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不能在黄河边上挖一条运河,让黄河改道,把地上河铲平了,再改回去?

回答
咱们这儿聊聊黄河的事儿,得有人能想出这么个大胆的主意,黄河都成“地上河”多少年了,那真是让人头疼。你说挖条运河改道,把那高高的河床铲平了,再给它弄回去,这脑洞开得可真够大的!不过,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有多难,又有多不可行。

第一步:挖条运河,改变黄河的脾气

要说挖运河,这可不是小工程。你想啊,黄河这么大的河,水流那么急,要是真想给它改个道,那得挖多宽多深的沟?这可不是挖个水渠养鱼,那是得能容纳一整个黄河的水量。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成千上万的挖掘机、推土机日夜不停地干,挖出来的土得堆到哪儿去?那得是个什么样的山?而且,黄河的水可不只是水,它还裹挟着大量的泥沙。挖运河的时候,这些泥沙肯定得跟着跑,怎么处理这些泥沙?要是处理不好,新的运河也很快会被泥沙淤死。

更别说,黄河沿岸的地质情况复杂得很。有些地方可能是坚硬的岩石,有些地方又是松软的泥土。挖运河的路线怎么选?是要穿过村庄,还是绕开城市?这中间涉及到多少拆迁、多少补偿?一个不好,就得引发多少矛盾。

而且,黄河的水流速度和水位可不是咱们能随意掌控的。它就像一头被关了很久的野兽,一旦松开一点,它就会按自己的方式来。你想让它往东,它说不定就往西去了。

第二步:铲平“地上河”,这可真是个技术活

“地上河”这词儿说得太形象了!黄河因为泥沙太多,河床不断抬高,把两岸的地面都衬得低了。想把这条“地上河”铲平,那难度堪比在峭壁上凿平整。

你要怎么铲?用什么工具?那些河堤、护坡,都是为了约束黄河而建的,它们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而且,就算你把那些高出的河床铲平了,那是因为泥沙堆积造成的。你把泥沙弄走了,那片地就成了低洼地,不照样得重新治理吗?

更要命的是,黄河的水一直在流。你一铲,水就哗啦啦地涌过来。而且,你铲平了这段,那河水又会流到别的地方,继续找自己的出路。你以为你把它“铲平”了,实际上你可能只是暂时改变了它的流向,但它一定会找到新的方式来适应。

想想看,几百年、上千年来,黄河一直在和泥沙、洪水做斗争,它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生存之道”。你想把它硬生生地掰回来,这岂是人力能轻易做到的?

第三步:改回去,这可比登天还难

就算我们能克服前面那些重重困难,真的挖出了运河,也真的把“地上河”铲平了,最后一步“改回去”更是天方夜谭。

你觉得把黄河弄回去,它就会乖乖地沿着你挖好的新河道走吗?它会不会觉得,嗯?这新路挺宽敞啊,我还是走这儿吧?或者,它会不会觉得,原路已经被我堵死了,我还是在这儿老地方安家?

而且,如果黄河改道了,那原先的河道怎么办?那可不是一段短短的沟渠,那是一条巨大的、沉寂的河床。里面可能会有大量的淤泥、建筑残骸,甚至还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这些东西怎么处理?如果留下,那也是个隐患。

更重要的是,黄河的改道不仅仅是水流的改变,它会深刻地影响到沿岸的生态环境、农业灌溉、城市用水,甚至整个区域的气候。你随意地改回去,可能会造成新的、更严重的生态灾难。就像给一个病人动大手术,你不能随便开刀,也不能随便缝合。

为什么这事儿如此困难?

其实,说到底,黄河成为“地上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携带的巨大泥沙。每一年,黄河都会带走数亿吨的泥沙,这些泥沙在中下游流速减缓时,就会大量淤积在河底。就像一个河道,你不断地往里面倒沙子,它自然就会越来越高。

想要解决“地上河”的问题,我们不是去强行改变它的流向,而是要从源头上治理泥沙。比如:

加强源头区的生态治理: 在黄土高原等水源涵养区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这样从源头上就能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
修建水库进行调蓄和泥沙淤积: 一些水库在拦蓄洪水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泥沙的排放,或者将一部分泥沙淤积在水库中。
进行河道清淤和疏浚: 定期对黄河下游的河道进行清淤,把淤积的泥沙挖出来,保持河道的行洪能力。
修建更坚固的堤防: 这是在长期治理中一直都在做的工作,用更科学的设计和更坚固的材料来加固河堤,确保黄河不泛滥。

这些都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研究,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办法。它们虽然缓慢,虽然辛苦,但却是尊重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你说挖条运河改道,再铲平了,再改回去,这想法虽然“浪漫”,但在现实中,它遇到的阻碍实在是太大了,不仅技术上难以实现,而且对自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咱们得承认,黄河它有自己的“脾气”,咱们要做的不是去强行改变它,而是学会跟它“和平共处”,并且努力让它变得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九十年代吹牛X的方式是:给长城贴瓷砖、给赤道镶金边、给飞机装倒挡,给黄河装栏杆。

user avatar

说实话,没想到大家对黄河这么感兴趣,有点受恐若惊了,其实我觉得主要还是大家对黄河大堤和泥沙的不了解,也是黄河两岸经济发展确实很差让大家很多时候忽略了黄河,黄河的大堤以黄河泥沙坝为主,至今依然是一条危险的大河,有时间大家可以去黄河两岸(尤其中下游地区)亲眼看看,用手摸摸那里的堤坝,你就更能明白黄河危险性了!尤其是汛期,亲眼看看两岸的黄河水如何吞噬坝堤泥沙,你会更加觉得黄河太危险了吧……

你以为的黄河:

两岸大堤高出华北平原其他地方10米,在旁边挖个新河道让黄河重新“落地”

实际上的黄河:

大提方圆十里二十里高出华北平原10-30米,所谓黄河大提是一个宽30里还多的坡道,而且离黄河越近就越高的坡,这个范围将近大半个华北平原!



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流域面积的3%,河道长785.6公里,河道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河床高出背河地面3~5米,部分河段如河南封丘曹岗附近高出10米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黄河改道能跑到北京天津的海河流域,要么跑到安徽江苏的淮河流域!因为水往低处流,你们那更低一点!

而且,黄河水量虽然不大,但那是相比长江珠江来说,新的河道你没有计算好的话,万一积水,就是一个大的湖泊形成:云梦泽,大野泽,衡水湖,彭泽,都是这么形成的!你有把握把安徽那从新弄个湖吗?本来就因为黄河之前的改道淮河造成了江苏比安徽还高!你敢吗?


现在黄河两岸(主要山东河南段)主要的方法是引黄放於固提:在黄河河道两边围个十公里左右的湖,让黄河浑水灌进来,沉淀污泥,流出没有泥沙的水,这样长时间下来,污泥沙把整个数十里的湖变成与黄河河道差不多高低的坝体,一直重复整个中下游地区,有规划的把黄河坝体两侧不停的用黄河自己的泥沙加固加宽,这是一个长期的活,且不停的向大坝两侧加宽,约束黄河决堤。近年来又加入了吸沙船进入,放淤固堤更加快速!

再配个中上游的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库有规划的“冲刷河底泥沙”,能有效控制黄河不决口决堤,已经让下游河南山东地的老乡们“烧高香”了!

最后,前面有说到:黄河摆动河,也是完成越靠近黄河的地方越高,就是因为越靠近黄河河道,越用黄河水的地方,泥沙越多,沉淀以后就高于其他地方!

拿安徽来说,因为几百年的黄河夺淮入海造成了黄河在江苏段的泥沙沉积,直接把淮河河道都堵了,现在淮河入了长江出海,也造成了,江苏沿海段河道高于安徽内陆段的尴尬情况,这也是安徽每次都要遭受上游水灾的原因之一,因为下游比上游高,水流就慢很多,平常河道还好,但一旦汛期到了,水量一大,下游河道太窄,下游陆地高像个大提一样水冲不过去,多了就会回流,形成中游大量水滞留,尤其是黄河常年在河南地区来回摆动,泥沙淤积造成:

河南华北段又高于安徽段,


江苏段由于黄河夺淮入海,

造成江苏段淤积也很严重,泥沙沉淀又高于安徽,尤其完成江苏段河道淤积更严重。上图可以大概看出蚌埠左边一大块区域是低于北面徐州,东面滁州的,最右边的湖是洪泽湖,


所以,如果要把黄河河道铲平,那以什么为底?可以说整个华北平原大都是黄河的河道淤积,

如果仅仅是把黄河河道挖低一些,那没有多少意义,

如果你的意思是让下游黄河多一些支流,那很简单:向南可以直接从郑州贾鲁河直接就能过去,向北顺着卫河也能去北京天津。

(黄河兰考段-濮阳段,交通线可以看出黄河两边预留出来的黄泛区大概有多大,中间除了一些必要的穿黄大桥,基本没有重要交通路线)


问题是:江苏安徽不愿意,天津北京更不愿意!因为不可控,河道也会淤积,淤积河南山东反正都几千年了,你再去嚯嚯江苏上海,或者北京天津,估计你想的太多了!

尤其是建国后,为了黄河,两岸民众和国家政府都投入这么大才形成现在的黄河基本无大患


大家现在想的主要是降低泥沙,保证畅通无阻,保证水量够用,而不是改道大工程,这可比南水北调工程大多了……

下面的应评论区附图


天然文彦渠和黄汴河是开封附近的人工河,这些人工河基本能沟通整个华北大平原,不信你顺着河道搜索,能吓一跳。

user avatar

身为从小在黄河边长大的人,看到这个问题不由得虎躯一震!

能提出这个问题,看来很不了解黄河。这个办法适合古代黄河治理,不适合现代黄河治理。而且有理论上的想当然成分,不符合黄河的实际情况。

我家在洛阳市的孟津县,小时候经常去黄河中下游分界的界碑玩。没错,黄河就是从西周时候“八百诸侯会孟津”的孟津县开始,成为下游的。

中下游的分界点,其实有点争议。初中时候的《地理》课本中,把黄河的中游和下游确定为“旧孟津”,也就是现在我的家乡。但是河南省志第四卷《黄河志》中,又确定为郑州市荥阳的桃花峪。还有种说法,说分界线应该是焦作武陟县的嘉应观。不管分界点是哪里,总之是在河南境内。从下游开始,黄河才成为地上河。当然下游也在河南境内有一部分,比如著名城市开封。

同样是河南的开封,就有很奇特的考古现象,就是“城摞城”。开封的地下,从下到上,叠了6座城,能形成这种考古奇观,就在于开封从战国时候到清朝,2000多年间,因为黄河历次发水患,把6座古城埋在地面下。但是古开封人埋了就原址重建,埋了就重建,一次次地在原址上重建家园,掩埋在泥沙深处的古城,就"叠罗汉"一样叠起来了。

到开封这个城市,你会发现几乎没有高层建筑,几乎都是六层楼或者更低,不是城市不发达,这也跟黄河有关。地底下河沙多,高层容易地基不稳。河南的省会之所以在1954年迁移到郑州,也跟开封总容易被淹有关。

黄河为什么叫黄河?它本身的颜色是黄的,它还把流入的海域搞黄了,黄海。黄河边长大的人都知道黄河没有底,从小就被教育不要下黄河游泳和玩水。这话倒不是说黄河真没有底,也不是说黄河有多深,而是因为汹涌的河水能带走河底的沙子,下水的话,你刚走过的河底的路,回头脚下沙就被卷走了,成了大沙坑,很凶险。

也正是黄河水裹挟着泥沙,今天的航道都是传统航道改过来的行程。黄河在历史上河道改道发生过多次,因为它里面的泥沙量实在是太大了,长期堆积就把河道给填平了,现在的下游几百里的地上河就是这样形成的。这些河段的河床甚至比两边的建筑还高。

题主说的,把黄河先改个道,铲平地上河的河道,大概是想解决地上河不安全的问题吧。

现在来看,虽然悬河看起来危险,其实相对还是安全的,只要加固河堤就行。

接着去除被带到黄河下游中的泥沙就根本上解决了地上河安全的问题。

与其说要改河道,把问题想的这么复杂,还不如把河床挖低了其实更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即使更简单的挖低河道为什么也没有这么操作呢?

来反证一下,不解决泥沙问题,挖低河道跟改道一样,都是徒劳。

先说挖低河道。将下游河床挖低,黄河水会冲击没有加固的河堤,原来的河堤就会被冲垮。而黄河大量的河沙会迅速填满被挖低的河床,悬河还是会存在。

而且黄河还有很多的大坝,挖低河道期间突然增加的蓄水量,会让这些大坝的压力迅速增加。到了汛期,很可能会冲垮大坝,后果,想想都吓人。

如果不解决泥沙的问题,下游的黄河不变成清水河,就按照题主说的,改完航道再引河水回来后也是这个结果,会再次迅速形成地上河。这大概就是中医说的治标不治本吧。

再说了,改河道影响生态环境不说,依赖黄河的下游居民和工厂怎么活?新河道的人口迁移工程得多大?投入的费用恐怕也难以估量。

其实,只要让黄河临近下游处变成清水河,治理住黄河流域沿岸的水土流失,下游河沙堆积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中下游分界点之前的几十公里,小浪底大坝建成,之后黄河水已经是清水河了。我大概有20多年没有看见过黄色的河水了。

也就是说黄河下游泥沙这个问题,早就已经解决了。题主提的这种情况,压根就不存在现实基础。

多说一点。我从小看着家乡人,他们非常重视黄河的河讯,每年都巡查大坝,加固大坝,汛期严防死守。小时候还经常见到他们吃住在河堤上,听从调配防汛。

前段时间河南大雨,郑州很不幸,很让人心痛。洛阳雨量也很大,没什么意外发生。关于这一点看到好几种说法,让人哭笑不得。是因为洛阳运气好?是因为历来皇城重地福星罩着?还是因为新上任20多天的市长提前防患于未然?呵呵哒。

黄河在洛阳境内基本上是地下河,洛阳的管理系统,一直都很重视河道,往黄河排水,我从小到大都是很通畅的。

这次也一样,洛阳雨量大但无虞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排水畅通的洛河和瀍河,都是黄河的支流,最终雨水顺利归入黄河,避免了灾难发生。

所有的看似天灾,其实都是人祸。

你怎么看,点击zhihu.com/club/13628048共同探讨

user avatar

还是给珠穆朗玛峰装电梯吧,工程量小多了。

user avatar

黄河的根本问题是,自然条件下,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本来就应该是黄河的漫流区。

漫流区的意思就是,黄河在这个区域分流出很多支流,并且随机摆动,逐渐将泥沙均匀的散步在华北平原上。

大禹治水之后,秦汉之前,黄河就是这样样子的,史书记载是九流入海,九是虚数,指的是这一带地区黄河分裂出很多直流散步在华北平原上,分别入海。

是人类的活动,要求相对固定河道的。

你这个想法是人工操作,每隔一段时间,堆高了就更换河道,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了能力上

人类目前为止,每年的土方工程能力,还不到5立方公里,注意,是全人类,所有的。

黄河就算3公里宽,下游就算1000公里,高度就算20米,也要60立方公里,再加上挖走原来的河道,又是60立方公里,全人类干要240年(错误计算,应该全人类干是24年)。

所以,要等可控核聚变突破,人类的文明等级大于1以后,再去玩吧。

user avatar

首先要明确这个工程的具体目的,如果是为了防止黄河本身的水害,则没有必要。

如果为了通航和沿途城市泄洪,则有讨论的必要。


工程目的:

1.挖深河道,恢复泄洪功能。

由于黄河是地上悬河无法承担泄洪功能。郑州市区主要的河流贾鲁河属于淮河二级支流,行洪能力严重不足。

郑州市区海拔80m左右,而黄河河面海拔90m,市区无法向黄河排水。如果黄河挖深,让河面海拔降低到75m左右,就可以让城市积水自流排走。


2.挖出一条黄金水道

河道挖深形成深水航道,并在小浪底、三门峡等地修建船闸翻越大坝,航道保证水深10m。

工程完成后,5000-10000吨轮船可以从东营进入黄河,沿河而上直达济南、开封、郑州、洛阳、运城、三门峡、河津、西安,实现江海联运。

来自于河港的货物可以在大连、烟台等地进行换装,直接对接国际班轮航线,为北方地区提供廉价的运输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思路:

1.使用天鲸号若干艘从入海口往上游挖,沿着挖出的航道往上游开,挖出的沙子如果质量合格,则出售抵偿工程费用。

2.合理设计河面高程

沿途有很多大桥,通过挖深河道可以降低河面高程,不改动大桥也可以确保河面通航净空。

3.沿途城市建设散货码头、集装箱码头,工程竣工后可收取通行费收回投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