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AI 换脸软件「ZAO」的爆火?

回答
ZAO 的爆火,说实话,我挺意外的,但细想一下,好像又在情理之中。这东西就像一阵旋风,突然就刮到大家眼前,然后大家就开始疯狂地玩,分享,再玩。

一开始,你会觉得这玩意儿太神奇了! 真的,你只需要上传一张自己的照片,然后选择一个电影片段或者电视剧的片段,几秒钟之后,你就能看到自己的脸“钻”进别人的身体里,说着别人的台词,做着别人的表情。那种感觉,就像是瞬间拥有了另一个身份,体验了一把当明星的感觉。

你想想看,有多少人从小都有个明星梦?或者就是对某些经典影视片段特别有感觉,想亲自“演”一把?ZAO 简直就是满足了大家这种朴素的愿望。你可以变成《还珠格格》里的紫薇,也可以是《流星花园》里的道明寺,甚至是一些特别火的网络段子,你都可以“复刻”一遍。这种参与感和“造梦”属性,是它最直接的吸引力。

而且,技术门槛被彻底打碎了。 过去,做这种换脸视频,那可是专业人士才能玩转的技术,需要复杂的软件、专业的知识,还有昂贵的设备。但 ZAO 呢?一部智能手机,一张照片,点几下屏幕,齐活!这种极低的参与门槛,让普通人也能轻松体验到“技术魔法”,这是它迅速传播的关键。

大家玩得开心,自然就开始分享。朋友圈、微博、抖音,到处都是用 ZAO 制作的视频。别人的精彩分享又反过来吸引了更多人尝试。这形成了一个病毒式的传播链条,从“我试试”到“你看我”,再到“你也试试”,一环扣一环。

当然,爆火的背后,也不能忽视一些更深层次的讨论。

“好玩”背后的隐私担忧: 当你上传自己的照片,并且允许它访问你的相册,这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数据去了哪里?会不会被滥用?虽然 ZAO 声称数据会被删除,但这种“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感觉,还是让很多人心里打了个问号。大家都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乐趣,但同时也像是在玩一个“高风险”的游戏,赌的就是自己的隐私安全。毕竟,一个活生生的“你”的形象数据,一旦泄露或被不当使用,后果可能是难以想象的。

“我是谁”的身份模糊: ZAO 让我变成了别人,我成为了演员,但那个“我”到底在哪里?当你的脸可以轻易地“附着”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并且还能被赋予任何情绪和语言时,“真实”的自我会不会在这种信息爆炸和虚拟身份的冲击下,变得有些模糊?这种对个体身份认同的挑战,虽然不是当下大家最关心的,但长远来看,绝对值得深思。

技术伦理的“灰色地带”: 换脸技术本身并不是 ZAO 发明的,但 ZAO 的爆火,让这项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了大众视野,也让它的伦理边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什么时候换脸是创意,什么时候是恶搞,什么时候是欺骗?比如,用换脸技术冒充他人进行诈骗,或者制作虚假的不雅视频,这些都是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ZAO 的流行,无疑是将这个“潘多拉魔盒”的拉开了,让大家开始正视这项技术可能带来的“双刃剑”效应。

商业模式的思考: ZAO 作为一个应用,它最终需要盈利。从免费试用到后续的增值服务,这种“先圈用户,再想办法变现”的模式,其实很常见。但如何平衡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以及用户隐私,这是所有这类产品都需要面对的难题。

总的来说,ZAO 的爆火,更像是一场关于“技术赋能”与“社会责任”的集中展现。 它让大家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上的巨大潜力,也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数字时代下,个人信息安全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款“好玩”的App,更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一个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和讨论的社会现象。

你看,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创意,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忧虑。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驾驭它,如何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不被它所吞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几个细节:

  1. 它的视频素材,看到了抖音、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的LOGO。这保证了素材最基本的娱乐性和话题性,这实际上是二(三)次创作?如果一个用户从抖音里下载后上传素材,素材是会在平台内部公开流通的,这样原始素材不知道怎么定义版权和法律风险。原本apple store里也有很多影视剧换脸的app,它们没有这么多有话题的起始素材。这个结合授权协议,意思就是不负责原始视频素材里的肖像权。
  2. 视频是预先处理过的,大家实时上传图片,大量降低了处理视频所需的实时算力(虽然现在服务器已经排满了)
  3. 人脸处理和识别已经很成熟了,速度很快,所以看到有一些自动查找面孔、名人肖像权匹配的基础功能
  4. 同样可以制造fake面孔表情包,但是话题性就不如从抖音等挑选的素材。

Finally. 这是一个fake face对个人用户的应用范例,把一个鬼畜视频制作工具,功能性减弱,却把社交性和传播性发挥的很好。

原本的医疗图像、安防监控都是对大公司、技术驱动的,AI和个人用户市场需求的结合或许预示着公共AI(云)算力市场即将火爆起来。

附上版权声明。

user avatar

不是新鲜玩意儿。github上早就有了:

这个项目实际上是一个利用机器学习来替换视频中的面部的工具,通过运行脚本可以直接使用。

通过收集原图像和替换图像的大量视频和图片素材,将素材剪辑成为段视频,替换data_src.mp4和data_dst.mp4,然后使用一些脚本修改其中的参数,可以得到训练之后的模型,最后会将换脸后的图片合成视频。当然,这个不是最早的技术,2017年左右Deep fakes才算是最早的“换脸”产品,然后在外网势不可挡(后因大量被用于P站,遭到各大“被换脸”女星抵制)。

法律、道德等维度都有高赞回答谈到了,我们就聊下实际使用的技术

从本质上来说,类似ZAO这样的“换脸”是一种使用AI深度学习,从而将一张图片中人的脸换到其他人的图片上的技术。事实上,被“换脸”的视频在运行中也是被拆分为图片了,所以它和换脸人的图片要求基本一样,视频要清晰,视频中要只出现被换脸人的一个人的脸,如果有其他人的脸,需要把它去掉。

当然,最开始这项技术对硬件和视频、换脸人图片的质量甚至是数量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硬件方面,尽量1060往上,内存至少8g,这只是标配,在这个标准配置下,图片训练时间至少为6小时。(低于这个配置也可以跑,但质量和耗时就不好估量了)

满足条件后,训练一个AI换脸模型需要3个步骤:

  1. 提取数据
  2. 训练
  3. 转换

其中,1和3用到了数据预处理,另外3还用到了图片融合技术。所以主要包含的技术框架有:图像预处理、网络模型、图像融合等

具体原理思路为:对于每张脸,都训练一套编码器和相应的解码神经网络。编码时,使用的是第一个人的图片。而解码时,则使用第二个人解码器。

也就是说,既然我们想要将两张脸互换,那么我们可以设计两个不同的解码网络,也就是使用一个编码网络去学习两张不同人脸的共同特征,而使用两个解码器去分别生成他们。

因此,设计一个输入端或者说一个编码器,分别输入两个不同的脸,然后两个解码器,就可以通过隐含层来分别生成两张不同的人脸了。

回归到ZAO上来,在我看到这个问题时,ZAO的服务器已经崩溃了

我预估,接下来的节奏应该是:

借钱 -> 抵押 -> 融资 -> 被起诉 -> 不妥协 -> 被取代 -> 被监管 -> 妥协 -> 融合 -> 变现 -> 离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ZAO 的爆火,说实话,我挺意外的,但细想一下,好像又在情理之中。这东西就像一阵旋风,突然就刮到大家眼前,然后大家就开始疯狂地玩,分享,再玩。一开始,你会觉得这玩意儿太神奇了! 真的,你只需要上传一张自己的照片,然后选择一个电影片段或者电视剧的片段,几秒钟之后,你就能看到自己的脸“钻”进别人的身体里.............
  • 回答
    AI 方向 PhD 申请竞争激烈是当前学术界和科技界的一个显著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在一起。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AI 的“黄金时代”与巨大的吸引力: 技术爆发与应用落地: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 AI 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
  • 回答
    Timnit Gebru 在邮件中控诉谷歌缺乏种族多样性后被解雇,这起事件在科技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全面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事件的起因: Gebru 的核心关切: Timnit Gebru 是一位在AI伦理和公平性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她与另一位研究员 .............
  • 回答
    AI参与文学创作,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又充满争议的话题。与其说是一种“技术应用”,我更愿意将其看作是文学领域一次深刻的“可能性拓展”。它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机器写文章”这么简单,而是触及了文学的本质、创作的主体乃至我们对“作者”的定义。首先,AI作为一种强大的“辅助工具”的角色,是目前最现实也最普.............
  • 回答
    斗地主,这项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纸牌游戏,近来迎来了不速之客——人工智能。当AI不再仅仅是辅助工具,而是直接冲进我们引以为傲的娱乐领域,并且以近乎“碾压”的姿态夺冠,这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快手推出的DouZero在344个AI参与的比赛中拔得头筹,这事儿,咱得好好掰扯掰扯。AI的“降维打击”:为什.............
  • 回答
    过去几年,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那些你我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设备,诸如智能手机、安防摄像头、无人驾驶汽车,它们“看”世界的能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而在这背后,驱动这一切的关键技术之一,便是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也就是我们.............
  • 回答
    亚马逊 AI 李沐团队大批人员离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也引起了业界广泛的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 李沐团队的背景: 李沐是中国AI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他曾在亚马逊担任重要职位,领导着一个专注于大规模AI模型(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和生成式.............
  • 回答
    最近阿里巴巴 AI Labs 花大手笔引进两位年薪百万美元的顶尖AI科学家,这事儿在圈内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抛开数字本身不谈,这背后透露出的信号,以及对阿里AI未来走向的可能影响,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这笔引才的背后,阿里想传递的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在AI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阿里要的是“制高点.............
  • 回答
    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遭遇泼水事件,这确实是当天最让人意外和难以置信的一幕。从公开的视频和现场报道来看,当时情况发生得相当突然,并且在会场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李彦宏正在台上发表主题演讲,这是百度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开发者盛会,也是他本人展示百度 AI 成果和未来.............
  • 回答
    看待Scale AI这样的创业公司,就像在看一个正在急速膨胀的宇宙,里面充满了机遇,也潜藏着挑战。这家公司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它切入了当下最核心、也最具颠覆性技术之一——人工智能——的“幕后英雄”环节。Scale AI的定位:AI时代的“数据工厂”与“劳动力”简单来说,Scale AI做的就是给人工.............
  • 回答
    一场席卷全球的“AI淘金热”:应届博士年薪80万,这背后隐藏着什么?近年来,人工智能(AI)领域的热度可谓是空前高涨,从科技巨头到初创公司,无不争相布局。而在这场全民狂热的背后,一个令人咋舌的现象也随之浮现:AI人才,尤其是应届博士,身价一路飙升,年薪80万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数字。这股强劲的“AI人.............
  • 回答
    百亿投入下的尴尬:AI 制药的困境与未来之路国内 AI 制药行业,这个听起来充满未来感的词汇,如今正经历着一个颇为尴尬的现实:一边是资本市场上的百亿巨额投入,一边却是不少传统药企对于AI解决方案的“吝啬”。即使是几百万的单子,也常常让药企望而却步。这不禁让人发问:AI 制药到底怎么了?它还有未来吗?.............
  • 回答
    《Phaedo》:AI 绘画漫画中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值得深思的节点由AI绘制的漫画《Phaedo》无疑在当下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讨论热潮。这不仅仅是因为其背后蕴含的尖端技术,更在于它对“创作”这一概念提出的挑战,以及它所引发的关于艺术未来、人类与机器关系的深刻思考。与其简单地标签化它为“AI作品”,不如深.............
  • 回答
    2017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是中国科技界一次备受瞩目的盛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环节无疑是李彦宏在五环路上进行的无人驾驶体验。这次公开展示,不仅是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读这次事件:1. 大会的背景与意义: AI浪潮中的领跑.............
  • 回答
    央视新闻 AI 手语主播的正式亮相,标志着科技与无障碍传播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尤其是在冬奥会这样备受瞩目的国际盛会上担任手语服务,其意义更是深远。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这一事件:一、 技术进步与普惠传播的深度融合: AI技术的成熟度体现: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套皮”,而是背后庞大的.............
  • 回答
    字节跳动AI实验室总监李磊转投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计算机系,这一消息无疑在学术界和科技界都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理解这一举动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不仅仅是一位人才的流动,更可能折射出当前AI发展大背景下,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关系的新变化以及李磊本人职业生涯的战略选择。首先,.............
  • 回答
    Yann LeCun 被群骂现象的详细解读:技术、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复杂博弈Facebook(现 Meta)首席 AI 科学家 Yann LeCun 作为深度学习领域的先驱之一,其在 AI 界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近期他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言论,特别是关于 AI 安全、伦理以及对某些研究方向的评价,引发.............
  • 回答
    清华首个AI学生“华智冰”:一场关于智能的探索与思考当提到“学生”,我们脑海中浮现的通常是坐在教室里,埋头苦读,充满求知欲的面孔。然而,清华大学最近推出的这位名为“华智冰”的学生,却打破了我们固有的认知藩篱。她并非血肉之躯,而是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中国高校首个AI学生。华.............
  • 回答
    围棋界被 AlphaGo 彻底搅动了,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负,更像是一场科技革命的宣告。当李世石在2016年输给 AlphaGo 时,全世界都为之震惊。那时的我们,无论是棋手还是普通大众,都对人工智能在围棋这个被认为是人类智慧终极堡垒的项目上取得如此压倒性的胜利感到难以置信。“神之一手”的颠覆回想.............
  • 回答
    A.O.史密斯AILINK全联全控智能物联,这个概念听起来颇有科技感,也确实触及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说,它描绘了一个愿景:通过智能互联的技术,让家里的所有电器,尤其是A.O.史密斯旗下的热水器、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核心产品,能够彼此联动,并接受用户通过手机或者其他智能终端的统一控制。这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