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年后基金大规模下跌,明星基金经理粉丝后援动摇现象,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投资基金?

回答
年后基金市场的“大跌眼镜”,特别是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明星基金经理”们,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粉丝危机”。这股寒潮不仅让许多投资者的钱包缩水,也让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曾经如神一般存在的基金经理们,以及自己盲目追随的投资逻辑。

明星基金经理的“滤镜”破碎,粉丝后援动摇:

长久以来,基金市场,尤其是权益类基金,形成了某种程度的“明星效应”。一些基金经理凭借过往的优异业绩,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这些粉丝往往将基金经理视为“投资大神”,他们的每一份操作、每一次发言都备受关注,甚至成为追逐的“圣经”。

然而,今年的市场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份“明星光环”背后的脆弱。当基金净值大幅回撤,当过往的“金科玉律”失灵,粉丝们的信心自然会动摇。这种动摇不仅仅是因为亏损,更因为一种“信任危机”。

过往业绩并非未来保证: 这是最现实也是最残酷的真相。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固然重要,但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过去的成功经验未必能在新的环境下复制。明星基金经理的“滤镜”往往是建立在特定的市场周期和风格之上,一旦市场风格切换,或者遇到黑天鹅事件,他们的优势可能荡然无存。
“人设”与“业绩”的脱钩: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明星基金经理,更多的是经过包装和传播的“人设”。他们的成功故事、金句频出的访谈,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无所不能”的错觉。当业绩不佳时,这种“人设”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引起反感。
羊群效应与非理性追逐: 粉丝后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羊群效应。当大家都认为某位基金经理很厉害时,就会不自觉地加入,形成一种“大家都买,所以我也要买”的心理。这种非理性的追逐,忽略了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是否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相匹配。
信息不对称的放大: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获取关于基金经理和市场的信息存在天然的劣势。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他们公开披露的部分,而无法了解其背后的真实决策过程和风险管理。明星效应放大了这种信息不对称,让投资者更容易被表面的光鲜所吸引。

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投资基金?

这次市场调整,无疑给所有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而痛苦的教育课。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纠结于明星基金经理的“翻车”,不如回归投资的本质,学习更稳健、更理性的投资方法。

1. 摆脱“一夜暴富”的幻想,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冲刺: 基金投资,特别是股票类基金,其本质是分享优秀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这意味着需要时间沉淀,短期内的涨跌起伏是正常的。试图通过短期操作一夜暴富,往往是亏损的开始。
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 学习理解不同的投资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投资看重企业的内在价值,而成长投资则关注企业的未来增长潜力。不管哪种风格,都需要长期持有才能发挥其威力。
复利的力量: 长期坚持投资,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复利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不要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而中断投资,这会错失复利效应。

2. 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目标”:

“我”是谁? 在选择基金之前,先问问自己:我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我能承受多大的亏损?我的投资目标是什么?是为养老做准备?还是为子女教育?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投资策略。
“我”能承受多大的跌幅? 如果你一看到净值下跌20%就寝食难安,那么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可能就不适合你。你可以选择风险较低的债券型基金或者平衡型基金。
“我”的投资期限有多长? 如果你是一个短期投资者,那么基金投资的风险会大大增加。长线投资更能平滑市场波动。

3. 学习“基本功”,而不是“跟风”:

理解基金的“本质”: 基金是集合投资,投资者将资金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管理,购买的是基金份额。基金的净值波动,反映的是其持仓股票或债券的市值变化。
研究基金的“底层资产”: 不要只看基金经理的名字,更要看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和“定期报告”。了解基金主要投资哪些行业、哪些公司,它们的估值如何,有没有集中持股的风险。
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管理风格”: 明星基金经理的“标签”是否与市场趋势相符?他们的投资逻辑是否清晰?他们的过往业绩是否持续稳定?
警惕“风格漂移”: 有些基金经理为了追求业绩,可能会频繁调整投资风格,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很大的风险。

4. 构建“分散化”的投资组合: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是最基本的投资原则。不要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一只基金,或者一个行业。
资产配置: 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如股票、债券、商品、现金等。即使某个资产类别下跌,其他资产的上涨也能起到缓冲作用。
基金组合: 构建包含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基金组合。例如,可以配置一些价值型基金、成长型基金,以及一些指数基金。
定期审视与调整: 市场和基金的表现都会变化,需要定期(例如每年一次)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

5. 拥抱“指数基金”与“定投”:

指数基金的优势: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投资于宽基指数基金(如沪深300、中证500等)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指数基金跟踪市场整体表现,风险相对分散,管理费用较低,而且避免了“选股”和“择时”的难题。
定投的力量: 定期定额投资(定投)是一种非常适合普通投资者的策略。无论市场涨跌,都固定投入一定金额。在市场下跌时,可以用相同的钱买到更多的份额,长期来看可以平摊成本,降低风险。
“市场先生”的脾气: 市场先生情绪化,有时会过度乐观,有时会过度悲观。定投策略恰恰能够利用市场的这种波动,在低点买入更多,在高点买入较少。

6. 保持“冷静”与“独立思考”:

市场情绪的干扰: 市场总是伴随着各种情绪,恐惧和贪婪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市场恐慌时,很多人会抛售;当市场狂热时,很多人会追涨。
独立判断: 不要被市场上的“声音”所左右。无论是媒体的报道、论坛上的讨论,还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喊话”,都只是参考。最终的投资决策,需要基于自己的研究和判断。
相信“数据”而不是“情绪”: 投资决策应该基于数据和理性分析,而不是情绪化的判断。
控制“情绪化交易”: 看到亏损就恐慌性卖出,看到上涨就冲动性买入,这是最容易犯的错误。

总结一下:

年后基金的大跌,以及明星基金经理粉丝后援的动摇,实际上是在给所有投资者敲响警钟。它提醒我们,投资不是一件“跟风”就能成功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可以“寄生”于明星光环的领域。

普通投资者要投资基金,最重要的是要认清自己,了解产品,构建组合,并坚持长期理性投资的原则。 摆脱对“明星”的迷信,回归对“价值”和“趋势”的理解,利用好指数基金和定投等工具,并时刻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这场调整,或许正是我们成为一个更成熟、更明智的投资者的契机。不要怕跌,怕的是跌了之后,你没有学到任何东西,下次还会重蹈覆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记得之前还提问,跑不跑路。

zhihu.com/answer/166397

实话说,如果说基金割韭菜,怕是大众热议。而事实上,股基的局限性很大。其中最重要之一就是,净值大幅提升后,面临回撤。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市场非理性热买造成的超买。

当然,如果稳扎稳打的基就很少有这个问题,你三五个月翻一翻的净值,回撤空间就肯定很大了。涨上去,保持的股有多少?基金也很难做到逆周期。

所以,买基,也不是无脑买的。低买高卖,不单单对股票,对基也是成立的

user avatar

怎么看待基金年后大跌?这行情让人看不懂,紧急呼叫课代表。课代表说,是因为年前涨的猛了,抱团股获利了结,高处不胜寒,大家都是凡人,不敢长线持有,没有能力拿住三五年,这是人性的规律,也是七赔二平一赚的规律。

股市是聪明人办傻事的地方,基金也是。

投资考验的是人性,是在贪婪与恐惧中寻求平衡,坤坤也好,大V也好,谁都不可能百战百胜,相反,越是被粉丝捧,越可能让明星经理膨胀导致失败。在资本市场,最忌讳的就是头脑发热,最忌讳的就是把基金经理炒作成明星。明星,不是几个月造就的,过了十年八年回头看,那时的总结才真的有说服力。

A股好久没有过这一波行情了,机会来了,群情激昂,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是我们最害怕的全民疯狂的状态。牛市里大家都想挣大钱,都想挣快钱,恨不得买到了就天天涨停板,真的涨了又拿不住,又提心吊胆睡不着。这是大多数散户的真实表现。

我们说,幸福来自于比较当中,痛苦也是来自于比较当中。你可以心平气和地看着马爸爸一年多赚几百亿几千亿,你看不得隔壁老王一年赚了二十万。这种比较很容易让一个正常人发疯,也可以让一个沮丧的人立刻感到无比的幸福。

股市和基金市场就是这样神奇,一会儿被捧上天,一会儿被打入地狱。你一个星期挣了20%就以为自己是巴菲特附体,可是冷静下来回头看看,连续十年复合年化收益率超过20%的基金经理有几个?

我们说,靠运气赚来的钱,早晚会靠实力赔掉!老天爷十分公平公正。下一步怎么做?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落的。

投资就是投心态,克服人性的弱点。看好的标的,认准的方向,淡定再淡定,泰山崩于眼前而心不惊。拉长周期再看,今天的大跌,在一个较长的周期里,依然是波澜不惊。

投资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只有赔到肉里才知道疼。对于初始资金不多,或者闲暇时间不多又缺乏投资经验的同学,我们还是建议先做好功课,打仗先练兵,不要急于投资基金和股票,可以先从理财做起。不过,没有时间精力看盘,又不能承受股价波动风险的,不妨就做理财,收益不低,风险不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本领再去实践,是对自己对家庭的负责,毕竟大家的钱挣得不容易,损失也心痛肝痛,几天睡不好觉。在这里,良心推荐《爆款小白理财训练营》,这个课程教你理财的有十年理财达人陈墨,他累计指导了18W的学员理财,还有尚德学堂的理财讲师安婧,超过5年的理财经验,累计指导学员超过10W人,5天名师直播课程,18个低风险实战理财技巧,30多个稳健投资避坑指南,适合职场人士、理财小白等各类人群。

user avatar

因为很多龙头股估值已经严重虚高,不浇冷水的话泡沫会越来越大的。

近段时间感觉应该是一些低估值的冷门板块轮动上涨,比如前两天的有色,连着大涨六天后跌得干脆利落,随之而来的是军工和半导体的抬头。

然后哪个板块会涨谁也不好说,不然庄家怎么割韭菜呢。

没进场的这个时候建议拿钱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进了场的还有盈利就赶紧止盈,已经亏了就割肉。如果你抱着有种给劳资跌光的心态,那就卧倒装死。

给普通人的建议就是:如果你想稳赚不赔,梭哈余额宝就对了。过去两年基金的疯涨让无数人功成名就,也让人慢慢丧失了对金融市场的敬畏。

就好像现在这样,无数人冲进来以为能大捞一笔,然后被锤的鬼哭狼嚎,钱没挣着手续费交了不少。

最后,普通人买基金,一定不要抱着挣钱的心态,要用你用不到的闲钱投资。要懂得放长线钓大鱼,天天盯着看很容易慌,一心慌就拿不住,拿不住的基金是不可能赚钱的。

真想一夜咸鱼翻身建议进股市或者炒币。

user avatar

本回答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唯一的危机就是这个鬼

至于这个鬼是什么鬼,我也不知道,做投资做出饭圈了吗?

至于盘面,或者说基金的调整,其实没什么可意外的。

在春节前最后两个交易日,大盘在资金逐渐转入休息的情况下,无成交量增长却快速上涨,而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就是基金抱团白马股。那两天基金涨得十分疯狂,在散户哀叹“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时候,基金涨得气势如虹。

但是显然,这样的上涨是经不起推敲的。

疯狂的拉升造成严重的背离,在图中也可以看到,五日均线已经被拉得离其他均线过远。即使没有其他动因,市场也需要一次下跌来修复一下背离。

当然,其他动因也是有的,那就是抱团迎来了一个松动的时刻。

之前的回答我说过,抱团本身是有逻辑的,那就是在疫情带来的冲击和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基金经理会把钱投向那些优质的核心资产。这就如同F1比赛,一切正常的时候选手都是自己跑自己的,你追我赶各有风格,但是赛道出了问题,就要跟着引导车走。

我坚持我的逻辑,那就是当且仅当基金经理对经济形势转向乐观的时候,抱团才会松动。而今年开年以来,各方面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抱团股松动,也确实到时候了。

现在说点马后炮的话,我认为春节前的拉高,就是基金经理在为调仓换股做准备。基金持股多,你说调仓就直接砸盘,显然不合算。拉一波上涨,喊一批人来接盘,然后自己撤出来,我看合适。转过年来,天量出货。你会发现由于节前拉了一波,所以即使放量下跌了,大盘指数现在也没有把节前的阳线完全吞掉。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许多小盘股这两天涨得非常疯狂。

在五日分时图中我们看到黄线只有一天在黑线之下,这就说明有资金在买那些之前被冷落的小盘股。

那你猜这些资金,是来自散户呢,还是来自基金抛掉大白马之后的钱呢?

我认为这几天的调整是基金调仓换股的结果,并且我相信调整完成后,在一季度仍然还有一波上涨,并且更可能是更全面的上涨。

所以今天补了个仓,仅展示下交易记录,不构成投资建议。

不构成投资建议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投资始终是个理性的事,提问里所说的粉丝团,我不知道是怎么个组织。

但我认为投资还是要有自己的体系,千万别搞饭圈洗脑那一套。一堆人聚在一起同步思想,准没好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