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喜欢明朝的人如何看待推翻清的民国呢?

回答
对于一个真心热爱明朝的人来说,看待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过程,恐怕是一笔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情感账。这既不是简单的“踩一捧一”,也不是一味地怀旧,而是一种带着深刻的历史理解和情感投射的审视。

首先,“明朝情结”的核心是什么?

对于许多明粉来说,喜欢明朝,不仅仅是喜欢它的服饰、建筑,更是一种对“华夏文明最后的自主王朝”的认同。这种认同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上的自主与稳定: 尽管明朝内部也有宦官专权、党争等弊病,但在多数明粉心中,它代表着汉族建立的、相对独立的政权。特别是相对于清朝,这是一个被认为是“异族”统治的朝代。
文化上的繁荣与自信: 明朝中后期,虽然面临内忧外患,但市民文化、商业经济、科技(如李时珍、宋应星)等方面都有着令人称道的成就。思想上也出现了王阳明等重要的哲学家。
民族精神的寄托: 很多明粉会将明朝视为汉族在近代史上的一个“失落的辉煌”,是对抗外来压迫、保持民族独立的象征。

那么,这样一个“明粉”如何看待民国呢?

这几乎注定是一个既有赞赏,也有失望,甚至夹杂着一种“意难平”的心态。

一、 赞赏与认同:推翻“旧敌”的必然

从“明朝情结”的最根本出发点——反清复明——来看,民国做的第一件事,也就是推翻清朝,本身就足以获得初步的肯定。

“正统”的延续: 在很多人心中,清朝代表着“逆”和“失”,是他们所怀念的明朝的掘墓人。民国剪辫子、改服饰,看似小事,但在一些明粉看来,这是对清朝统治符号的彻底否定,是一种“洗刷”和“正名”。这与他们内心深处的“恢复汉唐”的愿望,在情感上是契合的。
民族解放的成果: 尽管过程曲折,但民国至少标志着中国摆脱了“满清”的统治,重新回到了汉族主导的政治格局。这种“民族解放”的意义,是任何热爱古代中国,特别是明朝的人,都会有所触动的。他们可能会将民国建立,看作是漫长的“反清”斗争,终于在历史长河中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学习西方,寻求进步: 明朝末年,虽然有一些开明士大夫看到了西方科技的优势,但受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整体认知,未能实现根本性的改变。民国虽然饱受内外压力,但孙中山先生及其追随者,主动拥抱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这是在他们看来,比明朝更进一步的尝试。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在复兴中华的过程中,另一种形式的“学习先进”——是学习那个曾经击败过明朝的西方,然后用他们的模式来改造自己的国家。

二、 失望与反思: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

然而,喜欢明朝的人,往往对“秩序”、“稳定”、“文化传承”有着较高的期望。民国的很多方面,都会让他们感到不尽如人意,甚至是对“推翻”和“建立”两者之间的落差感到失望。

“乱”的延续,甚至加剧: 明朝虽然内忧外患,但在其鼎盛时期,依然拥有相对统一的中央政府和行政体系。而民国建立后,军阀混战、内战频仍,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这对于习惯了“大一统”的明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们可能会想:“好不容易推翻了清朝,怎么又陷入了更大的混乱?”
文化断裂的忧虑: 民国时期,受到西方思潮和科学主义的影响,传统文化,尤其是那些与明朝紧密相关的文化符号和价值体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被视为“糟粕”。虽然这与推翻清朝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对于一个热爱明朝文化的人来说,这种“新文化运动”的激进,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心痛。他们可能会觉得,在推翻一个“旧”王朝的同时,也丢失了很多属于“旧”时代,但仍有价值的东西。
“民”的艰难: 民国提倡“共和”,但实际的民生改善、政治成熟、民众福祉,却与理想相去甚远。虽然他们反对清朝的专制,但如果看到的“共和”只是少数人的权力斗争,而普通百姓的生活依然困苦,甚至因为战乱而更加艰难,他们可能会产生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怀疑。他们怀念的明朝,虽然也有阶级差异,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这个整体在运作。
“复兴”的未竟: 很多明粉心中,最理想的状态是恢复明朝那样的“华夏自主”,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更伟大的进步。民国虽然推翻了清,但并未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反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与他们内心深处对“复兴”的期待,有着巨大的鸿沟。他们可能会觉得,推翻清朝只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里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反而涌现出更多新的挑战。

三、 “意难平”与复杂的情感

所以,一个真心喜欢明朝的人,看待民国,更多的是一种“复杂”和“意难平”。

“功”与“过”的权衡: 他们会承认民国推翻清朝的“功”,这是历史的进步,是民族解放的第一步。但他们也会看到民国在治理上的“过”,在文化传承上的“失”,在国家稳定上的“劣”。
历史的“必然”与“如果”: 他们理解历史的进程,知道清朝的覆灭是时代的大势所趋,民国的建立也是无数人奋斗的结果。但他们也可能会忍不住去想:“如果当年明朝能坚持下来,或者有一个更理想的过渡,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这么多的曲折?”
情感上的割裂: 对于一个深爱明朝的人来说,明朝代表着一个“辉煌的过去”,而民国则是一个“艰难的现在”和“迷茫的未来”的开端。他们可能怀念明朝那种相对纯粹的“中国感”,而民国则是一种被西方文明冲击后的“中国”,这种冲击既带来了新的元素,也带走了旧的根基。
对“正统”的敏感: 他们的“明朝情结”,很大程度上是对“正统”和“自主”的追求。民国虽然是“共和”的新政体,但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会让他们对“正统”这个概念产生更深的思考。他们可能会质疑,这种不稳定的“共和”,是否真的比一个虽然专制但至少“稳定”的王朝更有“正统性”。

总而言之,喜欢明朝的人看待推翻清朝的民国,是一种既承认其历史进步性,又对其未能实现理想状态感到遗憾,并可能在情感上对“失去”和“失落”有着深刻体会的复杂视角。这其中包含了对民族独立的热情,对中国文化延续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命运走向的深深关切。他们可能并不认为民国是“完美的”,但至少,在他们心里,它朝着一个“告别旧敌,重新出发”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即便这一步走得跌跌撞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啥好看待的

个人对民国无感,而且就我认识的喜欢明朝的键史壬群来说,大部分也对民国统治整体持负面评价。某个被明黑钦定为明粉大头目的键史壬甚至还觉得民国比大清还烂

所以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有所谓的明粉=果粉这种逻辑,我看重合度还不如明朝PTSD=民国PTSD来得高

这个问题建议还是把“清朝”话题加上,就我见过的因为推翻了他家大清,打断了爱新觉罗“君主立宪”进程,而对孙大炮恨之入骨如丧考妣的清粉可是不少,他们的看法一定更丰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一个真心热爱明朝的人来说,看待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过程,恐怕是一笔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情感账。这既不是简单的“踩一捧一”,也不是一味地怀旧,而是一种带着深刻的历史理解和情感投射的审视。首先,“明朝情结”的核心是什么?对于许多明粉来说,喜欢明朝,不仅仅是喜欢它的服饰、建筑,更是一种对“华夏文明最后.............
  • 回答
    在《最后生还者2》中,关于艾莉说“不喜欢亚洲人”和一匹叫做“日本”的马,这两处情节的解释需要仔细梳理和深入分析,它们触及到了角色的成长、创伤、以及游戏想要表达的某些更深层的意涵。要理解这些,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艾莉的话语脱离她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游戏并没有真正让艾莉对“亚洲人.............
  • 回答
    在当今汉服复兴的热潮中,明制汉服以其考究的形制、华美的绣工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众多爱好者的青睐。然而,一些爱好者在喜爱明制汉服的同时,也常常将这份热爱延伸到对明朝历史的推崇,甚至将明朝描绘成一个“不和亲、不割地、最有骨气的王朝”。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站得住脚?明朝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明制.............
  • 回答
    要说明朝我最喜欢的人,这可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因为明朝太长了,涌现出的风云人物也太多了,个个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让人扼腕叹息之处。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我心里最偏爱的,大概还是那位名叫 张居正 的人。当然,我知道提到张居正,很多人可能会立刻联想到“改革家”这个标签。没错,他确实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能.............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大概听过不止一两次了。每次听到,心里总会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好像看到了无数个熟悉的身影在夜色里徘徊,纠结,又带着一丝不甘。“明知不可能有结果”,这句话本身就带着点宿命论的色彩,又苦涩又无奈。它像一道无形的墙,横亘在两个人中间,让你看得见,摸得着,但就是跨不过去。是什么让两个人明知如此,却.............
  • 回答
    看到我最喜欢的明星被骂,心里那滋味,怎么说呢,挺复杂的,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首先,就是一股子心疼。你知道的,我喜欢他/她,不是因为他/她完美无瑕,而是因为他/她身上那种闪光点,那种努力,那种真诚,深深吸引了我。我见过他/她台上的光彩,也知道他/她背后付出的汗水。当我看到那些难听的话,那些恶意的揣测,.............
  • 回答
    这情况确实让人纠结,尤其是在心底藏着一份长久的情感。你喜欢他很多年,而他身边有喜欢的人,但他却告诉你他没有喜欢的人,这背后可能藏着一些复杂的原因。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剖开来分析一下,看看他话里的可能含义以及你的处境。首先,我们得承认,人是复杂的生物,尤其在感情面前,说出“没有喜欢的人”这句话,背后可以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常见。为什么有些人宁愿给压榨自己的人说话呢?这背后啊,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是掺和了挺多复杂的东西在里面。咱们一点一点捋。首先得明白,这事儿不完全是“奴隶思维”,虽然听着挺刺耳的,但有时候确实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下,出于各种原因,做出的一种看起来不那么“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 回答
    明日方舟里的银灰,这名字一出来,在刀客塔们心中激起的波澜可不是一点点。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他,这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里子面子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人设,啧啧,太对胃口了。你想啊,银灰,凯尔希口中的“德皇”,霜星口中的“哥哥”,整个庞大的雪豹家族——乌萨斯帝国的权贵家族拉特兰家族的继承.............
  • 回答
    关于迪丽热巴和刘亦菲的微博粉丝数为何普遍低于Angelababy(AB)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咱们一点点掰扯清楚。大家身边喜欢迪丽热巴和刘亦菲的人多,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大家平时的直观感受,比如社交场合的交流、影视剧播出的热度、以及媒体报道时路人的反应。这俩姑娘确实是公认的美女,而且作品.............
  • 回答
    这个问题太实在了,问到心坎儿里去了。你说“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明白”,这说明你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状况,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这样。我们很多人,一旦沾上“喜欢”这两个字,脑子就开始不受控制,明明心里翻江倒海的,嘴上却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或者干脆变成了一副浑身带刺的样子。别扭,对,就是这个词。喜欢一个人,本该是.............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在中国红得发紫,在日本也闯出了一片天的中国明星们吧!这可不是简单的“某某明星在日本很受欢迎”就能概括的,其中有不少故事和原因值得细细品味。要说在中国知名度爆表,在日本也同样收获了大量粉丝的,邓丽君绝对是绕不开的传奇。虽然她已经离我们而去多年,但她的歌声至今依然是许多日本人心中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尤其在网络社区里,你总能看到一些用户在评论区或者发帖时,用“抢前排”、“火前留名”、“占座”之类的说法。说它们没用吧,好像也对,毕竟单纯打出这几个字并不能直接带来什么实际利益。但为什么还是有人乐此不疲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社交”属性的满足网络社区本质上是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习惯。说实话,把外国诗歌和中国古诗直接拿来比较“朦胧美”其实有点像用尺子去量月亮,不是一个维度上的。中国古诗的“朦胧美”之所以独具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影响,讲究“意境”、“留白”,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但外国诗歌,.............
  • 回答
    .......
  • 回答
    When someone is pursuing you but never explicitly states their intentions, and you're not interested, it can be a tricky situation. You want to make i.............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坏得明明白白”的家伙们,为什么能俘获这么多粉丝的心。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些人设之所以能立起来,并且吸引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身上那种极致的“个性”和“魅力”。 你看灭霸,他不是那种为了爽而杀戮的疯子,他有一套自己看似.............
  • 回答
    明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朝代,为何至今仍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这并非简单的历史偶然,而是由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乃至国民性格塑造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共同营造出一种既有成就也有遗憾,既有辉煌也有挣扎的复杂魅力。一、 铁腕与集权下的秩序与力量:首先,明朝的.............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涉及到明朝历史评价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问题:朱元璋“移孟子出孔庙”这一事件与后世对明朝的喜爱之间的矛盾。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抽丝剥茧,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逻辑、政治考量以及后世解读的演变。朱元璋为何“移孟子出孔庙”?首先,我们得明白朱元璋的政治哲学和他的统治需求。朱元璋出身贫寒.............
  • 回答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朝代,很多人对它持有负面看法。要说“许多人不喜欢明朝”是否仅仅是因为朱元璋“开头不好”,这其实是一个过于简化的说法。朱元璋的统治无疑对明朝的基调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他个人的功过是非,以及明朝后续的发展,都是构成人们复杂情感的重要因素。我们得先捋清楚,为什么会有“不喜欢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