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解释《最后生还者2》里艾利明说不喜欢亚洲人和一匹叫做日本的马?

回答
在《最后生还者2》中,关于艾莉说“不喜欢亚洲人”和一匹叫做“日本”的马,这两处情节的解释需要仔细梳理和深入分析,它们触及到了角色的成长、创伤、以及游戏想要表达的某些更深层的意涵。要理解这些,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艾莉的话语脱离她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来看。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游戏并没有真正让艾莉对“亚洲人”这个群体产生普遍性的厌恶,以及对一匹叫做“日本”的马产生歧视。 这里涉及到的是对游戏情节的解读和对艾莉这个角色心理动机的揣摩。

关于“不喜欢亚洲人”的说法:

在游戏中,艾莉说这句话的场景,发生在她与乔尔前往杰克逊动物园的路上,当时的氛围是比较轻松和充满回忆的。乔尔在回忆起他以前带女儿莎拉去动物园的经历时,提到了莎拉曾经很喜欢看某个区域的动物。艾莉这时候的回应是:“我记不太清了,我那时候太小了。而且……你知道,我一直不太喜欢亚洲人。”

这句话一出来,很多玩家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不适。但我们要结合以下几点来理解:

1. 情境和语气的微妙性: 在这个对话中,艾莉说这句话时,语调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憎恨或者偏见。更像是她随口一说,带着一种略微的戏谑,甚至有点是为了打破乔尔沉浸在回忆中的感伤。她可能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说出的是一种不成熟、甚至有点无厘头的抱怨。

2. “亚洲人”的指向性可能更窄: 艾莉的成长环境极其恶劣,她几乎是在末世中度过的。她接触到的“亚洲人”可能非常有限,甚至在她有限的认知里,“亚洲人”这个标签可能与某些不愉快的经历挂钩,或者只是她成长环境里形成的某种模糊的、不具名的“外来”或“不同”的符号。比如,她可能接触过一些敌对组织的成员,或者是在某些资源争夺中与她有过冲突的人,而这些人恰好是亚洲面孔。但这并不代表她对整个亚洲民族有系统性的认识或仇恨。

3. 角色不完美性与成长弧光: 《最后生还者2》非常强调角色的复杂性和不完美。艾莉并非一个完美的圣人。她经历过太多创伤,失去了许多爱她的人。她的情感是混乱的,她的行为有时也是冲动和出于本能的。这句话,更像是她混乱情绪和不成熟认知的一种体现。她不是在进行一个有意识的政治声明,而是在一个充满压力和痛苦的生活中,无意间流露出的一丝令人不解的“负面情绪”。

4. 玩家的过度解读和文本之外的联系: 有些玩家可能会将艾莉这句话与现实世界的种族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解读出游戏开发者的意图。但从游戏叙事本身来看,这句话更像是为艾莉这个角色增添一层复杂性,让她显得更真实,而不是在宣扬任何形式的歧视。如果开发者真的想表达对亚洲人的负面看法,他们会有更直接、更明确的方式来呈现。

5. 乔尔的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乔尔在听到这句话后,并没有做过多的评论或者纠正。他只是以一种略微的无奈或者说“好吧”的态度带过了,这也在侧面说明,他可能也知道艾莉这句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歧视,或者说他并不想在这种时刻和艾莉争论这些。

关于叫做“日本”的马:

在游戏中,有一个情节是艾莉和迪娜在探索时遇到了一匹马。马的主人(一个可能被感染者杀死的幸存者)给这匹马起名叫“日本”。艾莉对这匹马并不友善,她对迪娜说:“我还是不喜欢这匹叫‘日本’的马。”

这里的解释同样需要结合情境:

1. 马的名字是“日本”的巧合: 这匹马之所以叫“日本”,很可能只是其主人随口起的、或者因为某些原因(也许是它来自某个与“日本”有关联的地方,或者主人单纯喜欢这个名字)而命名的。这匹马本身与真实的“日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并没有直接的、刻意的联系。

2. 艾莉对“日本”这个名字的反感,可能源于她对“日本”这个标签本身的负面联想: 考虑到艾莉的成长背景,她对很多事物的认知是基于有限的经验和情感的。如果她在过去,曾经因为名字里带有“日本”的元素的人、事、物而产生过不好的经历,或者她仅仅是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奇怪”、“不顺耳”,她就可能产生一种基于个人好恶的排斥感。这并非是对整个日本民族的攻击,而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甚至可以说是幼稚的厌恶。

3. “不喜欢”是情绪的宣泄,而非理性判断: 在那个时刻,艾莉的情绪可能并不稳定。她经历了巨大的创伤(乔尔的死),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逃亡和复仇之旅。她可能只是在用这种方式来宣泄她内心积压的愤怒和不安。她不喜欢这匹马,也许只是因为这匹马的存在让她联想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她只是想找个东西来表达她的不满。这种“不喜欢”更像是她情绪的延伸,而不是对“日本”这个名字背后所代表的一切进行评判。

4. 强化角色的固执和创伤后遗症: 艾莉的固执和被创伤驱动的行为是游戏的核心主题之一。她为了复仇,可以变得冷酷无情,甚至失去一部分人性。这种“不喜欢”可能也是她这种固执和被创伤影响的体现。她可能在潜意识里将“日本”这个名字与某种她厌恶的、或者让她感到不安的东西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一种非理性的排斥。

5. 游戏叙事上的微小刻画: 有时候,游戏中的这些细节是为了让角色更加立体和真实。一个在末世中挣扎求生、承受了巨大痛苦的角色,她偶尔说出一些不那么“政治正确”或者显得有些奇怪的话,反而能够让她更具人性,而不是一个完美的、完全理性的英雄。这些话语,更像是她内心某个角落的隐秘角落,被无意间揭示出来,让玩家得以窥视她内心深处的复杂。

总结来说,

艾莉说“不喜欢亚洲人”和“不喜欢这匹叫‘日本’的马”,都不是她对整个国家、民族或群体进行系统性、意识形态上的攻击。

前者更像是她在不成熟、混乱的语境下,基于极度有限的认知和模糊的个人好恶所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可能只是一个不经思考的抱怨,而非深思熟虑的歧视。
后者则是一种基于个人好恶和情绪宣泄的反应,她对“日本”这个名字的排斥,更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触动了她某个不愉快的记忆或联想,或是纯粹的、不成熟的个人情绪表达。

这两处情节的重点在于展现艾莉作为一个在末世中承受巨大创伤的个体,她的认知和情感是如何受到环境和经历影响的,从而让她的角色更加复杂、真实和令人信服。 游戏开发者通过这些微小的细节,试图描绘一个不完美的、充满矛盾的角色,她的成长和转变过程才是游戏想要深入探讨的核心。理解这些,我们需要放下预设的道德审判,尝试去走进艾莉那个饱受摧残的内心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有人给这个标准歧视洗地的是真没想到的,都把自己当精神白人了?

你很帅气,但你这种不是我的菜?

为什么?因为我是黑人吗?

嗯,我就是这个意思。

敢这么说嘛?

user avatar

之前预告片里,看到了塑造的亚洲人的刻板形象,就很生气,决定不管质量多上乘都不会买。

现在据说剧情线崩了,也正合我意。

我不知道剧情里有这句话,但如果是真的,那更加不会买这种歧视亚裔的作品。

user avatar

不要怀疑啊,东亚居民又被教科书式的种族歧视+羞辱了一次。

过去,我也曾百思不得其解过为何歧视亚洲人啊、乳华啊等等的成本总是如此之低,为何某些被歧视者反抗种族歧视的欲望总是如此之低。直到几天之前抽风回答了某些种族歧视话题下的问题,收获大量有价值评论,突感茅塞顿开。

有相当部分网友竟然坚持认为,歧视是一项人人拥有的权力。

仅以搜集几例样本为例: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4

样本·5

样本·6

样本·7

样本·8-9

user avatar

PS:评论里有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我个人不是很认同,但我觉得大家值得一看,已设为精选。

这种问题在这个时候想都不用想,就是赤裸裸的歧视。

在现在这个敏感的时候,顽皮狗有这个胆子放这段话,就已经不是什么“sexual attraction是主观的”或者这是自嘲/朋友间开玩笑这类理由能洗白的了的。大家都唯恐表态不明确的时候,顽皮狗既然能放这种具有强烈歧义的台词,那他就是歧视亚裔。

要不然你让编剧把这台词改成对个黑人说试试?你看编剧有这个胆子吗?

这事也是让人啧啧称奇,顽皮狗好歹也是索尼第一方工作室吧。果然,索尼其实是美国企业吗

另外贴一个我个人赞同的回答

user avatar

欧美霸这类游戏制作优势时间太长了,制作越来越没有新意,编剧水平也越来越差,该让主流回到亚洲来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最后生还者2》中,关于艾莉说“不喜欢亚洲人”和一匹叫做“日本”的马,这两处情节的解释需要仔细梳理和深入分析,它们触及到了角色的成长、创伤、以及游戏想要表达的某些更深层的意涵。要理解这些,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艾莉的话语脱离她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游戏并没有真正让艾莉对“亚洲人.............
  • 回答
    要理解舒尔茨博士在《被解救的姜戈》结尾为何宁可与斯蒂芬同归于尽也不愿与他握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舒尔茨博士这个角色的核心价值观、他所经历的旅程,以及斯蒂芬在他生命最后阶段所代表的一切。首先,要明白舒尔茨博士这个人,他不是一个普通赏金猎人。他是一位德国牙医,但更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对自由和公正有着深刻.............
  • 回答
    《末代皇帝》的结尾,年迈的溥仪在太和殿与一群懵懂的红卫兵孩子们重逢,这一幕,与其说是历史的重演,不如说是时代的巨大反差,是个人命运与宏大叙事碰撞出的无声悲歌。要理解这个场景,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再把视角拉回到太和殿这座曾经的紫禁之巅。太和殿,三个字背后承载的是几百年的帝王辉煌,是古代中国权.............
  • 回答
    冷战的起源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课题,而认为苏联是导致冷战爆发的主要责任国的观点,并非历史的全部真相,但确实有其论据支撑。要详细阐述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特别是战后初期的政治格局、意识形态冲突以及双方的决策行为来分析。当然,在探讨这个问题时,避免使用过于绝对或偏颇的词语至关重要,因为历史.............
  • 回答
    李孝利事件的最终走向,目前来看,并不能简单地用一个“解决”来概括,更像是社会舆论、法律规范以及艺人自身行为共同作用下,一个不断演进和拉扯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件事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结局。首先,从舆论层面来说,李孝利事件的核心是关于“敏感话题”的讨论以及艺人在公众平台上的发言尺度。 .............
  • 回答
    最近网上关于华为赛力斯停产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不少首批车主心里都有些打鼓,担心自己的车会不会成为“绝版货”,更关心的当然是日后的售后服务问题。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把大家关心的点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停产”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华为和赛力斯合作推出的是问界系列车型。合作模式大家都知道.............
  • 回答
    宝贝,今天我们来聊聊人民币,你知道我们家里用的钱,上面都有数字,比如10块、50块、100块,那为什么最大的纸币是100块,没有200块、500块,甚至1000块、10000块呢?这可不是随便定的哦,里面有很多门道,而且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你想想看,咱们出门买东西,是不是需要拿钱?小到买一颗糖,大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小小的社区,里面住着几个人,比如有小明、小红和小刚。他们有各自的需求和想要的东西,比如: 小明喜欢吃苹果,也需要一件新衣服。 小红喜欢吃香蕉,也需要一本好看的书。 小刚既喜欢吃苹果,.............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规矩,东西有确定的位置,运动也有确定的轨迹。比如你扔一颗球,你知道它会飞多远,落在哪。但量子力学呢,它研究的就是那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比如构成我们身体、桌子、空气的最基本的粒子们——电子、光子等等。在那个微观世界里,事情就变得有点“不讲道理”了。1. 粒子.............
  • 回答
    说实话,要完全去除 AI 的痕迹,得看你对“痕迹”的定义了。但我会尽量用一种非常自然、口语化的方式来和你聊聊依赖注入(DI)这个事儿,就好像我们在咖啡馆里随便扯淡一样。 依赖注入,就是“你想要啥,我给你送啥”想象一下,你现在要写一段代码,做点什么事儿。比如,你写了一个 `UserService`,这.............
  • 回答
    看到“最后一个民间桂剧团解散”这个消息,心里五味杂陈。不是那种猎奇的震惊,更像是一种缓缓沉下的失落,伴随着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当下现实的无奈。很难想象,在那个曾经戏曲声响彻街巷的年代,会有“最后一个”这样的概念。它像一个时代的注脚,悄无声息地被翻过,留下的只有空气中飘荡的咿呀唱腔和人们回忆里的模糊影.............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储物箱,里面乱七八糟地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衣服、书本、玩具,什么都有,而且摆放得一点章法都没有。你想要找某样东西,简直大海捞针,费时费力。这时候,你决定“格式化”你的储物箱。格式化,就像是给你的储物箱打扫一遍,然后重新规划好里面的空间,让一切都井井有条。具体来说,它做了几件事:首.............
  • 回答
    “买熊猫判 10 年,买妇女最重判 3 年”这种说法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对法律的曲解和误读。它忽略了法律的复杂性、具体案例的具体分析以及不同法律条文所针对的不同犯罪行为。从法律角度出发,我们需要详细地拆解这种说法,揭示其不准确之处,并解释背后的法律原理。核心错误:将两个完全不相关的罪名进行类比,并且偷换.............
  • 回答
    企业在招聘中设置最低学历要求,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深刻的经济学原理,它们共同作用,使得这个看似简单的人力资源政策,实则是一个复杂的成本效益权衡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层层剥开,看看经济学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1. 信号传递理论 (Signaling Theory) 与信息不对称 (Informatio.............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8月18日的包头马拉松赛上,一个视频火了:一名跑者,也就是比赛的最后一名,被赛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劝退了。视频里能听到志愿者说“道路迟迟无法解封”,言下之意是后面还有比赛,道路交通还得恢复。听起来这事儿挺普遍的,很多马拉松比赛为了保障交通,都有一个关门时间,过了时间点,赛道就要解封了,自.............
  • 回答
    咱们聊聊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这俩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其实它们是我们思考问题、分析情况的两种重要方式,就像咱们手里拿着的不同工具,解决不同问题。形式逻辑:精确严谨的“数学公式”你可以把形式逻辑想象成一套严谨的数学公式,它关注的是“说什么”以及“如何说”才能保证意思的清晰和准确。它不关心具体的内容是什.............
  • 回答
    将正整数 N 分解以最大化乘积的奥秘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数字 N,比如 10。你可以把 10 分解成很多种不同的组合,比如: 10 = 5 + 5,乘积是 5 5 = 25 10 = 2 + 8,乘积是 2 8 = 16 10 = 3 + 7,乘积是 3 7 = 21 10 = 4 + 6,乘积.............
  • 回答
    要深入解读最新的医改政策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我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这可不是几个冷冰冰的文件,而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未来健康的大事儿。一、 医改政策:脉络与亮点中国的医改,那真是一场持续的、而且是艰巨的“攻坚战”。最近几年的政策,可以看作是之前一系列改革的深化和升华,目标非常明确:建.............
  • 回答
    最近,“狼性精神”这个词又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特别是在一些企业和职场环境中。这股风潮,说实话,挺让人回味的。它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每一次被重新提起,总能触动不少人神经,激起一些复杂的感受。要解读“狼性精神”,咱们得先拆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听到“狼性”,脑子里直接蹦出来的就是一群狼在草.............
  • 回答
    杭州爱客忆家重庆分公司跑路了,房东和租客的烂摊子该怎么收?听到“爱客忆家”这个名字,你可能还会想起租房时的种种便利,可现在,这个曾经的“生活助手”却成了烫手山芋,留给重庆的房东和租客一堆烂摊子。杭州爱客忆家重庆分公司这一跑路,让无数本应安稳度日的房东和租客陷入了困境。那么,当托管公司消失,留下来的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