦然面对,减税减转移支付,努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吧,从经济塌方里走出来
这几年频繁跟南方某一线城市领导在全国调研。历史保护相关的。
16年天津最黄金的时候去过天津,表面上当然是冠冕堂皇。里面没内容,萧条。津领导汇报的时候吹的天花乱坠,本质上是政府主导砸钱,几十个亿,明摆着短时间不可能收回来的。这都是gdp出去了,没效益怎么办?要保增长,下年继续砸钱?钱从哪来?我都疑惑,我领导应该自心知肚明。回来也没说啥,总不能说人家不好吧。说了句我们得先保育内容。17年天津就下行了。今年多惨。施政水平真心差了不止一个水平。
18,19年在全国转,重庆,陕西,山东,河北。历史保护全靠政府投资拉动。这在某一线城市根本不可能,必须靠市场,政府助力一下。政府投资就会产生腐败,政府里面才几个人,怎么做这种大型项目?委托下来,一是根本不会有内容,二是容易产生腐败。几千万项目几手之后几百万做完的,甚至我见过几十万做下来的。gdp就又通过腐败循环回来了。
我再说一个事。我回烟台来过年,惊闻烟台要单双号限行。烟台才几辆车?几条路?就要限行。凭什么你税收全了,服务做一半?你的笼子呢?
我要是个人才,才不会把gdp放山东呢。
各位不要慌,咱有山东舰
平均主义一定是平均贫穷。也充分说明10年蓝黄战略和以某岛为中心的畸形发展策略人为造成了多少水分。
省会战略的安徽上升7千亿,大山东下削1万亿。和浙江差距马上缩小到1万亿以内,看来不出3年就要被浙江超越掉到老四了。今年还只是普查,明年统一核算指不定还得掉几千亿。
山东再不改弦更张,真的要东北第二了。
蓝黄战略出奇迹,三核驱动显神威。
胶东精神立潮头,海洋经济争第一。
十年注水万亿加,鲁吹一号结硕果。
第五直辖心比天,中国x岛赛深圳。
世界知名看半岛,辐射日韩震三胖。
忽如一夜普查来,数字跌回解放前。
犹记涛哥曾有言,群山无峰必塌陷。
计划单列三十年,北川重庆我无关。
若是制定齐鲁策,我是龙头我全得。
蓝黄十年核心地,海洋经济第一城。
董家渡来欺日照,石油大学走东营。
学伴大学六学院,搬出省城来即墨。
吃小灶时是龙头,担义务时我单列。
不知人间信息化,衙内裙带安天下。
号称经济重实体,儒家文化有文化。
芯片制造国之本,不及甘肃千分一。
嘴上儒家杯中酒,文化全是酒文化。
山东卫视尽糟粕,学伴大学美名传。
辱母疫苗加大虾,出门千里好事少。
弯路已走二十载,亡羊补牢可未晚。
认清现实真反省,改弦更张寻出路。
内需主导乃国策,毛衣战下海难兴。
省会战略力几何,且看邻居豫皖苏。
群山无峰均贫穷,产业革命不等人。
若是仍走三核路,沿海之耻是山东。
做买卖,南来北往的客商都见过。山东这边经常去,在饭桌上,山东大汉最爱谈关系,谈路子,你一听就知道他们是在吹牛逼,但碍于面子,还要陪他们眉飞色舞的吹下去。接触的南方客户,说话都谈的是具体事项,具体操作,饭桌上也讲究实效性,很少淡逼。
北方的衰落还是北方整体文化的问题,讲大话吹牛逼的太多。钻细节讲技术的人太少。山东官本位太重,民间太无力。
评论底下的一些人,容不下质疑,不允许批评,不能抵触权威,不允许探讨基础上的良性争论。
凡是不合心意就给别人扣帽子。
不解决问题,问题不会自己走开,如果还继续抱残守缺,南北方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先说结论:济南,青岛,烟台,临沂摊大头。
我不是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数据分析很不专业。但是这个话题我是真的很有话语权,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硕士柏林工大城市规划专业,硕士论文的研究重点就是收缩城市政策研究。我们规划专业讲究实事求是,做什么事情之前调研取证,先问是不是,然后发言讨论为什么。山东GDP水分大,即便在四普没有修正之后,其实我觉得山东本省人应该能够多少感受到一些,不要去迷信地方政府的经济数据,相信你自己的眼睛,看看周围山东牛人是不是用脚投票。反正就我自己而言,认识的山东户籍的同学南大东大加起来20多个,只有一个回了青岛,还是不情不愿的,其他的留在南京苏州上海深圳北京,都有不少。
两年前有幸参与一个城市调研项目,调查过济南、烟台、临沂的城市规划情况。就城建而言,说实话,感觉烟台和苏北的盐城差距都巨大。盐城应该说是江苏很落后的城市(原省份,错别字,勿杠)了,但是去过市区几次,感觉政府好像很有钱的样子,各种高架,给我一个小南京的感觉。和盐城的规划局局长几次对话之后,表示盐城的钢铁、化工、汽车工业在长三角相当有竞争力。再说一下临沂济南,我觉得他们和徐州相比,非常差!注意,我说的是非常两个字!徐州人口高度外流,但是基本不出省,如果看徐州7000亿的GDP,对应700万的常住人口,这个水分应该不大。徐州一直自称淮海省中心城市,环徐州贫困圈有2.1亿的常住人口。我们和徐州的市政府也有过对话,外省来徐州的人每10人,2人看病,2人读书,3人工作。徐州在淮海经济圈矮子里面挑将军,科教文卫全面开花,10年前临沂还能和徐州比一比,现在至少我知道徐州的房地产市场非常景气,买房的外地人占了45%,因为经济引力,住在徐州附近的河南安徽山东的有钱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水平用脚投票。
最后,我一个徽京人,非常激动安徽这次上调了4000亿,作为安徽省会城市,经济腹地这么给力,南京自然后劲十足。当然,也做好了网传江苏下调7000亿的准备。我觉得南京应该被严重低估了,个人感觉GDP应该有16000亿左右。苏州应该水分很大,估计实际15000亿封顶。我这些斗胆的猜测完全是基于对这几年各大城市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的研究+应届生求职情况的研究。
下面的分析和山东关系不大,完全是我的硕士研究成果,拿出来班门弄斧一下:
苏州实际上不是一个城市,如果我们看百度地图就知道了,苏州是市区+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五个独立的城市,苏南模式曾经一度被全国中小学地理书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经典广为传颂。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乡镇的民企发展为实现温饱提供了一个典范。后来,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建设让外资和对外出口成为苏州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于此对比的是南京的国企臃肿,暮气沉沉。从解决温饱的角度而言,苏南模式适合推广到落后的东南亚和非洲地区——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可以最短最快解决温饱!但是,城市的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现在苏锡常宁杭都超过2万刀),原先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就变成地区改革的累赘——原因很简单,因为越南缅甸更便宜!城市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科技的推动。这一点,南京的优势无限大。从高端制造业的定义:天文物理、计算机、生物制药、基因编辑、芯片半导体,南京没有一样落下的。全国除了北上广深能和南京竞争的只有武汉,成都杭州这几年也在追赶南京武汉。至于重庆天津苏州,如果分析一下规模企业的税收报告就知道,它们真的外强中干,没有科技竞争力。尤其是苏州位于上海灯下黑,人才和产业都会被上海吸得干干净净。南京就不一样,作为安徽省会,离上海又大老远,上海的辐射到南京就弱了,南京可以自己和自己玩,加上全国科教第三城,什么科技难题都有南大和东大带着一群211小弟克服。
南京的人口增长很慢很慢,房价也高的离谱,但是存在即是合理。如果你们去雨花台区的软件大道华为公司调查一下就会发现,为什么南京房价这么贵,因为这些高技术人才死赖在南京不走!换言之,南京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少但是很精,苏州的工厂很多,但是没有技术含量。我大姨是个土生土长的南京大萝卜,在税务局做统计。她对苏州南京的经济基本面懂得比我多,她很早就和我说苏北的人来南京都是工作的,不是211、985待几年也买不起房子走了;但是苏北的人去苏州都是打工的,没文化出卖体力而已。虽然她作为一个南京土著的傲慢让人很不爽,但是我现在依然觉得出于我城乡规划专业的角度,她说的很对!
最后,山东也是在提醒江苏,如果一味和山东采用群狼模式的话,江苏一定会变成第三个东北!在全国各省都在大力发展强省会的模式下,在合肥郑州武汉成都杭州都在疯狂吸血的大背景下,南京如果不开始压榨苏锡常、不对抗上海,一定会彻底让江苏变成三流省份。我已经做好江苏GDP下调7000亿的心里准备了,但是我人微言轻,即便我的专业素养告诉我江苏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南京徐州两大巨头,但是普通人是没有这个觉悟的。就好像我的盐城的亲戚始终认为我是没本事留在苏州才选择守在南京,我和他们说苏州月薪两万的岗位真的很少,而南京很多很多,他们也不会明白南京凭什么。如果未来三五年,江苏不坚持南京吸血鬼模式的话,我宁愿去武汉成都!山东就是最好的教材!
PS:看了一下评论,的确有不少苏锡常的土著骨子里带着傲慢和偏见,他们认为,南京不配做江苏省会,徐州就是山东的!和他们讲要发展南京徐州,他们永远不会听你的。你要知道把南京分给安徽,徐州推给山东,江苏就是一个peach,和湖北四川不能比。我从事的是地产行业,所有地产公司苏皖地区的总部一定在南京。秋招的时候你不知道多少苏大山大从苏州济南跑到南京投简历,我想找的岗位苏州根本没有,城市层级不够。用我们公司HR的话来说,南京不接受调剂,只有我们不要的人分给苏锡常和杭州,杭州苏州想进来是不可能的。建议大家秋招季来我母校感受一下氛围,在和所谓的西安哈尔滨这些拉胯城市比一下。我从来不迷信什么数据,除非你给我数据来源,我只相信用脚投票。
消息来源是新华社济南,权威性100%,我们来看下原文。
山东公布“四经普”结果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下调12.8%
问题主要在于第二产业的工业企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其中“原有85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核实年主营业务收入达不到2000万元标准,按照规定程序退出“四上”联网直报库,相应减少GDP总量5000亿元左右”很重要。此次调减的工业企业产值占调减第二工业产值的82.73%,占所有调减金额的50.91%。
山东的问题也很严重且是不好逆转的。
1.思想氛围上,唯官唯权唯关系论甚嚣尘上。这点不想赘述,大家都深有体会。
在青岛的四年,令我最为痛心的是,我本科母校中国海洋身为山东唯二的双一流学校,官僚作风肆意,高校科研机构按理来说应该是最为纯粹干净的,可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强不强?学生的就业升学是不是得到了真的重视?相比于四川重庆的985,相比于江苏的985,相比于浙江的浙大,相比于上海的985,相比于北京的985,相比于广东的985,四年之后本科生是更厉害了还是退步了?
不要小看这一点——中海洋代表的是山东省内部分尖子生及未来预期。如果大家都去考公务员搞行政,都沉溺于山东过去的辉煌,都过分陶醉于中纪委提出的“小富即安”,一定会出大事。
2.经济结构上,第三产业迟迟上不去,第二产业改造升级缓慢。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比逐年提高,由2016年的33.8%提高到2018年的36.9%”,这个比重高吗?
"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1月到6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为3393.38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规上工业高2.3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61.2%。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8065.71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规上工业高0.37个百分点。"
为了不那么难看,统计局官员也是拼了。
再来说第二产业,
如何看待2019年经济普查,山东gdp下调9188亿? - 夕林紫剑的回答 - 知乎 @夕林紫剑
提到的“山东黄金(招远金矿),鲁能集团(山东电力),胜利油田(石油开采),兖矿集团(煤炭开采),魏桥纺织(纺织编制)”很有代表性和观察性。 他们的增长率是多少?他们的利润变化率是多少?他们的市场占比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就业人数是怎么变化的? 我没有细查,但大概率不好看。
再说去年的资本市场改革中,山东的科创板企业有多少?山东的民间资金到底有多活跃和发达?银行到底承担了多少不该承担的责任?银行的坏账率到底是多少?
3. 老百姓幸福感收获感满足感强不强?这是最总要的。
这是最直观简单解释 @张奕越 回答中的落差大。
山东绝大部分老百姓,即使我身边的同学对于消费对于买房的观念,值得琢磨。
是不是必须买房?到底值不值?
是不是必须那么节约?到底我们值不值得花那么多钱去消费?
大家要好好想想。
根据这个报道, 问题出在哪里一目了然。
后面还可以有好多数据分析,时间原因暂不赘述。
但我可以说,大概率以后这样的负面消息围绕山东会越来越多。
直面问题,痛定思痛,是每个对山东有感情有期望的人应该做的。
甚是心痛,希望山东能尽快振作起来!
如何看《山东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后》这个文章? - SupreYan的回答 - 知乎
山东的人均GDP是四川的1.75倍,为什么网上普遍认为四川比山东更好? - SupreYan的回答 - 知乎
好多人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第四次经济普查后,GDP被下调的省份远不止山东,北方基本都挨了一刀,甚至按比例来算山东还不算最惨的一个。经此一役,中国的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我来罗列一下到现在为止已经公布数据的北方省份2018年GDP的终核情况:
山东:初核76469.7亿元,终核66649亿元,下调9820.7亿元,调幅﹣12.84%
黑龙江:初核16361.6亿元,终核12846.5亿元,下调3515.1亿元,调幅﹣21.48%
吉林:初核15074.6亿元,终核11253.8亿元,下调3820.8亿元,调幅﹣25.35%
陕西:初核24438.3亿元,终核23941.9亿元,下调496.4亿元,调幅﹣2.03%
辽宁,初核25315.4亿元,终核23510.5,下调1804.9亿元,调幅﹣7.13%
山西:初核16818.1亿元,终核15958.1亿元,下调860亿元,调幅﹣5.11%
青海:初核2865.2亿元,终核2748亿元,下调117.2亿元,调幅﹣4.09%
内蒙古:初核17289.2亿元,终核16141亿元,下调1148.2亿元,调幅﹣6.64%
宁夏:初核3705.2亿元,终核3510.21亿元,下调194.99亿元,调幅﹣5.26%
河北:初核36010.3亿元,终核32494.6亿元,下调3515.7亿元,调幅﹣9.76%
天津:初核18809.64亿元,终核13362.92亿元,下调5446.72亿元,调幅﹣28.96%
甘肃:初核8246.1亿元,终核8104.07亿元,下调142.03亿元,调幅﹣1.72%。
新疆:初核12199.08亿元,终核12809.39亿元,上调610.31亿元,调幅+5%
北京:初核30319.98亿元,终核33106亿元,上调2786.2亿元,调幅+9.19%
河南:初核48055.88亿元,终核49935.9亿元,上调1880.04亿元,调幅+3.91%
可以看到,整个北方,除了北京、河南和新疆, 全线下挫,论惨,山东甚至只能排第六——天津在几年前刚挤过水的情况下,又被砍掉近三成;吉林和黑龙江下调幅度比山东还高出一倍;而辽宁和内蒙,几年前刚刚大幅度挤水,此番再度被调低7%左右。
如果论人均,情况还要更惨一些,再罗列一下刚刚过去的2019年北方各省的人均GDP:
中国大陆 71010元
山东 70733元
河南 56491元
北京 164197元
陕西 66746元
辽宁 57141元
内蒙 67926元
山西 45791元
黑龙江 36078元
甘肃 33052元
宁夏 54475元
青海 49168元
吉林 43367元
河北 46457元
新疆 54678元
天津 90435元
看见了没:
四经普过后,整个北方,除了京津两个直辖市,再无一个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数的省份!
整个北方,除了京津两个直辖市,再无一个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数的省份!!
相比之下,南方只有湖南和广西下调了2018年的GDP,其余全部上调,特别是安徽,上调超过4000亿元;重庆和湖北这两个内陆省份人均GDP甚至突破了全国平均数。
可以说,现在我国的经济格局,已经由东强西弱转变为了南强北弱,去年有人提出这个说法时,许多北方网友,尤其是东北、华北和山东的网友还各种不服,这回大家应该认清现实了。此次经济普查山东被大幅下调数值,反映的不仅仅是山东一个省的问题,而是北方整体上经济走向相对衰落的一个有力的注脚。(鉴于评论区出现了部分杠精和无脑南吹,这里还是强调一下,许多地区只是相对衰落而已,未来完全有机会翻盘)
再谈一下山东本身。过去的十几年,山东的的确确走了弯路,山东到现在仍处在一个相对衰落的过程中,这一点没有必要否认:忽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醉心于发展县域经济;忽视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满足于通过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制造业拉动GDP,让山东实实在在地付出了代价。以前各省各自核算经济数据,还能吹吹水维持一下体量,经济普查一玩儿真的,就“不幸”现了原形。近两年国家大查环保,更是给了致命的一击。不过也没必要太悲观,这回下调后山东的数据应该比较真实了,近年大概率不会再下调了,底子还是在的。很多人拿辽宁和内蒙二度挤水举例,但是辽宁和内蒙是当年被统计局盯上后自行挤的水,山东是在经济普查中被国家挤的,以后各省市区的GDP就由国家统一核算了,起码在省这一级上,地方政府无法自行注水了(认真体会最后一句话)。不出意外的话,2020年山东会以低于全国平均值的速度实现一个正向增长,表现马马虎虎,想缓过劲儿应该还要等上几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