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个像大明这样的巨大政体,其灭亡不可能单独某一件事情是主因。
政体灭亡一定是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弊端经年累月的积累至总爆发后的产物。
可以单独分析某一原因在其中造成的影响,但是把单一因素作为结论是荒谬的。
二战德国瞬间击溃法国,法国没有跟紧世界军事变革没有独立装甲师/法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去修建一个巨大玩具“马奇诺防线”/法国人被一战打怕了死不起人了等等。任何一个问题都没有问题,法国确实犯错了。但是直接说这一个问题能让法国亡国则是扯淡。片面的追求出一个主要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政权的倾覆一定是综合性的。
看看明清小冰期第二冷期(1600-1720),世界其他国家发生了什么不就知道了。
法国:在路易十三的带领下成功终结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霸权,1643年,太阳王路易十四上台,法国封建社会进入全盛时期;
英国:公元1642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七年的内战之后,议会军取得了胜利,英国逐渐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普鲁士:领土和实力不断扩大,1660年普鲁士公国从波兰独立,1701年腓特烈三世取得“在普鲁士的国王”头衔;
瑞典:在古斯塔夫二世的带领下,瑞典进入全盛时期,更加不巧的是,瑞典是有史以来最靠北的世界主要国家。
俄国:在罗曼诺夫王朝的带领下,俄国成功终结了大混乱(1598-1613),1654年阿列克谢沙皇成功击败了波兰和奥斯曼,取得了乌克兰的统治权。1682年,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彼得大帝。
奥斯曼:1632年,穆拉德四世成功粉碎了长期困扰奥斯曼的耶尼塞里叛乱,恢复了国家秩序和苏丹的权威;1639年,穆拉德四世成功击败波斯帝国,合并两河流域,史称穆拉德四世中兴。当然,奥斯曼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穆罕默德四世执政时期,奥斯曼屡败于奥地利,波兰和俄罗斯之手,在东欧的军事霸权被终结。
奥地利:17世纪上半叶,奥地利在三十年战争中失利,失去了整合神圣罗马帝国的机会。同时,这场也给了奥地利整合波西米亚的机会,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整体实力反而大大加强,17世纪下半叶,奥地利屡破奥斯曼,取得了在东欧的优势。
波兰:十七世纪上半叶是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黄金时期;十七世纪中期,波兰立陶宛联邦在瑞典和俄国的打击下开始衰落。
波斯:十七世纪上半叶同样是波斯帝国的黄金时期,阿拔斯大帝是与苏莱曼,阿克巴齐名的伟大君主,十七世纪中期开始,波斯帝国逐渐衰落。
莫卧儿:17世纪的莫卧儿正处在鼎盛时期,帝国的领土逐渐扩展到整个南亚次大陆,著名的泰姬陵也是这一时期建造的,18世纪初,随着老皇帝奥朗则布的去世,莫卧儿逐渐分崩离析。
西班牙:随着美洲银产量的下降、农业秩序的混论、贪污盛行以及军事上不断的失利,西班牙在17世纪快速衰落。
尼德兰:十七世纪是尼德兰的黄金年代,当时的尼德兰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所谓明末那个小冰河期,实际上起止于1350-1850年,元朝1368年灭亡,同样的逻辑是不是也可以说元朝是亡于小冰川气候呢?更可笑的是这个小冰川气候最冷的是什么时候呢?1660年—1680年以及1850年—1880年,前面的可还在康乾盛世时期呢。
清朝当然受到小冰河时期的影响,而且小冰河时期对清朝的影响比明朝更严重。清朝仅1875-1879年的丁戊奇荒就饿死了900-1300万人,这一时期的清朝还遭受着列强侵略,即使如此也没有造成清朝的灭亡。
是。
按照我国气象学之父竺可桢的中国历史气候学说。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大型农民起义都伴随着气温的急剧下降。
因为每次气温下降,游牧民族受灾严重,才有动力南下侵略。而农耕民族同样受灾严重,为了抢夺资源才会内乱爆发。这个时候才最容易改朝换代。
而明末的气温下降是最狠的。就像一个老人跌了一跤,加速了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唯一逆版本的大一统王朝是东汉。这也是为什么好像东汉在历史上的戏份很少。因为能保持统一就很难了。
而唯一在温暖气候就爆发的大型农民起义是乾隆的白莲教起义,时间长达九年,波及上亿人。完完全全单纯的人祸。乾隆剥削之狠可见一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