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代表着地主官僚的利益,皇权则是地主官僚利益的代言人,阉党寄生于皇权,代言人要是被换了阉党也会跟着一起完蛋,但东林党不会,他们可以投到新的代言人门下继续做地主官僚。
当大明皇帝要有这个觉悟:这个朝廷如果被别的朝廷给替代了,军头到了新的朝廷还能当军头,地方大员到了新的朝廷还能当地方大员,唯独姓朱的最没资格和新的替代势力讨价还价。闯王进京的时候,崇祯只能找个老歪脖子树上吊,而身边只剩下个太监王承恩陪他一起吊。
东林党整天在糊涂皇帝面前鼓吹不能与民争利,最后的结果是江南那些富的流油的士绅商户不用交多少税,反倒是西北穷横的农民要加税。而那些士绅商户通过代理人少交的税会落到底层人手上么?当然不会,毕竟谁说的“与民争利”那个“民”就是谁所代表的阶层,不是那个阶层的可千万别自作多情(这个道理到现在都能成立)。你看阉党敢去江南征税,抗税死了五个人,就有人写了《五人墓碑记》刻在碑上,这是赤裸裸的利益冲突啊。
西北的农民,朝中不会有人替他们说话。受了灾还要多交税,日子没法过活不下去了,死了无数人也没人给他们立碑。看过《1942》没?一帮快饿死的人,看到地主的堡楼里藏着大量的粮食,会发生什么事?很多人都说“你穷你有理”不对,但人都吃不上饭了还真是干啥都有理,“善人”们不开仓放粮被吃大户是必然的。
这些吃大户的人要是有一人能振臂一呼,就能会变成农民军。“闯王来了不纳粮”这种口号实在太有煽动性了,只要流民不断,农民军兵源就不会断(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员流动性被彻底封死,你就算饿死也无法造反)。今天你把高迎祥杀了,明天又会冒出一个李自成,今天把闯贼剿的就剩十几个人跑掉了,过几个月李自成把流民一拢又出来十万大军,这也是农民军越剿越多的原因。
当年孙传庭面对的局势是很绝望的,表面原因是摊上了一个猪头皇帝,深层次原因是:流民遍地的现状不改变,就算把农民军打败十次,农民军也会有第十一次卷土重来的时候,而他只要失败一次,就会彻底完蛋。皇帝接到战报,总是胜利胜利再胜利,然后败了一次,就没有然后了。农民军有无数次试错的机会,但官府一次机会都没有。这就是大明官府剿匪必然失败的原因。
闯王无意中逼死了崇祯,旧统治阶级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时候满清打出了帮助明朝平叛为崇祯复仇的幌子,给了想投靠满清的人一个完美的台阶。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满族统一战争的主力是汉人,反清最坚决的不是庸碌的南明贵族,而是旧农民起义军的残部。就像 @白头豕 说过的:
因为真正的统治阶级,并不是那几个死节的权贵,而是无数霸王别姬中的袁世卿。他们在大清牛逼,民国牛逼,日本人来了也牛逼,日本人投降了还是牛逼,只有解放军来了不牛逼。
南明打到最后就剩农民军出身的将领的抵抗最坚决,而地主官僚们早就给自己估了个好价钱,等清兵来了开门迎降。清兵自然也是很默契的照单全收,原来是地主的可以继续当地主,原来是官僚的可以继续当官僚,当然,姓朱的没有这个待遇。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走投无路了,身边只剩下以李定国为代表的农民军头子替他卖命,而想方设法抓到他给清廷邀功的恰恰是以吴三桂为代表的旧官僚。
很多人很难理解为什么改朝换代对很多东林党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剃发易服却是无法接受的。你看清兵来了,我们地主官僚的日子过得比明朝还委屈,这清兵不白来了么?
自古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东林党们完美的诠释了这个道理,满嘴仁义道德实则干着卖国勾当,这样做完全符合自己的阶级利益。
如果身为地主官僚阶级的代言人不能代表地主官僚的利益会怎么样?请参考这个问题:为什么雍正的历史评价不高? - 知乎
有的答主说,并不是只有东林党,当时还有秦党(陕西人)、晋党(山西人)、西江党(江西人)、楚党(湖广人),它们都是东林的盟友,但不代表它们是一个组织严密的集团,只是后来阉党打击东林,所以不分区别将它们统称东林党。东林党不是铁板一块,阉党同样也争斗不已。
民国时期派系复杂,蒋介石基本盘只有江浙一带,还有东北张学良、山西阎锡山、西北冯玉祥、广西李宗仁等势力。但你能说因为这个蒋介石就不能代表国民党?他们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曾经互相攻伐,打过中原大战,就算到了后期快垮的时候,蒋介石还被李宗仁赶下台呢。这些都是史实。但谁在台上,哪派得势,区别很大吗?分的那么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他们并不是因为都被共产党收拾了,才被称为“国民党”的。
对于一个庞大机构的运转来说,不解决致命的问题,指望个别人物的个人魅力去力挽狂澜,不过是痴人说梦,国军中也有邱清泉这样要人品有人品要能力有能力的人物,然而在大势中就像孙传庭一样,只能激起一朵浪花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