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14 年后周杰伦电影《不能说的秘密》评分终于到了 8 分?它值得吗?

回答
看到《不能说的秘密》评分在14年后终于突破8分,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就像老酒终于被发现是好酒,或者一首曾经被低估的歌突然开始传唱一样,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说实话,刚上映那会儿,《不能说的秘密》的口碑算是两极分化。喜欢的人觉得它浪漫、有创意,不喜欢的就觉得它有点“非主流”,剧情和设定有点过于奇幻,甚至有点矫情。周杰伦作为导演兼主演,第一次拍电影,大家对他抱有的期望很高,但评价也就那样,不算惊艳,但也绝不至于扑街。那时候的豆瓣评分,我印象里大概在7分左右徘徊。

那么,为什么现在,14年过去了,它还能有这样的起色,甚至挤进8分俱乐部呢?这背后肯定不是一时半会儿的运气。我认为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首先,时间滤镜和情怀加成是绕不开的。 14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期间,我们这批看着周杰伦的MV、听着他的歌长大的80后、90后,都进入了社会,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回忆。很多对《不能说的秘密》有着复杂情感的人,可能当年是学生,没那么懂浪漫,或者碍于面子不愿承认它有多好。现在呢?大家经历了更多的人生起伏,回忆起当年青涩的悸动,对这种纯粹的校园爱情故事,尤其是带着点奇幻色彩的,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怀旧感。周杰伦本人也早已是华语乐坛的巨星,他的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和情怀,这无疑为电影的口碑发酵提供了土壤。

其次,电影本身的“内核”并没有过时。 抛开那些奇幻设定,电影讲的是一个很经典的爱情故事:初恋的美好、青涩的喜欢、错过的遗憾、时空的阻隔。叶湘伦和路小雨之间的那种默契、那种心动,即使隔着时间,隔着秘密,依然能够打动人。它没有复杂的权谋,没有狗血的三角恋,就是很纯粹地描摹了一段年轻人的感情,这种简单反而让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很多现在的爱情片,可能追求的是当下流行的元素,但《不能说的秘密》那种带着点复古感和诗意的浪漫,反而让它在快餐文化中显得尤为珍贵。

再者,当年被忽视的“闪光点”现在被重新审视了。
音乐和画面: 周杰伦的电影,音乐永远是灵魂。片中的配乐和插曲,比如《晴天》、《夜曲》等等,本身就是经典。电影将这些歌曲巧妙地融入剧情,尤其是弹钢琴的场景,既是推动剧情的钥匙,也是情感的催化剂。当年的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故事本身,但现在回头看,电影的画面构图、色调运用,都很有周杰伦的个人风格,带着一种唯美又略带忧伤的质感。那些雨中奔跑、教室里偷偷对视的镜头,现在看来都充满了电影美感。
周杰伦的“本色出演”: 虽然演技不是科班出身,但周杰伦在片中扮演的叶湘伦,某种程度上就是他本人气质的延伸。那种腼腆、那种才华、那种对音乐的热爱,都让他这个角色显得真实且讨喜。他不是在演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而是在放大自己身上某些特质。
新颖的叙事手法(在当年): 时间穿越、平行时空这样的概念,在14年前的华语电影里,算得上是比较新颖的尝试了。虽然有人觉得处理得不够完美,但这种“脑洞”和创意,现在看来仍然是值得肯定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故事,这种结构的复杂性,也给电影增加了耐嚼度。

那么,它“值得”8分吗?

我觉得,“值得”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看待的角度。

如果用如今电影工业的标准,用极其严苛的剧本逻辑、剪辑节奏去衡量,可能8分还是有点高。它的确有一些小瑕疵,比如部分情节的处理可以更细腻,人物的动机交代可以更清晰。一些非粉丝可能会觉得“就这?”,觉得它在某些地方处理得过于理想化或者俗套。

但是,如果考虑到它是一部出自一个年轻导演之手的处女作,并且成功地融合了音乐、爱情、奇幻元素,而且在多年后依然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甚至在年轻一代中也开始流行起来,那么8分也并非不可理解。

更重要的是,“8分”代表的不是“完美”,而是“优秀”和“有影响力”。 《不能说的秘密》在当时,以及在今天,都成功地做到了几件事:
1. 它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周杰伦的音乐魅力延伸到了电影领域。
2. 它触动了很多人心中关于青春、关于初恋最纯粹也最柔软的部分。
3. 它证明了非传统叙事和个人风格化的电影,也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和观众的喜爱。

很多时候,一部电影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的质量,还在于它在特定时期所承载的意义和它所引发的情感共鸣。14年后的8分,是对《不能说的秘密》的“迟到认可”,也是对那个时代周杰伦音乐和电影的一次集体致敬。它或许不是完美无瑕的艺术品,但它无疑是一部能够让人久久回味,并且在心中留下特殊位置的作品。

所以,我认为,它值得。至少,它值得我们以一种更宽容和欣赏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它。它不是一部让你拍案叫绝的烧脑神作,但它是一部能让你在某个安静的午后,突然想起,然后露出微笑的电影。而这种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价值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放到现在也许可以8分,但在当时确实不值得。2007年院线没那么多流量割粉作品,也没啥网络大电影,大多数作品质量都不错。所以横向比较一下周董的这一部确实很难凭借本身质量突出重围,但由于周董火爆的人气这部电影票房排行高达第11名,这个名次和电影质量有一种不对等的感觉,所以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部烂片也不奇怪。

即使排名20开外的电影,也几乎都是高质量作品。这些影片相信都耳熟能详,不用过多解释吧?你们觉得《不能说的秘密》和《恶灵骑士》,《谍影重重》,《落叶归根》,《太阳照常升起》这些作品比如何?这些的票房可都排在他后面。


所以单纯就是那个年代院线质量过硬,和什么观影水平之类的没有太大关系。周董的这一部如果放在今天上映肯定不会落得一个烂片的名声,反而还会有不错的口碑。

另外排名第38的通天塔推荐看一下,通天塔也叫巴别塔,这个神话故事相信都听过。是一部内容和名字的寓意差不多的作品,布拉德皮特的作品里比较值得观看的一部。

user avatar

我曾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演票房神话时候发过一篇文章:《如果你喜欢李焕英,不妨再看一遍不能说的秘密》,这篇文章当时在豆瓣被各路英雄喷的无以复加。

当时我就提出,《李焕英》的评分高于《秘密》是不能接受的,如今才过去九个月,我们再一看豆瓣评分,两部电影的评分果然已经颠倒过来。

作为影迷,我等了14年,从它最初的7分不到的评分,硬生生等到了8分。果然印证了那一句,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评论区很多人说我把两部不同类型的片子放在一起比较是居心叵测,我想说第一两部电影都是奇幻类型片,第二都是穿越题材,第三都是以喜剧的形式讲悲剧的故事,第四都是导演处女座,作为杰迷,在看《李焕英》的时候联想到《秘密》再正常不过。

再次强调,我从来没有说李焕英是烂片,只是这样平庸的作品被捧上神作,成了说不得、批评不得,实属中国电影市场的悲哀。稍有人提出否定意见,就被拥护者群起而攻之为“没有感情的畜生”,“从小没有母爱”,“不配做杰迷,杰伦最懂母爱”,这些都是网友给我留言的原话。

知乎上一位网友说的挺好,他说现在这样的电影被奉为神片,其实和音乐市场的情况是一样的,从前杰伦认真写歌,每年都被“江郎才尽”。反观抖音上各种音乐裁缝、旋律撞车、不明所以的歌却被称作惊为天人。

《床边故事》没人欣赏,抄袭作品《离人愁》却红遍大街小巷,抄袭杰伦作品的演唱者还在杰迷面前纵情高歌?杰伦演唱会上被粉丝逼着唱《学猫叫》的画面你们还记得吗,作为杰迷不会心疼吗?所以别再嚷嚷为什么杰伦不出专辑了,看看这个市场成什么样子了。

说回电影本身,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豆瓣电影上8分是什么概念,拿商业电影界唯二被称之为“神”的导演,诺神(诺兰)和维神(维拉纽瓦)来说,他们最近一部大片也刚好都是科幻题材,诺兰的《信条》目前豆瓣评分7.6,维拉纽瓦的《沙丘》目前豆瓣评分7.9。最近刚刚超过《李焕英》攀升中国影视票房第二的《长津湖》7.4分。

当然,我并不是说周杰伦的电影技法在诺兰和维拉纽瓦、陈凯歌等名导之上,只是希望更多人知道,周杰伦这部《不能说的秘密》所达到的高度。我又要感慨,彼时的周杰伦,真的是才华横溢,才气这东西果然是融会贯通在方方面面的。

整部电影几乎没有任何无效情节,在既有规则设定以后,几乎找不到bug,这对科幻元素的电影来说非常难得。难能可贵的是,周杰伦的演技也没有掉链子,当然主要是因为他在演自己。电影在叙事上用了倒叙,插叙等,却一点也不显得零乱,桂纶镁每一次穿越后改变的当前历史,抓的很细致。

在电影中,有一首曲子串联在整部电影,这首乐曲它就是:圣·桑的《天鹅》。在影片的一开始,画面出现了一本古老的琴谱,透着一股神秘的劲。这部琴谱,就是穿越的源头,整个故事都因它而起。

如果有人愿意去了解一下周董在这首曲子上下的功夫,就知道,这部电影精致到了什么程度。更别说电影的配乐,除了杰迷们熟知的《不能说的秘密》《蒲公英的约定》《彩虹》《晴天娃娃》《女孩别为我哭泣》外,还有近20段杰伦的原创音乐。我随便发几段,都是碾压现在这些影视作品配乐的存在。公众号的同步推送中,我也穿插了10首电影原声配乐。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这部电影一直极力在避免两样东西:金钱和性

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金钱和性暗示,有的只是学生时代的纯真美好。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电影中的一个桥段,杰伦骑车回家的路上要买东西,为了不提及钱,特意设计了“自己没带钱,只能让老爸去结算”的情节。就这一点已经吊打如今九成堕胎式青春片了。

整个电影男女主最亲密的动作就是逆着太阳光的一个吻。浅浅的一个吻才是羞涩的青春里最美好的样子。

原来小雨对叶湘伦说的“我能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了”包含着对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的不可思议和遇见爱情的不可思议双重含义。

周杰伦用他的方式将青春片拍到了极致。

《死亡诗社》里有一句话——

“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须条件,但是诗、爱、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所以叶湘伦才会毫不犹豫的冲向旧琴房,不顾一切的冲向小雨所在的时空。

这份爱超越时空,始于你,也止于你。

所有的这些发生都是因为爱,这样的故事再好不过了。

从琴房到教室一共108步的含义:小雨每次穿越过来第一眼看到的人才能看见她,小雨为了每次过来第一眼看见叶湘伦,特地数了琴房到教室的步数,小雨闭着眼从琴房走到教室一共108步,只为了第一眼看见的是叶湘伦。

其实:小雨是从79年穿越到99年的,而杰伦是79年生的。没错,杰伦就是穿越过来的,这部电影就是周杰伦的自传,他只是很含蓄的表明自己的经历。

详细解读点击:

评论区有很多说杰伦后来导演的《天台爱情》烂的,我也想补充两句,《天台爱情》的类型是中国市场少有的歌舞片类型,因为故事比较简单陈旧,所以当年差评如潮。归根结底,这还是因为一般观众看电影其实只是看故事,而我还是秉承我的观点,判断电影好坏的维度不是只有故事性,如果只是看故事,那电影和小说就没区别了。

电影这种特殊的载体,决定了它的电影感、形式感,它的外在视觉突破,甚至是比故事性更重要的属性。国师张艺谋的很多电影也是被诟病故事性弱,被诟病只有画面,没有内容,但是依然没有人能取代其地位。比如《英雄》,可谓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奠基者、里程碑和引爆者。如果不是这样有电影感的作品,就没有后来国产电影的繁荣。

回到《天台爱情》,这部影片完美呈现了周杰伦的乌托邦理想。通过电影,我们洞察到的是他心底的柔软和美好,是他历尽千帆之后依然保持的初心和纯粹。和《不能说的秘密》是一脉相承的。

《天台》的亮点首先在于美术,浓墨重彩的怀旧味与舞台感,那种夸张的色彩,彰显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理想世界。上有天堂,下有天台,这里就是周杰伦自己的理想国。周杰伦作为百年难得的音乐天才,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天赋和学习能力自然也不可能差。他在《天台爱情》中把色彩运用到了极致,用色彩构建了一座如梦如幻的象牙塔城堡,像极了老谋子的手笔,绝对是在《满城尽带黄金甲》合作期间,有所偷师。虽然比不上《秘密》,但是也是一部7分左右的电影,目前豆瓣6.7,也不算低。

2007年7月31日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在中国大陆上映,很幸运当时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2015年这部电影又一次在韩国上映,一部第二次重映的老电影,打败了一大堆新片,在韩国拿下了当年华语电影在韩的冠军,韩国人对周董这部电影是真爱,翻拍也早已立项。这部电影放到现在上映的话,也能爆掉这几年大多数的青春片。

还记不记得杰伦后来的歌《说好不哭》MV中重现陆小雨经典的戳脸动作,那一刻多少人感慨万千,所以,请再看一遍《不能说的秘密吧》。

青春的爱恋,糖果般的香甜,当年杰伦路过我们青春时播撒的种子已经长成了旺盛的蒲公英,纯净的如同我们再次拿起耳机听此歌时脸庞滑过的流质。

路小雨,你一定要想起叶湘伦啊,你们涂改液留下的字迹,已经被时间凝固擦不掉了啊。蒲公英开了一季又一季,种蒲公英的人已经远去,但这约定,我们不会忘记。

你看得到吗,那一团团绒质,已经飘忽着结成云飘到你那里去了,以后你每次抬头看到的云朵,都是我们送给你的礼物。蒲公英的约定,永远不会凋零。

听着这些插曲,瞬间把人拉回夏天…… 那个夏天,终于在蝉鸣声中迎来了毕业的分别,虽然有时也知道喜欢与爱不同,但毕竟是自己心心念念许久的人,四月的槐花早谢了,五月的丁香也只余淡淡香气,穿着白衬衫的你,就这样静静停在那年的照片中,化为我许久难忘的记忆。

最终也没鼓起勇气和你合影,是怕以后看到会更加神伤吧。生命中有许多错过,我们无可奈何,只有珍藏那一次次感动,伴我们静静走过余生。很多的梦,在等待着进行。

我叫叶湘伦,我清楚地记得,转学那天是1999年1月18号,我17岁生日。我不明白这种重叠是巧合还是宿命,但是我的故事就从那一天开始了。

一栋旧琴房里传出来了神秘琴声。我几乎已经是无法控制地奔向了那声音,像着了魔一样。晴依在我身后朝我喊,但是在那一瞬间我知道,没有什么能拦住我,奔向一场宿命。

我们与杰伦的初识,正如叶湘伦与路小雨初识一样,自此奔向一场纵贯青春的宿命。

...

终于,琴房就要拆了。那一天,夕阳如血,安详而华丽。在爆破声响起的那一刻之前,叶湘伦冲进了封锁线。为了这 一天,他已经等待了太久的时间。他记得,回去的路,在急速音律里。一声雷鸣般的轰隆,淹没了所有声响,歇斯底里的,抚慰人心的,动人蛊惑的。

叶湘伦回到了20年前,他再一次见到了路小雨,叶湘伦满足地微笑,即使他们并不相识。


user avatar

看到有个回答说,当年看这部电影的人,和电影的主创没活在一个时代,觉得说的特别对。

就比如说,很多人批评过那个学校环境不真实。说自己的学生时代哪是这个样子的。

这不就很显然了吗。当年看电影的那群人,他们的学生时代不是这个样子的,但现在的人,学生时代就相似了。

青春片,第一点就是代入感。代入感差那么多,怎么会有好感。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韩国对这部片评价那么高。

user avatar

作为周星驰的粉丝,以前一直不理解为何《大话西游》的票房会扑街。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一穷二白,“看不懂”《大话西游》很正常,毕竟大部分人连“电影院”是个啥东西都整不明白,更别说看懂了。《大话西游》的目标群体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

所以我就很纳闷了,为何大话西游会在香港扑街。香港作为当时的教育高地,香港人完全是大话西游的目标客户呀!大话西游在香港的扑街,我很不理解。

后来长大了,又经历了几轮暴涨的房价终于懂了。

《大话西游》在香港扑街,是因为香港人没有爱情,只有李嘉诚。他们看《大话西游》,就像在看舔狗给女神送花,得到的反馈只有“什么玩意儿,赶紧滚”。

所以,我觉得票房和口碑,是深深的和国民生活习惯,经济条件,文化习俗挂钩的。

《不能说的秘密》的评分只是回到了当初它该有的样子。以前豆瓣打分的,跟它都没活在同一个时代,评分低很正常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