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降清的人与坚持抵抗的人对清朝看法是不一样的。黄宗羲与顾炎武早年与晚年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清朝未入关之前与入关后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普遍对清朝的态度类似于拿破仑第二次登陆法国时法国媒体对拿破仑的态度:
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陆→吃人的魔鬼向格腊斯前进→篡位者进入格勒诺布尔→波拿巴占领里昂→拿破仑接近枫丹白露→陛下将于今日抵达自己的忠实的巴黎。
比如李定国虽坚决主张要“严辨夷夏之防,以中国为重”(《南明史》),但是李定国的主张连自己儿子都没有说服,李嗣兴在李定国死后立刻就投降了清朝。
从正常逻辑而言,一个人天天坚持一个理念,结果连自己儿子都没能说服,这不但是这个人的悲哀,也是这个理念的悲哀。
至于黄宗羲,他晚年对康熙帝一口一个“圣天子”,对清朝一口一个“国朝”,称赞康熙皇帝统治之下是五百年之名世,还在《山西右参政吁之丘公墓碑》中将清军称为“王师下江南”。
今圣天子无幽不烛,使农里之事,得以上达,纲常名教不因之而盖重乎。
公卿不下士久矣,何幸身当其盛也。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勿,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朝野相贺,拭目以观太平,非寻常之宣麻不关世运也。
而明末另一位反清大儒唐甄,对清朝的评价更是夸张:
唐子曰:大清有天下,仁矣。
同样,在明末遗民里有人大骂元朝“禽兽”,也有人公开怀念元朝对民众统治的宽松。
胜国(元朝)时,法网疏阔,征税极微。吾松(江)僻处海上,颇称乐土。——《五茸志逸随笔》 ·清·吴履震
总的来说,清军未入关之前,普遍舆论就是痛骂后金是夷狄、是禽兽;清军入关后普遍舆论就是盛赞清朝是国朝、圣天子、王师。
尤其明亡之外,从绝对数量而言,像王夫之那样痛骂清朝是夷狄、是禽兽的儒家士大夫是极端少数派,王夫之在曾国藩兄弟追捧之前,知名度在清朝是非常低的,甚至可以说没多少知道。
而类似黄宗羲晚年盛赞清朝是国朝、康熙是圣天子的士大夫是绝大多数,而且大多很有名。
你愿意相信哪位明末士大夫以及政治人物关于清朝的言论能代表当时的“民意”,完全看你自己价值取向。
其实元朝灭亡后,怀念元朝的舆论也挺多的。
明末人概念里没有起义一说,就是流贼,一异质文明更是胡扯,古代的中国大一统王朝本来就是有两面性的,华夏和蛮夷兼而有之,一块硬币的两面 ,但还是一块硬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