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西安是拦截西北人流和资金流的最后一道防线。
关中、陇西一带是华夏民族的文明源头之一,即使是遥远的河湟、河西,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也设立郡县、完成汉化。与汉化历史较短的云贵、东北相比,陕甘宁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汉民族的生存空间。
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凡是积弱的王朝,西北一线一定是最难守住的。河西、河湟在历史上几度易手。晚唐以来国都从长安东迁,中国政治中心东移、经济中心南移,作为华夏正朔的陕甘反而成为了帝国的西北边疆,近1000年在中国的政经舞台上几近消声觅迹。
共和国的建立是扭转乾坤的大事,这个浴火重生的国家终于真正大一统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个现代政权的有效治理下,新疆和青藏第一次真正成了新的边疆,陕甘则成为了沟通内地和疆藏的关键卡点 。现代交通网络的建成也让人们不再视西北于畏途,加上沿海军事乌云下的三线建设,陕甘地区在计划经济时代迅速恢复。作为西北大区的中心城市,西安拥有了大区中心级别的科教文卫配置,不输成都,与武汉、南京等民国大城市比肩。同时兰州作为西北交通枢纽,重工业发达,GDP长期位列全国前三十。这样的局面对于西北整体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西安作为大区中心、西北门户辐射关中甚至中原,兰州作为二传手带动甘宁青最为核心的陇西、河湟、河西乃至河套西部等地区。
可是改开后,孔雀东南飞,地缘格局被彻底改变。对于东南强大的虹吸,西北毫无招架之力。兰州受地形所限一蹶不振,GDP从前30快跌出前100,对西北腹地几乎失去了辐射作用。西安也接连被沿海城市赶超,最低谷的时候跌出了前40名。西北孱弱,对于中国来说是致命的,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教训。好在新世纪以来,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西安开始触底反弹。08年金融危机后,沿海传统的加工贸易开始走下坡路,大区中心所带来的科教文卫的优势在后工业化的信息时代变得更为突出。随着去年西安GDP突破万亿,现在的西安初步具备了与东南沿海相抗衡的实力,成为阻止西北人流和资金流进一步流出的最后一道屏障。国家赋予西安国中城市的地位,我认为出发点就在这里。
当然对于西安和西北来说,革命远未成功。西安在地理上离西北腹地的河湟、河西距离过于遥远,想要真正做强西北,兰州是绕不过去的症结。国家早就看到了这点,早在2012年就批复了全国第五个新区——兰州新区。虽然70km的距离让新区和老城联动困难,以至于兰州新区几乎被全网唱空。但我相信,随着基建的完善,一旦政府治理变得更加高效,兰州也会有走出困境的一天。对于西安来说,一个更加强大的兰州会是件好事,毕竟只有西北腹地得到发展,作为西北大区中心的西安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最后想说的是,我的家虽然在东南沿海,但几千公里外西北大地上的人和事都与我息息相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