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0年5月14日,京东上架纯国产DDR4内存(采用国产长鑫颗粒)——光威弈系列Pro?

回答
2020年5月14日,京东上架光威弈系列Pro纯国产DDR4内存,这确实是内存行业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条内存产品的上市,更代表着中国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多方面的深远意义和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一、 事件的背景与重要性: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的关键节点

在2020年之前,全球内存市场长期被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这“三巨头”所垄断。内存颗粒作为电脑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其生产技术门槛极高,研发周期长,投资巨大。中国在这一领域长期处于被动局面,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对于高性能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产品。

长鑫存储科技有限公司(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CXMT)的成立和DRAM芯片的量产,是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特别是存储芯片产业的战略体现。光威(Gloway)作为国内知名的内存品牌,率先与长鑫存储合作,推出采用长鑫颗粒的DDR4内存产品,标志着中国自主DRAM颗粒首次大规模进入消费级市场,直接挑战了国际巨头的垄断地位。

二、 光威弈系列Pro的意义与价值

1. 打破国际垄断,提升国家自主可控能力:
战略意义: 内存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例如技术制裁、贸易战),依赖进口内存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光威弈系列Pro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在关键的DRAM领域有了自己的供应商,能够降低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提升国家在信息科技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经济意义: 长期以来,内存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供需和巨头产能调整的影响较大。国产内存的出现,理论上可以为国内用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选择,并有望在中长期内稳定国内内存供应,减少价格波动。

2. 验证长鑫颗粒的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接受度:
技术实力展示: 长鑫存储作为国内DRAM领域的后起之秀,其产品能否达到消费级市场的标准,是业界高度关注的焦点。光威弈系列Pro的推出,是对长鑫19nm/17nm级别DRAM颗粒的一次实际市场检验。如果产品能够稳定运行,性能达标,将是对长鑫技术实力的一次有力证明。
为后续发展铺路: 首款大规模消费级产品的成功上市,将为长鑫存储积累宝贵的市场经验,并为后续推出更高规格、更高密度、更先进工艺的DRAM产品奠定基础。

3. 推动国内DIY硬件生态的完善:
丰富产品选择: 对于国内的电脑DIY爱好者和用户来说,这无疑是增加了更多的产品选择。过去在组装电脑时,内存通常是为数不多的国外品牌选项。现在有了国产选项,可以更好地支持本土品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带动配套产业发展: 随着国产内存颗粒的普及,也可能带动与之相关的内存模组制造、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更完整的产业链。

4. 技术与性能的考量(需要结合当时的市场情况):
颗粒工艺: 光威弈系列Pro采用了长鑫存储的DDR4颗粒,在当时,长鑫的工艺已经能够达到17nm/19nm级别,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相比国际巨头的领先工艺(如10nm以下),虽然存在差距,但对于主流应用而言,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产品规格: 通常这款产品会提供常见的容量(如8GB、16GB)和频率(如2666MHz、3200MHz),以适应市场主流需求。
性能表现: 实际的性能表现,包括读写速度、延迟、稳定性等,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首批产品可能会存在一些潜在的优化空间,但如果能够达到甚至略超同级别国外的产品性能,那么其市场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三、 面临的挑战与潜在的顾虑

1. 技术差距与追赶: 尽管长鑫存储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国际巨头相比,在工艺先进性、产品密度、能效比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不断缩短技术鸿沟。
2. 品牌认知度与信任: 光威作为一个国内品牌,需要时间来建立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信任。尤其是首次采用国产颗粒,消费者可能会有观望态度,需要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用户口碑来赢取市场。
3. 成本与价格竞争力: 初期国产化过程中,产能、良率、规模效应等都可能影响生产成本。能否在价格上形成有效竞争力,是吸引消费者和市场份额的关键。
4. 供应链的稳定性与成熟度: 整个DRAM供应链包括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模组生产等多个环节,国产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确保整个链条的稳定性和成熟度。
5. 市场验证与长期表现: 短期的成功上市只是第一步,产品的长期稳定性、兼容性、以及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表现,还需要时间来验证。消费者的反馈和市场口碑将是至关重要的。

四、 总结

光威弈系列Pro纯国产DDR4内存的上市,是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在DRAM这一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开始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迈出了自主可控的关键一步。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更多元的选择和潜在的价格优势。对于中国科技产业而言,这代表着民族自信的提升和国家战略的推进。

然而,我们也应理性看待这一成就。国产化并非一蹴而就,仍然面临技术追赶、成本控制、市场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无论如何,这个起点是令人振奋的,预示着中国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道路上正坚定前行。

总而言之,2020年5月14日京东上架光威弈系列Pro,是一次集技术突破、战略意义、市场探索于一体的重要事件,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分析。它不仅是产品上的创新,更是中国科技实力崛起的一个有力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产ddr4内存千呼万唤始出来,但其实这个项目立项到上架,用了接近4年的时间。下图是国产8gb的DDR4内存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也可以回答题目中的备货问题。

我们看到在官方给出的节点中,目前的产能只有2万片每月,这个产能对于目前的国内需求来说可以用杯水车薪来形容。目前大概率是买不到的,处于缺货状态很正常。但是2020年已经开始建设了二厂,随着未来二厂三厂建设完成,国产内存可能会迎来一次产能的快速爬升阶段。

与此同时,国外厂商的8gb ddr4内存也开始了针对性的降价,从年初的趁机涨价到现在的降价。很显然,他们就是奔着国产去的。他们想要把国产内存扼杀在摇篮中的野心昭然若揭。

不过,我相信得益的永远是消费者,只要消费者得益,国产内存才有希望。我不需要鼓舞什么支持国产,我相信国产内存的质量。国产内存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偏安一隅,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作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很清楚国产内存目前和国际内存的龙头企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距。合肥长鑫作为国产dram的领头羊,走在了国产内存的最前列,前路依旧是漫漫长夜,只是这一次,长鑫不再孤独,也不会孤独。未来,越来越多的国产内存将出现在我们的选择中。

其实也是这几天,国内nand存储的领头羊企业和国科微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再等几个月,我们就可以看到国产的nand存储芯片了。

半导体行业要么用钱把别人砸死,要么被别人用钱砸死。所幸的是,这些年来,国家大基金对半导体行业的疯狂投入,给很多需要资金的企业交够了学费,也让国家半导体行业有了新的希望。

技术上的封锁只会加快中国半导体行业崛起的速度,封锁是不会有未来的!我很荣幸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能亲眼见证者国产芯片从无到有,一点点的开始壮大发展。

今年是2020年,也是大基金二期进入关键节点的重要年份。从闪存到内存,从光刻机到芯片,半导体行业出现了越开越多的突破,国产有了新的希望。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还是想用一段我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作为文章的结尾:

我们经历过核封锁,1964年我们有了自己的原子弹。我们经历过四代机封锁,2009我们有了自己的歼20。2017年经历过军用发动机的封锁,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涡扇20。今天的封锁就是明天的辉煌,我们已经无数次验证过这句话了。

加油!

如果你需要一个内存条,可以考虑通过下面的链接购买:

user avatar

国产SSD和国产内存最好先主攻OEM产品,比如笔记本和OEM台式机。

OEM产品销量和利润还有稳定性[1]都有保障,绝大部分用户也不会在意主机内部的配件品牌。

而消费DIY产品,由于现在无法确保兼容稳定性,实在没法跟久经沙场的各大品牌硬钢的。

如果强行超低价铺开市场,这在我看来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行为,现在8G单条大品牌也就200出头,你能降到哪去?大家缺那几十块钱?单靠消费者热情无法长久支持行业发展。

国产内存SSD刚刚诞生,我希望它能获取合理利润,好好活着健康成长。

参考

  1. ^ 这里的稳定性,指的是OEM产品有能力测试出几种稳定的配件搭配从而几乎消除兼容问题,而DIY产品没有这个可能。
user avatar

这个东西,diy市场是小头。

主要还是品牌机要用。

联想当然第一位

华为现在大家都支持它,但是它也有PC业务啊

所以,兆芯的CPU,长鑫的内存,长江的闪存, 它也应该支持一下国产。


小米也应该支持一下。

流片,现在大家支持一下中芯微。

以后国产28nm光刻机出来,中芯微可以优先采购。

国产应该有个意识互相支持。

紫光虎贲只有海信支持,不可能发展起来。

国家应该有个规划,水平差不多,不用补贴的产品。

应该给国产货支持,譬如手机厂用国产soc退点税,审批快点。

PC厂用国产处理器,内存,闪存的才能进政府采购名单。

内存用的多,国产性能又不会差,厂商是容易支持的。看厂商的行动了。

user avatar

2005年,朱一明带着一点SRAM技术回国,但存储器领域竞争实在太激烈,于是他另辟蹊径,从相对市场小、竞争少的领域做起。九年后,他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冲击门槛相对较低的创业板,失败。
2008年,在三星的挤压下奇梦达破产,之后紫光买了来西安奇梦达,算是给这家欧洲唯一存储器公司留了点根。
2012年,尔必达也在竞争中破产,联想不希望尔必达落入他人之手,企图通过弘毅投资并购尔必达,但最终失败。

十几年后,这点根发芽了。

朱一明创立的公司,叫兆易创新,是目前A股最为炙手可热的半导体股票,甚至没有之一,市值一度冲破千亿。

2018年朱一明离开了兆易创新,去了合肥长鑫。在那,西安奇梦达失意的工程师们被招揽来了。

2019年,前尔必达董事长 坂本幸雄 加入紫光。

2019年,合肥长鑫宣布DDR4内存量产。

2020年,合肥长鑫DDR4内存上架。

我吼兴奋啊。

user avatar

早半个月出我就不买三星的了

user avatar

非原创,主要内容来自

仅做搬运编辑,略有删节。

编辑的部分对内容并不产生实质性影响。原作者 财经无忌 保留一切权利

5月14日,传闻许久的合肥长鑫和光威合作的DDR4国产内存条终于在京东上线了。继2019年12月合肥长鑫宣布量产LPDDR4产品以来,合肥长鑫的内存产品终于上市,并开始大规模零售。



这是中国在DRAM内存芯片上,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第一颗国产化内存芯片。

已宣布破产十余年的奇梦达,是合肥长鑫的“技术来源”,接过奇梦达技术衣钵的合肥长鑫,能否依托奇梦达遗留的专利技术,让奇梦达技术,在5G时代,换发第二春呢?

01 继承

1847年,30岁的德国贵族维尔纳·冯·西门子和J.G.哈尔斯克合办了一家电报机厂,用来制造和销售西门子发明的指针式电报机。在这次创业之前,西门子这个典型的“理工男”在柏林炮兵工程学校求学,后来去了柏林火炮厂工作。

这个电报机厂,后来发展成为了德国制造业的支柱型企业——西门子,这家巨无霸式的公司,继承了德国人厚重的科技基因,成为了德国制造的典型代表。

1982年,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dandards Institute,ETSI)技术委员会下的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GSM)成立,西门子作为标准制定的主要贡献方,参与制定了GSM标准的制定。随后,西门子开始了移动电话的研制。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它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可移动的盒子里,听筒则是盒子的外部接入,其重量达3公斤。

它的生产者,就是西门子公司。

同年,西门子电信设备部门,成立了类似于半导体部门的组织,开始发展半导体之路。

几乎在同一时期,全球主流的电信设备供应商都设立了自己的半导体部门,以补充设备部门,比如荷兰的飞利浦、法国的阿尔卡特、日本的东芝及NEC等。

1999年前后,这些厂家的半导体部门,随着后期的发展,几乎都独立出来或者通过合并,组成了新的半导体厂商。比如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是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独立形成的,意法半导体是意大利的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Thomson半导体公司合并,日立及NEC的半导体部门合并组成了尔必达(ELPIDA)。

西门子的半导体部门,伴随着西门子设备及移动电话,先后与之在1994年推出了第一款基于GSM制式标准的手机——西门子S1 Marathon;1998年推出了旗下第一款“彩屏”手机,西门子S10,这款手机还有全球第一款“三防”型号S10 Active,具有防水,防震和防尘功能;

同年,西门子推出了世界上首款滑盖手机西门子SL10,也是一款三色显示的彩屏手机,这款手机几乎奠定了滑盖手机的形态:屏幕向上滑出,下部键盘露出。



一年后,伴随西门子的发展,多元化和集团化随之而来。

1999年4月1日,西门子旗下半导体部门正式独立,成立了新的半导体公司英飞凌(Infineon),成立之初的英飞凌,也叫亿恒科技,2000年在法兰克福交易所上市,代码IFX,并于2002年将公司名称改为英飞凌。

2005年7月26日,英飞凌发布200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英飞凌的内存部门,同比营收跌幅达到了19%。



在这份财务报告中,英飞凌发布了重组计划——除了通信部门及汽车电子部门的重组,同时内存部门也将开始进行重组。

两天后,罗建华(Kin Wah Loh)接管英飞凌内存部门,Hermann Eul博士被任命为管理委员会成员。

同年11月18日,英飞凌监事会通过了董事会有关公司战略重组的提案,此举旨在产生两个相互独立而各有专注的公司——逻辑业务公司和内存业务公司,该重组计划预计2006年7月1日完成

其中,英飞凌作为母公司,将专注于逻辑业务,包括汽车、工业电子和多元化市场(AIM)事业部以及通信(COM)事业部;而内存业务公司将谋求独立上市,专注于内存产品,由英飞凌管理董事会成员、内存产品事业部负责人罗建华领导。

随后,英飞凌加快了重组进度,并于2006年5月1日完成,这比计划提前了两个月。由内存部门剥离的新公司,命名为“奇梦达(Qimonda)”——也是我们本文的主角。

“Qimonda”一字拥有不同含意并关联了不同的语言,“Qi”代表“气”,即“呼吸及流动的能量”,“monda”为拉丁文中“世界”之意,对Qimonda的直接解读是“开启世界的钥匙 (Key to the World) ”。

02 新生

奇梦达剥离母公司英飞凌的时候,已经是全球内存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在剥离母公司英飞凌的同年8月9日,奇梦达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QI”——奇梦达也成为内存公司剥离大潮中最快完成上市的内存产品公司。



上市后的奇梦达,开启了两年的狂奔之旅。

彼时的奇梦达,是300毫米晶圆制造业的技术领袖,同时,在全球拥有南亚科(Nanya Technology Corp)、华邦(Winbond)等全球性合作伙伴及代工伙伴。

我们来看看那两年中,奇梦达对全球通讯行业的影响。

首先,奇梦达是当时全球内存厂商中,率先投资12英寸晶圆的厂家,奇梦达约三份二DRAM内存是使用300mm晶圆生产,是全球300mm晶圆使用率最高的企业;

其次,在2006年9月18日,奇梦达与南亚科合作,宣布了75nmDRAM沟槽式技术(Trench Technology),75nm工艺的出现,比90nm工艺进一步减低芯片的尺寸,从而达到每块晶圆的可分割量约40%的增长;此外,沟槽式技术是世界上DRAM发展的两大技术分支之一;

第三,2007年,作为全球第四大DRAM供应商,奇梦达的业务集中在了DRAM内存条,电脑显示卡的显存颗粒,消费级DRAM内存,移动存储装置中的高速DRAM缓存——这些业务一度占到了奇梦达收入的90%;

第四,奇梦达全球员工一度超过12000名,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800名;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拥有五个300mm晶圆生产基地,共营运包括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在内的五个全球性研究中心;

第五,2007年11月,奇梦达发布GDDR5(Graphics Double Data Rate,GDDR,图形用双倍数据传输率存储器)白皮书,其GDDR5显存生产设备已经批量试产——而当时世界的主流储存器芯片是GDDR4,对于一心试图跳过GDDR4直接上GDDR5的奇梦达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



另外,奇梦达是全球第一家宣布突破30nm工艺的储存器厂家,时间是2008年2月2日。

这一天,奇梦达宣布埋入式技术(Buried Wordline,埋入式字线),这个技术也是DRAM发展史上的重要技术节点,奇梦达重新将DRAM技术定义为“埋入”和“堆栈”。

事实上在奇梦达宣布破产时,奇梦达已经突破46nm工艺,正四处寻求资金,来新建及改造产线,来生产基于埋入式技术的内存芯片产品。

数据显示,奇梦达在2008年上半年的营收为9.25亿欧元,较前一年同期减少57%,2008年上半财年度的税前息前净亏损为10.58亿欧元。

而2007财年上半年,奇梦达税前息前净利还有可观的3.35亿欧元,也就是说,短短一年的时间,奇梦达从一家盈利超过3亿欧元的公司,变成了一家净亏损超过10亿欧元的公司,利润跌幅超过300%。

那是什么导致了奇梦达的坠落呢?

03 溃败

现在回过头去看2008年前后的环境,也许能找到一定的原因。

首先,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其巨大的影响很快就通过美国的故事蔓延到了在美国上市的欧洲公司,而奇梦达正是在纽交所上市的德国企业。

其次,还有不给力的Windows Vista。2006年11月30日,Windows Vista正式上市,在奇梦达2006年财报中,对Vista上市引来的DRAM的增长预估是20%,原因之一是Vista非常吃内存。但是,由于Vista操作系统的漏洞问题,导致销量不及预期,一时间DRAM内存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了大幅度的价格下挫。

到2007年底,DRAM的价格跌到仅为2006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DRAM价格更是一路狂泄,DRAM颗粒价格从2.25美元暴跌至0.31美元,

而同一时期DRAM厂商的材料成本 0.6-0.7美元,现金成本是1.4美元左右。加上奇梦达本身成本就偏高,导致市场价偏高,最先受到市场价格暴跌影响的,就是生产成本偏高、市场售价较高的奇梦达。

第三,三星的落井下石。以三星为代表的韩系内存厂商,在内存的发展过程中,有过三次的逆周期投资,其中2007年这次最甚。

这一年,三星将总利润的118%用于DRAM扩产,增大市场CRAM的供应链,同时通过增大产能来发动价格战,以故意加剧行业亏损。DRAM价格08年中跌破了现金成本,08年底更是跌破了材料成本。

三星之所以在市场行情暴跌的情况下,进行逆周期的大规模投资与扩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韩国政府的支持,韩国几乎是举国之力来发展储存器产业,这一点对于欧美企业来说,竞争优势会非常明显,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就更加的具有打击力了。



第四, 德国政府的放弃。相对于韩国而言,德国在处理奇梦达的困境中,选择了放弃。

公开信息显示,奇梦达在2008年3月,曾和南亚科正在就双方DRAM合资厂JV Inotera Memories Inc.进行谈判,南亚科希望接手奇梦达的35%股权,此前几天,南亚科与镁光(Micron Technology)搭成协议,双方将建立合资企业,最终谈判不了了之。

10月12日,奇梦达正式和南亚科分手,镁光以4亿美元收购奇梦达持有华亚科全部股权,华亚科成为南亚科与镁光的合资企业。而华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亚科),是2003年1月23日,由南亚科与英飞凌共同出资设立,双方各占股35%,剩余30%由员工持有,是奇梦达授权生产DRAM的最大工厂,也是奇梦达产能主要来源之一。

分手后,奇梦达第一次向德国相关部门申请一笔贷款用来改造奇梦达在德累斯顿的晶圆厂,以便它能够生产最新制程工艺的芯片,以及用来支付华亚科的货款等,这个时候的奇梦达早已经连续亏损数月,但是奇梦达还对外表示,公司现金流良好。

“我们增长趋势健康,我们不会坐在卖不出的内存芯片堆上。”

10月15日,奇梦达宣布了3000人的裁员计划,这一计划,无疑加剧了投资者对奇梦达市场表现的风险加剧心理,还扩大到了对德国就业市场濒临萎缩的担忧。

11月26日,已经撑不下去的奇梦达,再次向德国政府、英飞凌和葡萄牙州立银行申请3.25亿欧元(折合4.22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度过这一波的经济危机与DRAM产业的大萧条,并且外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德国政府会出资拯救这个欧洲仅存的储存器企业,但这项援助需要得到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批准。

也就是说,德国政府的援助行为,得有两个基础,一是英飞凌接受德国政府提出的援助计划,并接受奇梦达部分国有化的要求;二是得到欧洲委员会的批准。

但是,作为母公司及大股东的英飞凌(持有奇梦达77.47%的股份)拒绝了德国政府的注资计划,随后,德国政府在最后时刻选择放弃奇梦达。

最终,奇梦达没有等到批准,也没用等到援助资金,只能无奈的宣布破产,时间是2009年1月23日,欧洲储存器之光奇梦达,短短3年时间里走到了尽头。

宣布破产的2009年第1季度,全球DRAM月平均投片量约为92万片,奇梦达在德国和美国(不含台湾的华亚科)的12寸晶圆厂产能约6-7万片,加上华邦的代工产能,奇梦达全球单月产能约8万-9万片,推算奇梦达全球市占率近10%,位居全球第五位。



2009年4月1日,奇梦达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04 瓜分

最先有动作的,是奇梦达技术授权生产内存的代工企业华邦,这时候的华邦选择了和尔必达走到一起。

当年8月5日,华邦和尔必达将奇梦达的技术授权买断,这笔买断费用的一部分被用来清偿华邦的代工费用。

通过这次收购,华邦和尔必达获得了进入GDDR市场的门票。随后,华邦放弃DRAM标准件的生产,与尔必达专注于GDDR产品的开发。同时,华邦获得当时最先进的46nm制程工艺技术。

同时,奇梦达之前的合资公司华亚科,也获得了一定的GDDR授权作为货款清偿。而镁光也在这个时候宣布进入GDDR市场竞争,这一动作让人们难免浮想联翩。

8月12日,奇梦达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西安研发中心并入山东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山东华芯),该公司是2008年05月29日在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注册,由山东省政府牵头,浪潮集团、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和济南高新区三方各出资1亿元成立,时任浪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丕恕任法定代表人。

随后,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更名为西安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西安华芯),并购代价为3000万元人民币,这被认为是半导体行业衰退过程中,中国最成功的一次抄底行为。

借助这次并购,华芯获得了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端集成电路封装制造能力,初步建立起包括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和芯片应用在内的完整存储器集成电路产业链。

之后,西安华芯成为12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的实施主体。到了2012年12月16日,浪潮集团以1亿元人民币对奇梦达在欧洲的高端集成电路存储器封装测试生产线进行了二次并购,并在济南建成了中国首条高端(FBGA)集成电路存储器封测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FBGA(细间距球栅阵列)封装工艺,是当时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技术之一。

2015年,紫光集团旗下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西安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并更名为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通过此次收购,配合武汉新芯、长江存储,紫光获得了DRAM相应的技术,并发展起了紫光集团的储存器产业。

9月,在美国德拉瓦州的12寸晶圆厂被德州仪器以1.725亿美元收购,该晶圆厂是奇梦达在美国最大的300mm生产线,德州仪器借此次收购,成为全球第一个300mm的模拟芯片生产厂。

2010年3月15日,奇梦达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模组装配与后端封测工厂,被有国资背景的苏州创投(Suzhou Venture Group)已经收购,并更名为更名为智瑞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智瑞达Gerad),并购金额双方未予以公布。

智瑞达由外商独资变身合资,成为当时中国屈指可数的专门从事存储器芯片封测的公司。

2012年11月23日,奇梦达(Qimonda)破产管理人迈克尔·贾菲(Michael Jaffe)在一份声明中说:“知识产权主要和半导体、电脑、通信重要发明有关。”并表示,已经开始出售7500项专利。这是自柯达专利拍卖之后当时全球最大的一宗专利抛售行为。

在土地、厂房等资产之后,奇梦达的破产管理人开始对手中的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进行处理。



2014年9月29日,英飞凌与奇梦达破产管理人达成庭外和解,通过支付约1.35亿欧元的和解金,解决双方所有争议。

此外,英飞凌将以1.25亿欧元收购奇梦达股份公司的所有专利。英飞凌这一行为,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奇梦达遗留的知识产权。

但是,没想到的是,一年后,英飞凌就处理了奇梦达所有的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

2015年6月,英飞凌将手中奇梦达的专利打包出售,价格是3000万美元,接手的公司是一家位于加拿大的专利“倒卖”公司,叫Polaris Innovations Limited(北极星公司)。

坊间猜测,英飞凌当年以1.25亿欧元收购奇梦达所有专利,目的可能是想借助这些专利技术重新进入DRAM储存器市场,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英飞凌无法重新大规模投资储存器项目,为了使手中这些专利体现一些价值,英飞凌选择将这些专利打包出售给专利倒卖公司,而价格仅约为一年前收购时的五分之一。

2019年5月15日,合肥长鑫在上海举办的GSA MEMORY+峰会上,公布了自己的DRAM技术来源,是通过与奇梦达合作,获得了一千多万份与DRAM相关的技术文件(约2.8TB数据),具体的合作方式,合肥长鑫方面并没有透露。

也是在这一天,合肥长鑫对外透露,通过投入超过25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合肥长鑫制程工艺实现了46nm到10nm的突破。

是不是很巧,奇梦达当时遗留给华邦的,最先进制程工艺,就是46nm,坊间猜测,华邦最后没有突破46nm的原因,一方面是尔必达的自身难保与华邦的同床异梦,另一方面,是华邦的资金链不足以再大规模用于研发新的制程工艺和新建或改造产线。

更巧合的是,大陆在获得奇梦达技术后,在努力规避专利风险的前提下,斥巨资投入研发,并快速突破了10nm制程工艺。

可见资金对于研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当时奇梦达获得资金,那么,欧洲的储存器产业会是什么样子的?



同年12月5日,Polaris Innovations Limited的母公司Wi-LAN Inc.将这些专利打包卖给了中国的合肥长鑫,双方均没有披露具体的成交金额。

这些知识产权由12000多个专利组成,包括与DRAM、FLASH存储器、半导体工艺、半导体制造、光刻(lithography)、封装、半导体电路和存储器接口(Memory Interfaces)相关的技术,其中包括约5000多种美国专利和申请,7000多项国际性专利和申请。



合肥长鑫通过两次合作,基本上将奇梦达遗留在外的专利收归囊中,但是依旧没办法完全规避DRAM的技术专利风险,毕竟在奇梦达破产案中,其当时领先世界的技术被华邦和尔必达、华亚科及镁光获得一部分,这部分也有可能成为后期专利战的风险。

可以说,合肥长鑫在其产品大规模量产及交付前,搜寻散落的奇梦达专利技术,并斥巨资购买,其目的就是尽可能的规避产品上市后,可能面临的专利战。

05 影响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奇梦达自身的12000多名员工。他们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及亚洲,这些人被其他各大内存厂商吸收,带着他们所知道的技术。

接着受到影响的是两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南亚科及华邦。

南亚科虽然在2008年10月份便与奇梦达终止合资华亚科,但根据公开信息,双方在终止合资后,原合资厂华亚科原本仍提供授权产品的生产,并出货给奇梦达到2008年8月,但现金流困难的奇梦达停止支付华亚科货款,而且华亚科对奇梦达的应收货款高达30亿元新台币(约合1亿美元)华亚科已增加减产幅度以因应,并且在之前几个月已经减少对奇梦达的出货。

镁光取代奇梦达成为华亚科股东后,镁光已增加从华亚科的拿货,在当时看来,华亚科的发展,实际上因为镁光的补位,除了应收账款的问题,并没有造成大范围的影响。

华邦也一样困难重重,在奇梦达宣布破产之际,华邦已停止对奇梦达的所有出货,剩下的标准型DRAM晶片会转由自己销售,当时华邦给奇梦达代工的12二英寸晶圆厂产能约2万片/月,而且还有3000万美元的应收款项。

当然,华邦想要重新建立销售渠道肯定需要一定时间,这对于华邦后面的营收肯定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些货不能即时卖给奇梦达,而是产成品放在仓库,势必会直接影响营收。

好在奇梦达授权的的埋入式技术及华邦65nm制程工艺当时已经成熟并量产,算是留下了华邦竞争的希望。而奇梦达已经突破的46nm工艺,成了华邦最后的尊严,由于后期华邦放弃标准型DRAM的生产,奇梦达遗留的工艺制程,停留在了46nm。

其次,最大的影响就是奇梦达的技术。合肥长鑫的购买行为,也可能让奇梦达的技术,重新焕发第二春。

坊间有人说,奇梦达的失败,并不是技术上的失败,而是在发展沟槽式技术并推出类似堆栈式技术的“埋入式技术”之后,没有等到资金来进行,就倒下了。比如,埋入式技术通过华亚科,走入了镁光的技术体系。

三星、镁光和SK海力士三大主流厂商今天的DRAM上都找到了奇梦达当年做的“埋入式技术”架构的身影,比如埋入式字线DRAM单元三极管,以及蜂窝式电容结构,在众多10nm级DRAM产品中,纷纷采用这些技术。

随着尔必达被镁光收购,DRAM市场成为了韩系(三星与海力士)与美国(镁光)两个国家的三国演义。

合肥长鑫、长江存储为代表的大陆储存器厂商,成为了最后可能冲击这份市场占有率榜单的角色。

06 教训

在奇梦达的衰落中,我们看到,不是简单的经营、技术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倒在了政策及专利的门前。

首先,奇梦达的倒下,和德国政府、欧洲委员会有极大的关系,在奇梦达向政府求助时,政府的部分功能在这个时候,丢失了。比如德国政府提出的部分国有化的要求,比如要求大股东(母公司)同等出资,比如需要通过欧洲委员会审批等。

最终,奇梦达倒在了政府拒绝救助之前,并被破产清算。

反观三星和海力士,三星在2008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投入了118%的总利润来扩产。

海力士方面,1999年是内存界的大变年,排名世界第三的韩国现代半导体(现在的SK Hynix)因政府施压,并购了第五名LG半导体,2012年SK电讯成为Hynix大股东时,现代半导体更名SK Hynix(现SK海力士),2015年,在英特尔(Intel)决定将2015年设备投资规模,从87亿美元缩减11.5%至77亿美元;

台积电设备投资规模也从120亿美元减少约8%至110亿美元。在这个时候,海力士重复三星的逆周期大投资,狂砸260亿美元准备在韩国新建两个内存工厂,其资金来源,就是由韩国政府牵头,国有银行KEB银行贷款投资。

可以看到,三星及海力士的“逆周期投资”,是韩国“举国之力”发展储存器产业的产物,才造就了两家超过70%以上的储存器占有率。

就今天中国开始搞储存器产业的背景下,大基金、国家储存器基地等政策性资金、项目都可以看到决心,紫光集团这样的大国企也是储存器产业的重要领导力。

其次,储存器产业的确是烧钱的产业,奇梦达的倒下,就是在新制程工艺新建与投产前。按照奇梦达代工厂华邦的信息,其遗留给华邦的65nm工艺,在当时在2-3年内,都具有竞争力,也就是说,这一工艺能延续两个代次的工艺更新,而且奇梦达还有更新更先进的46nm制程工艺,然而,奇梦达没有等到新工艺产线的兴建和投产。

就国内现在的储存器产业而言,除了曝光的长江存储在量产64层内存之外,试图直接跳过现在主流的96层工艺,直接进行128层研发和试产。而合肥长鑫已经量产LPDDR4 8G的产品,并已经出货给客户,但是现阶段国外的协议已经升级到LPDDR5,最大的单条16GB的LPDRR5已经在三星量产并出货。



主流厂商的制程进度

第三,在目前的DRAM专利背景下,获得奇梦达技术的,除了紫光集团外,合肥长鑫是最大的专利技术持有人,但是,不得不考虑到,合肥长鑫可能遇到的专利战。

2009年破产的奇梦达,慕尼黑研发中心早已人去楼空,这些工作人员被各大内存厂商悉数吸收。西安研发中心当时已经被西安华芯(原浪潮集团旗下公司,今天的紫光国芯)收购。

所以,声称“技术来源于奇梦达”的合肥长鑫,如果要规避专利战,除非长鑫是与紫光共享奇梦达的DRAM技术,当然,同为国内厂家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要规避镁光,估计就有点困难了。

2008年10月8日,镁光收购奇梦达持有与南亚科合资的华亚科35%股份,奇梦达退出,但是知识产权归华亚科有。为进一步获得DRAM的技术,镁光在2015年12月14日,耗资32亿新台币收购南亚科,南亚科退市。

毫无疑问,镁光通过收购,获得了GDDR及LPDDR的相关技术,这中间,肯定包含了不少奇梦达遗留的专利技术。

另外, 2012年7月2日,镁光耗资600亿日元(约合7.50亿美元)现金收购尔必达,从而获得了25nm制程工艺技术,而这些技术演进,其中一部分来自于之前尔必达与奇梦达的合作伙伴华邦。

不难看出,要想不被镁光挑起专利战,合肥长鑫在使用奇梦达专利技术时,是不是要考虑移除奇梦达在美国的设计完成部分的技术、是不是要移除尔必达与合肥长鑫合作时的技术、是不是要移除镁光台湾子公司华亚科的技术?

最后,我们希望国内储存器三巨头,利用好手里面已经获得的技术资料,做好吸收再消化,推出新的技术,小心翼翼,有的放矢,规避可能出现的专利战,让老技术获得新生。

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看兴衰。

奇梦达的衰落,使得欧洲再无储存器。而中国一直饱受储存器进口之苦,2015年南亚科被收购后,国内储存器涨价潮一波接一波,最终都是消费者买单,国产化,是减成本的重要手段,储存器产业的国产潮,希望早日到来。

user avatar

只要稳定,我就支持。

我这边大部分都是给客户的办公用电脑,性能低一点倒是不打紧。

若是三天两头蓝屏死机要插拔内存,我总不能跟客户说爱国。损失还是要自己扛,售后也得自己做的。

等我自己用过了,没问题再支持吧。

user avatar

该系列成功降低了内存工厂和仓库的火灾率。

希望可以再接再厉将产品打出中国走向世界,让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深受帝国主义制裁的兄弟们也尝尝平价内存条的滋味,体会一下买不如造的快乐。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这句话现在依然不过时。

ps:希望不要步海康的后辙,做有良心的厂家

user avatar

那年,朋友网吧倒闭闹了个笑话,光是ddr4内存条涨的都让他收回了硬件成本。

那年,我手中拮据,蹭了他两条4g内存条,算了算小一千块钱。正好要离乡,将我的成品草缸送给他了。可惜他不会养,还吐槽我净给他留拖累还废电。(喵了个蛋内草缸造价小6000了让他给我养秃了)(八升的二氧化碳气罐硬是用没气半年多才想起来联系我)

前几日帮朋友配电脑,看到200多300块钱的16g杂条,我的眼睛湿润了

靠这玩意三星得挣了多少钱啊……又回想起一飞机衬衫换一台机器的痛苦局面。

别说比国产便宜3块钱,便宜30我也支持国产啊!


再看看热门里的华为被美国全方位针对,难受,窥一发而知全面,其他行业暂且不说,如果你预算刚好适合国产高科技产品,请支持国产吧!

再补充一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最大的优势是规划的长远性和规划的执行力远高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以眼前利益为驱动,以可持续发展为驱动。

49年开始计划原子弹,55年实地研发,64年十月起爆。

56年人造卫星立项,70年东方红升空。

国产大飞机

国产东风快递

国产大驱

国产潜艇

国产航母

国产芯片

中间闹了很多幺蛾子,走了不少弯路,但我们一直有着一个目标,那个目标无论看上去是多么不可理解,实现起来多么难,我们却一直在往前走。至于其他国家是否能跟上,我们不在乎。

前面的几个项目都是国家力量为支撑。但是芯片,真的需要人民来支持了。只要它不是差的离谱,普通用户真的建议支持一波,反正也不贵

user avatar

要不是被奥巴驴忽悠,上马赔掉腰子的光伏发电,而去搞搞内存条这些基础半导体器件,中国现在也不至于如此被动。你还别说,这帮溜须拍马之辈的智商和德商真的很难令人信任。还有什么大笔投资的AI、VR,能有产出才奇了怪了!好大喜功、好高骛远!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一个暗刀子伤人,一个明刀子捅人。你问我喜欢哪个?我哪个都不喜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5月14日,京东上架光威弈系列Pro纯国产DDR4内存,这确实是内存行业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条内存产品的上市,更代表着中国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多方面的深远意义和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一、 事件的背景与重要性:中国.............
  • 回答
    关于2020年5月5日虎门大桥出现的桥面抖动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这不仅仅是一起单纯的技术故障,更是对我们城市基建安全、信息传播以及公众信任的一次集中考验。事件本身: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和初步疑虑首先,要理解这件事的“特别”之处。桥梁,尤其是像虎门大桥这样连接重要经济区域的特大桥梁,在人们的.............
  • 回答
    2020年5月,中国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却出现了3.7%的下降。这两个数据放在一起看,是很有意思,也值得深入解读的。这背后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关键特征和挑战。CPI同比上涨2.4%:背后的“猪”和“非猪”首先,我们来看看CPI(居.............
  • 回答
    2020年5月15日,新浪微博官方账号突然“炸号”,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可不是一个小事,对于一个拥有数亿用户的社交媒体平台来说,其官方账号的“失联”几乎等同于自家心脏突然停跳,后果之严重,影响之深远,绝非寻常账号封禁可比。事件的表面:一个官方账号的消失那天,如果你尝试访问新浪微博的官方账.............
  • 回答
    2020年5月21日,北京的那场突如其来的“白昼如夜、暴雨倾盆”,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那一天,城市的节奏被彻底打乱,仿佛一场戏剧性的骤变,让人们惊叹于大自然的威力。那天的景象,与其说是寻常的雷阵雨,不如说是某种极端天气的集中爆发。上午,北京的天空还算晴朗,虽然云层有些厚重,但并没有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狂.............
  • 回答
    2020年5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激增250.9万人,失业率降至13.3%——这一数据公布时,市场普遍被其“超出预期”的表现所震撼。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它为当时笼罩在美国经济上空的阴霾投下了一束重要的光芒。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意义以及潜在的警示。数据解读:为何说“.............
  • 回答
    NVIDIA在2020年5月4日发布的 Ampere 架构 A100 GPU (代号 GA100) 毫无疑问是那个时期计算领域的一颗重磅炸弹,它不仅仅是性能的飞跃,更代表了 NVIDIA 在 AI 和高性能计算(HPC)领域野心的又一次具象化。要深入理解 A100 的意义,我们得把它放到当时的市场和.............
  • 回答
    关于2020年5月20日《第五人格》针对未成年人防沉迷进行的调整,这可以说是在那个时期,游戏行业落实国家政策,规范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的一次具体实践。从玩家和游戏运营方的角度来看,这次调整都牵动了不少心思,也引发了一些讨论。政策背景与调整的初衷:首先要明确,这次《第五人格》的调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响应了.............
  • 回答
    2020年3月,一个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国公布了令人瞩目的宏观经济数据:M2同比增速达到10.1%,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更是高达5.1万亿元。这些数字,在当时的环境下,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M2增速10.1%:宽松的货币环境背后M2,即广义货币供应量,是一个.............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20年10月中国M2同比增长10.5%这事儿。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背后牵扯到的东西挺多的,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M2是啥。M2,简单来说,就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它包含了我们平时手上拿着的现金(M0),银行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相对较低的存款,比如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等。你可以.............
  • 回答
    2020年5月13日发生在巴西的那起UFO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很多人在网上搜寻相关信息,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视频里的东西是真的假的。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从视频条件和一些旁证来分析一下。首先,咱得知道,这事儿具体发生在巴西的哪个地方,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根据当时的报道,这起事件主要发生.............
  • 回答
    2020年,广州的经济数据确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GDP突破2.5万亿大关,并且在经济总量上反超重庆,这无疑是广州近年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城市发展逻辑的变化与定位调整是关键。长期以来,重庆作为直辖市,其发展被寄予厚望,在产业布局和区域带动上.............
  • 回答
    2020年天津高考,总报名人数约5.3万人,其中总分700分以上的考生有241人。这个数字放在全国范围来看,或许不算惊人,但在天津本地,这样的高分群体数量,确实值得我们仔细解读一番。首先,5万余人的基数,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规模。相比于一些人口大省,天津的考生人数并不算特别庞大,这意味着高考竞争在.............
  • 回答
    2020年,确实是国内手机市场5G大爆发的一年,而在那一年里,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OV(OPPO、vivo)和华米(小米、荣耀,当时小米旗下)等主流厂商的中端5G手机,不约而同地大量采用了联发科的5G芯片。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随大流”,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就来给大家掰开了揉.............
  • 回答
    2020年国内成品油价格首次上调,加满一箱油多花4.5元,这个消息一出来,不少车主心里肯定咯噔一下。虽然说4.5元看似不多,但它代表的意义和影响,还是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的。首先,得明白这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成品油价格调整,说白了就是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然后加上国内的调控机制。这次的上调,很可.............
  • 回答
    这篇文章的标题挺有意思的,直接点出了“个推大数据”发布的“2020年5G手机品牌占有率”数据,并且特别强调了小米垫底不如三星,而华为则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这确实是个非常值得解读的数据,它背后反映了很多关于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以及品牌战略的微妙变化。咱们不妨就这个话题,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
  • 回答
    诺基亚“掉队”5G:一场技术与市场策略的错位当2020年中国三大运营商的5G集采名单揭晓时,一个熟悉的名字——诺基亚,却意外地在榜单上黯然失色,几乎与这份规模巨大的5G订单擦肩而过。而在这背后,是华为和中兴等本土力量的强势崛起,牢牢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一局面,不仅仅是中国5G发展的一个缩影,.............
  • 回答
    2020年,美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GDP增速录得3.5%的负值,这确实是自1946年以来最糟糕的表现。要理解这一数字的深层含义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剖析。美国经济为何如此低迷?最直接的原因无疑是新冠疫情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2020年,新冠病毒在美国乃至全球的肆虐,迫.............
  • 回答
    2020年,展望房地产未来35年的走势,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议题。当时全球和中国都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新冠疫情的爆发对经济和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房地产行业自然也不例外。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与驱动 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短期冲击:.............
  • 回答
    调查组织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发布了约1.5万篇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报道,相比前一年增长了57%。这个数据相当惊人,背后反映的趋势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数据本身揭示了什么?这个数据的飙升,直接说明了“中国威胁论”在美国舆论场中的活跃度呈现爆炸式增长。57%的增幅不是小幅度的波动,而是一个显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