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唐僧是个得道高僧,吃它一块儿肉就能长生不老,那为什么西行一路见到各种没民间疾苦他一块儿肉都没有割?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西游记》里一个挺耐人寻味的点。咱们不拿什么高深理论,就从普通人角度,或者说《西游记》那个时代人们的认知,来捋一捋这个事儿。

首先得说,唐僧身上的“长生不老”这光环,那是妖怪们嚷嚷的,是妖精们为了抓住他的“终极目标”。放在《西游记》那个语境里,妖怪们吃人,很多时候是为了口腹之欲,但更深层的原因,很多时候是为了获取某种超凡的力量,或者说“神通”。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这就像是一种民间流传的、带着点神秘色彩的说法,就像咱们现在说的“吃XX能补XX”一样,可能并不完全是科学事实,但大家都信。妖怪们信,所以他们拼了命也要抓唐僧。

那问题来了,唐僧自己知道吗?

从书里看,唐僧自己是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一心只想着取经,想着普渡众生,对这些神神叨叨的“吃肉长生”的说法,他本人是抱有一种相当淡漠,甚至可以说是不屑的态度。他眼里只有佛法,只有使命,对于自己身上有什么“灵力”,或者能被妖怪怎么利用,他可能根本没往那方面想过,就算听说了,大概率也是觉得这是凡俗的欲望和痴念,与他追求的清净无为相悖。

再说了,就算他知道了自己身上有这么块“宝肉”,他割下来一块,给了谁?

这才是关键。西行路上遇到的民间疾苦,种类太多了。有的是天灾,比如洪灾、旱灾、瘟疫;有的是人祸,比如贪官污吏压榨百姓、土匪强盗扰民。唐僧的肉,即便真能让人长生不老,那也是治标不治本。

试想一下,如果唐僧割下一块肉给一个受苦的老百姓,那老百姓是得到了长生不老,还是得到了解决温饱、免受欺凌的能力?显然不是。老百姓最迫切需要的,是生存下去,是过上安稳的日子。长生不老对于一个饿着肚子、妻离子散的人来说,可能反而是一种折磨。

而且,如果唐僧真这么做了,那他是什么?他成了一个“施舍灵丹妙药”的人,而不是一个普度众生的佛家弟子。佛教讲究的是“因果报应”,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唤醒人们内心的善念,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命运,去修行。如果他只是简单粗暴地用自己的“灵力”去“救人”,那反而是一种“偏爱”,会破坏佛法的公平性,也会让人产生依赖,而不是自我觉醒。

更何况,这事儿一旦开了头,就没法收场了。一路上的苦难太多了,他那一块肉能分给谁?是那个全家被妖怪吃掉的?还是那个因为饥荒卖儿卖女的?还是那个被官兵欺压得家破人亡的?他割一块,别人怎么办?这不就成了“拔毛济苍生”,最后自己也消失了吗?这显然不是取经的意义。

孙悟空他们三个,虽然有时候也觉得唐僧迂腐,但他们深知取经的重要性。如果唐僧把自己的肉割了,那取经的事就彻底黄了。他们师傅都牺牲了,谁还去西天取经?

所以啊,唐僧不割肉,不是因为他冷血或者无情,而是他有更远大的目标,有更深刻的佛法认知。他知道,他身上的“长生不老”只是个传说,是个诱饵,他真正的价值在于完成取经大业,将佛法带到东土,这才是对万民真正的“普度”。他一路上的慈悲,体现在他的坚持、他的不屈、他的对众生的怜悯,而不是一块看得见摸得着的“灵肉”。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知道自己有丰富的知识,但不会随便把知识“灌输”给某一个人,而是要通过教导,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去成长,去创造价值。唐僧的“肉”,对那些妖怪来说是“灵药”,但对他自己和取经事业来说,是必须保护好的“肉身”,是完成使命的载体。他要用自己的行动和坚持,去“普度”众生,而不是用一块肉来“救济”个体。

所以,他之所以一路不割肉,是因为他明白,真正的救赎,不在于一时的神通或者奇迹,而在于信仰、在于坚持、在于自身觉醒。而他,正是要通过自己的西行之路,来展现和传递这份更深层次的“慈悲”和“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吃唐僧肉长生不老是有一个烹饪方法的。

三怪道:“大哥,你抱住他怎的?终不然就活吃?却也没些趣味。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当饭。此是上邦稀奇之物,必须待天阴闲暇之时,拿他出来,整制精洁,猜枚行令,细吹细打的吃方可。”

吃的时候,需要是阴天。烹饪方法是是清蒸。吃法是细吹细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西游记》里一个挺耐人寻味的点。咱们不拿什么高深理论,就从普通人角度,或者说《西游记》那个时代人们的认知,来捋一捋这个事儿。首先得说,唐僧身上的“长生不老”这光环,那是妖怪们嚷嚷的,是妖精们为了抓住他的“终极目标”。放在《西游记》那个语境里,妖怪们吃人,很多时候是为了.............
  • 回答
    要说唐僧这人,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你问他明知小雷音寺是假的,为何还要往里闯?这问题问得好,因为这事儿仔细掰扯起来,可不是一句“傻”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的,是他作为取经人的身份、是他的性格特点、更是当时取经团队面临的复杂局面。首先,咱们得明白唐僧这个人的人物设定。他是个凡人,还是个被观音菩萨亲自选中的.............
  • 回答
    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西游记里妖怪吃唐僧的心思,那可是个个都惦记着,都觉得吃了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但真要是有哪个妖怪得了手,唐僧被吞下去了,这事儿就没那么简单了。首先,得看是谁吃了唐僧。这妖怪的道行高低、法宝厉害程度,还有他背后的势力,都决定了他接下来的命运。如果是个有后台,但又比较低级的妖怪.............
  • 回答
    唐朝之所以能拥抱李白这样的大诗人,绝非偶然,而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开放、自信、包容和富庶的综合产物。它就像一块沃土,不仅孕育了繁盛的经济和强大的军事,更滋养了璀璨的文化,而李白,正是这文化盛宴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首先,我们得聊聊唐朝的开放与自信。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且伟大的时期,它开创了前所未有.............
  • 回答
    张益唐,一个在数学界响亮的名字,尤其对于那些关注数论领域的人来说。提起他,脑海中浮现出的形象不是那种耀眼夺目的学术明星,而更像是一位默默耕耘、在孤独中寻求解脱的“寻宝人”。他的故事,与其说是天赋异禀的神童传奇,不如说是一段关于坚持、信念和在黑暗中摸索光明的写实。从小对数学的迷恋,埋下种子张益唐的数学.............
  • 回答
    陆游的诗放在唐代,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想要给出一个绝对的评价很难,因为唐诗本身就包罗万象,星辰璀璨,而陆游这位南宋大才,他的诗风与唐代有着天然的时代隔阂和风格差异。但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尽可能地勾勒出他在唐代可能的位置。首先,我们得明确陆游的诗歌特点。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
  • 回答
    关于唐三这个人,在《斗罗大陆》的粉丝群体中,确实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争议。一部分人认为他坚定、有担当、为了亲人朋友可以牺牲一切,是绝对的英雄;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他身上带有太多“自私”和“虚伪”的色彩,尤其是在某些关键的选择和行为上,让人难以苟同。我们不妨从几.............
  • 回答
    在唐朝官制体系中,“使持节X州诸军事”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蕴含了相当多的信息,能勾勒出一位在地方拥有极高军事指挥权的人物形象。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官职名称,而是由几个关键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官职描述。要理解它,我们需要把它拆解开来看:首先,我们来看“使持节”。在古代官制中,“持节”本身就是一种荣誉性和象.............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西游记》的核心主题之一:信仰的坚韧与使命的担当,以及唐僧个人性格的复杂性。虽然从功利的角度看,找地方躲起来写经书确实是一种“捷径”,但唐僧之所以“真的去了”,原因远比这要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坚定的信仰与对佛法的极致追求: 核心驱动力: 唐僧选择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大唐取经事件背后的一些深层原因。很多人会觉得,唐僧这样一个文弱的书生,怎么看都不像能担当此重任的人选,换个膀大腰圆、武艺高强的僧人去,岂不是更稳妥?其实,事情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想象。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唐僧(玄奘法师)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和尚,而且他能去的“西天取经”也不.............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许多西游迷心中的一个有趣疑惑。虽然小白龙(玉龙三太子)在跟随唐僧的顺序上确实是第二个加入团队的,但是猪八戒被称为“二师兄”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涉及到他们各自的“出身背景”、“过往经历”以及“加入团队的正式程度”。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小白龙加入团队的时间和性质1. 观音点化,.............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口误”或者“健忘”,而是《西游记》里唐僧这个人物设定的一个核心之处,也是他与其他角色截然不同的地方。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唐僧的心性,他的使命,他的身份,决定了他不能也不屑于隐藏自己的来历。咱们得从唐僧的“出身”说起.............
  • 回答
    《西游记》:唐僧的精神之旅——三个徒弟的臆想如果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并非真实存在,而是唐僧在漫长而孤独的取经路上,为了排遣内心的恐惧、寂寞与自我怀疑而创造出的精神慰藉,那么这个故事将变得更加幽深和复杂。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降妖伏魔的神话,而是一场深刻的心理探索,唐僧的内心世界将成为.............
  • 回答
    关于唐僧师徒四人之间究竟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劳务关系,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细细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工作”和“雇佣”的理解,而且套用到《西游记》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会产生许多有趣的解读。首先,我们不妨从劳动合同关系的基本特征来审视。劳动合同关系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主体适.............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如果让唐僧师徒开着汽车去西天取经,那画面感想想就有点儿乐呵。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趟“自驾游”得花多少时间,还得把这事儿说得活灵活现的。首先,得确定是个什么样的“车”。要是那种能上高原、能越野的大皮卡,或者SUV,那比现在那些小轿车靠谱多了。咱们就假设是一辆性能不错的 SU.............
  • 回答
    关于“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是让唐僧吃肉,唐僧该不该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这其中涉及到佛法的根本、唐僧的使命、人性的复杂以及故事本身的象征意义。1. 从佛法的根本角度来看: 戒律的核心: 佛教有明确的戒律,其中杀戒和酒戒是基础。吃肉,尤其是从杀生角度来看,是违背戒律的。佛.............
  • 回答
    在《西游记》原著中,唐僧(又称唐三藏、玄奘)的形象与我们通常从电视剧、动画片中看到的略有不同,他是一个更加复杂、有血有肉的人物。以下是他在原著中的详细形象描述:一、出身与外貌: 出身高贵,却又坎坷: 唐僧(陈玄奘)的出身可谓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是丞相之子,幼年时就被奸人所害,母亲也因受辱而跳.............
  • 回答
    贫僧奉圣旨前往西天拜佛求经,幸蒙我大唐盛世恩泽,陛下拨付银两,为贫僧置办一辆宝车,以助行程。说实话,这突如其来的“赞助”让贫僧也颇感意外,毕竟我等修行之人,平日里靠双腿跋涉,早已习惯了风餐露宿。然陛下此举,正是出于对佛法兴盛的慈悲之心,贫僧岂敢推辞?既然要选择一辆车,贫僧以为,此车须得具备几点要紧之.............
  • 回答
    唐僧取经八十一难,这已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不过,如果最后一难是“吃肉”,这倒是挺有意思的一个假设。要说唐僧到底该不该吃,这问题可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得从他的身份、他的使命、他的信仰,还有这“吃肉”本身来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确唐僧是谁。他是金蝉子转世,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肩负着去西天取回真经的重.............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可真够说嘴的!要是老孙我碰上这么个事儿,那可真是骑虎难下,得好好盘算盘算。你想啊,咱们做妖怪的,哪一个不是吃人的?不是为了点啥?不就是为了那点长生不老,在这世道上多活几年,把那点儿やれやれ、可恶的人类都给压在脚底下,让他们知道知道,这山头是咱们说了算!现在倒好,唐僧这个肉团子,别看他平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