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 万集装箱积压在港口,美国供应链紧张,商品短缺物价上涨,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回答
20 万集装箱积压在港口,美国供应链紧张,商品短缺物价上涨,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多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以下是我认为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并会尽量详细阐述:

一、 需求端的“超预期增长”与消费者行为变化:

1. 疫情后的消费反弹(“报复性消费”):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和限制措施的放松,被压抑了许久的消费者需求在2021年和2022年出现了强劲反弹。人们渴望外出、社交、旅行和购买商品,导致对各类商品的需求量激增。
2. 居家办公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疫情催生了居家办公和在线生活的常态化,人们将更多消费支出转向了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健身器材、娱乐设备等。这进一步加剧了对特定商品的需求。
3. 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 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推出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如直接发钱(Stimulus Checks)、失业救济金的增加等。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直接刺激了消费支出。
4. 库存重建(Inventory Replenishment): 在疫情初期,许多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削减了库存。随着需求的回升,企业需要迅速补充库存,这使得订单量爆炸式增长,给现有供应链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 供应端的“瓶颈”与产能不足:

1. 港口拥堵(Port Congestion):
到港船舶数量激增: 上述需求端的增长直接导致了进入美国主要港口(如洛杉矶、长滩、萨凡纳等)的集装箱船数量大幅增加,港口的处理能力瞬间被挤爆。
集装箱处理能力限制: 港口内的起重机、码头工人、集装箱堆场等基础设施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当涌入的集装箱数量远超其日常处理能力时,就会出现大规模的积压。
内陆运输能力不足(“最后一公里”问题): 即使集装箱卸下了船,也需要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到内陆仓库、配送中心或消费者手中。然而,美国国内的卡车司机短缺(老龄化、工作条件差、疫情影响等)、铁路运力不足、拖车和集装箱的可用性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港口集装箱的及时疏散,导致港口堆积如山。
仓库和配送中心饱和: 内陆的仓库和配送中心也因为商品需求旺盛、接收速度慢等原因而接近饱和,进一步降低了从港口卸货的速度。
集装箱在运输链中的错配: 由于各环节效率低下,大量空集装箱滞留在错误的地方,而非及时运回亚洲港口以供装载新的货物。

2. 全球制造业和生产端的限制:
疫情对生产的影响: 虽然中国的“清零”政策已调整,但在高峰期,中国的封锁措施导致许多工厂停工或减产,尤其是在亚洲主要的制造业中心。
原材料和零部件短缺: 全球范围内对某些关键原材料(如半导体芯片、某些金属、木材等)的需求激增,而其生产能力未能同步跟上,导致了零部件短缺,影响了最终产品的生产。例如,汽车行业就是受到芯片短缺的严重影响。
劳动力短缺(全球性): 不仅在美国,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市场都出现了紧张情况,包括港口工人、卡车司机、仓库工人、工厂工人等。这削弱了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和运输能力。

3. 航运公司的策略与定价:
运力部署调整: 航运公司在疫情初期曾因预期需求下降而减少运力。当需求回升时,他们需要重新调整船只部署,这并非一蹴而就。
巨额利润与运费飙升: 航运公司因集装箱紧缺和需求旺盛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利润。运费飙升了数倍甚至十数倍,这虽然反映了供需失衡,但也加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一些分析认为,航运公司可能也通过控制船期和集装箱流转来最大化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拥堵。

三、 “蝴蝶效应”与网络效应:

1. 每一个环节的微小延误都会被放大: 供应链是一个高度相互依赖的网络。在一个环节的微小延误或效率低下,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后续环节中被放大,最终导致整体效率的急剧下降。
2. 信息不对称和预测失误: 在疫情初期,企业和物流公司对未来需求的预测出现失误,导致了错误的决策(如削减库存、减少运力)。当情况迅速变化时,信息传递和响应速度跟不上。
3. “拉”与“推”的矛盾: 当需求旺盛时,“拉动”效应很强,订单不断涌入。但如果供应链的“推送”能力(生产、运输、分销能力)跟不上,就会形成瓶颈。

四、 恶性循环与价格上涨:

1. 运费成本传导: 高昂的海运费、陆运费被转嫁到商品价格上,导致商品成本上升。
2. 生产成本上升: 原材料和零部件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推高了生产成本。
3. 企业利润挤压与转嫁: 为了维持利润,企业不得不提高终端零售价。
4. 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 当消费者预期物价会上涨时,他们可能会提前购买,进一步刺激需求,形成通胀的自我实现螺旋。

总结来说,美国供应链的紧张和商品短缺物价上涨,是由于疫情后需求端的强劲反弹,撞上了全球制造业、港口处理能力、内陆运输能力以及劳动力供应等一系列脆弱环节造成的“供应瓶颈”。这些瓶颈互相叠加、相互放大,最终导致了集装箱在港口的积压,运输效率低下,商品流通不畅,以及成本的全面上升。这是一个典型的“需求过热”与“供给约束”矛盾激化的结果,并受到全球化供应链固有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久前回答过类似问题。

简单说就是疫情造成美国原本没啥冗余的供应链混乱,一层层的传导造成混乱越来越大。

我国在疫情前半年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发改委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重新整顿了供应链后大致正常,美国两任总统都当了甩手掌柜,让市场去自发平息供应链混乱。

神棍下本话题下要有人说中国制造业在赔钱内卷。这里补充个统计局数据,今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051亿元,同比增长49.5%,两年平均增长19.5%

user avatar

美有十胜,中有十败,小粉红虽多,无能为矣。

中国财政收入紧张,地方负债累累,美国只需印钱即可满足国家和人民需要,此美刀胜一也。

中国物价腾贵,蔬菜远比猪肉价格高昂,美国地大物博出产丰盛,一美元炸鸡管够,此食品胜二也。

中国神友怨声载道,言必称润北美,美国人民团结一心,拜登支持率屡破记录,此人心胜三也。

中国工人被迫996,工作无休无止,美国港口工人纷纷罢工,躺在家里数钱玩,此工会胜四也。

中国港口全力开工,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美国港口间歇性运营,全国仍歌舞升平,此基建胜五也。

中国缺煤少气各地经常断电,美国物产丰盈原不籍外国货物以通有无,此物资胜六也。

中国毫无宣传统战能力,美国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勃勃立党冰川蟒师等高华无不心向我大美,此义子胜七也。

中国发现几个新冠确诊病例就大惊小怪草木皆兵,美国新冠死亡70万人仍不动如山,此定力胜八也。

中国房价股价双跌,人民苦不堪言,美国房价股价齐升,特斯拉市值突破一万亿,此泡沫胜九也。

中国拿不住美国的把柄,拜登却随时都可以拉出几十个议题,此打牌胜十也。

美有此十胜,可谓赢麻了。

user avatar

刚看了个新闻把我笑死。

70台起重机只有7台起重机在运行。美国的集装箱积压到底是缺人还是有恶法?

美国有个大港口,占全国40%的吞吐量。现在是旺季,当地70台起重机,却只有7台可以使用。为什么呢?因为当地今年新出了一项法规,为了美观也就是视野清晰,集装箱堆叠不能超两层。导致空箱子占满了空间,新的集装箱进不来。这解释了,去年为什么没出问题。

可能平时没什么问题,遇到旺季就积压了。

注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在一个地方,其实算是一个港口。占美国40%的吞吐量。

user avatar

就说货运这一块,一帮人没一个说在点子上的。

美国西海岸最大的货运港口就是长滩港和洛杉矶港,这其中又以长滩港口为主。

缺司机?别闹了,疫情之后货车司机的工资以每周可见的速度在上涨,而且大量的华人无论男女都去干长途司机了,以至于想买卡车车头都要排队到2023年了,货柜更是抢到疯狂,提前18个月约订。

跑码头的卡车司机只有公民和绿卡身份才能干,因为会进行背景调查,而且还要英语好,所有年龄大的华人移民干不了,去码头的路上交通设施差,路都是稀碎的那种路面,还有的地方一直在修路。大量的司机堵在那里排队,很多人直接就住在车里。

港口工作效率低,好几个龙门吊是坏的,能工作的几个基本都满负荷运转了,坏了就麻烦了。

港口集装箱仓储规划不合理,很多地方都没地方卸,外面等着拿集装箱的车又进不来,拿不走,没地方,卸不了,就是一个死循环。

而且在码头港口管理check in的工作人员才不管你着急不着急,他们就是臭脸加混时间,你拿不到货跟他们没关系,再去排队等着吧。所以英语不好干不了这活。

物价上涨?原因很简单:美国北部和东北部大量的超市商场要在下雪之前大量存货,加上过节,货物存储量更是翻倍,因为一旦下雪,长途货车司机就不跑北部和东北部的路线了,洛杉矶港口运的东西就没办法运过去了。加上之前疯狂印钱,导致钱比货多,不涨价才怪。还有加州最近钻井平台的输油管道破了,不仅污染了整个洛杉矶海岸海滩,还导致油价飙升。

为什么在下雪后不跑北部和东北部,因为:司机会出车祸,会死。

长途货车司机每天开11个小时,华人司机一般开14个小时,疲劳驾驶加上下雪地滑,死亡几率很高。而且很容易去了回不来,下雪封路堵在那里了。

总结:港口管理混乱,员工邋遢混日子,低效率工作,设备老化严重,货物大量涌入超出承受极限,不缺司机,缺卡车和车厢,油价飙升导致运输成本暴增。

举个例子:中国产能像是3.0版本的机器,大功率高效率,产能高,美国这边的接收港口才1.2版本,根本遭受不住中国货物的巨大输出,只能硬撑。

user avatar

各位是否看过《The Wire》,或许会对美国港口那个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20年都过来了,美国港口那个世界其实没有任何本质上的改变,依旧同火线的剧情一模一样:高度帮派化和高度政治化。

看了几个回答,说疫情、人力、薪酬、运输等才造成如今美国港口的现状。

瓶颈除了卡车司机,其实本因还是第二段所说的美国港口高度帮派化和高度政治化。

那帮派化和政治化的因又是什么呢?

工会、选票(民主党)

例说

1:港口劳方、资方的恩怨情仇

劳方:国际码头暨仓储工会:ILWU,统治美国西海岸港口的一个工会,约三万人。

资方:太平洋海运协会:PMA,72家航运企业和港口运营商代表。

过去十年双方就闹的不可开交,只要工会不开心就开始罢工、故意降低装卸效率。

工会还会专门培训工会成员如何故意降低装卸效率。

工会搞破坏,港口运营商会得到赔偿吗?

案例:来源

前因:

因工会与俄勒冈6号港运营商没有谈拢,然后工会要求成员故意降低装卸效率、故意搞破坏、威胁要让港口运营商破产。

如:故意把一些冷藏柜的电源拔掉,导致货物大批损坏。

结果:

法院判工会赔偿港口运营商9360万美元,工会上诉降到1900万美元后继续上诉,今年年底再审,法院是第九巡回法院(民主党),别忘记港口工会可是民主党铁票仓。

2:美国港口自动化程度很低

美国没能力像中国一样搞全自动化港口吗?

非也,如07年准备搞自动化装卸设备,后因工会、政客强烈抵制加上又刚好遇上经济危机就不了了之,时至今日。

因为工会认为自动化设备不好,自动化后工人会失业;主要是政客认为自动化设备不会消费,更不会投票。

3:美国港口不是24x7工作

世界上普遍港口都是工人倒班、人歇设备不歇,24x7工作。

美国港口不是,不管积压多少集装箱在港口,工人都会准点下班。

如前段时间拜登政府要求港口24x7运营,结果工会不搭理、不配合、不出调度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于拜登政府,工会都不当作一回事;其他政客如果不想过早结束政治生涯的话乖乖闭嘴应是最好的选择。

4:美国港口工人工资非有些回答所说很低

其实美国港口工人工资非常高,如ILWU工会成员平均年薪17万美元,还有退休金。

5:关联的运输行业其实和港口差不多,同样帮派化。

美国港口现状其实是美国真实写照的一面镜子,

像互联网行业(谷歌实属罕见)不受工会限制却可以发展成超级巨头,反观制造业等受工会、地域、政治环境等限制却发展不那么如意了。

如果对工会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福耀记录片《美国工厂》。

user avatar

我是中国人,不想天天被逼着向美国建言献策,帮美国人查漏补缺。

user avatar

19年的猪瘟,猪肉价格暴涨好几倍,大家都记忆犹新吧。

那么,造成猪肉这种幅度涨价的猪瘟,死了多少头猪呢?

全球非洲猪瘟报告:亚洲673万头猪死亡,占全球损失总量82%_疾病

全亚洲死了673万头猪,中国死的猪,大概也就四五百万,就引起了猪肉供应链的极度紧张,造成猪价暴涨。

而中国的猪,有5亿。

三大数据透视全年生猪产量或冲历史高度--2021上半年国统数据浅析

自然,与中国的猪瘟造成猪肉暴涨一样,比例近似的美国人瘟,自然也会造成人的劳动力供应链紧张,大幅涨价。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但正如猪瘟造成的猪价上涨没有让猪过得更好一样,美国人瘟造成人价上涨,显然也并不会像网军吹的那样,让人过得好到哪里去。

user avatar

想起一段历史

解放战争时期

国民党疯狂印钱

但就是买不到东西

为啥呢

因为随着战事推进

越来越多的原料产地都控制在共产党手里

user avatar

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大概承平太久,社会治理者的水平下滑严重,尤其是内政方面的危机治理能力惨不忍睹,很多时候看起来简直堪称业余,才导致新冠一来,问题一个接一个。

而且烦人的是,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发生的问题都不只是美国的问题,会传导至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比如问题里这些集装箱在美国港口挤压,导致的供应链问题往上游一路传递,到了国内就是货品会在中国的工厂挤压,也已经在发生了。如果问题继续持续,那么有些工厂不得不停产限产,导致工人薪水下滑甚至部分失业也是有极大可能的。

所以我们要搞内循环、去美化,我认为还有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就是美国的社会治理能力真的太拉胯了,拉胯到我是真心很生气的想骂人,绝对不是幸灾乐祸的那种。在危机越来越密集的近未来,我们的经济越依赖美国,就越容易被美国的拉胯所影响。这就是一个“不要和不稳定分子绑定太深”的简单道理。

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都有很多人在讨论这次的供应链问题。找出来的逻辑链条都数不胜数了。

比如,某市规定货场集装箱不能码过两层 -> 导致货场空间堆满 -> 导致货车被征用来装空集装箱 -> 导致货车无法去港口运集装箱 -> 导致集装箱在港口挤压。

比如,新冠疫情发钱 -> 导致卡车司机主动离职 -> 导致司机用工缺口 -> 导致没人开卡车 -> 导致集装箱在港口挤压

第一条,还是美国一个私企老板自己实地调查后发现的。

怎么说呢,就很搞笑。

社会治理是什么,危机治理是什么?抗疫不能只考虑抗疫,还要考虑到疫情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同的可能性,提前在各个方面做预案。你政府不就是人民推上来专业做这事的吗?

前段时间东北限电引发群愤与部分人群嘲,这也算是我国的社会治理面对内外环境的高压在局部暴露出了问题。在新冠这种大危机与国际关系紧张这种大环境下,要面面俱到、没有一点疏漏很不容易。20年2月至今,我国其实很少有这种“疏漏”的时候,放在全球不说一枝独秀就属于过度谦虚,政府的整体表现非常让人满意。

而美国呢?

先是疫情控不住,然后随意放水导致全球通胀厉害,现在又连个基本的物流都TM管不好。整出一堆的“客观因素”真就是搞笑,全球就你一家出现这么严重的物流问题,那就是你政府的问题。

想起大洋彼岸的一个朋友曾经嘴炮跟我比喻,美国就像Breaking Bad里的Gus,中国则是White。我当时的回复就是,二战后的国际体系是Gus,这个Gus团伙的一部分也包括曾经的美国,但现在的美国自己,就是White。

U1S1,当时说这话时我心里不是很有底,但经过疫情后我算是百分百确认了。病入膏肓、自负、有才、有破坏力,重要甚至关键但是极度短视而不稳定、随时可能变成负担的所谓“伙伴”,这就是现在的美国。

当然了,也特别申明一下防杠,美国这一代当权者的社会治理能力拉胯,不等于美国拉胯。美国很强,体现在底子厚,人才还算多。而且,这个底子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还有前人搭建的社会治理体系,最重要的则是科技、国家声誉和地缘政治遗产方面的“底子”。就像Breaking Bad里的White一样,很多人看不上,看不上鄙视他的理由也属实客观,但是骂两句也就得了,低估他就是蠢。

user avatar

人算不如天算!

人算不如天算!

我是怎么也没算到,压倒美国的竟然会是物流业

咱原以为老美黑人日盛,白人不生,最终腾笼换鸟,天天黑白斗。没想到黑人也是一群废材,天天尽想着零元购,抢点零碎就满足了,根本动不了国本。

咱又以为老美国债高企,一浪高过一浪,每年借钱,最后资不抵债,连利息都还不起,最后财政崩溃。没想到绿纸印了一茬又一茬,美元汇率是降了点,可是丝毫不动摇美元的国际行情。

咱又以为疫情来了,老美控制不住,最后全民感染,医疗崩溃,全国上下鬼哭狼嚎,纷纷对政府不满,然后要求砸了丫的国会山。没想到老美硬是殁了70万,脸不红、心不跳,马照跑、舞照跳,纹丝不动。

嘿,没想到,几个叉车和货车司机把美国给整蔫了。

其实,美国物流业早就有问题了。只是最近才慢慢显露出来。

问题在于,在美国,卡车司机的离职率非常高,可能超过90%,也就是说很多运输公司每年都要换一拨司机,简直离谱。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卡车司机,这只是个看上去很美的职业,被吹成不仅能靠一技之长赚大钱,还很滋油。不仅很多中国人有这种错觉,美国人也有。真入行了才发现,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样。现在运输公司都在卡车上安装监控设备的,严格监控卡车的位置速度。作为一个卡车司机,你开快了要被扣钱,开慢了也要被扣钱。无论你开快了还是开慢了,你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开车,到了点你就要pullover,哪怕是只能窝在高速公路路边,你也只能傻等,否则扣钱。必须按规定路线开车,否则扣钱。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很多运输公司在规划路线和时间的时候不考虑交通状况。你开着卡车被堵路上了,往往意味着没有收入,因为很多公司按里程给工资而不是工作时间。而且因为延误,你不仅拿不到基本工资而且还要被倒扣钱。通过拥堵路段,你想开快了追回损失的时间。对不起,请见第一条,你超速了,要扣钱。许多美国卡车司机每周实际工作时间长达70小时,能得到报酬的工作时间却少得多,还得给公司交各种罚款。简直就是顶级折磨了。
面对劳动力短缺,美国物流公司有想办法解决吗?当然有啊,继续给新司机画大饼呗。旧司机不干了自然有新司机,一年四十多万商用车驾照呢。
以上摘自如何评价美国 10 月 CPI 为 6.2%,创 31 年新高?


不过话说回来,老美粮是不缺的,油也有,车也有,司机也有,只要解决物流业中的分配问题,重振物流是完全可能的。

不过现在工业社会是一环套一环的。你即使有了粮食,你也存在存储、包装、保鲜、调味等各方面的问题。中间一个环接不上,即使有充足的粮食也不能够到达消费者的手中。所以单纯具有的一些要素还是不够的,链条的顺畅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最终老美是不是因为物流把自己玩死了,还有待继续观察。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美帝国主义一定会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灭亡。

user avatar

我也和大家一样,以为,呵呵,以为是卡车司机不足,或者码头工人拿救济不上班,或者别的寻常原因。

因为影响不直接,我也不会去花钱花时间专门跑一趟长滩或圣佩德罗,去实地调研具体情况。我也就忍着订单取消,孩子们今年穿不了特别想要的万圣节奇装异服,没去思考。

但有人会,也做了,而且发现了原因,或者原因之一吧,并大肆搞事了。长滩市政府据说,呵呵,据说啊,因此立即改进了。没人害怕被关注、被约谈、被迫害,还趁机出了点小名,弄不好以后业务量会有所促进也不一定。

这就是弹性的传导过程吧,我只是这么想,自由加法治,终究还是能够落下一些内在机制,会保障混乱的成本弥补,与新领域的开创机遇。(拟周作人)

可你乱发钱、乱下订单,供应链紧绷着,货场堆满空箱子没有一个人管,你不搞独裁的代价是不是大的离谱了点儿啊?(拟周树人哪!)

user avatar

直接原因是缺卡车司机和码头工人

1.美国卡车运输业协会说,美国卡车行业缺少8万名司机,出现创纪录缺口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9日援引卡车运输业协会会长克里斯·斯皮尔的话报道,美国卡车司机欠缺数量比新冠疫情前增加30%,“堪称激增”。

斯皮尔说,美国经济体系中71%的商品由卡车运送,但卡车数量仅占路上车辆总数的4%。

CNN报道,一方面,一些司机退休或离开这一行业;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商品需求增加,催生对卡车司机的更多需求,同样刺激卡车司机缺口增加。[1]


2.虽然最近没有码头工人感染离岗的报道,这个问题应该持续存在

美西时间2021年1月20日,《洛杉矶时报》报道,洛杉矶和长滩两个港口有近700名码头工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还有数百人正在休假隔离之中,两个港口数十亿美元的物流经济,很可能因此出现严重放缓。[2]

目前(2021年10月),长滩港还在受第三波疫情影响。

最近港口区域病例上涨明显。

长滩港所在的Orange County,新冠病例的周增速达到了22.16%。[3]


3.广泛发钱降低干活积极性。

参考

  1. ^ https://xw.qq.com/cmsid/20211025A0EYCM00
  2. ^ https://www.sohu.com/a/446310628_100292780
  3. ^ https://coronavirus.1point3acres.com/en?__cf_chl_jschl_tk__=pmd_PKl1r_MNFBEuTSpN8IrJv0JgdCnGeU4fQvYLc9bZmqo-1635484459-0-gqNtZGzNAlCjcnBszQ19
user avatar

只有鼓励中国统一台湾,才能阻止中国向美国运送货品。

这样挤压在美国港口的集装箱问题才能被解决。

不然怎么办?美国政府不能阻止正常贸易,也不能对中国商品无端加税阻止中国商品入关。

但是如果是中国自己原因,不能向美国提供物资,事情不就解决了吗?


什么你说美国普通民众生活问题。

你不用担心,他们可以照顾好自己的。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人民会按照自己意愿生活,政府不能干涉民众的意愿。

user avatar

挺好的,美国人少买点东西也是对保护地球做贡献。

我一直不理解美国人买那么多不用的家居装饰而且一年一换是种什么心理毛病。

美国人应该学一下世界别的地方的人民是怎么过日子的,起码存点钱炒房吧。

不过我不觉得美国这波物价上涨真是因为短缺,还是钱印得太多了。

user avatar

无所谓啦,第一批倒霉蛋,认倒霉吧,很多直接弃货,能抗的抗,不能扛的,就换马甲吧,下批货直接加钱吧。

而且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贸易模式,自由美利坚真就印度plus,先款后货,货到付款别想了,货很可能都不值运费的,直接改变贸易模式了。

至于长滩洛杉矶两港用公知的话说,体制问题。漕帮翻板,谁都知道海运效率高,谁也不敢动漕帮的饭碗,这种民主制更不可能了,那都是票啊。

结合毒品去罪化的新闻,真大清之重生美利坚

user avatar

美国港口世纪大堵塞,原因如此简单

话说,这大半年,美国港口拥堵和物价上涨,一直是热点。感恩节和圣诞节购物旺季来临,物流更紧张了,到处都是缺货和涨价的消息。

北美这轮供应链出问题,有两方面影响,

一是对新鲜肉类水果蔬菜,虽然网上叫的厉害,但总体影响不大。北美农牧业发达,除了有的地方,华人超市蔬菜价格涨的特别离谱,譬如韭菜从两三美元一磅,涨到七八美元。总体还好,有涨价,不是特别夸张。

第二类是日用品和工业用品,这一块影响很大。如果你不需要这些产品,一点都体会不到缺货的影响。如果真要用的,都急死了。空调过滤网,还可以凑合。要是别的汽车零部件或者工业用品,家居电器之类的,可能就麻烦了。

随着形势越来越糟,美国媒体和各方专家,都在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最新的进展,是一个物流公司创始人的推特引发的舆论。

瑞安·彼得森(RyanPetersen),是加州一家新创物流公司的CEO。他受不了这种供应链崩溃,21号,也就是上周四,他租了艘船,开出海,到洛杉矶和长滩港口实地调查。

这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美国40%的进口,从两个港口进来的。

那天,等待进港的远洋巨轮数量,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79艘,而疫情前的平均等待数量是0-1艘。

大家对一艘巨轮的胃口有多大可能没概念,我给点具体的数字:平均一艘远洋巨轮装载的集装箱,需要8000辆卡车才能拉走。

所以,光拉完这些港口外滞留的79艘船的集装箱,就需要将近60万辆大卡车。把这些卡车全部连起来,长度有将近一万公里!

大家想想这种物流堵塞有多可怕。周五一早,他把见闻和自己的分析,发了一串推特,刷爆了网络。


首先是观感的巨大反差。
大家以为这两个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现在应该是热火朝天,7X24的工作状态,把美国从物流崩溃中解救出来。但瑞恩看到的却是,港口冷冷清清,处于停滞状态,他花了三个小时穿梭往返港口每一个码头,看到只有不到10个集装箱在卸货。数百台起重机,但只有7台在运行,而且似乎运行得相当缓慢。
之前,卡车司机投诉港口工人,尤其是起重机操作员,受工会操纵,拿着几十万美元的年薪,却干很少的活。但板子还不能打在起重机司机屁股上。起重机不干活,是因为港口已经堆满集装箱,卸下来的集装箱,无处可放。所以,真正的瓶颈,不是卡车司机或者港口装卸能力,而是港口的集装箱货场已经满了。不管装货的集装箱,还是空集装箱,都没地方可以堆放了。
这是导致整个物流链崩溃的瓶颈(bottleneck)。但当瑞恩深究,集装箱爆满还只是表象。
按理说,货场满了,只要有卡车,就能源源不断的把港口的集装箱拉走,为何没有卡车来把这些堆积如山的集装箱运走呢?因为卡车缺底座(Chassis)。当瑞恩继续调查,发现一个很诡异的死循环。如果卡车司机的底座上,没有集装箱,可以去港口货场装货。但如果车上装了空集装箱,对不起,哪个货场都没法让你卸下空集装箱,因为港口和附近货场都已经爆满。
疫情后,海运运费暴涨,货轮卸下集装箱后,本应该将空的集装箱拉回中国去装货。但船等不及,空船驶回去了,把大量空集装箱放在美国港口。空集装箱越来越多,直到把港口附近的货运场都堆满了。空集装箱无处可去,货运公司和司机,只好把它们放在卡车底座上。譬如,一个货运公司的所有底座,就被450个空集装箱占据了。另一家卡车公司,每一个底座上,都放了3个集装箱。
底座都被占满了,卡车司机没车可用,只能干等。有人会问,货场和卡车司机为何这么傻,把集装箱卸下来,随便找块空地,放在地上不就行了吗?

核心问题出来了,还真不行。
因为长滩市政府有规定,不能把集装箱随便堆放在空地上,必须有专门的货场放置集装箱,不管是空的还是有货的集装箱。而且,货场集装箱只能堆两层,或者8英尺高,不能再堆高了。如果货场把集装箱乱放,或者堆放超过两层,货场就会被关。
就是这一条规定,卡死了货场的脖子,导致他们只能把无处可放的空集装箱,堆到卡车底座上。
当越来越多的集装箱,占满了卡车底座,卡车就找不到足够多的底座,去港口拉货。
当港口卸下来的集装箱没有及时运走,越堆越多,港口的起重机只好停下来,等待卡车来拉货。
当起重机停下来,远洋巨轮就只好在港口外海抛锚,等待起重机重新开动。
整个海运系统就堵死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负循环,瓶颈,不是港口的起重机,也不是工人,更不是卡车司机,而是货场的容纳能力。如果不能把导致负循环的瓶颈解决,这个供应链将崩溃。
瑞恩说,如果任由这个负循环继续发展,情况只会一天比一天糟糕,比2008年引发金融危机的雷曼兄弟倒闭还要危险。
港口拥堵问题可不能靠政府印钱解决,所有实体公司都会倒闭,全球经济将崩溃,依赖全球化的国家,经济都会遭受重创。
怎样解决?瑞恩给出了5条建议,
第一,立即发布行政令,取消长滩市和洛杉矶市对货场限制堆放层数的规定,从两层增加到六层,释放堆放空集装箱的空间。这一招,将释放上万辆拖车,让他们能马上就去港口装货,拉走堆积如山的集装箱。起重机和港口才能重启。
第二,然后建议征用国民近卫队和军队的拖车,到美国所有大港口,去拉货。
第三,政府在港口100英里范围内,新建能接驳铁路的大型的临时货场(500英亩)。
第四,要求铁路列车将集装箱拉到新的临时货场,而不是千里之外的达拉斯等大城市。这样火车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往返,将港口积压的集装箱都拉走。卡车再从临时转运点拉货,不需要都堵在港口。
瑞恩在22号早上发布了这一串推特,引发大量转发评论。
当天,长滩市就发布了新的行政令,将2层的限制,提高到6层,临时规定立即生效,有效期为90天。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规定已经实施很多年了。市政府对集装箱必须限制两层的理由是:“为了管控对周围地区的视觉影响”……


后疫情时代,美国的港口大堵塞,供应链崩溃和物价猛涨,很多人在问,市场是不是失灵了?资本主义是不是在应对这些挑战已经无能为力?
当今世界的供应链,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网络,堵塞涉及中美等很多国家,链接全球的卡车、火车、港口、卡车司机、起重机司机等等,我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首先是僵化低效的官僚系统。
就跟新冠病例追踪和防控一样,从CDC到地方,在每个地方都出问题,导致整个系统失灵,防线形同虚设。
港口的拥堵已经有一年了,现在越来越厉害,从总统到加州州长、纽约州长,都在处理。但除了喊口号,没有给出强有力的措施和方法。
这个案例,最让人意外的,并不是瑞恩找到港口拥堵的死结,而是全美的供应链,居然能被这么小一个地方规定卡死。更意外的是,大大小小官僚,一年时间,居然没能找到原因。可见从联邦到地方和港口管理方,有多麻木,行动有多缓慢。
第二,过度管控对生活和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说过美国和加拿大多个案例,从后院养鸡、种菜,到草坪修剪,篱笆高度,到开设工厂,雇佣司机,劳保薪资休息,都有浩如烟海的各种规定。
法规健全,保障了福利和安全,当然是好事。另一方面,就像这个限制集装箱只能堆积两层的规定一样,也造成了巨大的拖累。
中国在走向现代化和规划化,各种法规越来越多。希望掌握度,法律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细越好,社会的活跃度需要适度的空间,模糊地带。
第三,对全球化,和高度依赖消费以及全球分工的深层次反思。
北美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到什么程度?
去年读到过一个媒体分析,对美国邮政和快递行业,极其廉价的运费的分析。从中国万里迢迢,运来一个马克杯的成本价,都低于在街道对面的小企业去做一个。
是不是很荒谬?中美年青一代,身体差不多,教育差不多,技能不相上下。一个杯子,为何要去中国买?而不是在当地造。
显然,有地方出问题了。基于古典经济学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经济理论,在经受挑战。
一个杯子的成本,除了材料、人工、运费,还有中国的环境成本、对美国本地就业机会的剥夺等等,这些在全球化的公式中,是被忽视的。
在全球化案例中,波音客机是最佳的案例之一,一架飞机需要多少零件,在全球多家国家协同完成一架飞机,这是全球化的骄傲。
但现在变成噩梦了,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估算,美国制造商现在平均要等92天,才能将零件和原材料组装成产品。
美国是最依赖全球化的国家,这一次的打击最严重。
无论是飞机,汽车,还是电脑、家具、服装,都完全依赖全球供应链。没有全球供应链,美国人可能连碗筷刀叉都买不到,这不是开玩笑。
另一面,全球化也培育了强大的消费主义趋势,我经常感慨,随便打开一个美国中产家庭的地下室,都能重新装备另一个国家的一个、甚至几个家庭。
这种模式必须依靠一个高效而廉价的生产基地,过去半个多世纪,东亚以及中国,撑起了这股消费主义浪潮,也将中美两国深度捆绑。
但这种生活模式,和社会运行模式,在疫情后,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战。
北美港口拥堵,超市越来越多的空货架,中国的拉闸限电和产能限制……这些都跟同一件事有关: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和收缩。
全球化的成本,不应该只用金钱计算,没有被计入的成本,如能耗和污染,不公平就业的代价等等,都在逐渐体现出来。
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是中美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譬如中国的原油消耗,发改委曾预测,2020年,进口原油为2亿吨,实际上是2016年,中国的原油进口就达到了3.6亿吨。
全球原油生产增速只有1%,而中国的进口增速是10%,是产量的十倍。其他原材料需求增速也是类似趋势。
中国进口那么多原油,那么多铁矿石,并不全是给自己用的,相当一部分做成各种产品,卖给了美国人、欧洲人。
显然,世界没法满足中国无限制进口石油、煤炭和铁矿石,去扩大产能。
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减少一点消费欲望。从这个角度,美国目前的供应链拥堵,可能也是件好事,能迫使美国人少买东西,少花钱。

user avatar

我是来还愿的。

其实业内人士今年4月就应该感觉到生产、物流和原材料供应不对劲了。

1.今年4月印度供应链因为疫情崩溃。

2.今年9月整个东南亚供应链因为疫情崩溃。

3.海外订单转往国内,6月开始煤钢石油天然气等大宗价格暴涨,海运价格暴涨。10月开始国内拉闸限电。

4.美国黑五时候货架上有东西才见鬼了。

好了,闲话少说下面发图。









user avatar

【美国港口就是现今美国的写照,怪不得阳和平教授——核物理学家寒春之子说他是在美国学会的磨洋工】

1. 美国港口是高度政治化和黑帮化的。

美国西海岸的港口工人有个占统治地位的工会。叫ILWU 国际码头暨仓储工会。这个工会大概有29000人。这是劳方。

代表72家航运企业和码头运营商的太平洋海运协会(PMA)这是资方。

这两方过去十年闹的不可开交。劳方一不开心就罢工,一不开心就故意降低装卸效率。工会还有专门的培训,培训会员如何故意降低效率。

而且工会坏的简直发指,俄勒冈6号港的运营商跟工会没谈拢,工会故意降低装卸效率,故意搞破坏,威胁要让港口运营方破产。

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工会成员会故意把一些集装箱的冷藏柜的电源拔掉,导致货物大批损害。还有各种不一而足的破坏。

最后法院判工会赔偿给港口运营方9360万美元。

你觉得这个钱港口运营方能拿到吗?

做梦!

后来工会appeal 把金额降低到了1900万了。然后工会还不干,继续上诉。 工会是民主党的铁票仓。

今年12月份第九巡回法院再审这个案子。 出于这个法院的一贯立场,这就是爸爸审儿子。

2. 美国的港口是全世界少有的不是24x7工作的。

全球各个地方绝大多数地方。工人倒班,人歇,机器不歇的。 美国不行的。工会是准点下班的。管你外面压了多少货。

3. 美国的港口自动化程度很低的。而且工会,政客是强烈抵制,甚至故意破坏自动化设备的。中国已经建成了全自动码头。 有自动的装卸设备。

美国工会的领导说,自动化不好。你自动化了,我们工人怎么办。机器又不会消费,机器又不会投票。马斯基旗下的码头运营商在2007年搞过一次自动化设备,最后遇到经济危机加上工会抵制,最后不了了之。

拜登政府前段时间,也说过,现在这么多积压,那港口也24x7运营好了。 结果大家都当他放屁。

工会说,你教我做事?

所以那个人说,请求出动工程兵来卸货。 naive,哪个政客敢答应,哪个政客政治生命就结束了!

美国的港口工会就是社会物资紧缺的始作俑者,而这个工会是民主党的铁票仓。拜登敢让老子加班?不想要票了吗?





user avatar

提醒一个大家都没注意的问题。


我特别注意到,这些拥堵的集装箱,大部分是装载的美国国内生产所需的物料、原材料,并不是衣服、鸡肉、圣诞树等生活用品。

这说明,美国要制造业回流,但是大部分物料还是要从国外进口,尤其是从中国买,就是进口到美国简单组装下,做做样子喊喊口号,拉拉选票。

就这,相关配套也没弄好,工人有放水发的usd不愿意上班,港口容量也不足,所以堵的一塌糊涂,效率差老了去了。

不知道还有啥办法,能帮美国控下高企的通胀率,还是继续放水发钱简单,物价再涨也不怕,反正有的是钱,大不了向津巴布韦学习下?

印度、越南也是不给力,一个在电力大崩溃的边缘,一个是疫情没控住,大批工人不干活了了,跑老家种地去了。

唯一的好办法,还是和兔子谈吧,极限施压那一套就不要用了,没用的,台湾牌也是用了又用,都用烂了。

老老实实取消关税,取消那些有的没的制裁,做到谈判桌上来,至少有点灯塔担当的样子吧,这活又不是没干过。


人在东南亚,等当地全民免疫了,可以去喝咖啡了。

到时候再拍妹子照片给大家看。

@Jack Wang

user avatar

原因很简单。


人在表面上说出去的话不一定是他自己内心里的真实想法。


就这么简单。


美国人再在嘴上整体叫喊着新冠是大号的流感,可他们心里还是怕的。媒体里跳着大叫不怕的,都是些要么为了钱要么为了面子装出来的假的硬汉。

不然这两年卖给美国人多少口罩,这些口罩总不能是他们都买回去烧着玩儿的吧。


美国去工业化以后,东西都要进口,这个状态平时是没有大问题的。可是一到这种内部出问题的内乱状态,美国就撑不住了。

现在不单是它港口挤压,而是整个内部物流链条都有问题,因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变少了。

不是某一个环节的人变少了,而是所有的环节的人都变少了。

所以就出现一边失业率大增一边新就业远低于预料的情况。

有大量的人主动放弃了工作。

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需求没变甚至还在恐慌性的加大,但是所有供应环节的供给都变少了,它要不堵了才怪了。


这在他们的政府从一开始不想管这事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会有现在的状态了。

既然是自己的钱最重要,那别人的钱自然就没那么重要了。

所以出了事先保自己的钱。

堵,反正也是要摊到所有人头上。对人数很少的他们来说,这点损失跟没有差不多。

所以放任疫情不管,是笔十分划算的买卖。

中国人理解不了,那是因为中国人普遍不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在彼岸的世界里,国家和政府,不一定是一回事,政府不一定会代表国家,也不一定会为国家利益行事。

国家受损的同时老爷们发国难财的事情,在他们的世界里,可能是一件习以为常甚至十分合理的事情。


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现在的中国,早就闹翻天了。可是你看看美国的人民,有几个站出来呐喊的。

他们早就被教育成了绵羊般的顺民。

美国的老爷现在是全世界最好当的老爷。

user avatar

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摆烂而已,本质还是党争

民主党靠疫情成功把懂王弄下台,川粉也想靠通膨把睡王弄下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