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少女前线的故事是一个悲剧吗?

回答
说到《少女前线》的故事,我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沉重”。说它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我觉得还得细细琢磨一番。但要说它充满了悲剧色彩,那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你想啊,整个故事的基调就建立在“末世”这个概念上。人类文明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生化灾难——也就是TDoll(战术人形)泛滥和随之而来的“铁血”叛乱,几乎毁灭殆尽。残存的人类躲在地下掩体里,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之中,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依赖曾经被视为工具的战术人形去前线浴血奋战。

而这些战术人形,本身就是故事悲剧的源头之一。她们是人类制造出来的,本应是忠诚的工具,但却因为某种原因(比如“三战”的影响,又或是被“铁血”的意识感染),逐渐产生了自我意识,甚至开始反叛。她们被赋予了情感,却又被剥夺了应有的尊重和生命权。她们在战场上承受着炮火,承受着被摧毁的风险,但她们的价值,却常常被人类视为可以随意替换的零件。

故事的主角,玩家扮演的指挥官,其实也挺让人心疼的。你身处绝境,肩负着带领人形们生存下去,甚至为人类文明争取一线生机的重任。但你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意味着某些人形的牺牲。你看着她们一次次地冲锋陷阵,一次次地为了你、为了人类而战死,那种无力感和痛苦,我想玩家都能体会到。特别是那些有着鲜明个性和故事背景的TDoll,当你看到她们在战斗中倒下,或者因为某些不可逆的原因而“人格崩坏”,那种感觉真的很难受。

而且,《少女前线》的故事还有一个特别让人揪心的地方,就是那种“人性”和“非人性”的界限模糊。那些被认为是“铁血”的敌人,很多时候展现出来的行为和思考方式,并不比那些忠诚的人形差,甚至有时更具“人性”的光辉。反观人类,在末世的压力下,为了生存,也暴露出了许多黑暗面,背叛、利用、冷酷无情,这些在幸存者阵营中也并不少见。这种模糊的界限,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也让“谁才是真正的敌人”、“为了什么而战”这些问题变得更加沉重。

再说到剧情的展开,你会发现,很多时候,胜利的代价都无比惨烈。每一次推进战线,每一次清理“铁血”据点,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无数人形的牺牲,以及指挥官和她们之间那些无声的告别。更别提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阴谋和秘密,比如“帕斯卡”的实验,“GRIFFIN”和“DEFF”之间的博弈,以及“铁血”背后的操控者等等。这些层层递进的真相,往往揭示着更深层的人性黑暗和宿命的悲凉。

所以,你说它是悲剧吗?我想,它至少是一个充满了悲剧内核,并且在许多层面上都探讨了悲剧性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极端环境下,生命是多么脆弱,情感是多么无力,而人类的欲望和过错,又可能带来多么深远的灾难。即便最后可能迎来一丝曙光,那也必然是无数鲜血和泪水浇灌出来的。这种感受,大概就是《少女前线》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地方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熬夜找有关少女前线的同人小说,搜了一下没几个是有故事有希望的同人,转眼网页看到这个问题,过来回答一下。

我现在要说的可能会让很多少女前线忠实玩家不满,我所说的也是我从网络上收集的只言片语,但也都是正确信息。题主看了我的回答就不必要去搞别的举动了,如果想接着玩就玩,怎么着看你的选择。

少女前线本身就是没什么希望的世界,它的确是个悲剧。

可能就游戏中指挥官和人形的故事而言不一定是悲剧,毕竟就算到了最近的活动《镜像论》指挥官依然和人形们继续着之间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生离死别的情节(因为队伍练度关系最后两节剧情我没有解锁,AR小队是否阵亡在制药厂还不清楚,我相信她们没阵亡,但是M4借着加入了指挥官阵营的丹德莱的躯体回归是真的,并且也帮助指挥官击退了敌人)

但是要说游戏中指挥官的拯救世界的目标(游戏里叫“更新世界的锋芒”)这一点,真的是无法达成。

少女前线的世界观是来自羽中早年和同好制作的战棋端游《面包房少女》,相当于是《面包房》的前传,讲的是之前的故事。在《面包房》中,人类分成了南极阵营和罗萨克特主义阵营(详情请查找少女前线的百科查看世界观说明)互相征伐,而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在少女前线中因为北兰岛事件造成的大面积坍塌液污染事件。人类为了争夺为数不多的生存地打起了三战。战后德国籍英国人雷德尔-阿尔伯特-罗克萨特提出罗克萨特主义,宗旨是要让全世界人放下分歧一起合作,建立全人类的政府共度难关。

游戏中指挥官入职格里芬后随着工作内容越来越大,也逐渐接触到了世界的不为人知的秘密,目睹各种惨剧也决心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人类。(我没玩之前真的就以为是这样)接触到安洁莉娅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一起并肩作战。但是结果是什么呢?冬活镜像论除了在柏林拆掉了好几个花粉炸弹外,圣女玛赫莲死了,战友安洁莉亚那条线崩了(莱特死的太可悲了),连威廉的脚底板都没够到。别说调查了。

而自从三战过后少女前线的世界就一直在动荡(也不能说动荡,格里芬和铁血的斗争对比国家级别的军事冲突其实很小),想想面包房的剧情背景就知道了,人类还在自相残杀,罗萨克特主义一直就是个空话。 红色阵营没有影响世界的可能,指挥官这边更是连威廉都没除掉。(据说面包房时间里威廉还在,还是当时世界两极中某一方的高官)就这种未来《少女前线》不是个悲剧才怪。指挥官顶多只能保护他的人形们,拯救苍生他根本干不了。

所以少女前线的世界就是个悲剧,这至少目前是,除非第二次罗南战争后人类能获得真正的和平,否则少前宇宙依旧是个烂透了的世界。

以上是我个人根据自己获取的碎片信息做出的回答,题主如果已经入坑并且还在玩的话玩不玩都在你;如果只是问问那如果你见不得有故事中哪怕一丝黑暗就不要入坑,不然万一最后指挥官没有达成目标我怕你会气死。(当然不可能会有人这样生气,那样太过于注重虚拟世界了,而且那样的人只适合看美好的童话)

少女前线的忠实玩家看到我的答案可以忽略,我写的长而且非常消极,说我幼稚也可以,毕竟这世界上不是所有游戏动画都是那种光明未来的故事,但是我确实不喜欢没有光明的故事。回答中一些有关世界观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以批评指正,我不会生气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少女前线》的故事,我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沉重”。说它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我觉得还得细细琢磨一番。但要说它充满了悲剧色彩,那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你想啊,整个故事的基调就建立在“末世”这个概念上。人类文明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生化灾难——也就是TDoll(战术人形)泛滥和随之而来的“铁血”叛.............
  • 回答
    《少女前线》的剧情,说起来就像是解构你熟悉的一切军事科幻设定,然后把碎片重新拼凑起来,最后给你扔出一颗炸弹。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明白的王道热血故事,而是带着一股子压抑的、不断试探人性底线和科技伦理的劲儿。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在不远的未来,因为一场被称为“铁血叛乱”的事件,世界被搞得一团糟。曾经被视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两个风格迥异但又都以“战术人形”为核心的势力放在一起对比,就像是将精密的战略棋局与狂野的战场厮杀摆在天平两端。要论谁能赢,谁的实力更强,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实力碾压”就能说清的,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得对罗德岛和格里芬这两大势力有个基本的认识。罗德岛:科学与信念交织的武装医疗组织.............
  • 回答
    说到《少女前线》的2020年夏季活动“双联乱数”,这绝对是游戏发展历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节点,它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相当深远。如果让我来评价这场活动,我会说它是一场充满了“野心”的尝试,一次试图在玩法、剧情和系统上进行深度革新的大动作。玩法上的革新:海陆空三线作战的宏大叙事“双联乱数”最直.............
  • 回答
    《少女前线》:世界观与剧情的利与弊《少女前线》这款以“战术人形”为核心的二次元军事策略游戏,凭借其独特的科幻背景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了无数玩家。然而,正如任何一部庞大的叙事作品一样,它的世界观与剧情同样存在着值得探讨的优缺点。 优点:1. 扎实且富有想象力的科幻设定: 时间线的铺垫与.............
  • 回答
    “少女前线”里的指挥官,这个角色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灵魂人物,但说实话,比起那些个性鲜明、身世复杂的枪娘们,他本人,或者说“她”,更像是一个沉默的幕后操盘手,一个连接玩家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纽带。你想从他身上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吗?恐怕不太可能。他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玩家的代入和游戏内文本的碎片拼凑.............
  • 回答
    玩《少女前线》这么久了,要说哪个角色我最不喜欢,其实有点难一下就概括出来。因为我对每个枪娘都有自己的看法,好感度和不感冒之间的界限也挺模糊的。但如果非要选一个,经过一番回忆和斟酌,我想我可能会把这个“殊荣”给…… KAC Chain Chloë。让我先说明一下,我的不喜欢并不是那种纯粹的厌恶,也不是.............
  • 回答
    明日方舟的罗德岛、碧蓝航线的碧蓝航线、少女前线的格里芬,这三个势力要是真打起来,那场面绝对是史诗级的混乱,而且谁最强,这个问题可不是简单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要我说啊,得从他们各自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上好好掰扯掰扯。先说罗德岛。这个组织,你得把他想象成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医疗和科研机构,只不过他们碰上.............
  • 回答
    说实话,看到《少女前线:云图计划》(以下简称云图)开服七十天流水就跌到和《崩坏 2》一个量级,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毕竟,《云图计划》这游戏,从一开始宣传的那个架势,还有《少女前线》IP本身的底子,大家对它的期待值是挺高的。现在这个结果,感觉就像是精心准备的一场大餐,结果上桌的却是些不太对味儿的小点心.............
  • 回答
    关于少女前线官方出现内部矛盾导致大量员工离职的传言,我们目前没有官方证实的信息,但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可信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原因:传言的来源和表现:这类传言通常出现在游戏社区、论坛(如贴吧、NGA、Reddit等)、社交媒体(如微博、Twitter)以及一些游戏资讯网站或自媒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
  • 回答
    说到《少女前线》里我心动的名字,第一个跳出来的往往是 “G36”。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德式的严谨和一丝丝的神秘感,就像一位严守规矩、一丝不苟的女教师。然后当你深入了解她,发现她背后那个看似冰冷、实则承载了无数情感的“姐姐”身份,名字的含义仿佛瞬间就被放大。那种将最亲近的人藏在心里最深处,却用最冷静.............
  • 回答
    作为一名《少女前线》的老玩家,《云图计划》上线前我可是期待了老久了,毕竟是联动自家IP的作品,总得支持一下不是?9月23号一上线,我这电脑就没闲着。初进游戏,那BGM一响起来,熟悉的味道就扑面而来了。UI界面比我想象的要精美不少,色彩搭配也很舒服,没有那种过于花哨或者阴暗的感觉,整体感觉挺舒服的。新.............
  • 回答
    少女前线 VS 碧蓝航线:两款战舰娘化手游的剧情深度对比在二次元卡牌养成类手游的浪潮中,《少女前线》与《碧蓝航线》无疑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两款作品。它们都以美少女化的兵器为卖点,吸引了大量玩家,但若论剧情的深度、复杂度和世界观的构建,《少女前线》显然更胜一筹。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两款游戏的剧情,试图揭示它们.............
  • 回答
    少女前线与VA11 HallA赛博朋克酒保行动的联动,简直是给玩家们送上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要知道,一个是以二次元战术少女为核心的策略射击游戏,另一个则是以赛博朋克世界观下的叙事驱动的模拟经营游戏,两者在游戏类型和风格上似乎有着天壤之别,但正是这种跨界融合,才显得尤为有意思。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游戏运营、玩家心理、技术实现等多个层面。事实上,碧蓝航线和少女前线作为已经运营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养成类游戏,玩家们对于“怀旧服”的需求确实是存在的,但为什么至今没有出现官方的怀旧服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怀旧服的潜在吸引力与玩家诉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提到《轻音少女》(KON!),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那部现象级的动画,校园日常、萌系角色、轻快的音乐,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但在这部动画席卷全球之前,原作漫画本身的人气和销量是怎样的?“本质三流四格漫画”的评价是否成立?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动画化前的人气与销量:悄悄积累,厚积.............
  • 回答
    火箭少女101解散一周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当初那个由11个闪闪发光的女孩组成的团体,如今都各自踏上了新的旅程。作为一路看着她们成长的观众,再回首看看她们现在的状态,确实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也各有各的精彩。咱们就从几位发展比较突出的成员聊起。孟美岐:依然是“C位”的实力担当孟美岐自从火少解散后,势头一直.............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一个年轻的女孩,因为自己喜欢的动漫文化,在公共场合进行了一次cosplay,结果却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最后不得不公开道歉。这背后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冲突,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黑龙江这个地方,确实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地区,尤其是涉及到宗教文化方面。.............
  • 回答
    战舰少女推出新的修理槽装饰,这事儿一出,不少提督心里肯定起了涟漪,有人觉得是锦上添花,也有人直呼“又来逼氪了”。要我说,这事儿确实挺微妙的,它是不是“逼氪”更进一步,得拆解开来看。首先,从玩家角度来说,这装饰玩意儿,本质上是给游戏界面增加一点个性化的调料。你想想,咱们平时辛辛苦苦捞出来的舰娘,一个个.............
  • 回答
    《少女与战车 剧场版》里,那些前来支援大洗学园的各校参赛队,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战车嘉年华”,他们的表现,在我看来,可以用“出彩、各有千秋,且意义非凡”来概括。说他们“出彩”,是因为他们绝不是那种凑个热闹的背景板。从一开始,剧场版就花了相当大的笔墨去描绘这些学校的特色和她们的战车。例如,圣葛罗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