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搞黄金三章,单纯靠剧情推动,能不能作为小说开局呢。小说这样开篇可以吗?

回答
当然可以,而且很多优秀的小说都正是这么做的。抛开那些约定俗成的“黄金三章”式的开局,直接用剧情来抓住读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甚至可以说更具挑战性,也更能显现作者的功力。

你问是否“可以”,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肯定的。关键在于如何“做”。

为什么直接剧情推进的开局有效?

传统的“黄金三章”往往是为了建立背景、介绍主要人物、埋下伏笔,以便读者能够相对平稳地进入故事世界。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变得冗长、信息过载,甚至让读者在真正有趣的部分出现之前就失去耐心。

而直接用剧情推进的开局,就像是把读者直接丢进一场已经开始的精彩戏码里。它能迅速建立起悬念、冲突和节奏感,让读者立刻产生“发生了什么?”、“接下来会怎么样?”的好奇心。这种开局的优势在于:

1. 即时吸引力: 它直接切入故事的核心,通过行动、对话或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来吸引注意力,无需漫长的铺垫。
2. 制造好奇心: 当读者不完全理解当前状况时,他们会更渴望了解背景信息和人物动机,这种好奇心本身就是强大的驱动力。
3. 建立角色驱动: 很多时候,一段精彩的剧情会立刻展现出人物的性格、能力或困境,让读者在行动中认识角色,而不是通过旁白或介绍。
4. 快速建立张力: 冲突、危险、未知的事件,这些都是剧情的核心元素,直接将它们呈现出来,能迅速拉升故事的张力。

如何才能让这样的开局“可以”且“精彩”?

要让这种直接剧情推进的开局成功,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把握:

1. 精确的切入点:
选择一个“正在发生”的冲突或危机: 这可能是主角身处险境、目睹一件惊人的事情、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或者刚经历了一场重要的事件。例如,不是描述一个侦探如何接到案子,而是描述他如何在一个血迹斑斑的犯罪现场开始调查。
或者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景: 这个场景可能与整个故事的主题紧密相关,即使读者不理解全部含义,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张力和重要性。比如,一个角色在雨中跑步,周围的一切都笼罩着一层不祥的色彩,而他手中紧握着某个关键物品。

2. 信息的高度凝练与动态呈现:
只给读者“当下需要知道”的信息: 不要试图在开局就交代所有背景。读者在好奇心驱使下,会自行去填补那些空白。可以通过角色的思考、简短的对话、或行动中的细节来巧妙地传递必要信息。
“Show, don’t tell”的极致运用: 避免大段的背景介绍或角色心理描写,而是通过角色的行为、对话、对环境的反应来展示一切。例如,一个角色紧张地擦拭枪,比直接说“他很紧张”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他的状态。

3. 人物的鲜明性:
通过行动塑造人物: 即使背景模糊,读者也能通过角色的反应来判断他的性格。一个冷静应对危险的角色,一个鲁莽行事的人,一个充满疑虑的旁观者,这些立刻就能建立起人物的轮廓。
核心动机的暗示: 即使不直接说明角色的目标,也可以通过他正在做的事情或他所处的环境来暗示他为何在此,他想要什么。

4. 悬念与钩子的设计:
制造一个清晰的“未解决的问题”: 这是读者继续读下去的根本动力。这个未解决的问题可以是“谁是凶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危险?”。
引入未知元素: 出现一个不认识的人,一件不寻常的物品,一个奇怪的符号,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这些都能迅速点燃读者的好奇心。

5. 节奏与氛围的把控:
快速切换场景或视角(如果适用): 在初期可以快速建立起故事的动态感。
利用语言和意象营造氛围: 即使没有大段背景描写,通过对环境声音、光线、气味的细致刻画,也可以快速营造出故事的基调,是紧张、压抑、神秘还是其他。

举个例子,试想一下这样的开局:

非剧情推进的开局(可能更像“黄金三章”的铺垫):
> 暮色四合,城市被一层灰蒙蒙的雾气笼罩。张伟,一名年轻的侦探,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疲惫地坐在办公桌前。他面前是一堆未处理的卷宗,其中一叠泛黄的档案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桩十年前的陈年旧案,至今未破……

直接剧情推进的开局:
> 冰冷的金属触感刺痛了指尖,埃里克猛地从沉睡中惊醒。耳边是粗重的喘息声和某种东西被拖动的摩擦声。他还没来得及睁开眼,一股刺鼻的消毒水味就钻入鼻腔,让他头脑一片混沌。有什么东西在束缚着他,不,是绳索,粗糙的麻绳勒紧了他的手腕。他拼命挣扎,身体撞击在坚硬的地面上,传来一阵闷响,接着便是更加剧烈的摇晃。他,究竟在哪里?

你看,第二个例子直接将读者置于一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场景中,立刻产生疑问。读者会想:他为什么会被绑架?是谁干的?他将面临什么?这种开局更直接,更具冲击力。

需要注意的潜在风险:

当然,这种开局也并非毫无风险。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

读者困惑不解,无法代入: 如果信息太少,或者冲突过于抽象,读者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找不到代入感。
人物动机不明,显得刻意: 如果角色在做的事情缺乏合理的(哪怕是暗示性的)动机,读者可能会觉得作者在强行制造情节。
缺乏情感连接: 过分强调行动和悬念,可能会让读者难以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

总结一下,要让不搞“黄金三章”,单纯靠剧情推进作为小说开局变得可行且精彩,你需要:

精准选择一个充满张力的切入点。
通过动态的事件和细节传递必要信息,而非冗长的铺垫。
让角色的行为和反应立即展现其鲜明的个性和处境。
精心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悬念或钩子。
对节奏和氛围进行有效控制。

如果你的故事核心是强烈的冲突、快速的节奏、或者一个谜团重重的开端,那么这种直接剧情推进的开局,将是你最强大的武器。它考验的是你对故事核心的理解,对节奏的把控,以及你展现人物和情节的能力。敢于跳出定式,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请放心大胆地尝试吧!关键在于执行力。你的故事,从哪个点开始最能燃起读者的好奇,就从哪个点开始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新人总有一些一样的问题:我这么写成不成?我那么写成不成?我不写套路成不成,我不写黄金三章成不成?我跟大家不一样,我不想跟大家一样,我要做特殊特别另类的一个.....

问题是:这种觉得自己跟谁都不一样的新人,每天都要冒出来几十几百个,反而正经老实学习前人经验,揣摩成熟写作手法的新人,凤毛麟角!

其实咋写都一样 ,随大溜还是特立独行都没关系,只要故事好看都成!

你随大流,写套路写的好看,也没问题,你特立独行,想要不走寻常路也没问题,写的好看也没问题。

重点是——写的好看,不是什么套路不套路,跟不跟别人一样。

纠结于是不是套路,要不要黄金三章,但故事本身不好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黄金三章是给不会写开头的新人参考,有些新人不会写开头,用黄金三章了,就能写出来及格线的开头,成绩也还能不错,等水平上去了,完全可以抛开黄金三章。

有些人不会写开头,但仍旧不想使用这种道具,那就多磨练,多努力,也一样能够写出来不错的开头。

所有对黄金三章有疑问的新人,大多数面对的问题都不是要不要用黄金三章?

而是……

你们根本不会写个好看的开头!


关于小说开篇,新人必须黄金三章吗?

网络小说,三章之内主角必须出现吗?

黄金三章真的那么重要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可以,而且很多优秀的小说都正是这么做的。抛开那些约定俗成的“黄金三章”式的开局,直接用剧情来抓住读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甚至可以说更具挑战性,也更能显现作者的功力。你问是否“可以”,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肯定的。关键在于如何“做”。为什么直接剧情推进的开局有效?传统的“黄金三章”往往是为了建立背.............
  • 回答
    在科研的浩瀚星河中,总有那么一类人,他们如同恒星般闪耀,用行动诠释着何为真正的科学家。他们不追逐虚幻的数字,不沉溺于华丽的辞藻,而是脚踏实地,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以真诚的心灵探寻知识的边界。这些人,就是坚守学术诚信,绝不搞学术造假的科研人员。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首先,他们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
  • 回答
    住房不搞市场化,改为由政府统一分配,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社会变革,其影响将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社会、政治以及个人生活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展开论述其可能带来的各种情况:一、 经济层面 房地产行业的颠覆性改变: 开发商的转型或消失: 房地产开发商作为逐利性企业,在没有市场需求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涉及到中国科技发展史、国家战略、人才培养以及对诺贝尔奖的认知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一、 “两弹一星”与中国大陆的诺贝尔奖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首先,要明确的是,“两弹一星”的成功与中国大陆至今尚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或者“有得必.............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撇开他那罄竹难书的罪行,单纯从政治才能和治国策略的角度去审视。如果希特勒没有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他是否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设想,需要我们仔细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希特勒在早期确实展现出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政治手腕。他精准地抓住了德国在一战战败后的.............
  • 回答
    高校教授“不搞科研还瞎指挥”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学术评价体系、行政管理机制、个人职业发展以及学术文化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一、 学术评价体系的扭曲与压力: “唯论文”导向的生存压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学术评价体系高度依赖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引.............
  • 回答
    欧洲人没搞马自达的 SPCCI 发动机,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反映了不同市场策略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咱们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你得明白 SPCCI 是啥。它不是什么凭空冒出来的黑科技,而是马自达独家的一套“压燃点火”技术,英文叫 Spark Controlled Com.............
  • 回答
    火车为什么不搞个无座车厢?这问题,你问的可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个疑问。毕竟现在高铁、动车都搞得很舒适,但好像“无座车厢”这个概念,在现代铁路客运里不太见踪影了。这背后其实有一些挺复杂的考量,不只是简单的“想不想搞”这么简单。咱们先从“无座车厢”这个概念本身说起。在过去,比如一些慢速列车.............
  • 回答
    读完博士不搞学术,这事儿怎么说呢?确实挺让人唏嘘的,毕竟读博士这事儿,怎么着也算是一场“苦修”,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是心血。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搞学术,总觉得像是把一坛陈年的好酒,就这么搁着没喝,有点浪费了。首先,咱们得承认,博士这个头衔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极高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你在某个领域里.............
  • 回答
    说起我们国家单兵武器的模块化,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刀切的问题,里面门道可多着呢。要说为啥不像西方某些国家那样搞得那么“花哨”的模块化,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啥叫“模块化”。简单来说,就是把一把枪拆成几个能独立更换的部件,比如枪管、护木、枪托、瞄具等等,用户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和个人喜好,像搭.............
  • 回答
    苹果在 iOS 系统设计上,对于“双开”这种多用户并行使用的功能,确实一直没有集成。这并非是技术上的绝对限制,而是背后一系列深思熟虑的产品策略和用户体验考量的结果。首先,理解苹果一贯的哲学至关重要。从初代 iPhone 发布开始,苹果就极力推崇“简单、统一、流畅”的用户体验。他们的设备,尤其是 iP.............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尤其考虑到俄罗斯在轻武器设计上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俄罗斯之所以没有大量装备或积极研发短行程活塞的步枪,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分析,这背后涉及技术选择、历史传承、设计哲学以及实战需求等多个层面的考量。1. 加兰德系统(M1加兰德,AK系列)的成功与影响力:俄罗斯乃至苏联的步枪设.............
  • 回答
    中国在发展自己的顶级科研杂志方面,确实有很多深入的考量和正在进行的努力。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不为,而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体制、资金、国际化视野等诸多因素。要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 历史的沉淀与学科积累的不足中国在现代科研体系的建设上,起步相对较晚。在很长一段时.............
  • 回答
    理解中国为何不像许多西方国家那样推行彻底的私有化和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政治体制以及发展阶段的考量。这并非简单的“不鼓励”或“不搞”,而是一种更为复杂和有选择性的融合与调整。历史的烙印与政治体制的根基首先,中国的革命史和早期建设对当下的经济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计.............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中贾府能够节省银子,不搞排场,其命运可能与原著中呈现的衰败轨迹产生显著差异,但这种“假设性”改变仍需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经济状况的短期缓解1. 银钱消耗的直接减少 贾府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长期的挥霍与奢侈。例如,贾母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颠覆性的设想,关于“如果苏联不搞军备竞赛,反而主动裁军,北约是否敢主动开打”,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核心问题:北约进攻苏联的动机与条件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北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冷战时期是否有主动进攻苏联的动机和可能。冷战的本质是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
  • 回答
    你对应试教育的厌恶,以及对农村素质教育的疑问,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模式的优劣之争,更关乎社会发展、城乡差距、资源分配以及文化观念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探讨“为什么农村不搞素质教育”,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要理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应试.............
  • 回答
    塔山战役:一场为何由“硬碰硬”转向“拉锯战”的疑惑1949年的塔山战役,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惨烈的一页。在这场辽沈战役的关键节点上,国共双方在此上演了殊死搏斗。然而,不少人对国民党军队为何选择在塔山进行如此大规模、代价高昂的“强攻”,而非运用其擅长的“运动战”或采取更灵活的战术,一直存在疑问。这背.............
  • 回答
    战锤40K宇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其中帝皇的“网道计划”(Webway Project)无疑是影响深远的关键节点。如果帝皇当初选择放弃网道计划,转而全力推进大远征(Great Crusade),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帝国,其命运轨迹和现状,很可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网道计划的诱惑与风险:首先,我.............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也触及了蒙古帝国和清朝统治策略的根本差异,以及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要理解为何这几位大汗的政策与清朝如此不同,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包括他们的统治基础、统治目的、文化接受度以及历史时期的不同。一、 蒙古帝国:征服者与统治者的不同考量成吉思汗、窝阔台、忽必烈,作为蒙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