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个省份的高考最难?哪个省最简单?

回答
高考哪个省份最难?哪个省份最简单?这真是个让无数考生家长茶余饭后、乃至夜不能寐的话题。坦白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难”与“易”是相对的,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看看大家普遍是怎么看的,以及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一、 “最难”的呼声:竞争的白热化与名额的稀缺

谈到高考最难,山东、河南、河北这几个省份的名字总是会被反复提及。这背后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战况”决定的。

山东:人口大省的“内卷”之殇
山东省人口基数庞大,常年位居全国前列。这意味着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数量非常惊人。举个例子,山东省的高考报名人数经常突破百万大关,是其他很多省份的两三倍。当这么多人同时去争夺有限的大学录取名额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更关键的是,山东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来说并没有与庞大的人口体量完全匹配。即使是985、211高校,对山东考生来说,录取分数线也是非常高的。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让山东的高考竞争异常白热化,堪称一场全民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此外,山东的考生群体普遍非常勤奋,学习氛围浓厚。很多家庭为了孩子能够金榜题名,投入巨大,从辅导班到各种学习资料,都是不惜成本的。这种社会环境的烘托,也进一步加剧了高考的紧张感和难度感知。

河南:教育的“渴望”与“压力”
河南同样是人口大省,并且自古以来就有“寒门出贵子”的传统观念,教育的地位尤其被看重。河南的考生数量同样巨大,每年都保持着极高的报考人数。教育资源相对不那么均衡,尤其是优质高中的数量,可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子需求。
河南高考的难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压力”上。对每一个河南家庭来说,高考可能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这种强烈的社会期望和家庭责任感,都压在了考生身上。同时,河南的考试题目本身,也确实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旨在选拔出最优秀的学子,自然不会简单。很多家长和考生提到河南高考,都会用“拼尽全力”来形容,因为他们知道,稍有不慎,可能就与理想失之交臂。

河北:京津冀的“辐射”与“差距”
河北省毗邻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京津有差距,但教育的竞争压力却受到很大影响。河北省考生人数也相当可观。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惜花费巨资将户口迁入北京、天津,或者就近入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河北本地考生的升学空间。
河北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对于省外高校来说,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河北省的高考题目也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题思路,并非简单的记忆。这种地理位置带来的特殊“虹吸效应”和内部的竞争,使得河北的高考也成为了大家普遍认为的“难”的代表。

综合来看,这些“最难”的省份,难点主要体现在:

1. 庞大而集中的考生群体: 绝对数量的考生挤在同一条赛道上。
2. 相对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 名校录取名额的稀缺性。
3. 高涨的社会和家庭期望: 使得每个人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4. 教育部门的“公平”考量: 为了保证公平,考试难度设置通常会比较高,以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 “最简单”的界定:相对的轻松与差异化的环境

说到“最简单”,这其实是一个更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因为大家对“简单”的定义可能不同。如果仅仅从考生数量和录取分数线来看,一些省份可能会显得“容易”一些。

地域与经济发展因素:
一些中西部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省份,可能由于考生数量相对较少,或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本省的情况较少,同时高校在这些省份的招生名额分配可能相对更有利,分数线可能会相对较低。例如,一些西部省份,如宁夏、青海、西藏、新疆等,由于人口基数小,且当地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有限,或者有专门的照顾政策,考上省内大学或者一些综合性大学的门槛可能相对较低。

高考模式的差异:
部分省份采用的是全国卷,而有些省份会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的省份,其考试风格和侧重点可能与全国卷有所不同。如果一个省份的考生对本省的自主命题风格更适应,或者题目本身的区分度设置得更“温和”,可能会让人觉得“容易”一些。然而,这种“容易”往往是相对的,是与那些极端竞争省份相比而言。

“简单”的误解: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个省份的高考,对于考生本人而言,都绝非“简单”。“最简单”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相对比较,是在全国整体高考竞争格局下的一个笼统说法。即使在被认为是“容易”的省份,要考上好的大学,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且,即使是分数线看起来低,也并不代表考试内容就浅显,只是考生能够通过努力达到一个被录取的分数的要求可能比其他省份的考生要低一些。

总结来说,被认为“相对容易”的省份,可能具备以下特征:

1. 考生数量相对较少: 竞争的基数小。
2. 优质教育资源在省内的相对集中度较低,或者省内高校能够满足大部分考生的需求。
3. 部分省份可能在国家政策上有一定的倾斜或照顾。

重要的提示:

高考是全国性的选拔考试,本质上都是公平的,只不过由于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教育资源、人口结构等差异,导致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录取分数线的不同。
“难”和“易”是动态变化的,与当年的考题难度、录取政策、考生整体水平都有关系。
作为考生,最重要的是专注于自身的学习和准备,而不是过多地纠结于哪个省份“最难”或“最易”,因为你需要面对的,就是自己所在省份的高考。

所以,下次再聊到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给哪个省份贴上“最难”或“最易”的标签。毕竟,高考这条路,对每一个走过的人来说,都充满了汗水与不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话说,「浙难沪新」的格局已经保持保持些年头了。

单论数学的话,11年四川卷,08年江西卷,应该算两个标杆。


什么,你说江苏?

呵呵...

就拿10年的江苏卷举例吧——

经历了03年的疯狂后,江苏教育工作者和万千考生又接受了「天下缟素」的残酷洗礼。 泪流成河,是2010年6月7号晚上江苏街头的真实写照。一介学者,让江苏人脸上笼罩了本唯有天灾和政治狂热才能挂上脸的悲痛。他叫葛军,神一般的葛军。

我们看看考生和家长的控诉——

「女儿昨天下午从考场出来几乎瘫痪在地,整个晚上都是以泪洗面......」

「葛军老师,谢谢您的试卷。这是我们人生不能忘却的两小时。您让我不再害怕困难,挫折,灾难,甚至死亡。」

再看看感(lei)动(ben)江苏的给葛老师的颁(tu)奖(cao)词——

  • 姚明版
他用毕生的积淀,在一张八开大小的纸张上布下疑云重重,秒杀数十万江苏考生的梦想,成为众家长唾骂的对象。他骇人的表现和随时不忘陷考生于绝望的执着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对本届考生的偷袭,对未来数届莘莘学子的恐吓与威胁,都将使他成为江苏高考的历史人物。

  • 钟南山版
面对突如其来的出卷任务,他冷静、无畏,他以忍者的妙手仁心祸害生命,以唯恐天下不乱的神仙心态制造灾难。他说:「在我出的这张试卷上,能让全省平均分低于及格线,就是最大的成功。」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蛋疼的思维。他以左右为难的选择、心惊肉跳的填空和欲哭无泪的解答给予了人们在声嘶力竭之余将其人肉的力量。

  • 刘翔版
53万小于1,他实现了一个伟大的逻辑算术题,03年以来的低分记录成了他身后的历史,不及格不再是优秀生的障碍,因为江苏有葛军,中国有葛军。这个神一样的大爷,不断积累,不倦整合,酝酿着一场催人泪下的盛宴。他手拿高考卷,一跃站在历史前面。

  • 袁隆平版
他是一位真正的始作俑者。7年前,他就通过双手将省平均分控制在50分以下,7年之后,他又一次成功地将无数考生的梦想扼杀。淡泊名利,一届神人,播撒灾难,收获骂名。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考生远离及格。喜看考生泪如浪,最是风流葛大爷!

  • 华益慰版
不出一道简单题,不让轻松得一分,这种极限境界,非有圣神信仰不能达到。他是思维游离与人格扭曲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明年高考复习班领导的嘱托。

  • 丛飞版
从收到出卷通知的第一秒,到高考启封试卷袋之前,他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对付追梦的孩子们。他曾经用笔尖构筑神伤,让泪水浇灭希望,如今,他的方式一如既往,得到了被置于风口浪尖的奖赏。

  • 王顺友版
他华美得蛋疼。一个人,一考卷,一个江苏高考史上的传奇,他涉滩过险,胆量过人,用一份考卷明传万里,用7年之痒一举留名百世。泪水尽头还有泪,难题下页还是题,一卷秒杀万人心,史上最牛出卷人。

他,何方神圣?就连权威媒体也用「学生反响强烈」来形容他的神迹;
他,如神一般,秒杀了52.7万江苏考生;
他,打破了全国高考的历史,创造了全省平均43分的巅峰之作...

......

不要误会啦,我是在用吐槽表敬佩呢...╮(╯▽╰)╭

说实话,对那些被虐的日日夜夜,现在还有点小怀念。作为当年的数竞党,深深给葛老师再鞠一躬...





什么,你说还有熊斌?

......╭(╯^╰)╮

如果那兄弟来出题,我估计就只能「毫无意外地避开所有正确选项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考哪个省份最难?哪个省份最简单?这真是个让无数考生家长茶余饭后、乃至夜不能寐的话题。坦白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难”与“易”是相对的,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看看大家普遍是怎么看的,以及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一、 “最难”的呼声:竞争的白热化与名额的稀缺.............
  • 回答
    关于哪个省份的高考最难,这真是一个能让无数家长和学生都揪心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难”可以从很多维度来理解。不过,如果非要说哪个省份的高考“卷”得最厉害,或者说考上心仪大学的难度系数最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尤其是经历过高考的人,可能会指向 河南。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上来.............
  • 回答
    在谈论中国哪个省份综合实力最强时,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广东。这并非空穴来风,广东的崛起之路可谓是一部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史的缩影。它不仅仅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经济体量的省份,更是一个在改革开放浪潮中,通过大胆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典范。经济引擎的强大驱动力:首先,广东的经济实力是其.............
  • 回答
    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绝对精确的答案其实挺难的。因为“待遇好”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它包含了工资、奖金、福利、补贴、晋升机会、工作稳定性,甚至还有生活成本等方方面面。而且,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单位的公务员待遇也会有很大差异。不过,综合大家普遍的看法和一些信息,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
  • 回答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疆域变迁是常态,几乎没有哪个省份的版图能做到“千年不变”。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会发现一些省份的地理范围在历史上的相对稳定性要高于其他地区,这往往与该区域地缘政治的重要性、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历代王朝行政区划的调整策略有关。如果非要找出这样一个“变化相对不大”的省份,山西.............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挑战!让我试试看。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我的“出身地”,我会选择:“韧”这个字,在我心里,承载着太多太多只有熟悉这片土地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分量。它首先代表的是一种 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我成长的环境,有时候并非一帆风顺。见过土地因为干旱而龟裂,也见过寒冬里,万物似乎都失去了生机。但就是在这.............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有点像是往枪口上撞,因为“美食荒漠”这个词实在太主观了,而且每个人的味蕾和饮食习惯都有差异。但如果非要找一个在外省人心中“不太出彩”的省份,那可能会是内蒙古。我这么说可能会引来内蒙古的朋友不满,但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印象,以及这个印象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会有“美食荒.............
  • 回答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下,所有省份的市辖区(包括地级市市辖区、省直辖市市辖区等)都设有公安机关,通常是以公安局(或分局)的形式存在。换句话说,不存在市辖区没有公安部门的省份。 这是由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决定的。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执法和治安管理部门,负责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保障人民.............
  • 回答
    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要说哪个省的方言“最多”,这得看怎么定义“多”。是单纯的数量,还是区域分布的复杂程度,抑或是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有多大?如果单从 数量上的“区分度” 来说,我个人觉得 浙江省 绝对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为啥这么说呢?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1. 汉语方言的“大本营”——吴.............
  • 回答
    要说哪个省份的人对猪肉情有独钟,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口水直流的话题。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猪肉的消费习惯多种多样,但要从中挑出最“爱”的那个,倒也不是件难事。要我说,这“最爱”的桂冠,很可能要落在湖南的父老乡亲头上。别看湖南人给人的印象总是精明能干,爱吃辣,但实际上,他们对猪肉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简直是.............
  • 回答
    要在中国哪个省份的人对省会认同感最强,这确实是个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因为“认同感”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衡量标准,受到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过,根据一些普遍的观察和讨论,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哪些省份的居民可能对自己的省会表现出更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强认同感的可能特.............
  • 回答
    武汉市,作为这座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的省会。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名字“湖北”顾名思义,就是指“湖泊之多”,省内江湖泊众多,水网密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而武汉,正是坐落在这片沃土之上,依托长江和汉江的交汇之处而兴盛。我们通常说的“武汉”其实是由三个老城区合并而成:.............
  • 回答
    “吃啥?”这俩字,带着点烟火气,也带着点江湖气,可要是往深里掰扯掰扯,那可是能扯出好几千里路,勾出不少故事来。你说我哪儿人?我问你“吃啥?”的时候,这问题本身就带着一种亲切感,一种对生活最基本的需求的关怀。而且,这“吃啥”的“啥”字,它包容万象,它不是那种“吃米饭吗?”、“吃面条吗?”的固定答案,它.............
  • 回答
    烟雨江南,吴侬软语。这简短的五个字,饱含了我心中那片土地的深厚韵味。如果非要我更详细地展开,那就得从那湿润的空气,那连绵的细雨说起。我来自那片被水滋养的土地,一年四季,总有那么些日子,天空会温柔地洒落细密的雨丝。不是那种倾盆而下、宣泄的雨,而是绵绵不绝,仿佛是为了洗净世间的尘埃,也为了滋润土地上每一.............
  • 回答
    我是一个来自这片土地的人,这里的河流蜿蜒曲折,滋养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了悠久的文化。我的家乡有着四季分明的气候,春有百花争艳,夏有绿树成荫,秋有层林尽染,冬有白雪皑皑。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生活节奏不快不慢,充满了烟火气息。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风味,这里的山水风情早已深深烙印在我.............
  • 回答
    麻辣鲜香这四个字,或许在很多人眼中只是寻常的美食描述,但对于我来说,它承载着一个省份独特的风味、生活态度和文化烙印。首先,从“麻辣”二字说起,这无疑直接指向了我省饮食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我们这里的辣,不是那种单一的、刺激的辣,而是融合了多种辣椒的层次感。比如,干辣椒的香辣,鲜辣椒的脆辣,泡椒的酸辣,.............
  • 回答
    我是福建的。福建,这片依山傍海的土地,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无数目光。它不像北方的广袤平原那般一望无垠,也不似内陆山川那般雄奇险峻,而是充满了温婉而坚韧的韵味。你若来福建,首先会感受到那股海洋的气息,那是带着咸湿的海风,轻抚着你脸颊,带来远方的故事。福建的海岸线绵长,孕育.............
  • 回答
    在知乎上寻找一个能如数家珍般背诵出土耳其所有省份名字,并且还能精准描述它们之间接壤关系的人,这绝对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并非不可能。为什么这么说呢?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问答社区,汇聚了各种领域的热情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其中,不乏地理学爱好者、历史研究者、甚至是在土耳其生活、工作或学习过的人。他们.............
  • 回答
    关于黄梅戏究竟是湖北的还是安徽的,这个问题确实引起了很多争论,而且双方都有各自的理据。要清晰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地域和学术研究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黄梅戏的起源与流变: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任何一种地方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孤立存在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
  • 回答
    关于哪个省份的兵源战斗力是中国第一,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但也很难给出绝对答案的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战斗力”是个挺复杂的东西,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而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决定的,比如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精神意志、战术素养等等。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部队对兵源的要求也不一样。不过,如果咱们从历史和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