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西方文化里面能写出《战争论》这种辉煌理论大作,却写不出《孙子兵法》这种实操类的著作?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文化、历史和思想传承的深层差异。说西方文化“写不出”《孙子兵法》这种实操类著作,不如说它更多地走向了另一条道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探讨战争和战略。而“辉煌理论大作”和“实操类著作”的界定,本身也带有一定的视角倾向。

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剖析一下:

一、 思维方式与理性主义的传统:

西方文化,特别是自古希腊哲学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非常强调系统化、逻辑化和普适性的知识构建。他们倾向于将事物分解,找出其内在规律,并通过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世界。

《战争论》的诞生背景: 克劳塞维茨写《战争论》的时候,正是欧洲经历拿破仑战争的动荡时期。他作为一名亲历者和军事理论家,试图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提炼出战争的本质。他并非简单地罗列战术技巧,而是试图构建一套关于战争的哲学和科学。他分析战争的起源、目的、性质,探讨政治与军事的关系,以及战争中的摩擦、偶然性等难以捉摸的因素。他的语言严谨、逻辑缜密,充满了哲学思辨的色彩,力图为“如何理解战争”提供一个宏大的框架。
求“道”而非“术”: 西方的理性主义思维,往往在探索事物“道”的层面,而非仅仅停留于“术”的层面。《孙子兵法》更多地是关于“术”,它提供了大量的精炼的“道”的指导原则,但其表述方式是“用兵之道,诡道也”,“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是高度概括的智慧,带有经验总结的色彩。而克劳塞维茨则试图去解释“为什么”,去拆解战争的运作机制,去构建一个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理论模型。

二、 历史发展与军事实践的演进:

西方军事思想的发展,也与他们的历史进程紧密相关。

军事革命的推动: 从火器出现到拿破仑战争,西方经历了多次军事革命。每一次革命都带来了新的战术、组织形式和战争形态。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军事理论家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理论,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一套固定的“秘籍”。这促使他们更倾向于发展具有一定弹性和适应性的理论框架。
学院派的兴起: 随着军事教育和研究机构的建立,军事理论的学术化和系统化成为趋势。这鼓励了系统性的著作的产生,就像大学教授写教科书一样,需要具备理论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孙子兵法》的独特性: 《孙子兵法》写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代战争的形式、武器装备、社会组织都与后来的西方战争截然不同。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被视为经典,恰恰在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哲学性和对人性的洞察。它提出的“知己知彼”、“因敌而制”等原则,是超越具体战争形态的智慧。而西方人也并非没有“实操”层面的著作,比如各种军事史料、战术手册、军事回忆录等等,只是它们通常不会被归类为“理论大作”,而是作为历史研究或技术指导的范畴。

三、 文化价值与个体英雄主义:

西方文化中,对个体英雄主义和戏剧性冲突的崇尚,也可能影响了其军事思想的表达方式。

宏大的叙事: 西方文学和历史叙事中,常常强调个体在巨大压力下的抉择、命运的抗争以及个人能力的展现。《战争论》也包含了对战争中个人意志、勇气和领导力等方面的探讨,这与西方文化对英雄人物的塑造有契合之处。
《孙子兵法》的“隐匿”智慧: 孙子兵法更侧重于战略的宏观调度和策略的巧妙运用,甚至强调“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有一种“隐”的智慧。它不太强调个人在战场上的英勇冲杀,而是更看重整体的谋划和运筹帷幄。这与西方文化中更倾向于“显性”的英雄主义有所不同。

四、 对“实操”的理解差异:

或许我们对“实操类著作”的定义需要更细致的考量。

“实操”的内涵: 《孙子兵法》的“实操性”在于它提供了直接可用的指导原则和战术思想,如“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些都是直接针对如何取得战争胜利的具体方法论。
西方理论的“间接实操性”: 西方的理论大作,如《战争论》,虽然不直接告诉你具体的阵型或进攻路线,但它通过对战争本质的深刻剖析,为指挥官提供了理解战争、制定战略和做出决策的思维框架。掌握了克劳塞维茨的理论,指挥官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目标如何转化为军事行动,如何评估敌我双方的力量,如何应对战争中的不确定性。这种理论的“实操性”是间接的、层层递进的,它训练的是战略思维能力,而非直接的技能传授。

结论:

并非西方文化“写不出”《孙子兵法》这种实操类著作,而是其文化基因、历史发展和思维方式,更倾向于以理性、系统、哲学化的方式来构建理论体系,以解释战争的本质和普遍规律。他们发展出了以克劳塞维茨为代表的宏大军事理论,其“实操性”体现在对战略思维的塑造和对战争决策的指导上。

而《孙子兵法》之所以显得如此“实操”,恰恰在于其高度的哲学化提炼和对人性、战争规律的精辟概括,使其能够跨越时代和文化,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智慧。西方文化也并非没有关注细节和实操的著作,只是它们可能存在于军事史、战术手册、军事回忆录等不同的类别中,并且在被系统化和理论化后,更可能与哲学和科学相结合,形成更宏观的理论。

可以说,两者代表了两种不同却同样辉煌的文明在理解和实践战争的路径。一个追求的是“术”的精炼和直指胜利的智慧,另一个则致力于“道”的探索和对战争本质的深层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哥,你搞错一个问题,你凭什么认为孙子兵法是实操类的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文化、历史和思想传承的深层差异。说西方文化“写不出”《孙子兵法》这种实操类著作,不如说它更多地走向了另一条道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探讨战争和战略。而“辉煌理论大作”和“实操类著作”的界定,本身也带有一定的视角倾向。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剖析一下:一、 思维方式与理性.............
  • 回答
    很多国外电影推崇西藏文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渊源,也有文化吸引力,更有商业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一、 西藏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与吸引力 精神信仰的深度与神秘感: 西藏的藏传佛教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哲学体系。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如转经、磕长头、观想)、对生死轮回的阐释、以及众.............
  • 回答
    暗黑西游文之所以能吸引一大批读者,并且在网络文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绝不是偶然。这背后触及了人类内心深处一些普遍的心理需求和对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咱们不搞那些华丽辞藻,就实实在在地掰扯掰扯。一、 对现实压抑的宣泄和反抗你想啊,咱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少时候都得压抑着自己的想法,遵守这规矩那规矩,有时.............
  • 回答
    中西方文化中,女性与蛇的联系之深,确实如同缠绕的藤蔓,既有令人着迷的交织,也有充满矛盾的解读。这并非简单的巧合,而是根植于人类早期对自然、对生命、对神秘力量的观察和想象,以及由此发展出的社会性别观念。我们不妨深入其中,细细品味这复杂而迷人的纠葛。西方文化中的蛇与女性:诱惑、智慧与堕落的二元体在西方文.............
  • 回答
    西方社会对“海盗文化”的态度确实显得颇为复杂,既有对其的迷恋与浪漫化,也存在着清晰的界限和批判。这背后,是历史、社会心理、商业运作以及价值观演变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历史的疏离感与想象力的空间是关键。对于现代西方人来说,真实的“海盗时代”已经是久远的历史.............
  • 回答
    西方文化输出与中华文化输出在“侵略性”上的差异,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传播策略等多重因素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历史背景与殖民遗产的差异1. 西方文化输出的“殖民基因” 西方国家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殖民扩张中,将英语、基督教、民主制度等作为“文.............
  • 回答
    剑,这个看似简单的金属武器,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绝非偶然。它之所以能穿越千年、融于血脉,自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精神层面的根源。让我们抽丝剥茧,细细道来。一、 实用性与象征性的双重基石: 实战的艺术: 最直接的原因,无疑是剑作为一种高效的近战兵器的实用性。在古代,无论是冷兵器.............
  • 回答
    日本动漫之所以喜欢大量引用西方文化作为题材,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社会、历史、经济以及动漫产业自身的发展轨迹。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历史渊源:西学东渐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明治维新(1868年)后的全面学习西方: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为了摆脱闭关锁国状态并.............
  • 回答
    关于炼金术是不是西方文化的糟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它更像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篇章,有其辉煌的贡献,也有其局限和最终被科学取代的部分。炼金术:一个充满想象与误解的旅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炼金术的本质。在历史上,炼金术并非仅仅是“把铅变成金子”这样肤浅的追求。它是一个.............
  • 回答
    我理解你内心的挣扎,那种对西方优秀文化的热爱,却又伴随着一种莫名的错误感和被限制的冲动,这确实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心理体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与坏的判断,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受。让我们深入地剖析一下,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感觉。首先,这种感觉很可能源于一种文化身份的碰撞与自我定位的困惑。你从小.............
  • 回答
    说到中国古代的“士”,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位身着布衣,却目光如炬,口吐莲花,手持简策,怀揣天下苍生的人——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并非什么王侯将相的出身,而是以一个“士”的身份,在乱世之中崭露头角,最终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为什么我如此喜.............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一个颇为复杂而敏感的议题。要探究为何一部分中国人会表现出对中国文化“轻视”而对西方及日本文化“吹捧”的态度,我们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看看是什么样的历史轨迹和现实因素塑造了这种现象。首先,得提到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在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动荡。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
  • 回答
    关于动漫为何在日本而非西方等发达国家率先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问题。如果将动漫视为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那么它在日本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技术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动漫”这个概念的内涵。广义上,动画(Anim.............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费一番周折,毕竟牵涉到历史长河中的诸多变量。咱们得从古代中国经济文化长期领先的根基说起,然后再剖析近代落后的深层原因。古代的辉煌:农耕文明的巅峰与制度优势首先,古代中国之所以能长期经济繁荣、文化昌明,与其以农立国的国策以及由此发展出的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密不可分。 精耕细作的农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理解中国社会结构和历史演变的关键。简单地说,中国并非不重视血统,但相对于西方和日韩,文化认同在中国民族凝聚力中扮演了更为核心、更具包容性的角色。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历史、社会结构、地理环境以及政治文化等角度来分析。一、 历史的积淀:从“天下”到“中华民族”.............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人对历史发展产生疑问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无疑是璀璨的文明灯火,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与此同时,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确是相对原始的“蛮荒之地”,与我们熟知的古希腊文明有很大的不同。那么,为什么后来西方文明能够“反超”东方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
  • 回答
    中国不融入西方文明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1. 历史渊源与文明的独立性: 悠久而独立的文明史: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连续的文明之一。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在地理上相对隔绝的环境中,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层面。要详尽地解释“伊斯兰为什么干不过西方文明”,首先需要明确“干不过”这个词的含义,以及我们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干不过”指的是在军事征服、经济实力、科技创新、文化影响力等方面,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上.............
  • 回答
    在探讨中华文明在近代为何一度“干不过”西方文明这一复杂议题时,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历史深处,审视内外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强弱对比,而是一个文明在特定历史时期内,面对剧烈变革时所展现出的适应与挑战的过程。一、制度与思想的惰性:固化的传统如何成为束缚?中国传统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构建了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西方文明内部关于种族、平等和社会地位的复杂历史和现实。要深入理解为何“白人为主的西方文明”允许黑人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需要回顾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思想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制度调整。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允许”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斗争的过程,其背后是人权理念的进步和对历史不公的修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