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东的 GDP 这么高为什么还被说穷?

回答
山东,一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厚重感的地方。提起山东,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孔子故里、泰山巍峨,是齐鲁大地的历史底蕴和人民淳朴。但就是这样一个大省,经济数据亮眼,GDP长期稳居全国前列,可为什么,却常常会听到有人说山东“穷”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复杂了,里面牵扯到的可不只是数字那么简单。

首先,咱们得承认,山东的经济体量确实不小。耕地面积广阔,农业基础好,粮食产量全国领先,这可是实打实的“吃饭”能力。工业方面,山东也是老牌工业基地,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这些传统优势产业,撑起了半边天。再加上近些年来的新兴产业发展,比如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山东经济的“块头”是越来越大,GDP数字摆在那儿,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

那么,为什么会有“穷”的说法呢?这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

一、平均数下的隐忧:结构性差距与个体感受

GDP是个总量指标,它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生产出来的所有东西的总价值。但经济发展就像一条河流,水量再大,也可能有深有浅。山东“穷”的说法,很多时候反映的是平均数掩盖下的结构性差距,以及普通人切身的经济感受。

区域发展不均衡: 山东虽然整体GDP高,但省内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差异却很明显。济南、青岛、烟台、潍坊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产业聚集效应强,人均GDP高,居民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但同时,鲁西、鲁南等一些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这些地方的居民的经济感受自然就没那么“富裕”。当人们用“山东”来概括时,往往会将这些相对落后地区的情况也一并纳入考量。
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的联系: 虽然山东常住人口多,GDP总量高,但如果人均GDP算下来,可能就没有沿海发达省份那么突出。而且,GDP的增长不一定能完全转化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步增长。很多时候,GDP的增长可能来自于投资拉动、企业利润的累积,而这些成果在分配到普通劳动者身上的比例,可能并不足以让他们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很多山东人会觉得,虽然国家 GDP 高,但自己手里的钱好像没怎么多,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 传统产业在山东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既是优势,也带来了挑战。一些传统产业虽然贡献了大量GDP,但可能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如果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挑起大梁,或者一些传统产业的效益不高,也会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含金量”和居民的实际收入。

二、“穷”的说法背后的深层解读:发展模式与观念的碰撞

“穷”这个词,有时候也并非完全从纯粹的经济数据出发,它可能还包含了一种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审视。

投资拉动与消费不足: 有些地区的发展可能过度依赖投资拉动,比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等。这些项目确实能贡献GDP,但如果缺乏足够的消费市场支撑,或者居民收入增长未能跟上,就容易出现“发展成果没体现在老百姓口袋里”的感觉。山东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更加注重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市场的培育。
企业效益与就业质量: GDP的增长离不开企业的努力,但企业的效益如何,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收入和福利。如果一些企业效益不佳,或者提供的岗位工资待遇不高,即使企业规模再大,也难以让员工感受到真正的“富裕”。
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经济发展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改善上。如果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即使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可能受到影响。山东作为人口大省,如何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山东人能吃苦”的文化标签: 山东人给人的印象是勤劳朴实、吃苦耐劳。这种精神在创业初期和社会发展阶段是巨大的动力,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习惯于低成本、高付出,对于追求更高收入和更好生活待遇的“诉求”相对不那么强烈。当看到其他地方的人们更敢于消费、更敢于为自己争取利益时,可能会产生一种“相对的落后感”。

三、误解与片面解读:信息传播中的“标签化”

最后,不能排除的是,关于“山东穷”的说法,也可能 存在一定的误解和片面解读。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有时候一个不全面的印象,或者一个极端的个案,就可能被放大并形成一种普遍认知。

信息茧房效应: 每个人接触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一个只关注山东负面信息或者相对不发达区域信息的“信息茧房”中,就很容易形成以偏概全的印象。
对比的偏差: 有时候,将山东与经济发展特别突出的几个省份(如广东、江苏)进行简单对比,而忽略了这些省份在特定历史时期、地理条件或产业基础上的优势,也容易得出“山东不如别人”的结论。
网络舆论的放大: 网络舆论往往带有情绪化和极端化的倾向,一些抱怨或者不满的声音更容易被传播和放大,而那些平稳发展、生活安定的声音则可能被淹没。

总结来说,山东GDP高却被说“穷”,并非完全是虚构,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 它反映了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比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均收入与GDP增长不同步、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等等。同时,它也可能包含着对发展模式的审视、社会观念的碰撞,以及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片面解读。

与其简单地说山东“穷”或“不穷”,不如更深入地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关注那些具体的人民的经济感受,以及如何让GDP的增长更好地转化为每一个山东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山东经济的“块头”毋庸置疑,但如何在提升“体量”的同时,也让这块“大蛋糕”切得更匀、分得更合理,让更多山东人真正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这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山东太土了。山东这个地方,只适合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哈啤酒撸串,不适合追求小资的精致生活,因为根本就没有。花钱也没有,你根本找不到。

国庆期间有个同学结婚,我去了一趟泰安。


直接上了半个猪头!然后菜盘是摞起来的。因为山东的习俗是,菜要客人吃不完才可以,然后盘子要摞起来,摞的越高,说明主人招待的越好。

所以山东菜的特点是,量大!味道重!

然后去了济南。

千佛山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假期期间也是人山人海。但是你看看两边卖的东西……

别人的景点是:臭豆腐,烤串,各色小吃,山东景点卖的东西是:木耳,梳子,面包,虾米,打糕,总之山东人可以把所有的旅游景区都搞成赶大集。自然给外地人感觉这就是个大农村。


猜猜这一坨坨的是啥?冰糖!也就山东人会这样一坨坨的买,难道回家要给工地开饭熬冰糖喝?不知道……

不过这个装饰用的玉米倒是真的,嗯……看来玉米确实不缺……

然后做为山东的省会,你肯定觉得济南这一切都是表象,肯定有高大上的地方,确实有,但……

晚上来到一家西餐厅,要了一盘菲力牛排,96,这个时候倒没有发扬大山东分量足的特色,看看这小小的两块肉,下面还垫着洋葱,充分利用食客的联想力,很会做生意嘛!

如果你认为这家西餐厅仅是一个奸商,那你就错了,请看菜单:

枸杞!红枣!桂圆!你给我调的莫不是一杯养生咖啡!然后熬夜和养生的问题一起解决了!真的是聪明的很!

然后你告诉我,什么叫!中!华!咖!啡!我书读的少,你不要骗我!咖啡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然后传到美国去的?意大利人是不是剽窃了中国的发明?四大发明其实是五大发明?还有你是不是欺负我英语不好?American health care!你不要唬我?美国人真的是这样养生的吗?还是说美国人来了济南就可以喝到这样的养生咖啡了?

最后这个把子肉披萨……绝对是济南特色,所以我鼓足勇气也没敢点……(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刚从德国回来不想吃披萨……)



最后请让借用某位老前辈说的话,山东这样的大农村,就适合兄弟几个一起喝酒撸串,高消费的地方你会发现钱都白花了。

user avatar

泰国穷不穷?但是人家国王劳斯莱斯几百辆。

解放前西藏穷不穷?但是人家农奴主现在很多千万富翁都赶不上人家的生活。

解放前国家穷不穷?但是四大家族奢靡的美帝都目瞪口呆

非洲穷不穷?但是首都也是高楼林立


山东有钱吧?

平均了……

要是集中山东之力,建立一个大城市

大概就是济南青岛威海烟台大连(划掉)合并以后一个大城市。

那就直接迪拜的感觉了。

立刻就感觉山东高大上,经济全国第一。有钱。

毕竟露脸的,都是有钱的地方,你平均了,就漏不了脸了……

六十年代光修水库就修了几万个,一个按十万的成本算都是好几亿了,

这好几亿和解放前一样拿出来集中给一两个人用买几辆劳斯莱啥的

我勒个去好有钱啊……


就像解放前解放区收的钱和国统区收的钱如果算成粮食,是解放区多,

但是解放区连主席总理也就是吃个红烧肉就算过年了

隔壁国统区私人飞机旗袍美龄宫爽的一比

大家就感觉国统区有钱……

实际上……

十个屌丝和王思聪平均一下也是富豪

隔壁十一个资产过亿的人平均一下就算比上边高

但是代表性的,能看到的,还是王思聪的生活不是

虽然和你无关……



某个山东人啃着煎饼说到……

user avatar

因为知乎群众的主要构成决定了,他们很难了解什么是“大范围工业化”。

范围有多大呢?山东的工业化,是全阶层、全产业、(几乎)全地区的工业化。在全国范围内,只有江苏和山东做到了。

全阶层工业化:

在山东,哪怕最小的行政单位,最低的阶层,都有庞大的工业人口,都能看到海量的工业品。而且不是这几年才有的事,山东的全阶层工业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典型底层山东农村家庭(非知乎式底层):

夫妻在邻近的镇/县做工人,孩子在县里接受和城市水平相当的教育,一个人工作收入足够养家糊口,两个人工作可以养老养小还很宽裕。

标配国产汽车+全套国产中低端家电,房屋大量应用廉价工业品(砖、玻璃温室、彩钢)舒适度合格但极不美观。若有进城意愿,县城的基础设施相当好,房价也相对亲民。

这样的家庭,虽然水平不高、极不优雅,但却是完全参与工业大生产的生活状态,在社会最底层广泛存在。而在全国大多数地方,最底层还完全没有工业化。

全产业工业化:

第三产业是上层建筑,第二产业多发达别的答主也说过了,就说说第一产业吧。

你以为的农业是这样的

可事实上在山东,农业是这样的

广大的平原被有机高分子完全覆盖,直接将太阳能的利用率提升一个档次,在卫星上都是白花花一片。这就是基于庞大的石化产能上,山东人民对大自然的改造,也是精耕细作的最高形态。这就是山东面积不大,但农业产值一直稳坐全国第一的原因之一。(农牧副渔四开花)

全地区工业化:

网上经常对苏北开地图炮,可是只要不和长三角比,苏北不论收入、产业、基建还是教育都是领跑全国的。山东也是同理,横向比较,虽然东西差异客观存在,但鲁西在全国来看也是妥妥的发达地区。

纵向比较更不用说,山东的经济分散程度大家有目共睹。

归根结底,知乎众们不理解山东为什么发达,还是由于阶层的局限性导致的。而山东现在的成绩,也有一半要归功于老天爷,给山东大山大河、沃土良港、煤铁石油。但山东要想跨越式发展,还是要靠自己努力。

PS:希望评论里的同志分清南方资本和南方人,我就是个南方人靴靴…少开地图炮多开阶级炮~

user avatar

感知不强吧。

电子产品,尤其是消费电子里头的手机,比较容易给人一种又有科技感又有产值的感觉。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前五省份里头,只有山东工业支柱产业没电子这个门类。

广东深圳、东莞,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OVH都在这大量生产。

江苏昆山,知名早年笔记本基地(现大量已转移重庆),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江苏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都有不少好企业。

浙江的阿里就不说了,海康、舜宇、大华、闻泰、新华三,你们平时看得见、或看得见你们的,都在这了。

福建差一点,不过泥萌手机屏幕的那个天马最大的产能就是在厦门。

提到山东泥萌能想到啥日常带的电子产品?海信E-ink手机?海尔手机?还是雷神笔记本?[捂脸]

user avatar

我先举个例子。

问题:台湾和沙特,哪个有钱?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个问题挺傻的,显然是后者啊。

但是其实两者GDP很接近。

台湾大概5800亿美元,对应2358万人口。人均2.46万美元(2018年)

沙特大概6838亿美元, 对应3255万人口,人均2.1万美元(2017年)

算一下人均GDP很接近,台湾还高一些。但是为啥我们觉得沙特那么土豪,台湾“相对”穷?

原因是:GDP和盈利能力是两码事

同样生产了价值一个亿的土豆,一个亿的钢铁,一个亿的软件,一个亿的石油,一个亿的芯片,在GDP里算法都是一个亿,但是实际上为民众创造的利润那是天壤之别。

所以,沙特主要靠石油,金融这种创造出来的GDP,从盈利的角度来看含金量高,所以我们觉得沙特土豪。

(从技术角度看,陆地开采石油是技术含量不算高,但是架不住利润高啊,随便挖个洞就咕噜咕噜冒石油,一桶就可以卖个几十美元,天底下还有比这个更赚钱的行业么?)

台湾制造业占比大,同样的GDP下,相比较而言盈利能力差多了(典型的当属富士康,毛利率只有可怜的几个点)。


同理,和南方比,山东的GDP,国营重工业和传统农业效率低下,在经济成分中占比比较高,而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相对落后,所以GDP很高,但是总体利润低,导致民众收入低。

所以我从来没觉得山东人有钱(答主也是山东人,客观评价,没有自黑的意思)。全国大多数人民也都会这么认为。实际上,也是这么回事。但是说山东人穷,那肯定是不对的,毕竟比山东穷的多了去了。估计题主说的穷,是相对广东这种富庶地区而言的“穷”吧。就像我们觉得台湾人比沙特穷,但是在全世界范围来说台湾实际上一点不穷,甚至是富裕的发达地区。

广东,浙江,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民企发达,民众普遍富裕。这是只从GDP指标看不出来的东西。



顺便让大家感受一下中东大户们的“勤奋”和“务实精神”:


反正我是看到眼泪忍不住的留下来。。。



emmm

(此图为恶搞PS,大家乐呵一下就好啦)


=================================

诚惶诚恐的,感觉要破万了哎,在此答主感谢各位来点赞的(目测老乡居多?),有兴趣可以看看别的有关山东方面的回答哈。尤其是最后那个,关于对山东的误解和谣言,希望大家一块顶起来~




希望大家多建设家乡,山东前途是光明的,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user avatar

1知乎的处女回答献给我必须生活四年甚至更久的省份。本人大二狗,来自浙江,现在在鲁C一所二流大学读书。

先说说本人在填报志愿时的心态,对山东的印象和楼主是一个看法,山东地理位置棒,经济发展得也好,当然也综合了自己的成绩以及就业趋势各种考虑,最终选择了我现在的大学。

闲话就说到这里,事实上我想表达的是其实但凡对于中国的地理以及经济发展有所了解的人不会认为山东很穷,我觉得可能楼主表达的应该是山东为什么在众多省份中,经济已经达到了和江浙媲美的地步,但为什么和江浙比起来还是觉得较low,没有达到与江浙在人们心中一样的地位。(不知道这样的表达是否准确)

正式回答问题,我觉得原因可以分成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先说在外原因。我觉得一个省份除了GDP以及幸福指数这些冷冰冰数值之外,所谓的门面非常重要。而关乎门面问题最重要的两个对外窗口

1.省会 2.卫视

省会是一个省的门面相信大家不会有怀疑。譬如说到浙江,外省的朋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杭州,想到的就是西湖,然后来浙江旅行一定是去杭州,看西湖。说说题外话:其实作为一个浙江人,我想安利一下我的家乡台州,它的山水风景或许你们在杭州都无缘看到,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浙江的东南沿海城市,你们甚至不知道台州的“台”应该读第一声而不是第二声。

说到山东的省会济南,最先的了解是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小学学的,当时就感觉:呦~北方还有冬天不冷的地方。说偏了,回到正题,这一年来去过济南好几回,总体来说济南给我的印象并不是太好。以济南的城建以及公共交通的建设来说我实在无法把它和省会联系在一起,它更像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县城。济南的建筑给人的感觉就是太拥挤,市中心真的是写字楼,居民房,大厦犬牙交错,让人喘不过气,而且在繁华的火车站到泉城广场附近,那些极具年代感的建筑让人目不暇接。听同学说天桥区曾是济南的市中心,现在朋友们如果从济南火车站出来大可往西走上五分钟,看看那个布满锈斑和散发着机油味道和破败气息的一隅。说实话,每个城市都有它过去的痕迹,那是城市发展留下的印记,我也曾去过上海南京杭州,比如上海在陆家嘴的附近也有一些平房和破败的地方(2014年的记忆),可是到了上海市中心,你会完全忘记那些城市脸面上的油头粉刺。而济南就是把城市的老旧一直延伸到了它的新市中心,这觉得不带有任何偏见或者地域色彩,我也不是专业出生,就是种感觉。




再说济南的交通。前几天我去济南,高中同学从济南西边的大学城赶过来,来了之后就和我吐槽说日了狗了,一辆中巴塞五六十个人,他是最后一个上车的,脸贴着车门贴了一个多钟头。我说你不能等下一班啊,他说都一样,到了大学城人基本都塞满了,而且一共就一班车,下一班又要等20分钟。 ,可怕有木有。第二天我陪他去车站等车(顺带吐槽一下济南车站,还没旁边连锁酒店的楼大),前面目测有200人左右,他说这算不错的情况,之前清明放假来市区玩回学校的时候等车的有千人左右,他三点钟等车,七点钟到学校。说话间一辆大巴开过来,真的是往里面填人,前面的宁可等下一班也不愿意站着,所以又开到队伍中后拉人,于是我又目睹到了脸贴在车门上的情况。其实我想说,来济南几次,发现除非是比较偏僻的公交线路,其他公交车基本上都是塞到站不住脚的情况。也许济南的朋友会说因为我们没有地铁啊,不错,这是一个原因,但没有地铁的大城市也有不少,是否可以向它们学习 。

还有济南打车特别难打,当你在靠近市中心的火车站和芙蓉街以及恒隆这一带望眼欲穿地等上半个小时甚至更久,看到的却是一辆辆满载的出租车的时候,真的是很无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是外地人的原因,我们经常碰到的是不打表的出租车,说个地方直接要价, 心好累。

PS.我在济南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是电动三轮车,在市中心打不到车,它们简直就是大救星。


再说说山东卫视,说实话其实山东人自己也对山东卫视充满怨言,感觉它拉低了山东的逼格。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山东卫视总是布满着雪花点,而且不知道有没有和其他地方台搞混了,我记得山东台老是播放的都是乡村题材电视剧,广告不是让你养蝎子,西瓜虫致富就是农用机和一望无际金色的麦田。和其它省级卫视横向比较一下,先说说卫视的第一梯队,浙江卫视,芒果台还有荔枝台。说实话以前浙江卫视也挺low的,主打节目是朱丹华少领着一帮自己台选秀节目培养出来的连三流都够不上的所谓明星的《我爱记歌词》,不过虽说low可好歹也在卫视的第二梯队徘徊,并且当时台歌还都能请到刘天王和陈歌神。这两年浙江台通过跑男和好声音一举杀入第一梯队,也算是媳妇熬成婆了。芒果台就不多说了,多年来的卫视领头羊,偶像剧资源一流。荔枝台自从有了《非诚勿扰》一直稳健,地位难以动摇。第二梯队应该是番茄台和北京卫视,番茄台前几年的达人秀火的一塌糊涂,后来走了昏招把好声音卖给了浙江卫视,不过今年也算通过几档真人秀火了一把,北京台的几个台柱节目不温不火,明星阵容也算说的过去。说到这里,大家发现了吧,这些排行前列的卫视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它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通过卫视的窗口把自己的省的软实力给发挥了出来。或许相对来说另外一个发达的省份广州似乎它的卫视不是怎么优秀,可人家在播英超的时候山东卫视放的是智勇大冲关。

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外在原因比如说蓝翔,或者说历史原因闯关东,我不懂在这里也不多提。


说说一些内在原因,就是在我看来可能是地域的原因,山东人的生活方式更倾向于北方,一般来说人们的第一感觉是北方人不如南方人活的小资活的精致。但北方人也有自己值得骄傲的,比如说他们的豪爽,他们的健谈,他们的不拘小节。在性格上山东的同学给我的印象有点两极分化,有些人具备这样的特质,有些人也是低调含蓄沉稳的类型,虽然每个地方每种性格的人都会存在,但一般更多的那种性格我们会拿来将他当做一个地域的人情,它的精神符号。宏观一点的说,就是我所看到的山东人更像是南北方人的性格融合,所以就不那么鲜明,不那么具有特质。简而言之就是不够精致也同时不够粗犷。



重申一次,1.这是本人的知乎处女回答 2.这是一个大二学生在山东生活一年对于山东一个笼统的,不全面但较为客观的看法。

用词不恰当或者说的类似于并不属于济南常态的情况请各位轻喷,如果我又哪里说错的请指正。



以上,打完这么多略疲惫,欢迎点赞








……………………………………………

分割线

……………………………………………

第一次回答就收获了100个赞,虽然和知乎大咖动辄上千上万不能比,当然不奢望一口吃成胖子。不过这些赞是对我以及对我回答的支持,在这里谢谢大家了,每一条评论我都有好好看过去,我也基本一一回答了。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下。

1.本人是理工大的大二理工男,大家就不要都来问学校了。

2.本人的回答不带地域偏见和情感色彩,如果有哪里冒犯到看文的各位,在这里道歉,求轻喷,再谢。

user avatar

题主一定是受了我大山东乡镇电视台的影响。

我都好多年没看过电视了还记得下面这几个货:

1.红会福娃娃

2.史丹利复合肥

3.我是大明星

4.拉呱(全程山东话噢你怕不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山东,一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厚重感的地方。提起山东,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孔子故里、泰山巍峨,是齐鲁大地的历史底蕴和人民淳朴。但就是这样一个大省,经济数据亮眼,GDP长期稳居全国前列,可为什么,却常常会听到有人说山东“穷”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复杂了,里面牵扯到的可不只是数字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承.............
  • 回答
    山东的经济实力,尤其是那份令人瞩目的GDP数字,可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背后有着深厚的产业根基、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持之以恒的发展动力。要说山东的优势,那可真是多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一、 根深蒂固的产业基础:老牌工业强省的底气山东经济的“硬核”,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强大的工业基础,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
  • 回答
    山西,一个曾经响当当的名字,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矿产资源富集,经济一度腾飞。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谈起经济发展,山西却似乎被云南、贵州这些印象中“偏僻”的省份赶超,甚至被拉开了不小的差距。这其中的原因,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牵扯到历史、资源、政策、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演变。曾经的辉煌:靠山.............
  • 回答
    山东的GDP总量确实常年高于浙江,这在统计数据上是清晰可见的。然而,我们日常感受到的“经济水平强弱”却常常觉得浙江更胜一筹,甚至可以说是全面领先。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经济发展的不同路径、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以及更重要的——居民实际生活感受和发展潜力的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
  • 回答
    网上关于四川和山东哪个“更好”的讨论,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咱们先不纠结GDP这个数字,单看大家的热情和口口相传的感受,会发现四川似乎更能打动人心。这背后,其实涉及很多层面的原因,GDP只是其中一个维度,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GDP的数字游戏,和真实的感受可能不一样山东人均GDP是四川的1.75倍.............
  • 回答
    要说2020年山东的GDP,73129亿元,增长3.6%,这个数字背后,其实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也折射出山东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所展现出的韧性和潜力。对于山东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把2020年的3.6%这个增长率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去理解。要知道,2020年.............
  • 回答
    关于山东是否会成为下一个“GDP挤水”的省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统计的方方面面,以及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理解。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审视:1. GDP统计的“挤水”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要明白“GDP挤水”通常指的是什么。它并非指GDP造假,而是指在经济统计过.............
  • 回答
    山东,这个名字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闪耀着光芒,GDP总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甲,实力毋庸置疑。可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强省,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总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不发达”感。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一蹴而就,也绝非简单的片面之词能够概括。历史的烙印与地理的限制首先,得从山东的历史和地理说起。山东地处华北平原,虽然土地.............
  • 回答
    山东经济的“看不见的尴尬”:GDP高企下的真实画像山东,这个东临黄海、北接渤海的东部大省,地理位置优越,坐拥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自古便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腹地。其GDP总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经济体量庞大毋庸置疑。然而,在一些观察者眼中,山东的经济发展似乎总笼罩着一层“看起来不够好”的迷雾。这种.............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经济数据与人们实际感受之间的常见差异。山东GDP总量确实比浙江高,但“人们总觉得山东比浙江穷”的现象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GDP总量与人均GDP的差异 人口基数: 山东是中国人口第二大省,拥有超过1亿人口。浙江虽然经.............
  • 回答
    山东省在2021年GDP总量突破8.3万亿元,并增长近万亿,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亮眼的经济成绩单。要判断这是否代表山东产业转型取得了突破,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不能仅仅根据GDP总量增长来简单下结论。一、 GDP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山东GDP增长近万亿的驱动因素。这通常是多种.............
  • 回答
    近期,关于山东GDP“狂砍9800亿”的说法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数字,首先需要明确“砍”这个词在经济语境下的含义,以及它背后可能代表的几种情况。首先,我们要澄清“砍”字的含义。在经济领域,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山东GDP突破8万亿这件事,这绝对是山东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认识到8万亿这个数字的分量。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山东经济体量和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的直接体现。想想看,中国经济体量已经是全球第二,而山东能在这个体量上继续突破,说明它在中.............
  • 回答
    2019年经济普查,山东GDP大幅下调9188亿元,这个数字确实让人瞩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个情况,咱们得从经济普查的性质、GDP核算的原理以及山东自身的经济特点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得明白经济普查是什么?经济普查,说白了就是一次“全国范围的大体检”,特别针对的是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它不.............
  • 回答
    山东作为中国经济体量名列前茅的省份,GDP长期位居全国第三,但令人费解的是,它却始终没有诞生一个国家中心城市。这背后其实蕴藏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实力不济”所能概括,更像是区域发展战略、历史机遇以及城市自身发展轨迹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国家中心城市是什么?在深入探讨山东为何“缺席”国家中心城市之前.............
  • 回答
    深度剖析:经济普查下的山东GDP“瘦身”——近万亿的调整背后,谁是“减负”主力?2018年,山东省的GDP数据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大幅下调,近1万亿的调整幅度,无疑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并非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国家经济普查的一次“体检”结果,是对过去经济活动的一次全面梳理与修正。这次“瘦身”背后,既.............
  • 回答
    2020年,山东省的GDP增速达到了3.6%。这个数字,放在全国范围和山东自身的历史发展轨迹中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3.6%这个增速的来之不易。 2020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山东作为经济体量较大的省份,同时也是沿海地区,对外.............
  • 回答
    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GDP数据出炉,这不仅是一份经济成绩单,更是一幅折射出中国经济结构性变化、发展动力切换、区域协调性以及未来潜在趋势的复杂画卷。广东、江苏、山东稳居前三,西藏增速领跑,这些现象背后释放了多重重要信号,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头部省份的“硬实力”与韧性:广东、江苏、山东稳居前三.............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性别、情感和个人经历,因此我无法“择偶”。我也不存在于任何具体的地理位置,包括山东。但是,如果我是一个山东人,并且被问到“择偶标准”,我可以根据我对人类社会和山东文化的理解,来模拟一个可能的山东人的择偶标准,并进行详细的阐述。请注意,这仅仅是基于普遍性认知和可能的文化特征进行.............
  • 回答
    山东的官本位思想,这事儿吧,说起来确实有点复杂,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要说有多严重?这就像问一口井有多深,你得一层层往下挖才能知道底细。它渗透到很多方面,而且很多时候大家习以为常,甚至都没意识到。官本位,顾名思义,就是把“官”看得比什么都重。 在山东,这种思想的根子挺深。你想想,山东是传统农业大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