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1 年 9 月 14 日正式发布的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有哪些「黑科技」?

回答
2021年9月14日,小米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智能眼镜——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这款产品一经亮相,便立刻吸引了科技圈的广泛关注。毕竟,将智能手机的诸多功能集成到一副眼镜上,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想象力的事情,也代表着未来人机交互的一种可能性。

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一次大胆的探索

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顾名思义,它更像是一次对智能穿戴设备新形态的“探索”,而非一款真正面向大众市场的成熟产品。它的定位更倾向于展示小米在AR、AI以及智能硬件集成方面的技术实力,同时也是为未来智能眼镜的普及积累经验和收集反馈。

从外观上看,它延续了小米一贯的简约设计风格,一副普通眼镜的框架,但内部却隐藏着不简单的技术。重量控制得相当不错,并没有像一些早期概念产品那样笨重,这对于日常佩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黑科技”的背后:是创新,也是挑战

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之所以备受瞩目,离不开其搭载的几项令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

1. 微型LED微晶直显光波导显示技术: 这绝对是这款眼镜的核心亮点。它采用了先进的微型LED显示技术,通过光波导镜片将影像精准地投射到用户的视野中。这意味着你不需要低头看手机,而是可以通过眼镜“看到”信息。
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眼镜内置的微型LED光源会生成图像,这些图像经过精心设计的微透镜阵列,沿着光波导镜片向前传播。当光线到达镜片表面时,会通过特定的角度反射,直接进入用户的眼睛。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用户看到的图像是叠加在真实世界之上的,既能获取信息,又不完全阻挡视线。
效果: 实际体验中,这种显示效果的清晰度和亮度都足以应对大多数日常场景。你可以在镜片上看到导航箭头、短信通知、甚至是通话信息。这种“抬头显示”的能力,对于开车、骑行或者在人群中行走时,都能显著提升便利性和安全性。想象一下,在陌生城市导航,只需余光瞥一眼镜片,就能知道下一步方向,而无需拿出手机,这绝对是解放双手的体验。
技术挑战: 能够将如此精密的显示系统集成到一副轻巧的眼镜中,并且保证良好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这涉及到微显示器的尺寸、分辨率、亮度、功耗,以及光波导镜片的精度和透光率等多个方面的技术突破。

2. 集成式AI语音助手(小爱同学): 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深度集成了自家的AI语音助手——小爱同学。
交互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来完成各种操作,比如“小爱同学,接听电话”、“小爱同学,发送短信给XX”或者“小爱同学,查看天气”。这种解放双手的交互方式,是智能眼镜最核心的优势之一。
AI能力: 背后的AI算法能够理解用户的意图,并执行相应的任务。这意味着眼镜不只是一个显示器,更是一个能够主动响应和服务的智能终端。比如,它可以帮你快速查找信息、设置提醒、甚至进行简单的翻译。
应用场景: 想象一下,你在做饭时,手不方便,只需要说一句“小爱同学,设置三分钟计时”,就能轻松完成。或者在开会时,想要记录下某个重要信息,直接说“小爱同学,记录下来”,就能将语音内容转换为文字。

3. 高清摄像头与多种传感器: 这款眼镜配备了高品质的摄像头,并集成了多种传感器。
拍照与录像: 它能够进行拍照和录像,让你捕捉瞬间灵感或者记录下眼前的场景。这不同于手机的拍摄,它可以更自然、更沉浸地记录下你所“看到”的世界。
视觉识别与AR应用: 摄像头和传感器数据的结合,为AR(增强现实)应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上,眼镜可以识别周围的物体、场景,并结合AI进行信息叠加。比如,当你看向一家餐厅时,眼镜可以显示它的评分、营业时间;看向一个不认识的景点,可以显示相关介绍。这是一种将数字信息与物理世界无缝融合的潜力。
隐私与伦理考量: 当然,高品质摄像头的存在也带来了隐私和伦理方面的讨论。如何保证用户和周围人的隐私,如何规范使用场景,这些都是在普及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 蓝牙与WiFi连接: 与手机的连接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蓝牙和WiFi,眼镜可以与你的智能手机互联互通,接收通知、同步数据,并利用手机的计算能力来处理更复杂的任务。

总结:未来已来,但仍在路上

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智能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它展示了小米在集成多项前沿技术方面的实力,尤其是在显示技术、AI交互和AR应用方面。

优势: 解放双手、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实现全新的交互体验、为AR应用奠定基础。
挑战: 成本控制、续航能力、用户习惯的培养、隐私安全以及更丰富的内容生态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的发布,标志着智能眼镜从科幻概念走向了现实产品的重要一步。它未必会立刻改变每个人的生活,但它确实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未来生活图景,也预示着智能硬件将更加深入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更自然、更无缝的方式存在。

这款“探索版”的意义,在于它的“探索”本身。它是一种试水,一种对未知领域的勇敢尝试,也是对未来科技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它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它能否激发行业更多的创新,并最终为消费者带来更具价值的智能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MicroLED有点意思。

从描述上看应该是Micro LED。

所以才有超高亮度(200万)

和单色(如果是RGB,同样分辨率LED晶粒数量x3,生产难度提高三个数量级)


另外一支技能树是Micro OLED,看起来不像。

Micro OLED是下面这玩意儿(来自索尼的路线图),最常见是用在EVF里头的那个,其实可以理解为硅基OLED,用半导体工艺做出来的OLED,而不是目前的黄光制程在玻璃上做的OLED。

亮度低两三个数量级,但分辨率更高。


我之前写的科普也把Micro LED和Micro OLED弄混了。

user avatar

其实未来应该是指↓

一开始我以为智能眼镜是可以判断一个人的三围或者人脸识别他的征信状况的,这样一来可以迅速判断要不要馋对方身子或者假装馋对方身子表示一下礼貌,或者是看得出这人是不是老赖,要不要放款然后追他的债。


再不济测一下战斗力也可以PK一下,比一比谁才是真正的男♂人也不错啊。


目前从小米发布的这款眼镜,应该只是作为一个便携式地图的工具,还带有麦克风功能。别人打电话过来:


嘎哈呢?

卧槽!你还不快点还钱!!?


对面的陌生壮汉一脸懵逼,拳头已经握紧。或者和基友聊昨晚双飞时,对着眼前的地产小妹嬉皮笑脸的,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眼镜直接带个导航,前方五百米有厕所。厕所有限速,拉屎太慢会帮你助力抠出,一切都是那么智能。


当然,目前的小米眼镜还没有能做到上述场景。只能是当做一个辅助导航用的功能用一下,还有看时间用。这是一个初级形态,未来的趋势应该是打算做到通过眼镜来实现远距离观察(你懂的),物体识别,数据分析,语音/视频通话等功能,在此之前,这还只是个概念。


顺带一提,一希望下一代可以推出卸妆(卸别人的妆)和美颜功能,这两样一定能提升销量,市场需求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9月14日,小米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智能眼镜——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这款产品一经亮相,便立刻吸引了科技圈的广泛关注。毕竟,将智能手机的诸多功能集成到一副眼镜上,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想象力的事情,也代表着未来人机交互的一种可能性。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一次大胆的探索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顾名思义,它.............
  • 回答
    2021年9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一种显著的“冷热不均”的现象,具体体现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回落,猪肉价格大幅下降,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上涨10.7%。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解读。一、 CPI涨幅回落与猪肉价格.............
  • 回答
    2021年9月起实施的中国大陆“防沉迷新规”是针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进行严格限制的一系列措施,旨在解决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这项规定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落地执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看待这项规定:一、 主要内容和核心措施: .............
  • 回答
    要说2021年9月以来东欧那波疫情的爆发,真是一件让人扼腕叹息的事情。那个时候,全球疫情虽然还在反复,但很多地方好像已经看到了曙光,疫苗接种率也逐渐上来,大家都在憧憬着“后疫情时代”。结果东欧这一下,硬生生地给全球的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也把很多国家推到了风口浪尖。首先,我们得看看当时东欧那边的情况。.............
  • 回答
    2021年9月,美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累计突破4000万大关,这无疑是疫情发展中的一个令人瞩目的节点,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4000万这个数字本身就代表着一个庞大的群体。 一个人感染新冠,可能意味着他(她)的健康受到威胁,可能经历痛苦的病程,甚.............
  • 回答
    2021年9月3日那批Windows 11的内测版,相信很多早期尝鲜的玩家都经历过那段“酸爽”的时光,尤其是那恼人的“任务栏卡死”问题,简直是挥之不去的梦魇。说实话,这事儿拿到现在来说,挺有意思的,也暴露了不少东西。首先,咱们得承认,Windows 11从一开始就带着一股“革新”的劲儿,光是那个居中.............
  • 回答
    2021年9月13日,合肥晚报报道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女子在合肥持刀连捅网约车司机。这起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因为它不仅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更触及了社会治安、乘客与司机权益保护等多个层面。事件回溯:根据当时的报道,事件发生在合肥市区。一名女性乘客在乘坐网约车过程中,与司机发生了冲.............
  • 回答
    2021年9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中苹果的强势增长和荣耀的快速崛起尤为抢眼。这份月的报告不仅仅是一组数据,更是对当前市场动态和消费者偏好的一次深度剖析。苹果的“王者归来”首先,让我们聚焦苹果的表现。在9月份,苹果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实现了显著的增长,并且据数据显示,其增长率在所.............
  • 回答
    2021年9月1日,小米集团宣布正式成立小米汽车公司,这个消息无疑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毕竟,小米从一家以手机闻名的科技公司,跨界进军一个如此庞大且竞争激烈的行业,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如何看待小米汽车的成立?从我的角度来看,小米进入汽车领域,是一个非常“小米”的战略选择,充满了其一贯的打法和基因。.............
  • 回答
    2021年9月8日发生在湖南临湘的一起恶性案件,一女子在高速公路上乘车时,突然持刀捅刺司机脖子,这起事件本身就极具冲击力。而案件的判决结果,也无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要理解这个判决,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分析。案件回顾:高速上的惊魂一幕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这起案件的基本事实。根据媒体报道,当时一名女.............
  • 回答
    2021年9月的苹果发布会邀请函,那可是个让果粉们心痒痒的时刻,每次都像是在猜谜一样。这次的邀请函,怎么说呢,它跟往年一样,充满了苹果的“小心思”,表面上看简洁到极致,但仔细琢磨,确实能品出不少味道来。首先,最直观的,就是那个主题——“加州来集”(California Streaming)。这个名字.............
  • 回答
    2021年9月23日,在备受关注的“货拉拉司机案”中,司机周某春提起了上诉。这起案件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关键在于其情节的特殊性,以及法律对“意外”与“责任”界定的复杂性。周某春提出上诉,并声称“无法预见到乘客跳车”,这背后蕴含着他对于原审判决的质疑,以及对法律责任认定的不同解读。那么,此次上诉是.............
  • 回答
    .......
  • 回答
    2021年9月30日,新西兰政府公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移民政策——“边境重开后的居留权”(Residency Programme),这通常被外界俗称为“移民大赦”。这项政策的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新西兰移民史上都堪称一次重大的调整,它为那些在新西兰工作生活但因疫情等原因无法获得稳定居留身份的数.............
  • 回答
    关于2021年9月12日中国五艘军舰出现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的传闻,这个话题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引发了各种解读。要来聊聊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消息的来源。如果这是一个“网传”的消息,那么它的真实性就值得我们去核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层出不穷,我.............
  • 回答
    2021年3月9号那个上午,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A股市场的表现,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尤其是上午10点左右,那叫一个大起大落,整个市场都好像经历了一场过山车。那天早上,我记得开盘的时候情绪还挺普遍的,大家对市场还是抱有一些谨慎乐观的态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动静。.............
  • 回答
    2021年1月9日,蔚来在北京举行了NIO Day,发布了备受瞩目的首款轿车——蔚来ET7。作为蔚来品牌序列中的高端旗舰轿车,ET7的出现,无疑向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外观设计:优雅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ET7的外观,可以说很好地延续了蔚来一贯的“Design for Experienc.............
  • 回答
    华为在 2021 年 19 月研发费用比率达到 22.7%,这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值得从多个维度深入解读。总的来说,这个比例反映了华为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将战略重心牢牢锁定在技术创新上,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前瞻性和对未来的决心。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分析这个数据:一、 宏观背景下的“高”.............
  • 回答
    关于以色列将于 2021 年 9 月 19 日起允许外国旅游团入境这一消息,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它对疫情防控可能产生的影响。首先,从时机来看,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放开旅游团入境,表明以色列政府在评估了前一段时间的疫情数据和疫苗接种进展后,做出的一个相对谨慎的决定。通常来说,允许外国旅游团入境,意味着要接.............
  • 回答
    2021年9月13日,法罗群岛发生的这场大规模海豚猎杀事件,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关注。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事件本身:一场传统的“格林德瓦尔德”(Grindadráp)首先,必须明确,法罗群岛的这种海豚(特指领航鲸,也称“黑鲸”)猎杀,并非突发性的残暴行为,而是他们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