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安还能改名为长安吗?

回答
西安能否改名为长安?这绝对是个能挑动不少人心弦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情感的人来说。说起来,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绝不简单。咱们就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到底有多少道坎,又有哪些值得探讨的地方。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城市的名称改变,可不是拍脑袋就能定的。 这背后涉及到一整套非常严谨的程序和考量。这事儿在中国,归根结底是由国务院来审批的。地方政府,也就是西安市,只能是提议、申请,最终的决定权在中央。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城市的名称,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代号,而是历史、文化、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

咱们先从“长安”这个名字说起。 一提起长安,那可真是如雷贯耳。它曾是十三朝古都,是汉唐盛世的象征,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摇篮。长安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厚重感和辉煌感,它代表着一个民族记忆中最璀璨的篇章之一。把西安改名为长安,很多人会觉得是回归历史,是文化传承的极致体现,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

但是,话说回来,现在的“西安”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西安”这个名字在历史上也并非短暂存在。早在北周时期,这里就曾改名为“大兴城”,到了隋朝,更是定名为“长安”。后来,在唐朝末年,朱温改长安为“大兴府”,再后来就逐渐有了“西安”这个名字的痕迹,尤其是在明代,这里设立了西安府。所以说,“西安”这个名字,也是有其历史脉络的,它也见证了这座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那么,如果真要改,会遇到哪些实际的阻力和挑战呢?

1. 国务院的审批是个硬门槛。 这是最根本的。审批不是看谁嗓门大,也不是看谁的情怀更足,而是要看是否符合国家整体的行政区划管理规定,是否能经得起多方面的论证和检验。比如,这次改名会不会影响到国家层面的行政区划代码、地图标识、法律法规等一系列的体系?这些都需要周密的考虑。

2. 成本问题。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你想啊,一个城市改名,从路牌、公交站牌、门牌号,到各种证件、企业注册信息、学校名称、事业单位名称,再到各种历史档案、出版物等等,几乎所有涉及到城市名称的地方都要进行更换和更新。这笔费用是巨大的,而且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协调和执行,非常繁琐。

3. 社会共识的形成。 虽然很多人支持改名,但总会有不同声音。就像前面说的,西安也有自己的历史,而且这个名字也已经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甚至对“西安”这个名字也有了新的情感寄托。如果改名,需要充分的社会调研和沟通,争取更广泛的民意支持。强行改名,可能会引发社会争议和不稳定因素。

4. 城市定位和发展规划。 城市的名字往往会影响到它的对外形象和定位。现在的“西安”,其知名度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国际上,“Xi'an”这个名字早已被广泛认知。如果改名“Chang'an”,虽然有历史的厚重感,但如何将这个名字与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经济转型结合起来,还需要新的策略和解读。会不会让一些人觉得过于“怀旧”,不利于城市的未来发展?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5. 法律法规层面的障碍。 很多法律法规和行政文件都是以“西安市”作为名称来制定的。一旦改名,这些文件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这涉及到法律程序的复杂性。

所以,从现实操作层面来看,西安改名为长安,困难重重。 虽然情怀可以理解,甚至非常令人向往,但这些现实的阻碍是无法回避的。

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 历史上,城市名称的改变并非没有先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种呼声也并非空穴来风。或许,在未来的某个契机下,当社会各界都能达成更广泛的共识,相关的程序和成本也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时,我们不能说这种可能性完全不存在。

但是,就目前来看,讨论这个话题更多的是一种对历史的致敬和对文化传承的期盼。 西安作为一座拥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城市,它的名字可以变,但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永远都在。与其执着于一个名称的改变,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更好地挖掘、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上,让“长安”的精神在现代的“西安”这座城市里焕发新的光彩。

总而言之,西安能否改名为长安,理论上并非完全不可能,但实际操作起来,会面临极其复杂的程序、高昂的成本和广泛的社会协调。目前来看,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对历史的怀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题目是:西安还能改回长安吗?

答案是,不存在“改回长安”的问题,因为“西安”之名并不是“长安”改来的,作为地名的长安一直存在,并未中断。

西安得名,始于明代。洪武二年,徐达进兵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也就是说,“西安”这个地名,不是由“长安”改的,而是由“奉元”改的。

奉元路是元朝的名称,再向前追溯,则是京兆府、京兆郡、京兆尹、内史

从秦朝设置内史开始,到汉朝的京兆尹,魏晋北朝的京兆郡,唐宋的京兆府,元朝的奉元路,明清的西安府……这才是西安名称的历史沿革。

这里面可曾出现“长安”么?

不论郡、府还是路,都不是基层行政区划级别,下面还要管辖若干个县,而长安,正是其中一个县的名称。


长安之名,始于秦的长安乡,汉高帝五年,在此地设长安县,在长安县内建起的都城,也顺理成章被称作“长安城”。

但是,长安城很特殊,它不仅是长安县的县城,同时也是京兆尹-京兆郡-京兆府-奉元路-西安府的治所,还是州府、省会,甚至是一国的都城。也就是说,长安县是一个典型的附郭县,同一个城里有好几级上级压着,颇有一种“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有多小”的感觉。

所以,问题就很明白了,西安和长安是从明朝开始就并存的两个地名,它俩的关系不是谁取代了谁,而是上下级的关系,西安府是上级,长安县是下级,府衙与县衙同城,府尹县令同城办公。若是类比现在的话:西安府是地级市,长安县是西安府的市区。

到了民国时期,废府道,留省县。本来西安府被裁撤,西安这个名称就该没有了。偏偏民国又实行切块设市,市县分离,也就是把县城从母县切出来,单独设市,这个单独设置的市,地位还比县高。于是就把长安县的县城(当然也是原西安府的府城、陕西省的省会),从长安县分出来,沿用了原西安府的名称,设西安市。长安县的辖区就变小,县政府也迁到了别处,不再管辖原来的县城(同时也是明清的府城和省会)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西安市又开始管辖了周围几个县,长安(县)重新成为西安(市)的下级行政区。2002年,长安县改为长安区。

综上所述,西安的前身是内史、京兆、奉元,长安是西安(及其前身)下辖的一个县。

如今,长安仍然存在,就是长安区,仍然是西安下面的一个区。西安和长安在历史上,是并存的上下级关系,而不是取代关系,至今西安市与长安区仍然是共存的上下级。

另外,我的答案可能比较啰嗦,建议大家看看牧奕君的回答(不知为何at不了他):

西安还能改回长安吗?或者说是改为长安? - 牧奕君的回答

这个回答更加精炼,总结得非常好。关于历史地理学方面的问题,他还有一些不错的回答,令我受益良多。

----------本来回答到此已结束,但由于问题修改,加上评论区也有追问,那我只能补充回答-----------

评论区追问如下:

谢谢科普。但是我猜题主的真正意思,是想问能否把现在的西安市名字改成(不是改回)长安市呢?可否解答一下。

我的回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能性极小。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现有条件下,可以改,不是不能改。举一个反例:枣庄不能改为兰陵。

为什么呢?因为我国当前的地名变更,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县级以上(市辖区除外)行政区划名称要避免重名、同音(甚至谐音),已经存在的就算了(例如吉林省和吉林市),但是新改的要避免。而山东省已经有了一个兰陵县,归临沂市管辖。因此现有条件下,不论有没有意愿,枣庄都不可能改名兰陵。除非现有条件改变,比如:兰陵县改名;或者,兰陵县划给枣庄市,枣庄市和兰陵县同时改名。

但是西安不一样,长安区就归西安市管辖,西安市如有意愿改名长安,可以同时将长安区改名。

举个例子:云南省原来有个思茅市,思茅市下面有个普洱县(全称是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但是在2007年,思茅市就改名普洱市,普洱县改名宁洱县,原来思茅市的翠云区改名思茅区。一改就改了三个地名。为什么?因为思茅愿意改名。看这条新闻:

民政部:经国务院批准云南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近年来,思茅各界人士纷纷表达了更名普洱的意愿。在上报国务院审批之前,云南省人民政府广泛征求了相关州市、相关部门的意见,并举行了专家论证会,社会各界人士普遍予以认同

这就引出了第二层意思,西安改长安,可能性极小。

因为西安改不改名,改什么名,取决于西安的意愿,决定权在政府:陕西省、西安市要改,国务院、民政部同意,就能改。陕西省、西安市没有改名的意思,或者陕西省、西安市有意改名但国务院、民政部不同意,也改不成。

另外,像西安这种国内外知名的重要城市改名的事情,还需要社会各界的认同。民间想改,领导不关心改不改,固然改不了;领导要改,但是民间不认可,阻力太大,一样有可能改不成。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从西安市、陕西省到中央,各级机关政府似乎都没有让西安改名的明显意愿;西安市民、西安社会各界人士,陕西省相关地市、部门,似乎也没有对西安改名进行呼吁和推动。所以说,可能性极小。

至于说改名合理不合理,有没有道理,都是次要的。如果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和西安市民想改名,理由有的是;如果不想改名,那别人理由再多,一千条、一万条,都没有用。西安改不改名,改什么名,决定权在政府,直接关系到的、影响到的是西安市民的生活,与其他人没多大关系。西安改名与否,不取决于历史传承,不取决于行政区划级别,更不取决于某些网友的好恶和联想。

在这个问题上,我尊重西安市民的意见。毕竟他们在西安生活、学习、工作,对西安有着外人难及的认同和感情。

----------------回答到此已经结束,以下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论(da)辩(lian)环节----------------

这个答案,

@朱浩然 @Yves @zhangxin @山中鹿之介

等西安知友不认可。其中前两位另外发表了答案。我建议这几位知友,不妨把我的回答,给大学里面教历史地理学的老师们看一看,听听他们的看法。像西安这种高校云集的城市,找历史地理学老师应该不难。 如果

@朱浩然

不在西安也没关系,你大学母校的历史系风评非常好。

如果他们有反驳的意见,你们可以征得他们同意,将反驳的意见复制到自己的答案中。这样可以使讨论更有质量。不是历史地理学的老师就算了。找个别的学科的老师,比如体育老师,那就成史体教了。

两位答案的主要反驳点,提炼出来,主要是两个点:

(1)

@朱浩然

认为:汉代的京兆尹、唐代的京兆府,和今天的西安不是一个等级的行政单位。也就是说,他认为,西安是长安发展而来的,不是京兆尹、京兆府发展而来的。

(2)

@朱浩然

@Yves

都认为:今天的长安区,和汉唐“长安县”无关,只是出于纪念而托古建县。

先说第一个问题,我就直接截图了。这是

@朱浩然

的回答:

他说:唐代京兆府很大,“几乎是大半个关中”,今天的西安只有9983平方公里,很难说是一个等级的行政单位。

那么问题来了,行政单位是由面积决定的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超过160万平方公里,上海市只有6000多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差距,新疆和上海是一个级别的行政单位吗?

西安市,总面积超过10108平方公里,如果按

@朱浩然

说的,市辖区9983平方公里,也几乎是上海的1.5倍,那么西安市和上海市谁的行政级别更高呢?

答案很明显,行政单位的面积大小,不能决定等级高下。我举的例子,还是同一时代背景下的比较,不同时期呢?能这么类比吗?

清朝的吉林将军辖区(当时还没有建省)管辖面积,包括了《北京条约》割让俄国的全部40万平方公里,还包括《瑷珲条约》割让出去60万平方公里的一部分。60万的一部分,加上40万,还有没割出去的部分,加在一起远远大于如今吉林省18.7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能说吉林将军辖区和吉林省没关系吗?

回到西安的问题上,

@朱浩然

以汉京兆尹和唐京兆府的辖县为论据,但是没有上明清西安府的资料。我们来看看唐代京兆府和清代西安府的辖区情况。

唐代京兆府


清代西安府

以上两图来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图中的浅色标识是底图,即20世纪80年代的地名,黑色标识是当时的地名。

唐代京兆府和清代西安府,面积也差不多吧?好像清代的西安府还略大一些?

@朱浩然

在图中自行寻找咸阳和渭南的位置。看到了吧?不论唐还是清,咸阳和渭南都归属于京兆府或西安府管辖之下。你说:

这叫做西安是吧?你猜渭南人民和咸阳人民会不会打你?

然而地图告诉我们,渭南和咸阳明明就是属于西安管辖的嘛!请

@朱浩然

把清代西安府的地图存下来,如果真的有人想来揍我,请你一定把他们拦住,并且把地图甩在对方脸上,大声呵斥他们:数!典!忘!祖!

拜托了!

@薛一山william

也说:

西安咸阳自古就是一座城市。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这是三辅黄图对秦咸阳城的描述。秦咸阳横跨渭河两岸,北部属于今咸阳市渭城区,南部属于西安市未央区。“秦王座章台”,秦章台宫就是汉未央宫。司马迁的史记里说“秦咸阳即汉长安也”,古代咸阳一直是西安的属县。
……
陕西却逆潮流而上,把本来归西安管辖的咸阳先是划出去,之后又独立建地级市,造成了现在西安咸阳两座地级市行政上的割裂……

作者:薛一山william
链接:如何看待专家建议将咸阳一分为三,构建大西安? - 薛一山william 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另外啊,上面的地图还明确告诉我们,西安和长安是并存的上下级哦!西安是府,长安是县,西安管长安哦!府县同城,长安县的县令好憋屈啊,上面不但有府尹,还有督抚呢。不过想想唐朝,也就忍了吧,唐朝可不止有府尹哦,上面还有皇上呢。

其实啊,不同朝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制度也是有区别的,有二级制、三级制,还有元朝那种很复杂的行政层级制度。但是从秦朝到清朝,最下面一级都是县,这一点是不变的。所以,县一级是从秦朝延续到现在的(先秦我们就不说了),只不过现在我们在县下面又加上了乡镇一级,不过地图已经告诉我们,清代的县和现在的县,已经很接近了,几乎差不多嘛。另一位朋友@牧奕君 总结得好(不知为何不能at他):

1、西安是统县政区名。
2、统县政区始终存在。
今天的统县政区是地级市等,在明清多是府、在唐宋多是州、在秦汉多是郡。
向上追溯西安的统县政区名:
西安市→西安府(明、清)→奉元路(元)→京兆府(唐、宋)→京兆郡(西晋、隋)→京兆尹(西汉、东汉)

作者:牧奕君
链接:西安还能改名为长安吗? - 牧奕君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下明白京兆、奉元、西安的关系了吧,他们明明都是县上面的那一级,怎么能因为辖区和辖区面积的变化,就武断地说他们不是一个等级的行政单位呢?

顺便再说一句,

@朱浩然

认为:“西安正是由历史上的长安发展沿革而来的,符合面积递增的自然规律。从数量级来看也正好符合。因为所谓京兆府面积多达数万平方公里。

那么问题又来了,有“面积递增”这个规律吗?这是“自然规律”吗?

如果

@朱浩然

指的面积递增,是指聚落的话,那么问题是,既然面积递增,为什么明清的长安(说西安也行啦,西安府和长安县驻地同城嘛)比隋唐的长安要小得多呢?既然面积递增是规律,还是自然规律,怎么1000多年过去了,清朝的长安还是比隋唐的长安小呢?它怎么就不符合“自然规律”呢?

如果

@朱浩然

指的是行政区的面积递增,那就更不应该了。汉唐人口峰值6000万,低谷1500万,远远少于当今,行政区的面积应该是递减才对啊。因为人口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庞杂了,那就要分割更多的州县来管理啊。

我们看:秦朝初分天下为36郡,到秦末就有了48个郡,汉武帝时91个郡,东汉末年郡国总数137个。郡越来越多,中央又派出刺史监察地方,设置了13个刺史部,东汉末年刺史部变成了州,到西晋永嘉时期,州增加到21个。后来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州越分越多。到梁朝初年,一共23个州,226个郡,1300个县,后期更是增加到103州,586郡,这还只是半壁江山。要知道秦朝总共也就1000左右的县级政区。隋朝终于省并州县,全国190郡(州),1255县。唐朝州的数量又增加到300多个,于是又在州上面设置道,一开始是10道,开元时变为15道,而在安史之乱以后,道和方镇又合二为一,唐末的方镇有四五十个。宋朝方镇失去实权,又设置路来管理府州,以转运使司来说,宋朝的路从太宗的15个增加到徽宗的24个。元朝在路之上设省,起初是7个,末年变成11个,明朝则是两京13布政使,清朝是关内18省,还有青海、西藏、新疆、内、外蒙、奉、吉、黑。(本段参考资料:李晓杰《疆域与政区》,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然而到了现在,全国已经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一共32个省级行政区了,这还没有包括香港和澳门。所以说,各级行政区划,规律是越划越多的。反之,同一级行政区划的辖区应该是逐渐缩小。



因此,并不存在“面积递增”的“自然规律”,行政区划上,辖区面积通常是变小而不是变大;从聚落(包括城市、城镇)来看,既有可能随着发展而变大,也有可能停滞甚至萎缩、变小。

最后说说第二个问题:长安区是出于纪念意义的托古建县吗?答案是否定的。

托古建县固然有,比如南京的建邺区,确实是南京的古地名,西晋末年改为建康了。直到上世纪50年代,在南京市的一个区命名为建邺区,这是托古建县(区)。

但长安区是吗?我们说,秦朝有长安乡、两汉有长安县、魏晋有长安县、北朝有长安县、隋唐有长安县、宋元明清一直都有长安县,乃至民国、新中国……长安作为地名是一直延续下来的啊,没有中断过啊,这又何谈“托古建县”呢?

如果

@朱浩然 @Yves

两位要证明现在的长安区和汉唐的长安无关,那么就要证明:(1)要么长安这个地名中断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2)要么现在的长安区管辖范围不在汉唐的长安县范围之内。

县是什么?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县城,还包括周围的广大农村、田野、山林甚至是无人之地啊。长安区的位置再偏僻,再不发达,它也一样是以前长安县的一部分啊。

@朱浩然将长安区称为”一个根本南到不在长安城里的西安市长安区“,说得很好啊。为什么长安区不在长安城里啊(正确的说法是为什么长安城不在长安区里)?我在原答案里已经说了,你下面的评论里,

@赵弥

也回答你了:切块设市啊!

民国时期切块设市,把陕西省省会即西安府府城亦即长安县县城,从长安县切出来了,单独设置了西安市,导致长安县失去了它2000年来的县城(及县城周边地区),辖境变小,就剩下现在长安区这点地方了啊。

也就是说,长安县(长安区)远离汉唐长安城,是由于切块设市及辖境缩小造成的,这不是托古建县。不能说长安区和2000年来的长安县无关。

最后,

@朱浩然

似乎很angry啊,他说:“但你要敢说西安市长安区是历史上的长安,你咋不上天!”还说:“我时常觉得非常可笑,地名都还在呢,就敢颠倒黑白。”

那么问题来了,我说过“长安区是历史上的长安”这句话么?本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请举证说明!另外啊,长安县存在了2000多年,辖境缩小,直到本世纪改名为长安区,这和“长安区是历史上的长安”是一个意思吗?就好比说,汉族是华夏的后裔,华夏是汉族的祖先,汉族是华夏民族发展形成的,但不能简单地将“汉族”和“华夏”划等号,是吧。同理啊,“长安”作为地名仍然存在,而且是一直存在,和“长安区是历史上的长安”是一个意思吗?

“曲解了我的意思,还自称angry,那么问题来了,是谁在颠倒黑白呢?“我本来想用这句话作为答案的结束语,不过想了想,还是改为:”你误解我的意思,可能是由于你对历史地理的认识不太到位导致的,建议你,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哈!如果方便,建议你们找历史地理学的教师来询问,如果他们对我的答案有不同意见,欢迎你把它罗列出来,我们继续探讨。“

就这样结尾吧。

user avatar

一国首都的设置,是个重力学问题,北京当初是因为满蒙,后来是日俄,如果回复长安,那么只可能发生了一件事,河中,Trans-Oxiana,回归了。

我越发相信这一天了。

user avatar

如果西安其他产业全废了,只是靠旅游续命,那就必须要改。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安能否改名为长安?这绝对是个能挑动不少人心弦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情感的人来说。说起来,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绝不简单。咱们就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到底有多少道坎,又有哪些值得探讨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城市的名称改变,可不是拍脑袋就能定的。 这背后涉及到一整套非常严谨的.............
  • 回答
    关于勒布朗·詹姆斯,关于他如果一直身处西部,是否能“年年进总决赛”,是否能“有现在的成就”,以及这是否意味着需要“重新审视”他的历史地位,这三个问题,其实都触及了篮球运动中最核心的几个变量:个人能力、球队配置、以及最重要的——竞争环境。首先,我们来聊聊“年年进总决赛”这个命题。这无疑是一个极高的标准.............
  • 回答
    2014年巴西世界杯决赛的失利,无疑是梅西职业生涯中最痛苦的经历之一。那场比赛,阿根廷距离大力神杯仅一步之遥,但格策的加时赛绝杀,让无数阿根廷球迷和梅西本人心碎。然而,这场失利是否就意味着梅西无缘“球王”的称号?这个问题,我理解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球王”的定义,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也非常主观的判断.............
  • 回答
    中国崛起与西方福利体系的未来,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议题,它牵涉到全球经济格局、人口结构、政治决策以及社会价值观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能支撑多久”的二元问题,而应理解这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西方福利体系的韧性与挑战并存,而中国的崛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外部变量,但.............
  • 回答
    “老佛爷”弗洛伦蒂诺·佩雷斯的名字,在皇马球迷心中几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不仅仅是皇马主席,更是那个将“银河战舰”打造成梦幻球队的缔造者。而在这艘星光璀璨的巨舰上,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无疑是那位最耀眼、最不可或缺的船长。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来了:如果没有弗洛伦蒂诺,C罗还能和梅西一起,书写“绝代双.............
  • 回答
    西咸新区一座汉墓中出土的罕见陶仓,里面满满当当地装着颗粒饱满的小米,这一发现无疑为我们揭示了那个遥远时代的饮食风貌,也引发了人们一个古老而又实在的疑问:这些沉睡千年的小米,如今是否还能下肚?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直接食用这些出土的小米是 绝对不建议的,而且很可能是不安全的。 尽管小米作为谷物,其本身的保.............
  • 回答
    武磊在西甲的前景,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聊聊的话题。我感觉,单凭他目前的表现,想在西甲继续立足,难度不小,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首先,咱们得承认,武磊刚登陆西甲的时候,那股劲头和球迷的期待值确实很高。毕竟他是中国足球的标志性人物,而且在西乙联赛展现了不错的得分能力。他在西班牙人队的头几个赛季,也确实为球队.............
  • 回答
    宝贝,你知道吗?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叫做刘邦。他跟你差不多大,甚至比你还要再大一些的时候,也不是特别喜欢读书写字。那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好玩的书,很多学习的东西都写在竹简上,搬着也挺沉的。刘邦呢,他更喜欢跟朋友们一起玩,喜欢到处跑跑跳跳,看看外面有什么新鲜事。他住在小地方,家里也不是特别有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辽宋金三朝的历史背景、皇室成员的教育方式以及时代风貌的差异。简单来说,这背后是两个王朝的命运轨迹、文化传承以及军事政治环境的不同所致。先聊聊辽国皇室的“马上得天下”传统: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契丹人是以游牧民族的身份起家的。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骑射和军事技能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回答
    卡卡西和凯,这两个木叶村的传奇人物,他们的羁绊深厚,实力也足以称得上是影级的存在。如果他们两人联手去挑战“不死二人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假设。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不死二人组”的设定。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不死”,关键在于他们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式,在死亡后将自己的意识转移到另一个拥有相同血继限界.............
  • 回答
    梅西,一个关于进球的传奇,2019年依旧在燃烧的火炬在2019年,当我们谈论足球,几乎绕不开一个名字——莱昂内尔·梅西。即使年过三十,他依然用一粒粒精彩的进球,一次次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证明着“岁月是把杀猪刀”这句话在他身上失灵。究竟是什么让这位阿根廷巨星在已经步入职业生涯暮年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如.............
  • 回答
    .......
  • 回答
    西安为何能长时间作为都城?唐之后为何衰落,再无像样的割据政权?西安,古称长安,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其辉煌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特别是汉唐盛世,长安更是达到了顶峰,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那么,西安为何能长时间作为都城?又为何在唐朝之后逐渐衰落,甚至不再出现像样的割据政权呢?这背后.............
  • 回答
    说起西安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这座古老城市沉甸甸的底蕴和蓬勃的未来。要想说清楚,咱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历史文化根基深厚,无可替代的“中华文明起源地”西安,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十三朝古都。从传说中的炎黄时代,到秦汉的辉煌,再到隋唐的鼎盛,这座城市承载了中华民族最璀璨的文.............
  • 回答
    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西安面食全国火,山西面食总在那“自家玩”,这背后原因可不止是口味那么简单,而是地理、历史、文化、商业运作,甚至是一点点运气,全都搅和在一起的结果。先说说西安面食,怎么就那么争气,火遍大江南北? “流量密码”——视觉冲击与历史光环: Biang B.............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西安的大学生能否回家过年,这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春节的临近,回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听了有个谱。首先,最核心的因素,当然是疫情的防控政策。西安作为一座大城市,疫情防控一直抓得挺紧的。每年过年期间,人员流动会大大增.............
  • 回答
    西安能否在2022年超过郑州,这个问题背后牵扯着城市发展、经济体量、人口流动、产业结构等诸多维度,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要深入探讨,我们得把两个城市在2022年的具体情况拉出来,细细掰扯。经济总量与增长速度:硬碰硬的比拼首先,我们得看经济总量。郑州作为河南省会,经济体量一直不小,尤其.............
  • 回答
    关于2022年初西安各高校的放假情况,确实牵动着不少学生和家长的神经。当时西安正经历一轮严峻的新冠疫情,这给正常的教学和生活节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整体而言,2022年初西安的大学放假时间确实受到了疫情的显著影响,并非完全按照往年惯例“正常”进行。首先,疫情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2021年底,西安爆发.............
  • 回答
    西安太平遗址与夏朝之谜:一段未竟的探寻提及中国历史的开端,夏朝总是那个绕不开的神秘存在。它既是司马迁《史记》中浓墨重彩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又因年代久远,考古证据的直接指向性一直模糊不清,留给后人无数的猜想和争论。那么,在浩瀚的中华大地,有没有哪一个遗址,能像一块沉默的基石,为夏朝的存在提供坚实的支撑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