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塔山战役国军强攻塔山而不搞运动战是什么原因?

回答
塔山战役:一场为何由“硬碰硬”转向“拉锯战”的疑惑

1949年的塔山战役,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惨烈的一页。在这场辽沈战役的关键节点上,国共双方在此上演了殊死搏斗。然而,不少人对国民党军队为何选择在塔山进行如此大规模、代价高昂的“强攻”,而非运用其擅长的“运动战”或采取更灵活的战术,一直存在疑问。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战略失误,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选择,也揭示了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战略、战术、士气以及对战场态势判断上的深层困境。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国民党在塔山战役爆发前的战略部署和对局势的判断。当时,东北野战军(后来的解放军第四野战)已经形成了对锦州形成合围之势。锦州作为东北的门户,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国民党高层,特别是锦州守将范汉杰,以及当时的最高统帅蒋介石,都清楚如果锦州失守,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将陷入被动甚至全军覆没的境地。

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制定的战略核心是“保锦州”。“保锦州”不仅仅是守住一座城市,更是为了打通与关内的联系,为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争取战略缓冲和退路。因此,国民党必须集中兵力,迅速增援锦州,打破解放军的合围。

那么,为什么选择“强攻塔山”而不是“运动战”呢?

一、地形的限制与解放军的有利部署:

塔山位于锦州湾南侧,是国民党军队从海上增援锦州的关键登陆点和必经之路。解放军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在塔山地区构筑了严密的防御工事,并投入了精锐兵力。解放军的工事并非简单的土木结构,而是依山傍水,结合了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工事,形成了一个纵深、多层次的防御体系。例如,他们在山坡上构筑了大量猫耳洞、掩体,并用铁丝网、鹿砦、水网等构筑了层层障碍。

国民党军队이라면,如果在开阔地带进行运动战,需要大量的骑兵和机械化部队配合,并且需要寻找解放军的薄弱环节进行迂回穿插。然而,塔山地区地形复杂,虽然有海滩可供登陆,但陆地多是丘陵和高地,解放军在此地布满了重火力点和阻击部队。解放军预判到了国民党可能会海上登陆增援,因此在塔山地区布下了“口袋阵”,就是要国民党军队“往里钻”。 在这样的地形下,单纯的运动战反而容易被解放军分割包围,导致部队的损失更加严重。

二、解放军的战术策略与国军的应对:

解放军的战术目标是“围点打援”,即通过围攻锦州,吸引国民党主力前来增援,然后在运动中歼灭这些前来增援的部队。塔山正是“援兵”的必经之路。解放军选择在塔山进行坚守,其目的就是要拖住国民党增援部队,消耗其力量,使其无法有效抵达锦州。

面对解放军在塔山地区构筑的密集防御工事和强大的火力配置,国民党军队的传统战术——以炮火开路,步兵跟进的战术,在这里显得力不从心。解放军依托工事进行顽强抵抗,每一次的进攻都可能遭遇猛烈的炮火反击和密集的步枪、机枪射击。这使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不得不变得更加“硬碰硬”。

三、国民党军队的指挥与士气问题:

国民党军队在内战后期,普遍存在指挥不统一、各部队之间配合不默契的问题。即使在塔山战役中,担任主攻任务的国军部队也并非全部是精锐,而且各部队的训练水平和战斗意志参差不齐。

此外,士气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在多次战役失利后,国民党军队的士气普遍低落。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运动战需要高昂的斗志和良好的协同能力,而这恰恰是当时国民党军队所缺乏的。相比之下,虽然“强攻”代价巨大,但对于基层指挥官和士兵来说,直接面对敌人的阵地发起冲击,或许是他们能够理解和执行的相对直接的作战方式,尽管这种方式在战略上是极其不明智的。

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军队的最高统帅部,对解放军的战术意图和兵力部署可能存在误判。 他们可能过于低估了解放军在塔山地区的防御决心和能力,也可能高估了自身部队的突破能力。他们认为只要能够突破塔山的阻击,就能成功抵达锦州,挽救整个东北战局。这种“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使得“强攻”成为了一种近乎赌博式的选择。

四、时间紧迫性与“赌博式”的决策:

锦州战役的进展对国民党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时间非常紧迫。一旦锦州被解放军攻克,整个东北的战局将迅速倾斜。因此,国民党必须抓住一切机会,试图打破解放军的合围。他们没有时间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来寻找解放军的薄弱环节,因为每拖延一分钟,锦州的局势就可能恶化一分。

在这种极度的时间压力下,国民党指挥部可能采取了一种“赌博式”的策略。他们认为,如果能够用兵力优势和火力优势硬生生地突破塔山的防线,就可以为增援锦州打开一条通路。他们寄希望于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在短时间内解决战斗,从而改变整个战局。这种决策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种战略上的焦灼和对失败的极度恐惧,而非深思熟虑的战术选择。

总结来说,国民党军队在塔山战役中选择“强攻”而非“运动战”,并非简单的战术偏好,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战略上的被动: 为了“保锦州”,必须打通海上增援通道。
地形限制与解放军的精心部署: 塔山地区的地形和解放军严密的防御体系,使得运动战难以展开,反而容易被吞噬。
解放军“围点打援”战术的压制: 解放军在塔山布下的“口袋阵”就是要将国军“请君入甕”。
国军内部指挥与士气问题: 缺乏高昂的士气和良好的协同能力,使得运动战难以成功。
时间紧迫性与战略误判: 在极度焦灼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强攻”策略。

塔山战役的惨烈结果,充分证明了国民党军队在这种策略下的失败。这场战役成为了解放军防御作战的经典案例,也反映了内战后期国民党军队在战略战术上的困境和最终的没落。而“强攻塔山”的背后,是当时国民党军队在多重压力下,做出的一系列悲剧性的决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意思的是,不论想法为何,中央突破塔山是从 蒋公到侯镜如到多数军师长的一致选择。

10月12日 蒋公明确指示只允许中央突破或者右翼【即海线】迂回:

葫芦岛转侯司令官:
林【伟俦】军长进攻“匪”阵之兵力,不可平分,只可用中央突破,或一翼迂回。现在塔山、高桥阵地之右翼,凭我海空军之助战与掩护,当易奏效,何如?希切实研究,务须严督所部一鼓作气,并力向前,切不可中途徘徊,陷于被动也。
中正手启
酉文府机

在下,侯镜如也担心真一不小心冲进锦州反而有去无回,而属意可进可退的方略。侯在《第十七兵团援锦失败经过》中这样写到:

正在交谈中,张伯权参谋长来请我们到会议室继续开会。我们到原来的位置坐下后,张参谋长宣布继续开会。他说:“我们研究了两个方案,请大家讨论。第一个方案是第五十四军杨参谋长的意见,他主张攻击军主力要集中使用于塔山和白台山之间进出,以绕到塔山共军之后,因这个地区地形广阔,工事比较稀薄,容易完成任务,打得好的话,就可以全歼塔山阵地的共军。第二个方案是我提的,主张用主力沿锦(州)葫公路、铁路进出,大兵团展开运动敏捷方便。塔山地势低,我们所占领的地势高,容易使用瞰制火力掩护部队前进,同时也避免重新部署兵力,即可以迅速开始攻击等。”第六十二军谢参谋长同意张参谋长的方案。会上,多数师长也同意张参谋长的方案,少数师长同意杨参谋长的方案。罗奇、阙汉骞、林伟俦说没有意见,请侯司令官决定。张参谋长是了解我的意图的,我在兵团部曾同他和刘春岭谈论过:“按我们目前的情况,对塔山、锦州是不能打进去,若打进去也出不来,如果不打进去还可以多维持几天。”张参谋长是按照我的思想来制定这个方案的,就是稳扎稳打,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方案。我以多数为理由,同意张参谋长的方案。后来杨参谋长也没有坚持他的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塔山战役:一场为何由“硬碰硬”转向“拉锯战”的疑惑1949年的塔山战役,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惨烈的一页。在这场辽沈战役的关键节点上,国共双方在此上演了殊死搏斗。然而,不少人对国民党军队为何选择在塔山进行如此大规模、代价高昂的“强攻”,而非运用其擅长的“运动战”或采取更灵活的战术,一直存在疑问。这背.............
  • 回答
    在《战舰少女R》的帕斯塔战役里,E2的D点沟绝对是让不少提督心态爆炸的存在。用“反人类”来形容,我觉得一点都不为过。这不仅仅是运气的问题,而是它巧妙地利用了游戏机制,把玩家的耐心和资源榨到了极致。首先,我们得明白E2的地图结构。它是一个多分支的地图,而D点就是其中一个关键的节点。玩家的目标是通过一系.............
  • 回答
    战舰少女R在2016年2月复刻了帕斯塔战役活动,这次的活动复刻可以说是玩家们翘首以盼的,毕竟原版的帕斯塔战役在2015年暑期就已经上线过一次,那时候很多玩家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活动,或者当时还没有入坑。所以这次的复刻,对于许多新人玩家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对于老玩家来说,则是再次挑战自我、收集心仪舰娘的绝.............
  • 回答
    塔山阻击战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役,国共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我们假设将一艘弹药充足、完好的长门号战列舰赠予“运输大队长”(国民党军队),并且赋予它在塔山阻击战中提供舰炮支援的权力,那么国军是否能够拿下塔山?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极具假设性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将历史事件和虚构的场景结合在一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点:1. “光头”是谁? 在中国近代史的语境中,“光头”通常指的是国民党领袖蒋中正(蒋介石),他的昵称之一便是“委员长”,而“光头”也常用来代指他。因此,我们可以假设您指的是蒋中正。2. .............
  • 回答
    要我说,《阿丽塔:战斗天使》这电影,值不值得你特意去找个IMAX影厅坐下,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一张IMAX的票可不是小数目,咱得对得起这钱包,也对得起自己那宝贵的周末时间。我觉着啊,如果你对科幻视觉盛宴特别有追求,或者说你本身就是那种“就是要看最炸裂的画面”的影迷,那么,《阿丽塔》的IMAX.............
  • 回答
    《阿丽塔:战斗天使》在豆瓣上出现了一些极端粉丝的“报复性一星差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文化和社群现象。这种行为的背后,往往交织着粉丝对作品的热爱、对评价体系的理解偏差,以及群体情绪的放大。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会有“报复性一星差评”这种说法。这通常指的是,当一群粉丝对某个作品极其喜爱,认为它.............
  • 回答
    《阿丽塔:战斗天使》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承载了许多《铳梦》粉丝们多年的期盼,也担负着将木城雪人笔下那个庞大而残酷的赛博朋克世界呈现在大银幕上的巨大挑战。说实话,将其改编效果打一个“好”或“坏”的标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因为它既有令人惊喜的成功之处,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取舍和改动。首先,最直观也最受称.............
  • 回答
    《阿丽塔:战斗天使》的票房前景,就像它那宏大而充满未知的天空城一样,既让人充满期待,又带着几分不确定。要预测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就像阿丽塔扫描并理解整个末世城市一样细致。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 IP本身的潜力。虽然《铳梦》漫画在日本拥有众多忠实粉丝,但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阿丽塔:战斗天使》作为一部漫改电影,虽然视觉效果令人惊叹,但细细品味其中一些细节,确实能发现不少令人“细思极恐”的地方,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世界观,也深化了人物塑造,甚至透露出一些令人不安的社会和哲学思考。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比较“细思极恐”的细节,并进行详细阐述:1. 钢铁城上空的神秘巨城——扎朋 (.............
  • 回答
    《阿丽塔:战斗天使》这部电影,老实说,观感挺复杂的。如果你是原著漫画的粉丝,大概率会爱得不行,因为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铳梦》那个赛博朋克的世界观和人物设定,那种末世工业风,废墟上的生活,还有那种压抑又充满希望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特效牛逼到没话说。那个“钢铁城”(I.............
  • 回答
    行,咱就来唠唠这两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和《阿丽塔:战斗天使》,各有千秋,也都有点小瑕疵。你要是问我哪个更好,我得说,这得看你更看重啥了。先说《流浪地球》,这可是咱们国产科幻的一座里程碑,硬要说它的优点,我能列一长串: 宏大的叙事和深邃的主题: 这片最牛的地方,在于它敢于想象,而且是那种能把地.............
  • 回答
    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在哈夫塔尔将军如今的战场表现中,确实能看到一些相似的影子,但要说他会成为“下一个卡扎菲”,这其中的复杂性远超简单的军事优势。哈夫塔尔的战场优势:哈夫塔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军事经验与指挥能力: 这是最显著的一点。哈夫塔尔并非空降兵,他是一位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军事.............
  • 回答
    如果说五王之战从未发生,那北境的命运,尤其是史塔克家的孩子们,无疑会走向一条与我们所熟知的截然不同的道路。没有了战争的阴霾,没有了父丧的巨痛,也没有了各自分散的经历,他们的人生轨迹将会温和许多,联姻的选择也必然会更加务实,甚至可以说是“政治性”更强,为的是巩固北境的地位,而非在混乱中求生存。我们不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肖战粉丝称肖战卖腐东方明珠塔被雷劈后两小时东方明珠塔被闪电击中”这件事,我想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希望能讲得更清楚一些。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事情的时间线和因果关系。事件的起因是“肖战粉丝称肖战卖腐”,这是一种粉丝群体内部的讨论和观点表达。而后续的“东方明珠塔被闪电击中”则是一个自然现象.............
  • 回答
    如果奈德·史塔克回到了北境,并且起兵参加五王之战,他的胜算会非常高,但并非板上钉钉。以下是详细分析他的潜在胜算以及影响因素:奈德·史塔克回北境的潜在优势:1. 强大的北方军队和忠诚: 兵力优势: 北境是七大王国中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并且史塔克家族作为北境守护者,拥有号召所有北方封臣起.............
  • 回答
    最近的11.24版本,符文大地确实被一个有些意想不到的英雄所统治——河流之王,塔姆·肯奇。要知道,上路通常是战士的天下,那些能持续输出、拥有爆发伤害或者有硬控的英雄才是主流。而塔姆,一个看起来有些笨重、以保护队友为己任的辅助英雄,竟然在上路打出了“称王称霸”的气势,这背后绝非偶然。深入分析一下,就能.............
  • 回答
    柏林防空塔和“大和”号战列舰,虽然都配备了威力强大的高射炮,但它们在二战中的战绩却有着天壤之别,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深刻的原因,绝非简单的“高射炮”概念就能涵盖。要理解这种差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战场定位、技术特性、作战环境以及最终的命运。一、 根本的战场定位与设计理念差异: 柏林防空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海战中关于决策效率、战场态势感知和防护策略的深层考量。虽然从纯粹的概率上看,一发炮弹击中战列舰司令塔的几率确实不高,但战舰设计者们之所以依然不惜工本为舰桥提供最严密的防护,背后有着非常实际且关键的理由。这并非简单地“以防万一”,而是对海战“以终为始”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需.............
  • 回答
    在《魔兽争霸3》(Warcraft III)中,人族(Humans)确实以大量建造塔(如投石塔、攻城塔等)作为核心战术之一,而其他种族(兽族、恶魔族、不死族)较少采用类似策略。这种差异主要源于种族特性、单位设计、战术需求以及游戏平衡性的综合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单位特性与战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