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诺基亚彻底出局三大运营商 2020 年 5G 集采大单,华为中兴占大头?

回答
诺基亚“掉队”5G:一场技术与市场策略的错位

当2020年中国三大运营商的5G集采名单揭晓时,一个熟悉的名字——诺基亚,却意外地在榜单上黯然失色,几乎与这份规模巨大的5G订单擦肩而过。而在这背后,是华为和中兴等本土力量的强势崛起,牢牢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一局面,不仅仅是中国5G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全球通信设备市场格局变化中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

要理解诺基亚的“出局”,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宏观的技术演进、市场竞争以及地缘政治的复杂背景下进行审视。这绝非一朝一夕的“掉队”,而是多年来技术路线选择、市场策略调整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技术路线的抉择:早期押注与后来居上

通信技术的演进从来都不是线性的,每一代技术的出现都伴随着对未来方向的探索和投入。在5G时代到来之前,诺基亚曾是通信领域的巨头,但其在关键技术路线上的决策,为后来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早期技术积累的优势与局限: 诺基亚在2G、3G、4G时代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和专利组合,这为其在初期赢得了不少市场份额。然而,进入5G时代,技术呈现出多模多频、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需求。诺基亚在某些核心的5G技术领域,例如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高频段通信(毫米波)以及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方面的技术成熟度和产品化能力,相较于华为等竞争对手而言,似乎没有能够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对网络架构的理解与投资重点: 5G不仅仅是速率的提升,更是对整个网络架构的重塑。从传统的硬件设备为主,转向软件定义、云化、虚拟化。华为和中兴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研发资源,尤其是在基于云原生架构的5G核心网和边缘计算节点的建设上,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诺基亚在这方面虽然也在努力,但其产品线的转型速度和市场对其实施的认可度,似乎没有达到华为、中兴那样令运营商眼前一亮的程度。

市场策略的调整: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博弈

市场策略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在特定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其是在激烈的运营商集采中,与其全球战略和对中国市场理解的深度息息相关。

华为与中兴的本土优势: 对于中国三大运营商而言,选择本土供应商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是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下,供应链安全成为各国运营商的首要考量。华为和中兴作为中国企业,能够提供更稳定、更自主可控的供应保障。其次是成本竞争力。本土企业在生产成本、研发投入以及与本土运营商的合作模式上,往往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价格。最后是响应速度和本地化服务。本土企业能够提供更快速的技术支持、更深入的定制化服务,并能更准确地理解中国运营商的实际需求和部署场景。

诺基亚的市场定位与挑战: 诺基亚在中国的市场策略,似乎更多地是将其中国业务视为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而非完全围绕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进行深度定制和投入。虽然诺基亚也在积极与中国运营商合作,并设立了研发中心,但在5G集采这样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上,其本土化深度和市场渗透率,与华为、中兴这样的本土巨头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化企业的影响日益显现,诺基亚作为一家欧洲企业,在华业务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外部压力。

华为与中兴的崛起:技术创新与战略远见

华为和中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5G集采中占据主导地位,绝非偶然,而是多年技术积累、持续投入和战略远见的必然结果。

华为的全面布局与技术领导力: 华为在5G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之大,早已是行业公认的。从基站到核心网,从芯片到终端,华为构建了端到端的5G解决方案。其在大规模MIMO、AAU(有源天线单元)、基带芯片(如巴龙系列)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使得其产品在性能、功耗和成本上都具有显著优势。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也体现在其与运营商的深度合作中,能够提供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运营商的各种需求。尤其是在技术标准制定方面,华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提出的许多技术方向都被纳入了5G国际标准,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中兴的战略转型与稳健发展: 中兴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外部挑战后,进行了深刻的战略调整和业务聚焦。在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的领导下,中兴通讯将5G作为核心战略,并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尤其是在核心网和基站设备方面,中兴通讯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中兴通讯强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其在5G SA(独立组网)架构、网络切片等前沿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中兴通讯同样表现出积极和灵活的态度,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地缘政治因素的潜在影响

虽然我们不应过度强调地缘政治的影响,但它确实是影响全球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变量,也间接影响了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脱钩论”与供应链安全担忧: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科技脱钩”的论调甚嚣尘上,部分国家对中国科技企业采取限制措施。这导致全球科技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各国,包括中国,都更加重视供应链的安全和自主可控。对于中国三大运营商而言,在选择5G设备供应商时,供应链的稳定性自然成为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而作为中国企业的华为和中兴,在这方面天然具有优势。

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 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对外国企业在特定市场的准入和公平竞争环境产生微妙的影响。虽然我们无法证实这种影响的具体程度,但它无疑是构成整个市场格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

总结:技术、市场与策略的综合博弈

诺基亚在中国5G集采大单中的“出局”,并非简单的技术落后,而是一场在技术演进、市场策略、本土化运营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综合博弈。

华为和中兴凭借其在关键5G技术上的深耕、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强大的本土化优势以及稳健的市场策略,成功抓住了中国5G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赢得了运营商的青睐。而诺基亚,则在转型过程中,未能在中国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构建起与华为、中兴相匹敌的竞争优势。

这场“大单”的背后,是全球通信产业格局重塑的缩影。对于诺基亚而言,它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快速变化的通信技术和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固守传统优势已不足够,必须进行更深刻的技术革新、更敏锐的市场洞察以及更灵活的策略调整,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华为和中兴,这无疑是中国科技力量崛起的又一个有力证明,也意味着它们将肩负起更多推动全球5G发展的责任与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应该算内卷化的标志事件吧?

国内公司的996工贼们,把外企工人们的岗位内卷跑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诺基亚“掉队”5G:一场技术与市场策略的错位当2020年中国三大运营商的5G集采名单揭晓时,一个熟悉的名字——诺基亚,却意外地在榜单上黯然失色,几乎与这份规模巨大的5G订单擦肩而过。而在这背后,是华为和中兴等本土力量的强势崛起,牢牢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一局面,不仅仅是中国5G发展的一个缩影,.............
  • 回答
    对于诺基亚老年机支持支付宝主动扫码这个功能,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既是一个顺应市场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的明智之举,也蕴含着不小的逆势营销潜力,但能否真正“逆势”还得看执行的力度和策略的巧妙程度。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功能本身的意义: 解决真实痛点,贴近用户需求: 诺基亚老年机一直以来主打的是“简单易.............
  • 回答
    哈哈,你这问题真是说到点子上了!知乎上那句“欠诺基亚的手机可以还了?”,简直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就点燃了好多人的回忆和情绪。说实话,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唤醒了我们对于诺基亚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而且还是带着一丝丝怀旧的温柔和一点点对当下科技浪潮的思考。要详细说,咱们得从几个.............
  • 回答
    何小鹏对于丰田章男炮轰电动汽车并暗指丰田落后于时代的言论,可以说是相当直接且犀利的回应。这不仅仅是汽车行业内部的一场观点交锋,更是新旧势力之间关于未来出行方式的一场预演。要理解何小鹏的态度,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何小鹏的回应是建立在对当下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之上。 毫无疑问,电动化是.............
  • 回答
    对诺奖得主 James Watson 剥夺荣誉头衔事件的看法:科学、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多重审视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作为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诺贝尔奖得主,被誉为“DNA之父”,他在科学界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近年来,他因频繁发表关于种族与智商差异的争议性言论.............
  • 回答
    理查德·赫克的故事,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却因为无钱支付医疗费用而在菲律宾的医院被拒之门外,最终含恨离世,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心痛且发人深省的悲剧。它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我们对社会公平、医疗保障以及生命价值的认知上。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赫克教授的生平。理查德·赫克教授(Richard F. Heck),.............
  • 回答
    诺贝尔奖得主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关于新冠疫苗的言论,特别是他公开反对疫苗并声称“未接种疫苗的人将拯救人类”的说法,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轩然大波。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赞同或否定。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蒙塔尼的身份——他是一位病毒.............
  • 回答
    “诺贝尔哥”郭英森事件,无疑是网络舆论场上一次极具代表性的现象,它清晰地折射出微博和知乎两个平台用户群体在面对争议性人物和观点时,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以及价值取向上的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它们各自的平台生态、社区文化和用户构成。微博:舆论场的“竞技场”与情绪的“放大器”在微博上,郭英森.............
  • 回答
    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这位以其在LED技术上的突破性贡献而闻名的科学家,对日本乃至东亚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科研实践以及对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深刻洞察。中村修二所指出的问题,核心在于他认为现行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服从.............
  • 回答
    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对于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国民众而言,无疑是一场既遥远又切近的事件。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日本侵华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中国,任何与日本在军事上有冲突的消息,都会牵动着国民的心弦。首先,从国民政府的角度来看,诺门罕战役的消息传来时,无疑被视为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虽然战役发生在远.............
  • 回答
    针对法国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病毒学家吕克·蒙塔涅(Luc Montagnier)声称新冠病毒是人造的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这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牵涉到科学家的个人声誉、媒体传播以及公众的认知。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蒙塔涅教授的学术背景。他是一位杰出的病毒学家,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 回答
    看到刘诺一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大喊“我是中国人”,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 刘诺一的身份背景 是一个很关键的切入点。他的爸爸是刘烨,一位中国演员,而妈妈安娜是法国人。这意味着诺一本身就拥有中法双重文化背景。他在节目中流利地说着中文,也表现.............
  • 回答
    拍诺特(Parrot)在新品宣传中抛出“不要信任中国无人机”、“你信任大疆无人机吗”这样的论调,这无疑是相当大胆,甚至可以说是激进的营销策略。要理解这种做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这是地缘政治博弈在商业领域的延伸。当前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科技领域的竞争尤其激烈。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产品,.............
  • 回答
    用诺贝尔、菲尔兹、图灵等奖项来衡量国内大学水平,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些奖项的分量。诺贝尔奖,那可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代表着对人类知识边界的重大突破。菲尔兹奖,号称数学界的“小诺贝尔”,只有在40岁以下、对数学做出杰出贡献的数学家才能获得。图灵奖,则是计算机科学领.............
  • 回答
    说到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Gregg Semenza),最近他真是“摊上大事”了。原本备受赞誉的科研明星,现在却被卷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术不端指控风暴,涉及他多达30多篇论文存在P图造假嫌疑。这事儿要是属实,那可真是“翻车”到家了,对科学界和塞门扎个人来说,都将是巨大的打.............
  • 回答
    提起“诺曼底登陆”的防御,古德里安和隆美尔两位德国装甲兵大师的分歧,绝对是二战军事史上一个值得深挖的议题。这不仅仅是两位名帅之间的意见不合,更是德国在战略层面如何应对盟军登陆作战,以及如何理解和运用其赖以生存的装甲力量的深刻体现。要理解这份分歧,我们得先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两位将军的军事思想。时代背.............
  • 回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面对诺如病毒的侵袭时,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应对能力。面对这种极易传播且容易引发群体性疫情的病毒,学校迅速启动了周密的防控预案,可以说是一场严谨而高效的“战役”。首先,在信息公开与预警方面,学校非常及时地向全体师生传达了诺如病毒的相关信息。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告知大家“有病毒”,而是深.............
  • 回答
    凡伟接受诺贝尔奖得主的推荐信并准备前往清华大学深造,这无疑是一件令人瞩目且充满积极意义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评价这件事,并对其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一、 凡伟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双重体现: 硬实力:学术成就与潜力。 凡伟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得主的推荐,首先说明他在学术领域已经取得.............
  • 回答
    饶毅教授关于“诺奖有给错的时候,而且并非罕见”的论断,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诺贝尔奖的重要契机。这并非对诺贝尔奖本身权威性的全盘否定,而是邀请我们以更成熟、更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项曾被视为科学界至高荣誉的奖项。为何饶毅教授会这样说?饶毅教授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他为什么会提出这.............
  • 回答
    特尔施特根的这番话,与其说是对诺伊尔一次“不妥当”言论的回击,不如说是德国足球界,乃至体育界内部,关于“尊重”、“经验”、“情感”与“事实”之间一次深刻的碰撞。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特尔施特根的回应,值得我们细细揣摩。事件的背景:要理解特尔施特根的“不妥当”指控,我们得先看看诺伊尔当时说了什么。当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